第八十七章
清竹给儿子留下了一千铁卫, 姜扬跪下领命保护皇子。豆蔻留下照顾夏瑜,清竹又把大臣们找来吩咐了一通, 还替夏瑜找了好几个伴读, 都是大臣之子, 一切妥当之后, 她带着三万人马几千艘船只,离开了这个她一手打造的凤国。
夏瑜一开始思念清竹, 晚上还会偷偷哭泣, 豆蔻抱着他安慰, “殿下,陛下是干大事的人, 她又不是不回来,你好好的念书学道理, 等到陛下回来, 看到殿下文武双全岂不高兴?”
离开母亲的夏瑜开始学着慢慢长大。白天的他很忙, 要去听政, 听不听得懂再说, 听是一定要听的, 还要上课, 还要学骑射,还要姜将军教他拳脚,白天这么忙,到了晚上夏瑜倒头就能睡着,梦里会思念清竹。
沈慎已经成了亲, 他心里对清竹有疙瘩,对夏瑜就没什么不满,现在他和杜尚书都是太子太傅,一有空都要进宫教导太子,沈慎对夏瑜自然更加用心。
他的用心差不多都让众人侧目了,他自己还没发觉。不过教导太子上心,大臣们也不好多说什么。
清竹耗时三个多月才赶到新大陆,这还是原宁派回来的人手有了海图的结果,要知道当初原宁走走停停的可是走了不少弯路,真是诉说不尽的苦难。新大陆此刻还是一片蛮荒,只有一些土人在这里繁衍生息。
清竹拿下扶桑的时候就把目光对准了这里,扶桑地方小,约束性大,想要发展很费力,很多物资只能依靠海贸,连粮食都不能大规模大面积种植,这个不利于长期发展,现在的时候,在这片大陆上,很多后世的强国还没踪影呢,不过来占地那就太蠢了。
她以前是办不到,当了皇帝以后,用一个国家来支持探险,那就可行了。可就这两次的远航,清竹欠下了一屁股的债。
有了这片土地,清竹将来能办到的事就更多了。沈慎也算随船出海好多年,眼光还是狭隘了些,打下了一块地盘他就挺满足的,开始安心享受成果。清竹绝对不会止步不前。
清竹这回带来的人除了兵马还有各种匠人工具种子等,她过来是圈地建城的。
清竹带来的人看着这里一望无际的平原,简直嘴都合不上了,这么大的良田沃野,就是在大梁也没见到过啊!
先到一步的原宁按照清竹的指示,已经把港口初步建了起来,大致的城郭也整理出来了,清竹到了之后就需要开垦土地,建造城镇。
带来的船只一部分向四周散开去探索新地方去,一部分回去再运送物资过来。这个地方比凤国更干净,什么人都没有,清竹想怎么建设就怎么建设。
有了新的人力物力支援,港口城市也能建起来了,第一批的人历经千辛万苦找到地头,船上的物资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他们能扎下脚跟建造简易港口,也那是废了很大心力的。
想要管好这么多人,原宁也不轻松,刚到新大陆,他们还留着一些种子,想要种地还得垦荒,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
这么艰难的日子,一开始还有流言传开,说是凤帝不管他们了,就把他们扔在这个荒蛮之地了,一时间人心惶惶,很多工作都开展不下去。原宁气的差点大开杀戒,后来只把传播流言的人关了了事。
那段时间对于这些先头部队的人来讲十分艰苦,一开始或许还有雄心壮志,随着时间也一点点磨没了,到了新大陆放眼放去地方确实很大,可这里一片荒芜,原宁带来的两万人在这片土地上渺小的犹如蚂蚁一样。
随着物资减少,生活越发困苦,为了建造临时住房连船都拆了,绝望的情绪一时间在人群中不断蔓延,原宁带着部队打猎捕鱼开荒种地,努力维持大家生活,如果清竹不来的话,这里估计也会闹分裂了。
直到清竹亲自带船队过来支援,大家才相信凤帝没有抛弃他们,她亲自来了,看到海面上密密麻麻的船队出现,这些人欢呼雀跃,所有的人重新焕发新的活力,一切建设才开始有条不紊起来。
清竹赶到后先开了动员大会,挨个慰问了所有的人,稳定了人心才开始继续接下来的工作。
原宁向她请罪,清竹一把拉起他“起来!你的功劳可以载入史册,何罪之有,现在我来了,你只管保护好我就成。”
原宁看着被清竹拉着的手耳朵都红了,趁清竹不注意,他偷偷抹了下脸,他没想到清竹会亲自带着船队过来,看到她的一瞬间,原宁整个人都舒缓了。
清竹一来就制定了发展计划,先修建城市,现在不用建造的太大,但是得预留出以后扩张的范围,同时继续垦地,建造砖窑瓷窑,砖头是建城必须的,瓷器可以从这里运输出去,清竹还带了好些茶树过来,种下好好侍弄,几年后这里的茶也能出口了。
带来种地的农人看着这里肥沃的土地简直不敢相信,新大陆的气候好,农作物一年两熟甚至三熟,还有好些未曾见过的作物,清竹还看到了玉米,大片大片的良田被开垦了出来。
人们看着阡陌交织的良田,田间绿油油的作物,心里都涌起了满足。似乎清竹一来,这里就变得充满了希望。
本地的土著压根就威胁不了清竹,他们太落后了,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年代呢,人数也不多
,以部落为单位居住,清竹不会像后世美国人对待印第安人那样把人家差点搞灭绝,她其实很愿意接受这些土著,只要他们愿意来。
当然不来也没关系,这里的地盘实在大,清竹现在一个人也吞不下,只能慢慢蚕食,只要土著不来挑衅她,她也不会去动他们,大家相安无事最好。
清竹好像就是个拼命搞基建的命,她养尊处优了才几年,又滚成了一个泥人,原宁寸步不离的跟着她。
基建当然不用清竹去挖地基垒砖,她带着部队开始探索这片巨大的平原,沿途做标记记舆图,她手里的人相对这片土地来说还太少,但是可以把地形先勘探起来。
跟着登记舆图的人嘴巴越张越大,这可真是个好地方,一马平川,那么多的土地。当然作为先头部队,这些人在探险的过程中也绝对不轻松,没有道路,得自己趟,一路上还得预防野兽蚊虫。
等到几个月后一伙泥人回到港口,大家都快认不出他们了。
跟着清竹记录舆图的是一个大梁人,也是那时候被钱金挖来的一个小吏,名字叫李耀,可惜天灾来了,他也没躲过,眼看饿死的时候钱金伸了手,他也就咬牙跟了过来。
后来凤国建立,他有能耐又识时务,自然官位水涨船高,凤国成立后清竹修舆图,他就是主办人之一,所以这次清竹亲自问他可愿跟过来,他二话没说就同意了,还把老婆孩子一同带了过来。
跟着清竹转了一圈,李耀有些恍惚,他嘀咕道“这里似乎不比大梁小啊!”比凤国那就更大了。这么大的无主之地,太惊人了!
清竹站在新修好的城墙上,闻言笑道“果真?那多好啊,我要在这里再建立一个更大的帝国!”
此刻夕阳西斜,一座新城正在修建,各处都是一派蓬勃,清竹沐浴在夕阳下,她的衣襟翻飞,眉宇间尽是豪气,围绕在她身边的人不约而同露出了仰慕的眼神。
建帝国的事太遥远,首先得把这个新城建好了,这是带海港的大城市,将来也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所以一开始的规划就很庞大,不过目前用不着一步到位,先把这几万人安置了才是。
清竹完全抛却了自己皇帝的身份,天天在城内外巡视,看看有无添减的地方,原宁寸步不离的保护她。到了晚上清竹还得为这个地方的未来做计划。
清竹觉得自己浑身都是干劲,当了几年皇帝,一开始还是上下一心搞发展,慢慢的就变成了和大臣们玩心眼,各种拉锯和磨合。
政治说白了就是制衡和平衡,就是要和人勾心斗角,清竹真的觉得累,但也没办法,凤国不是靠清竹一个人打下来的,大家都是股东,只不过清竹持股最大。
她的一些想法得不到老派大臣的支持,她不想眼睁睁看着好不容易被她影响的女性地位逐步下降,既然凤国施展不开手脚,她就换个地方,谁让她现在是开国皇帝,有这份底气呢!
除了建城和垦荒,清竹把养殖等等能干起来的事一步不落的都办了起来。
清竹来了之后半年,可以居住五万人口的小城已经建造完毕,等人多了这里还能继续扩建。
良田开垦的数目已经数不清了,反正只要有时间一直在垦荒,砖窑瓷窑一刻不停的在烧制,纺织工坊因为原材料问题并没建设多少,保证五万人的穿衣已经能跟上了,养殖场规模庞大,鸡鸭鹅,猪牛羊几乎什么都不缺。
清竹保证了五万人口的吃喝住,才算松了口气。
这里的管理是军屯制,军队统管一切,等到将来人口多了才会考虑别的管理方法,清竹晚上都要很晚才睡,不停的规划新大陆的一切,原宁就在一边默默的陪着她。
清竹在新大陆待了两年才回到凤国,那时候这里的港口新城已经颇具规模,向四周派出的商队都有了斩获。此刻夏瑜已经快八岁了。清竹看见儿子也忍不住眼眶发红,好在往来船队一直带着消息,虽然也不多,母子两个到底并未太过疏远,清竹晚上还是和夏瑜睡在一起,夏瑜还很不好意。
清竹和儿子絮叨,告诉他新大陆有趣的一切,“……土人至今还住着泥巴房子,夏天都不穿衣服……是啊,女的也不穿……那个玉米,长的比人都高,掰玉米的时候矮个儿还够不到呢……好吃,嫩得时候可以直接煮了吃,长老了就是粮食,都能吃……虫子?多的很,见都没见过……对,没什么高山……”
直到侍女忍不住了,低声提醒“陛下,殿下,再不睡明天可就起不来了。”
母子两相视一笑,这才睡下不提。
清竹带着人离开大凤,留下稚儿,看似大凤不在她管辖底下,其实大凤的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中,欧文斯和新提拔上来的秋宁带兵镇守大凤,他们只听清竹的命令。秋宁本名秋野宁次,是清竹从黑水手里救下来的人,当初他被黑水抓去当苦力,全家都被黑水给弄死了。
清竹的到来直接救下了秋宁,他坚定的加入了清竹当初的护卫队,也是一路战功过来的,论忠心绝对不比大壮铁牛等人差,他和欧文斯一样,还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只是因为身份的原因,最后论功行赏低了一等。
原宁一直看好他,清竹还未下令凤国用简化姓的时候他就改了名字叫秋宁
,原宁带船队离开时就把他当做继任的人推荐了上去,清竹选中了他,所以秋宁现在也被人成为秋大将军。
朝中的大臣盘根错节,也都是清竹的心腹,宫里宫外就没人敢在清竹离开大凤的这段时间闹什么小心思,要知道凤帝哪怕不在,她还是掌控了大部分的军队,欧文斯和秋宁等人是不听旁人指挥的,只要有异心,清竹一露头,带着兵把人拍死是很容易的事。
加上如今凤国欣欣向荣,百姓造反的根基就不存在,大臣们也没人有这份心思。廖萍和胭脂等女官也不是摆设,清竹不在,不代表这些女官跟着不管政务,她们反而更加积极。
回到凤国,清竹首先看了一下离开后各项民生指标,接着再看一下后续计划,把大臣们都表扬了一通,接着她狮子大开口要继续借贷,大臣们看着凤帝晒黑的脸,露出一口大白牙,简直觉得刺眼。
新大陆上的事他们都不清楚,但是这回凤帝带回来了不少粮食,不管在哪里,粮食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凤国对粮食自然也十分看重。
当初凤帝坚持要探险,大臣们都不同意,后来还是凤帝自掏腰包和各处借贷才办下来,其中为了以后好区分债权,凤帝签下了不少借条,当初大臣们都觉得清竹疯了,他们只是胳膊拗不过大腿才答应的。
再后来原将军来信,凤帝要亲自过去,看在已经有夏瑜的份上,大臣们并未死命相劝,现在清竹回来,虽然还是要借人和各种物资,但是这回她不是两手空空,她带回来不少粮食,这就是朝廷的根本。
这样看来哪怕海外那块地方当个粮仓也是行的,这次清竹的借贷就容易多了。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 :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