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快穿之极品的美满生活 > 抛夫弃子女知青16<!>

抛夫弃子女知青16<!>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时光荏苒, 眨眼间六年时间匆匆而过, 1977年悄然到来。

    六年间,不管外界如何纷纷扰扰, 周念夏所处的前进大队,因为有钱队长在前面顶着, 队里的人也一致团结对外, 故而大队里始终都是一片祥和, 可以说丝毫没有被外界的混乱所侵袭,倒是一片难得的清净之地。

    六年间, 钱建军和周念夏夫妻也有了两个宝宝, 大的是5岁的哥哥钱立霖,小的是3岁的妹妹取名钱立萱, 一家四口相亲相爱、生活很是和谐。

    变革来得很突然。自去年, 华国一位伟人去世, 新的领导人上台后, 接连发起了一项项改革, 从上而下改变了整个华国。事关周念夏的, 无疑就是高考恢复的消息。

    如周念夏记忆里的一样, 9月份就开始有消息隐隐传来,教育部在b市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会上讨论决定恢复高等院校招生考试, 即高考,不看出身、不看成分,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只是没有正式通知下来, 人们不敢全然相信,但这道横空出世的消息,让无数的知青们看到了希望,只是哪怕只有一点希望,也足够让下乡的知青们像飞蛾扑火一般前赴后继。

    1968年到1977整整10年间,前进大队陆陆续续派下来的知青不少,和当地人结婚、谈对象的知青也不在少数,甚至好几对都已经有了孩子。

    和平了几年的前进大队终于被打断平静,知青们彻底沸动起来,如扎了窝的蜜蜂,连带着整个大队都开始彻底乱了起来。这时如果人们能抬头看看,就会发现整个华国都在发生着巨变。

    恢复高考,多么让人欢喜又可怕的一个词,给了无数知识青年继续深造的机会,同时也赋予了下乡知青们回城的希望。

    但同时,也就此打散无数家庭。无数对夫妻因此分离,也有无数孩子沦为单亲家庭的受害者,原主的作为只是大时代背景下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缩影,平凡而可悲。

    回城,那是所有的知青们多年来的夙愿,承载着他们对过去、对城市魂牵梦绕的回忆,更是回到家乡、回到家的希望,意义自然不同。

    随着消息的传来,被生活压怕了的还想着再等等,机敏一点的已经开始准备起来,借书、借课本、复习,队里每日来往的快递都不知道有多少,方方正正的,叫人一看就知道又是寄给谁的课本和复习资料。

    周念夏的复习也就此从暗地摆到了台面上。之前,周念夏即使看高中教材,也得打着为更好教导学生的大旗,而现在有了高考的消息,也不再需要遮遮掩,真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该知道的不还是都得知道。

    钱家人日常相处在一起,自是察觉到了周念夏的异常,想到村里传开的消息,又想到这个儿媳妇的知青身份,钱家人自是无比担心的。虽说周念夏这个儿媳,在这几年间表现很是不错,家里的家务虽不会主动伸手帮忙,但分配下去的活计还是能做的好好的。可谁知道这是不是因为只能呆在村里的无奈之举呢?

    越想越担心的钱母还是没有按捺住,背着钱家人和周念夏,给钱建军偷偷打了个电话,把情况都给他说了一遍,又喊他赶紧回来,别最后媳妇跑了。

    钱建军刚听到其实还有点怔忪。上次和周念夏提到回城这个问题,还是刚结婚时候,周念夏和他又确认了一遍他的同意。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两人都默契的没有再提这件事,如一对再正常不过的夫妻、正常的生活着。哪里能料到,这么突然的,就来了。

    钱建军有些心慌,周念夏回城了,他真的能一起过去吗?两人在一起的时间愈长,美好的回忆愈多,他就愈加害怕失去。如若不能,那他又该怎么办。只是想到周念夏,想到两个孩子,钱建军发誓,不论周念夏去到哪里,他都会带着两个孩子一直跟着,一家子就应该齐齐整整在一起才对。

    钱母显然不会知道,这一通电话根本没有起到阻拦的作用,反而更加坚定了小儿子的信心。即将离家远去的,可能不止一个小儿媳,而是小儿子一家四口人。

    钱建军虽然心急如焚,但也没有立即回家,仍是等到了周末放假,装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回到了钱家。又试探性的问了一下周念夏的想法,周念夏自是十分坚定高考回城的想法。

    周念夏已经想好了,当了好几年的老师,她觉得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个职业,等报志愿的时候她就报上市的师范类院校。以后,以华国对文化知识的渴求程度,以后教育行业形势肯定会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越来越好,那么老师肯定是份十分有前景的工作(才不是因为老师工作很轻松呢)。

    钱建军听了只得表示同意,还特自然的和周念夏商量起了,自己和两个孩子该怎么一起去上市。周念夏也没有察觉到不对,不过虽然周念夏对自己有信心,但考试还没考,现在想这些也就是个想法罢了,远没到实施的地步。

    到了10月份,□□下发了恢复高考的正式文件,消息瞬间席卷了整个华国。各大媒体同步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进行。

    因为高考制度一度中断了10年,此次高考不限人员,除了

    应届初高中生外,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都在此次可参加考试的范围内,年龄也放开到了30岁,不限婚否。

    所以,哪怕周念夏今年已经25,是两个孩子的妈了,还是可以参加这次高考的。不过这种好事也就头两年,后面肯定还是会严格起来,毕竟正经学校毕业的应届生整体知识水平总要好些。

    如果说,高考制度的中断磨灭了人们对知识的追求与看重,而现在的恢复就是在郑重向世人宣告,国家开始注重教育了,知识人才的春天即将到来。

    原本或信或疑的人们,都相信了。只有一个月,此时时间已经很赶了,谁都不敢肯定政策什么时候又会变动,下一次高考还会不会来临。故而,所有有志高考的人,都决定参加这些高考,一时间斗志盎然,只有极少数的人选择不参加这次高考。

    前进大队亦是如此。

    繁忙的秋收时节,原本老老实实干了几年活的知青们,此刻全副心思都放在了即将到来的考试上,哪里还有心思赚公分,纷纷找钱队长请假。

    钱队长知道自己要是不同意怕是会引起众怒,也不阻拦,只是说明不干活是没有公分的,潜台词就是没有公分也就没有粮食。知青们能接受,他也就不管了。地里的活,他们村里的人照样能干得好。

    有点积蓄的用积蓄,没有积蓄的都在找家里支援,这一考关乎他们日后究竟是只能扎根农村还是能回到城里,轻忽不得。

    队里的事,因为钱队长有意的放下没有引起什么纠葛,但其他矛盾就不同了。

    还住在知青宿舍里的单身知青还好,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每日除了吃喝睡就是聚在一起看书。至于有了家室的还想这样,做梦呢。

    周念夏这边,因为钱建军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支持,去钱父钱母那里做过功课,钱家其他人也都没有去说什么。而且周念夏也没耽误自己的工作,故而都体谅起她、尽量不让她干家务活,甚至家中最近的伙食都好了不少,那是钱母想着对小儿媳好点别真给逼走了。

    周念夏开始了复习备考路,联合其他知青们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型的复习小组,一个个都日夜不辍的复习、看书,企图在这次考试全力以赴搏一把。

    其他成家的知青自然没有这种好待遇。家中人同不同意是一说,反正同不同意也影响不了他们的态度,但是家中因此产生的矛盾也逼得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带孩子、洗衣做饭甚至上工干活,一个躲不掉,因为一起吃饭分粮,一个人少干一点就得其他人多干一点,一家人也不都是一条心的。

    这种情况下,他们只得在白日里干完活后,晚上再来知青宿舍一起学习,复习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众多知青们,有的知识基础不同,有的学习时间和能力不同,最后学习的结果自然就各有差异,有学的好的,也有学的不好的。

    周念夏显然就是那个学的好的,不提当老师这么多年都没放下的基础知识,就是现在学习的状态也比任何人都要好,知青们有什么不懂得都会来问她。知青们在心里是很羡慕她的,觉得她最后肯定能考上大学,而自己不知道有没有希望。

    当然,背地里八卦的村人也不少,有的说周念夏不惜福,婆家对她这么好也要走,是个狠心的;也有的说周念夏看着不是这样的人,不知道就不要瞎传消息;更多的人是说钱家人傻,对一个不是一条心的儿媳也这么好。

    这些或好或坏的流言,周念夏都无暇顾及了,因为高考的日子已经近在眼前。首次参加高考的一共有五百多万人次,录取的却只有二十七万,录取率十分之低。她不知道现在有多少能人在摩拳擦掌地准备考试,只得努力、努力再努力。

    作者有话要说:  竹里:查了很多资料,发现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真的是很幸福美好的了,我们都应该珍惜!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