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八百年之间的文化碰撞
“那……”李明抓了抓脸,有些不好意思的询问起来:“那孔太守觉得如何?”
“好。”迅速吐出一个字,孔融又继续讲述起来:“好。”
“极好。”
“自孔某出生一来。”孔融指了指自己,又二次开口:“极少……”
“甚至说从来没有听说这么好的诗。”
“哈……哈哈。”李明干笑起来。
“天才。”伸出一根大拇指,孔融看着李明:“天才。”
“你是真正的天才。”
“真的。”又重重的点了点头,孔融二次开口:“李壮士。”
“你是真正的天才!”
“那个……那个……”右手搓了搓衣衫,李明更加不好意思:“不是。”
“我不是天才。”
“人家是……”李明伸了伸手,也不知道该指那个方向:“人家才是。”
“无所谓了。”轻轻的摇了摇头,孔融指了指自己:“反正这么多年。”
“我是头一次听到这么厉害的诗词。”
“好啊。”重重的点了点头,孔融眼中满是激动:“真正的好。”
“什么叫做好诗词……”
“这就叫做好诗词啊!”
“是啊是啊。”
李明重重的点了点头。
赞同。
于任何方面。
不管是于从古到今多少年。
李白。
李白的诗词都是极为强悍。
极为好。
都是真正的能够名列前茅的存在。
且不是一首。
而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谈的。
任意一首!
“哈!”深深的吐出一口气,孔融一脸的感慨:“好啊。”
“好啊。”
“人生有机会听这么一首诗。”轻轻的摇了摇头,孔融一脸的唏嘘:“无憾。”
“人生基本上都没有遗憾了啊。”
“孔先生客气了,孔先生客气了。”李明替李白客气了一句。
“没有。”又摇了摇头,孔融摆了摆手:“没有客气。”
“就这种佳作啊。”
“人一辈子……”端起酒碗喝了一口,孔融一脸的感慨:“又能够遇到几次。”
“是啊。”李明微微颔首。
“去吧。”孔融抬了抬手,指了指先前被放下的草榻:“去休息吧。”
“李壮士啊。”
“这明天……”又摆了摆手,孔融二次开口:“你还要出发呢。”
“啊?”
李明微微一愣。
睡觉?
不是一块吟诗嘛。
怎么自己就背了一首。
就要直接睡觉了。
“李壮士有什么困惑之处吗?”孔融喝了口酒,转向了李明。
“有一小点。”李明比划出一丢丢的手势,又困惑的看着对方:“这个……”
“孔太守先前讲述,要与我一块吟诗。”
“可……”又抓了抓脸,李明一脸纳闷:“可我才背了一首,怎么就……”
“李壮士莫不是在嘲讽我?”孔融苦笑了起来。
“没没没没没。”迅速摆了摆手,李明一脸认真:“真的。”
“我真的没有嘲讽太守。”
“我就是困惑……”李明想了想,又二次开口:“心中困惑。”
“往后下意识的就询问了。”
“嗯嗯。”孔融微微颔首,又二次开口:“想来李壮士也不是那样的人。”
“是啊是啊。”李明重重的点了点头。
“那行。”孔融微微颔首,又端起酒碗喝了一口:“那我就与你诉诉原因。”
“您说。”李明抬了抬手。
“好。”孔融转过头,望向天空的明月:“原因只有一个字。”
“那就是好。”
“好?”李明眨了眨眼,眼中满是困惑。
“是啊。”重重的点了点头,孔融一脸的感慨:“好。”
“太好了。”
“好到让人不知道如何评价,好到让人不好意思开口。”又轻轻的摇了摇头,孔融一脸苦涩:“好的让人不知道如何作诗。”
“才能够把诗词从口中好意思的吐出。”
“啊?”李明瞪大了眼睛。
“就是这个原因。”回味着刚才诗词的意境,孔融不断摇头:“凤凰出山。”
“立于梧桐。”
“山鸡野狗。”又轻轻的摇了摇头,孔融转向了李明:“焉能与其争锋。”
“又能于其面前绽放光彩?”
“咕噜。”
李明艰难的咽了口唾沫。
高。
评价真高。
这个评价简直太高了。
而且评价的人是孔融。
建安七子之一。
这样的评价比寻常评价应该更上一层。
“真不愧是李白的诗作。”李明摇了摇头,心中感慨起来。
“好了。”孔融抬了抬手,于李明摆了摆手:“去吧。”
“了解了原因,就去休息吧。”
“那孔太守……”李明抬了抬手,指了指孔融。
“坐会。”孔融指了指坐下,于李明笑着讲述起来:“再坐会。”
“李壮士所背之诗作。”
“乃是惊世之作。”又轻轻的摇了摇头,孔融二次开口:“如此惊世之作。”
“我还想再细细品味一番。”
“孔太守不嫌弃我是背的?”李明眨了眨眼。
“能够做出这种诗的人自然是天才。”孔融笑了笑,于李明抬了抬手:“然能够将这首诗传到我耳中的您……”
“也是功臣。”
“且是功不可没的存在。”又轻轻的摇了摇头,孔融望着外面:“倘若没有你……”
“孔某感觉有生之年,怕是都无法与之触碰。”
“嗯。”
李明想了想。
东汉。
大唐。
八百年。
两个朝代几乎相差了八百年。
就这种时间跨度。
的确。
倘若没有自己这个带着系统的存在。
的确不大容易能够相见。
“去睡吧。”孔融抬了抬手,又一次开口:“孔某人在品味少许。”
“孔某人在品味少许。”
“嗯嗯。”
李明微微颔首。
转过身,李明走到兵卒搬来的草榻之前。
平静的躺了上去。
于草榻之上躺了少许,李明转了个身。
看向了孔融。
对方朝着油灯,眼中思索意味不断。
时而眼中一亮,时而身子一颤。
俨然。
还在体会先前诗作的意境。
又过了良久,孔融站起身子。
慢慢的走向了营帐口。
抬头看着空中的明月,先前的感触愈加浓烈。
无与伦比的意境于他的脑海布局开来。
孔融面上的喜色又更重一重。
又不知过了多久。
疲惫逐渐涌上心头。
困乏宛若潮水一般掩盖了李明的意识。
昏昏欲睡。
疲惫了一天的李明,逐渐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