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第 62 章
“公主此次离宫,到底有惊无险,总算是找到了神医清莲,皇上的病情也有了希望。fanghuaxs”凤铭浓眉一皱,顿了一下,转了话锋,“可老臣听说,为首的刺客,曾经是沈清鸣身边的婢子。”
凤铭没有明说,李汐也明白他所担忧的事。想了片刻,才道:“沈清鸣的身份绝无问题,这一点,本宫可以担保。至于小月一事,她毕竟也只是被人利用。”
李汐不想把事情闹大,何况出宫是秘密行事,她一个女儿家身在这个位置,已经是风暴中心,稍有行差踏错,必定万劫不复。
“公主既然如此说,老臣也无甚顾虑。只是公主有心息事宁人,廉亲王未必甘心失败,此番没能得逞,必定还有后招,终究是后患。”凤铭说这话的时候,小心翼翼地观察的李汐的表情。
毕竟,那人是她的亲叔叔。
“只怕,廉亲王未必将公主的警告放在心上。此次动摇了他在朝中的势力,必定会寻机报复。”凤铭声音一冷,阴阴地说道:“公主为何不趁此机会,减除后患?”
李汐良久不语,她已经背负了个六亲不认的罪名,再多一个李权,本是无可厚非的事。可到底那人曾经也呵护过自己,难道真的要兵戎相见吗?
“待选贤大试后,再说吧。”李汐悠悠叹口气,整整衣襟,拿起折扇起身,“凤老,此次选贤大试十分关键,一切拜托你了。”
凤铭起身,恭敬行了一礼。“老臣定不负公主嘱托。”
示意凤铭不必相送,李汐带着新衣出了凤府。瞧着天色尚早,李汐让马车先行回宫,二人转道去了廉亲王府。
半道上,李汐挑拣着,买了一个糖葫芦,以及一个小孩子玩耍的拨浪鼓。
新衣打趣儿道:“公主也是童心未泯。”
李汐看着手里的小玩意儿,笑笑不语。随即到了廉亲王府,却被告知李权因为生病,不能见客。
“将这些东西,带给六叔。”李汐将手里的东西递给管家,不容拒绝道:“本宫就在门外与六叔说会子话。”
管家自是不敢怠慢,忙去请示了李权的意思,得了同意,在李权房间门外摆开一应的桌椅茶点。
李汐却静静地倚在门边,默默出神,房间里也没有动静。
许久后,听得一声声拨浪鼓摇动的声音,李汐嘴角泛起一丝笑意,柔声说道:“每当我哭着闹着时,皇兄就会摇响拨浪鼓,然后说六叔很快就会进宫,给我带好玩的。”
里面的声音顿了片刻,又传来,李汐继
续说道:“而六叔每次入宫,总是能带给我们兄妹不一样地天地。”
“汐儿……”房间里,李权半躺在床上,有一下无一下地摇动着拨浪鼓,怔怔出神。
“若父皇还在,六叔,你每次入宫,又会给汐儿带去什么?”垂首,唇边的笑意凝了温,李汐站直了身子,看了紧闭的房门两眼,转身离去。
“公主,就这样吗?”见李汐离开,新衣连忙追了上去,担忧地问道:“廉亲王他……”
话还未说完,管家已经追了上来,从小厮手中接过一个箱子交给她,“这是王爷命奴才交给公主的。”
李汐眼中一亮,咬咬牙,伸手接过,一路抱着,不松手。
新衣好奇里头是什么东西,李汐只是笑了笑,“是他给我的新天地。”
若我没做这个公主,他仍旧是那个六叔吧。
李铮的毒是自小埋下,如今已有十个年头,又是毒害的大脑,即便是神医清莲,也只能尽力一试。
沈清鸣大胆,要以针灸之法,在李铮头上施针,以此请示李汐。
李汐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沈清鸣固然医术高明,可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地方,少有差池,皇兄他……
可沈清鸣说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这日午时,李汐来到乾清宫,李铮才饮了药睡下,榻上的人眉目含笑,似梦见了什么好事。
沈清鸣坐在一旁,轻声说道:“皇上的病情,沈某生平未见,唯有针灸一法方可一试。只是此事风险极大。”
“你有几层把握?”李汐伸手替李铮掖好被角。
“两层。”沈清鸣如实说道。
“用针吧。”殿外一众老太医阻止的话还未出口,李汐又道:“每次施针,本宫都要在一旁看着,皇兄若有不测,本宫定当以死谢罪。”
沈清鸣淡薄的眸光再次有了变化,他惊讶地看着眼前的女子,她的一言一行,为何总是这样出乎人意料?深深作揖,郑重道:“沈某必定全力以赴。”
选贤大试历来是炎夏重中之重的大事,朝中官员大抵经由考试后产生,因此也成了不少官员贪污受贿的机会。
在国试前须得参加乡试,会试,通过这两届考试后,才有机会参加国试。国试后是君王殿试,随后等待分配。
李汐上政一来,慢慢改革,不仅设立专门的国子监,以监测大试的公平公正。又增设各科目主考官各三名,阅卷官各三名,更命幻樱抽调人手,全程监督。
而
此次大试,李汐格外看重,不仅自己要亲临考场,为了汇聚人才,更是取消了乡试与会试,所有学子,皆可直接参加国试。
这一提议才刚出来,便遭到满朝文武的反对,就连凤铭与安国候都觉甚为不妥。
炎夏人口众多,秀才更是多不胜数,一旦取消乡试与会试,这么多人齐聚京基,定会大乱。
何况京基试场虽大,却无法同时容纳如此多人。
这一点,李汐早已想到,将国试分为三场,八月初、中、末各一场,也是给那些原来的学子留了时间。
国试的题目,将由她亲自整理,届时会将所有题目拟出,由学子自己选择题目答题。
她这一做法,再次引起满朝哗然,如此一来,反而乱了套。
百官不肯退让,凤铭与安国候皆未曾发言,如此僵持不下,唯有推后再议。
散了早朝,李汐只觉一阵疲惫感袭来,往勤政殿偏殿躺了去。李铮随后赶到,见她闭目养神,便一人在勤政殿中坐着。
“皇兄来此,可有要事?”李汐但真是累极,这两日为了大试的改革,她没曾好生休息。此刻虽知李铮前来,却仍旧躺着,闭着眼问道。
李铮挨了过去,担忧地看着女子,“汐儿,今儿早朝,你为何不让朕发言?”
“百官有心要阻,皇兄发言也不过是徒增不快,何况此次改革,连老爷子和舅父都不同意,确实是我欠了考虑。”李汐撑了眼,半起身子,仔细思量着。
李铮着急道:“汐儿怎么这样说,朕虽然不懂,却也明白你是为了炎夏。何况改革一事,连沈大哥都十分赞同,他说这是真正以才选人的好方。”
“沈公子?”李汐微微一怔,却不曾想,最懂自己的人,是他。转而轻笑一声,“他明白又如何,终究不是朝中人,无说话的余地。”
李铮伸手抚了抚她眉心,“汐儿不便担心,朕已经让子良去请示三皇兄,他一定会有办法的。”
正说着,女侍领着魏子良进来。
“子良,皇兄怎么说?”见魏子良脸色不是很很好,李铮隐有些担忧。
魏子良回禀道:“属下未曾见到三殿下,童儿传了殿下的口语,说公主此法虽好,损了朝中大臣的利益,只怕凤将军与安国候也未必会答应。”
李汐苦笑一声,不愧是三皇兄,身在水月别居,对朝中的形势却看得十分透彻。她随即又是惆怅,连三皇兄都这样说,岂非但真没有办法
新衣眼珠子咕噜咕噜转
动一番,巧笑道:“公主,再过两日安小侯爷便从水牢出来了,倒不如听听他的意见,或许有什么鬼点子也不定。”
李汐暗道自己怎么把他给忘了?“新衣准备下去,即刻前往水牢。”
还未等新衣准备妥当,安佑已经大摇大摆地出现在勤政殿,一身米白的袍子衬得人更为俊俏,发丝简单地拢在身后,有些漫不经心。
李汐正在看折子,茶杯空了,唤了新衣添茶。目光还在折子上,饮了口茶,却是白水,蹙眉抬首,也是吓了一跳。
“你怎么在这里?”李汐抚抚心口,若说炎夏还有谁能不经通传就进入勤政殿,便只有安佑了,这可是连他老子都没有的殊荣。
安佑身子往案上斜斜倚靠,垂首做深宫怨妇状,楚楚可怜道:“公主好生无情,用完了臣,就将臣扔进水牢。”
李汐抚抚额头一滴冷汗,少见地翻翻白眼,“我再问你为何出现在这里?不是还有两日才刑满吗?”
“公主难道不知,水牢有减刑一说?”安佑一幅得意洋洋的表情,换来的却是李汐鄙视的眼神。
“水牢如今是谁负责的,本宫定要重罚。”李汐沉着脸道。
安佑挑挑眉,“你这么希望我再回去蹲两日?那我还是回去吧,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言罢,但真起身要离开。
“回来。”李汐无奈唤住他,随手将一旁的折子推到他跟前,示意他看看,“此次大试改革的事情,你想必听说了,怎么看?”
安佑随手翻了翻,皆是大臣们上表,奏请不可改革,洋洋洒洒列了好长的篇幅。他恹恹地合上,“父亲让我来劝你的。”
李汐就知道,除了安国候,谁还能将这小子从水牢提出来?“我只想听你的想法。”
“改革很彻底,如此才能为国家招揽更多的人才,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动摇了朝中大臣的地位与权力。”安佑分析道:“三年一次的大试,京中官员单是收受贿赂便够了,还要扩建自己的势力。而地方官员就盼着那日自己能送出一个状元,日后也好巴结着。”
“我明白你的意思。”李汐悠悠叹口气,此次虽然清除了不少人,只是这人性本贪,哪怕那些人身在高位,家中财力富甲一方,却从不会嫌银子多了。
权力,财富,是人人都在追求的东西。
“依着你的意思,怎么做?”
“公主对我父亲,和老爷子,有时也未免太过放纵。”
见李汐不明地看着自己,安佑正色道:“
若此次父亲和老爷子都同意改革,公主还会在乎满朝文武的意思吗?”
李汐怔了一会,“二老若是同意,朝中便有过半的人同意。”
安佑摇摇头,“朝中人都是瞧看公主眼色,他们知道公主看重二老,便将二老当做风向标,二老往东,他们自然不会往西。”
“公主,臣说句不该的话,一旦二老有了闪失,诺大的朝堂之上,你没有依靠,该怎么办?”
安佑的话一直烙在李汐的心头,眼下回想起来,他说的一点没错。这五年,无论她做的任何决定,若能得到二老的支持,在朝中便能顺利实施。可一旦二老反对,朝中百官必定以死相谏。
她虽知道二老不会害了炎夏,可这样的形势下,朝中再无敢说直话的人。
眉头一挑,李汐着人请了李铮过来,“皇兄,明日下皇榜,昭告天下,大试改革内容。”
李铮虽然不解,还是让魏子良拟旨盖印。
翌日,朝堂之上,百官仍旧大试改革的话题,力谏李汐放弃。
李汐看看仍旧端坐在朝首,沉默不语的二老,示意新衣宣读圣旨。
圣旨完毕,满朝鸦雀无声,百官愣了,一时间不知如何自处。
李汐冷眼环视一圈,沉声问道:“圣旨已经昭告天下,诸位大人若有补充的,此刻说来,本宫着人添上。”
二老仍旧不语,百官议论纷纷,皆要请二老说话。
安国候与凤铭对视一眼,眼中皆有赞赏,起身,朝堂上君主深深拜倒:“臣无话。”
李汐嘴角微翘,这两只老狐狸。
百官讶然,随即纷纷表示没有异议。
凤府,凤尘听兰青言了絮絮叨叨说着大试改革的事宜,眼皮懒懒地抬了抬,眸子里清清冷冷的光,出现了一丝异样的色彩。
“我行我素,这一点,你们倒是有些像。”兰青言用这样一句话,做了结尾。
凤尘此刻正倚靠在桌边看书,手里拿着的是炎夏五年历,手边堆放着不少野史。
历朝历代,史官执笔,莫不是黑的也说成白的,他也就不愿去看那些政史。有些野史说得虽然荒谬,从中抽丝剥茧,也能成看出事情的端倪。
可在这本正史中,凤尘瞧着,每一件大事后头,都着有利弊,言辞犀利,即便对李汐,也毫不留情。
甚至连安国候与凤铭,在这本正史中,也难逃谴责。
他翻到最后,看了看编纂此书的人,安佑。
安
国候之子,安佑。
但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