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舔狗的橙色时代 > 第4章 镇上的木器社

第4章 镇上的木器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4镇上的木器社

    老式八仙桌是全榫卯结构最复杂的木器,几百个眼孔,小眼只有一公分见方,操作难度极大。

    还要有熟练的雕刻技艺。

    一个几万人的小镇,也难找到一个能单独做的师傅,大都是合作。尤其最后的整合面板,在没任何机械的情况下,需要两个人以上同时锤击才能完成。

    这在几十年后会轻而易举,各种精密机械加电脑雕刻,一个人工就能做出一张。

    但现在不行,从原木开始,纯手工制作,加上工具简单粗糙,起码需要三四十个人工。

    至于最后的合成问题,王镜良学徒时就已经解决了,可以用麻绳捆绑起来,循序渐进。

    从第四天开始,师傅干脆不做了,成天盯着王镜良看。

    从对各种工具的使用,到最关键的取料,到加工程序和制作精度,娴熟得让人匪夷所思。

    花了二十三天时间制作完成。

    师傅晃动着桌子,绕着看了老半天。终于叹服:“你这手艺,我们这一片真没得比的。”

    两个徒弟也很惊讶:“小王做的法子跟我们不太一样。”

    师傅点头:“有些划线和做榫卯的方法,我都没看明白。小王你老实说,你师傅是谁?”

    王镜良故弄玄虚:“这个,不能说。”

    “你会做推车,木犁,棺材么?”

    “是木器都会点。”

    “这样吧,我推荐你去镇上木器社,我有个手艺最好的师兄在那。那里的工资比较高,还有机会转正。”

    “可以。能到镇上去,工具我就不要了,有机会还会给你做点更好用的工具。”

    王镜良可谓一鸣惊人,让这一片的人刮目相看。

    姐姐更是开心得行,甚至已经想到要给王镜良找个老婆。

    镇上离姐姐这里十几里路,木器合作社只有三间房子的作坊,里面有五个师傅和八个学徒工,那个师兄的在里面属于组长级别,听到对王镜良的肯定,显然也表示怀疑。

    手艺属于手上技艺,脑子再好,最多能记住各种木器的尺寸结构比例等,手上的功夫没一定时间的磨练可不行。

    师兄提出让王镜良现场做一张小板凳试试。

    这里的工具比村里的作坊好用不少,果然三分手艺七分工具,手艺好的,工具也好。

    王镜良有意显摆,没用尺量,没划一条线,打眼开榫全凭眼力,两个小时,一张小板凳完成。

    师兄叹道,老话说,木匠的眼睛就是量尺,今天总算见识了。

    合作社社长却有些为难,理由是王镜良的户口不属于这里,且不在同一地区,短期可以做,长期不行。言下之意就是只能算临时工。

    王镜良并不在乎,声明做一天算一天。

    合作社有集体宿舍,王镜良第二天就带着简单的衣物,正式上班。

    无论师傅徒弟,识字的不足三分之一。正值上面号召开夜校扫除文盲,王镜良给师傅传授技巧的同时,顺便还得教识字识数。

    你没看错,是教师傅技法,徒弟得先从基本功练起。

    同时和铁匠社合作,改进工具和农具。

    木匠这玩意,没有数学和平面几何知识,学起来很难。加上所有师傅都担心丢了自己的饭碗,不教关键技法,导致乡村手艺人普遍技艺低下,停滞不前。

    好在这个时候很是尊重技术工,王镜良得以快速升级成带头干活的监管人员。

    奶奶的,电锯压刨钻孔,人家几十年前就已经有了,我们这里二十年后才得到普遍运用,现在连支铅笔都难买到,落后不是一点点。

    王镜良可不藏拙,无不倾囊相授,只可惜这个时期的人文化水平太低,教起来特别费劲。

    由于施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所有商业都是公私合营,私人买卖受到监管,短期内赚大钱很难。

    拿死工资可实现不了财富自由,更别提报仇了。

    听说镇上开始建造变电站,王镜良当即找到合作社领导,建议到魔都去引进机械设备,那样会节省不知多少倍的人工成本。

    两天后,一个负责记账的姑娘来告知,上面认为引进机械设备等通了电再说。

    王镜良想快点去魔都看看的计划由此搁浅。

    见王镜良失望的样子,姑娘补充说:“听说几个手工业合作社都需要机械,到时候镇上一定会统一安排的。”

    王镜良嗯了声,继续埋头刨料,挥汗如雨。

    刨得差不多,拿起来瞄直时,见姑娘还盯着他看,淡淡地问:“还有什么事么?”

    姑娘问:“你识字多,会记账么?”

    王镜良不屑:“这种小账,随便识几个字的都会。”

    “听说你经常教识字识数,我能跟你学么?”

    “晚上你来就是,人多人少都是一样的教。”

    王镜良的学生便越来越多,还有附近的小孩和四五个十八九岁的姑娘,以及年轻妇女。

    现在只能对着报纸教繁体字,有点烦人。

    王镜良已经二十二岁,偶尔也会想女人。

    对。是偶尔。前世老婆算得上村花级别,而现在的姑娘大都土生土长,一脸菜色,加上衣服简单保守,委实不够看。

    真正基因好有气质的,都属于地主富农一类受到镇压,上学都不被允许。

    关系到几辈子的大事,王镜良可不想马虎。

    同事中,有几个要帮忙介绍的,都被拒绝。理由是自己现在孤家寡人一个,啥也没有,不能耽误人家。

    名义上,自己可是有老婆的人,可不能犯错误。

    这天,记账的那姑娘又来,递给王镜良一封信:“报社怎么会给你写信的?”

    王镜良当面拆开,见是一份样报,随手扔到一边:“我写了个小玩意发表了。”

    “啊!你会写文章啊?”

    “会一点。”

    同事们都停止了动作,一起拥了过来,看怪物似的瞪大眼睛,不停追问。

    王镜良暗骂大惊小怪,前世作为三流的业余写手,孬好发表过百十篇散文小说,有过一年拿一两万的稿费记录,后来因为不够烟酒钱,就没再投稿。

    在这个文盲遍地的时代,发几篇颂文还不是手到擒来。

    前世特么的要装风骨,就喜欢些不合时宜的玩意,连个作协都不屑进,搞得一辈子活成了炮灰,简直傻得无药可救。

    只要能跪舔到稿费,风骨算个屁啊。

    “发个把小文很简单的,你们多识点字,都能写。”

    “一千字能拿到三五块钱吧。我一晚上写两三篇没问题。”

    王镜良故意轻描淡写,努力将逼装得清新脱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