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楼老太太 > 陛下有疾<!>

陛下有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京都诰命日日进宫悼唁哭灵。

    石梅这等人瑞年纪也不放过。

    两个时辰不仅要嚎哭,还要落泪,不是一般人能够坚持。

    许多老诰命颤颤巍巍,行将晕厥。

    德太妃棺木附近还放了冰盆。

    春日里,乍暖还寒。

    年纪大原本怕冷,这一来,越发浑身冰凉。

    石梅自然不怕。

    燕候府的陈老太君受了老鼻子罪了。

    熬了半月病恹恹的却不敢告假。

    醇正帝盯着呢。

    她母亲死了,父亲的老情人却活蹦乱跳,心里如何舒坦?

    陈老太君为了孙子,只有坚持熬着。

    石梅可怜她,下次哭灵就挨着陈老太君。

    她顶不住了,给她输送一点灵力。

    陈老太君好几回眼睛里都含着泪水,倒是不用装哭了。

    二十一天后。

    太后移灵孝慈县,百日后再入地宫。

    诰命们却不能消停,要去孝慈县继续轮班哭灵。

    石梅这一拨老诰命也在轮班名册,谁也不敢告假。

    这一次,荣宁二府几乎全部出马,两府只剩梅馨儿与探春母女。

    再有两府的孩童贾兰、贾葳、贾葳。

    宁府的贾芢、贾晗。

    宁府要随扈哭灵,只剩下个废物贾珍,自顾不暇。也只有把孙子重孙,打包托付给王淑华母女。

    所幸有贾蔷夫妻看守门户。

    荣宁两府的斥候分作两班,一班金山金峰带队,保护石梅前去孝慈县。

    金大年纪大了,则留在家里守护府邸。

    这个时候,京都几乎所有的大官贵人都要去孝慈县哭灵。

    京都的守卫相对薄弱,只怕宵小要趁机作乱。

    后街贾代修贾代儒,允诺会派人三班巡逻,照应两府。

    贾赦、贾政、贾敬、贾琏、贾璋随扈,两府女眷只能依靠斥候。

    不过,后面有禁军压阵,再不会出现危险。

    这一去就是三个月之久。

    石梅等人返回京都时,又是上皇的万寿节了。

    一路苦楚难以诉说。

    醇正帝身子原本就弱,回京就病倒了。

    太医诊断之后,报给上皇的脉案,却说不出病症。

    开出的方子一味温补,只说让醇正帝静养。

    上皇其实对于醇正帝的病症有所猜测。

    但是,无论如何询问,太医就是不敢吐露。

    上皇驾临乾清宫,亲眼看见醇正帝嘴角的血迹,心知他果然吐血了。

    太医竟然隐瞒病情!

    上皇震怒,再次传召太医院院正安元芝。

    安元芝却秉承醇正帝的旨意,抵死不透露醇正帝的病情。

    太上皇把太医院院正下了诏狱,下旨白锦堂:无论什么手段,务必追查出新帝的病根。

    白锦堂把安元芝交给北镇抚司的罗校尉。

    半天下来,安元芝就交代了,不仅交代了新帝的病根儿,还交代了他自己的出身。

    安元芝祖上曾经出过道爷,也曾在长春观挂单。

    安元芝自己却是个半吊子炼丹师。

    当时竞争丹药师,安元芝取胜,得已向醇正帝敬献丹药。

    这也是安元芝被醇正帝信任,提升为太医院院正的原因。

    安元芝为了让醇正帝相信丹药的药效,他每次都会在丹药中掺和少量春药。

    丹药吃了,就会让人血脉膨胀。

    再添了春药,越发精神亢奋。

    因此,醇正帝吃了丹药就会神经勃发,赛如年轻的小伙子。

    这也是后宫嫔妃频频怀孕的原因。

    但是,丹药毕竟有毒。

    醇正帝替母亲守孝,身子熬不住就加倍的吞食丹药。

    吃了丹药浑身燥热,就寻了小厮胡乱出火。

    看着满脸红光,实则强弩之末。

    他为了遮盖自己的外强中干,到了孝慈县就不敢跟水阳同住,也拒绝水阳替他拿脉。

    故而,身体越来越虚弱。

    回京一路上再一折腾,终于不支,病倒了。

    这一病便是来势汹汹,呕血不止。

    醇正帝害怕被上皇剥夺了皇权,隐瞒病情,继续吃丹。

    最终,人事不醒!

    上皇看着安元芝的供词,恼恨至极:老四真是抓权不要命。

    权利比命还重要?

    上皇命令白锦堂,将安元芝抄家,家眷全部不下狱。

    派遣锦衣卫将长春观围了个水泄不通。

    对外直说追捕江洋大盗。

    这一天,人们眼花缭乱。

    锦衣卫来去匆匆,抄家抓捕。

    皇宫中出来无数黄衫子的侍卫,奔赴王公大臣勋贵门庭,送上朝廷邸报:皇上叫大起。

    这一日是百官回京的第一日。

    锦衣卫忽然出动抄家。

    皇上随即叫大起。

    满朝文武不免忧心忡忡。

    燕候这边却得到了密报,知道醇正帝吐血卧病。

    翌日,上皇叫大起。

    文武百官人困马乏,五更天赶到午门候驾。

    结果,却得到令人震惊的消

    息,醇正帝因为哀毁过度,病体不支,需要长期静养。

    上皇下旨,着太子水阳兼国。

    文武百官,都觉突兀。

    陛下当朝,为何要太子监国?

    为了安抚百官,避免朝廷动荡。

    上皇命内阁杜阁老带领内阁人员,会同太医轮流在乾清宫当值,辅助太子。

    亦既,太子虽然兼国。

    一切政事,还是会请示醇正帝与上皇。

    杜阁老带领手下四位阁老,探视醇正帝之后,心里总算是明白了。

    醇正帝真是病了,面如金纸,四肢无力。

    醇正帝并未受人胁迫,也没遭受迫害。他中风瘫痪,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

    每日,都有太医院院正带领两位太医守护。

    这下,满朝文武如梦方醒。

    醇正帝之前满脸红光,一串串的生孩子,还以为醇正帝身强体健,完全恢复了。

    谁知道身子已掏空了。

    只是,满朝文武都不明白,醇正帝膝下已经有了能干的太子,何苦如此糟蹋身体?

    太子之前虽然跟着醇正帝临朝廷正,觉得尚可。

    如今自己做主了,很有些不适应。

    好在有上皇坐镇,有杜阁老辅助,太子慢慢的也就得心应手起来。

    石梅看着太子兼国的邸报,便知道醇正帝只怕是丹毒发作了。

    石梅心里不厚道的有些小激动。

    这个曾把荣国府抄家灭族的皇帝,就这样终结了?

    石梅不由摸摸额头,有些不敢相信。

    她三十年的致力追求,寿终正寝的理想,即将达成?

    旋即,石梅冲着苍天作揖:“罪过罪过,菩萨莫怪!”

    石梅忽然想起贾代善的替身张道爷。

    虽然两府与他断绝了关系,官司经过了陛下裁决。

    然而,这个世界,从来不乏无中生有之人。

    石梅不能在这最后的关头,功亏一篑。

    毕竟,张道爷还在道录司。

    一旦他被牵连,难保他不会四处钻营,胡乱攀咬。

    两府必须未雨绸缪!

    时值夏日,荣府的瓜果都收获了。

    石梅这日午后,便在翠微山竹林的吊脚楼上摆了瓜果宴,请贾敬夫妻过府纳凉。

    贾敬杨氏看着前来传话的金山,不明所以,询问杨氏:“瓜果宴?是不是贾珣兄弟从南方运送的水果回来了?”

    杨氏摇头:“似乎没有呢?”

    又道:“过去再说吧,婶娘再不会无的放矢,既然请我们,不是有好东西,就是有了好主意,总之咱们跟着婶娘的不会吃亏。”

    贾敬一笑:“这也是。”

    既然有好东西,不能不让儿孙沾光。

    夫妻们把贾芢贾晗都带着,开了花园子中间的槅门,就从荟芳园穿过。

    一路路树成荫,凉风习习的到了沁芳园。

    荣府的纳凉的竹林吊脚楼,就在这一片。

    贾敬与杨氏带着孙子重孙子行礼。

    石梅吩咐丫头把两小孩抱下去玩耍,却对贾敬说道:“皇上兵围长春观的事情,你们知道吗?“

    贾敬道:“倒是挺蓉儿说了,只是蓉儿也糊涂,不知道长春观犯了何事。”

    石梅道:“还记得我曾经让你们跟张道爷决裂吧?”

    贾敬大惊,往天上一戳:“您是说?”

    石梅颔首,神情少有的严肃:“张道爷这次估计要受牵连,据说,醇正帝也曾吃过他的丹药。

    这些天,两府最好闭门谢客,万不能让张道爷上门,缠上我们。”

    贾敬想起自己差点被道士所谋害,一声嗤笑:“这个贼道,合该如此下场。”

    又道:“不过,我们与他的官司都通天了,谁还敢这么不长眼睛,攀咬咱们?应当无事吧?”

    石梅道:“这等事情不能不小心。

    敬儿熟读史书,当知晓汉朝戾太子倒台的‘巫蛊之案’,宋朝的‘莫须有’。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咱们要小心谨慎方好。”

    贾敬闻言悚然,躬身行礼:“侄儿记下了,明日就告病,这些年侄儿因为当初吃了丹药,一直没有停止过调理身体,这一次正好去了孝慈县,劳乏的很,告病也不至于被人怀疑。”

    石梅道:“这样也好。”

    贾敬这晚回家就病倒了。

    翌日,贾蓉拿了家里的对牌请太医进府。

    旋即,去兵部替祖父上了告病的折子。

    王太医跟两府都是老关系。

    贾敬也不全然是装病,他也六十四岁的人了,加上守孝哭灵来往奔波,病倒也在清理之中。

    贾蓉从衙门回来就给石梅这边送了信,原来,今日告假之人多达了三十余人。

    石梅看了名单,顿时吓得一跳:

    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的庶弟陈瑞水,任兵部主事。

    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的弟弟,刑部主事。

    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的弟弟侯孝廉,户部员外郎。

    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之弟蒋长直,任刑部主事。

    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之次子-谢炆。

    任户部郎中。

    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之弟戚建荣。

    工部员外郎。

    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裘良的内弟杨校尉。

    这些人都是因为恩荫出仕,却不甘寂寞,想要更上层。

    所有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在荣宁二府跟张道爷闹翻之后,跟张道爷纠结在一起炼丹的官员。

    如今知道害怕了。

    八公府中只有荣宁二府,再有理国公与缮国公府置身事外。

    然,涉及其中这些人,多跟荣宁二府有旧。

    也得亏石梅提前让贾敬贾赦跟他翻脸,把官司打到了金銮殿!

    不然,只怕很难说清楚。

    然而,这些人只是出钱,并未参与制药。

    而且,醇正帝明面上,并没有采用张道爷炼制的丹药。

    这些人当初也因血本无归,跟张道爷闹翻。

    只是没有一如荣宁二府,闹到上皇面前。

    如今,这却成了他们唯一的生路。

    三日后,贾敬就给石梅送了消息,张道爷逃离京都,不知所踪。

    石梅知道,张道爷只怕这一回难逃性命。

    人死账烂!

    张道爷只有死了,这些勋贵子弟才能逃出性命。网,网,,: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