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楼老太太 > 指婚(捉虫)<!>

指婚(捉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西六宫这边,一众行将老死的嫔妃,含泪庆贺。

    三日后。

    醇正帝明发谕旨,又有惊喜。

    醇正帝圣旨,奉上皇太后慈旨,宫中嫔妃除了二六之期会亲,家中有重宇别院可驻跸关防者,可请銮驾入私宅。

    石梅叹口气,脖子都伸长了,终于来了。

    石梅这里忙着叮嘱儿孙子侄,万不要掺和省亲事宜。

    又嘱张氏给张家捎话:“盛极而衰!”

    至于张老爷子听与不听,她的心意尽到了。

    皇后已经尊贵至极,再要掺和省亲,上皇与当今只怕都会看轻,觉得她拧不清。

    张氏回娘家一趟,回家告知:她二嫂还真是想接皇后归宁,老太太也想。

    然而,张老爷子,还有家里的大小爷们-张尚书与张知府都不同意。

    这才罢了。

    只是,皇后什么心思,下一个二六之期才能知道。

    六月初八。

    两位良娣自侧门入咸安宫。

    水灵却得到消息,太子并未圆房。

    水灵不免担忧。

    贾琏却告知水灵。

    上皇却有密令,太子十八方可圆房。

    太子大婚,是为开衙建府。

    六月二十九,上皇万寿。

    普天同庆,举国欢腾。

    太子三师正式出炉。

    杜阁老是太子老泰山大人,出任太子太师,名副其实。

    太子太傅是罗阁老。

    据说,杜阁老致仕之后,很可能是罗阁老继任首辅。

    太子太保则是锦田伯林如海。

    然后是太子三少。

    武郡王水铎(燕候)为太子少师。

    亲生父亲教导儿子德行,名正言顺。

    陈老将军为太子少傅。

    他也是太子老泰山。

    太子少保,是醇正帝任命,由熙郡王出任。

    熙郡王此人顾全大局,满朝文武无不信服。

    太子詹事府正式启动。

    太子水阳今后不再是单打独斗,他也有了衙门与智囊。

    从此之后,醇正帝想要无故申斥太子,或者罢黜,也得要看满朝文武答应不答应。

    七月开始,许多后妃娘家都向朝廷递交了省亲折子。

    上皇嫔妃陆续六人得到上皇太后允准。

    分别是德太妃,贤太妃,和太妃,淑太妃,宁太妃,惠太妃。

    甄太妃娘家获罪,余下家人返乡。

    他们衣食无忧,却没有能力建造别墅。

    甄贵太妃数次传信,让她们进京会亲,却是无人理睬。

    甄贵太妃气得哭了几场,也罢了。

    所有嫔妃,最为积极者就是醇正帝生母德太妃。

    她成为获准省亲第一人。

    醇正帝其实很不赞同省亲。

    上皇的嫔妃都在六十岁以上,天远地近,回家省亲,见一见亲人,看看故居理所当然。

    然而,他的嫔妃正值壮年,都在育龄。

    却是德太妃带头闹腾,上皇推波逐浪。

    醇正帝心里好苦。

    德太妃不仅想要省亲,她还召集醇正帝与熙郡王,希望两人帮助邬家修建省亲别院。

    邬家不过是军中下级军官出身,靠着德太妃拉扯才有今日。

    人才钱财严重不足。

    醇正帝从前为了标榜清廉,从来不沾盐茶生意,根本没得多少积蓄。

    如今做了天子,福有四海。

    然,头上有个太上皇,别说国库这几年打造战舰,研究兵器,赈济灾荒,也不充盈,否则也不会成功太追债。

    内库呢,如今还在上皇手里。

    醇正帝些许几个皇庄,不够他养活嫔妃。

    熙郡王也不是敛财之人,之所以得属下拥戴,原因就是他仗义疏财。

    德太妃见两个儿子都不答应,又是一通哭诉闹腾。

    皇后居中斡旋,自己筹措五万两给德太妃送去了:“本宫娘家只是清贵人家,这五万银子也是本宫左腾右挪出来,娘娘别嫌少。”

    醇正帝闻讯羞惭不已,当即命内务府赏赐皇后许多的金玉器皿。

    醇正帝的私库是有不少金玉首饰,珍珠玛瑙。

    然而,倾其所有,也修不起一座园子。

    醇正帝登基五年,私库不足百万。

    说起来也甚可怜。

    上皇手里有银子,却是不会开这个先河。

    他是为了挤兑臣子的银子,再不是为了挤兑自己。

    德太妃从皇后手里挤出五万银子,竟开了窍!

    邬家没有银子有后台啊!

    邬家如何筹措银子,别人不知道。

    大家知道的事情是,德太妃省亲的事情定了。

    据说,邬家门庭若市。

    之后,教坊司的女眷屡屡死亡。

    石梅很快品出来了:这些女眷只怕都变成银子了。

    然而,这事儿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看破不说破。

    石梅丢开手,再也不关注了。

    除了上皇有六位嫔妃请旨省亲。

    醇正帝也有六位嫔妃请旨省亲。

    一个一个都是位高权重的人家。

    头一个就是从前的昭仪娘娘,诞育皇子后晋升为惠妃的胡莹儿。

    她就是闽浙总督的侄孙女。

    又有皇次子傍身,正要衣锦返乡。

    再有云贵总督的孙女俞颖,昭容娘娘。

    再有一位婕妤,本轮不到她。

    她生下三皇子,自持身份。

    娘家三次请旨,醇正帝只好允了。

    再有醇正帝潜邸时候的旧人周贵妃,吴淑妃,顾贤妃。

    周贵妃,吴淑妃没诞育皇子,膝下却有公主。

    顾淑妃名下原本两子,全部夭折。

    七月中旬。

    贾政忽然蒙圣恩,晋升为工部尚书。

    贾政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成立了一个采办处。

    这个采办处专门从南方采集太湖石,花草树木。

    采办处挂在詹事府的名下,收益却是上皇、陛下、太子各占三成,余下一成才是工部所有。

    同时,荣府却在铁槛寺周边,再次买进五百亩荒山,扩充苗圃。

    荣府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已经拥有整套培育苗圃的技术。

    石梅合着长媳悄悄的拨打算盘。

    张氏撑着脑袋笑眯眯的禀报:十二家大花园子装点下来,足够荣府子孙吃喝三辈子了。

    石梅一打媳妇的手,在算盘上拔掉了一半。

    张氏蹙眉:“这却是为何?”

    石梅道:“有钱大家赚,内务府,工部采办处,上皇太后皇后,燕侯家,还要给国库上税。

    不然,这样大一笔银子,如何从内务府,从国库搬出?

    得有人采买,有人签字,有人往外搬银子才成?”

    张氏蹙眉,十分肉疼:“咱们的土地,咱们的工匠,咱们花费的心血呢!”

    石梅伸手拍拍媳妇:“开张一回,吃一辈子足够了,别太贪心,还想吃三辈子!”

    这之后,张氏沉浸在赚钱的喜悦之中。

    石梅这边却不得清闲。

    黛玉的赐婚旨意下来了。

    黛玉赐婚给忠靖王府世子爷嫡长子水明为妻。

    水明今年十八岁,比黛玉大两岁。

    贾敏有些失望。

    水明文武双全,人品纯良,唯一不足,水明从十六岁开始,房里就放了通房丫头。

    黛玉进宫被洗脑半个月之久,主题:女子不妒。

    黛玉看着父亲拿回来的详细记录,水明平日身边伺候的都是太监小厮。

    两个丫头也是王府太妃所赐,并非是水明情之所钟。

    黛玉反头劝慰母亲贾敏:“陛下圣旨,不能违拗,此人也算是纯良君子,只要他人品贵重,尊重发妻也足够了。

    这世上有几人能像父亲母亲一样呢?”

    贾敏眼圈倒红了。

    她与林如海,也并非是一辈子恩恩爱爱。

    转眼就是中秋。

    忠靖王府长史按照惯例,给亲翁林府送了一份节礼。

    林府也按照礼仪给王府回了一份节礼。

    然后,水明自己却从太子手里又要两只柳条箱子南方水果,荔枝香蕉芒果百香果这些,亲自送进林府。

    上次是管家对管家。

    这回则是少爷对少爷。

    林青玉林紫玉兄弟亲自接待了水明。

    水明当初也在皇后的坤宁宫偷瞄过黛玉。

    但是,黛玉似乎十分警觉,察觉有人偷窥,脸蛋微侧,他只看见一张美妙的侧颜。

    回家心里跟猫抓似的痒痒,总想一窥仙颜。

    然而,他每次偷窥,都被黛玉机敏的避开了。

    他偷看过岳父与大舅子,端的俊俏。

    今日上门倒是没想到看见未婚妻,只想着,若是岳母出来,他偷看一眼,大约能够拼出未婚妻的相貌。

    结果,出来接待的是两位大舅子林青玉与林紫玉。

    不过,水明还是窥探出一番道理。

    林紫玉跟林青玉相貌不同,却是一样的英俊不凡。

    水明终于安心了。

    林家两个男孩子都生的这样英俊,女孩子的相貌肯定不会差。

    即便不能更好,能够赶上两位大舅哥就很惊艳了。

    林青玉进了内宅跟母亲叨叨:“这个水明不大老实,眼睛梭子似的在我跟紫玉脸上挖来挖去。还想到内宅来访拜您,儿子给挡住了。”

    紫玉就笑:“我知道,就跟当初哥哥去金家一个意思。”

    林青玉伸手就打紫玉:“不会说话就别说了。”

    又戳着紫玉:“他今日邀请你打马球,我不阻拦,你是不是就跟着跑了?”

    紫玉一躲:“怎么会呢,我岂是那样人?”

    林青玉道:“我看你就是那种人。

    我警告你,你胆敢泄露妹妹的消息,给我知道,小心你屁股开花。”

    林青玉说这话腿杆一抬。

    林紫玉捂着屁股跑了。

    林青玉威胁道:“我要揍你,你捂着也是白捂。”网,网,,: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