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楼老太太 > 太子要选妃

太子要选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王淑华不能出面跟亲家谈论婚事, 却能够跟替女儿准备嫁妆。

    这些年, 贾政给王淑华每年一千两银子的红利, 探春也是每年一千两银子。

    王淑母女吃穿都是公中,零用有月例,她们母女分红的银子, 王淑华都给探春值办产业。

    贾政发达十年,拢共给了王淑华两万两银子。

    王淑华陆续置办田庄,田庄的出息再添进去置办铺子。

    十年下来, 王淑华良田中田下田各买了一千亩。

    铺子也置办了三家。

    她也没亲生儿子,所有的田庄铺面, 都准备给探春做嫁妆。

    贾政如今有钱了, 也给了一万银子让王淑华置办嫁妆。

    张氏在库房里把所有锦缎布匹都翻出来,能够用的都给探春。

    不足的部分,水灵叶筠胡嫣然都承诺给了一部分。

    剩下的部分,王淑华自己购买。

    贾敏作为姑母,也如同前面三春一样, 给探春一部分嫁妆。

    零零总总, 探春的嫁妆也有五万多两。

    眼下只是小定,还没有谈及聘嫁之事, 罗家的聘礼, 肯定少不了一万两银子。

    罗道焜的父亲可是知府。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呢。

    探春的婚事虽然订婚比较快。

    其实, 之前张氏与贾敏,也替她相看了不少人家。

    只是这些人家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合适,因此没成。

    如今若不是德太妃居中插一脚, 估计还得犹豫小半年。

    芝芝的婚事,就容易的多,也没这么着急,她今年才十三岁。

    且余氏不排斥功勋之家的武将。

    八月十三。

    醇正帝又有两位嫔妃产子。

    这一次,醇正帝又得了一位小皇子。

    石梅有些奇怪,新帝有两位嫔妃怀孕,为何只有一位小皇子?

    之后,张氏得了消息。

    却是两位嫔妃原本身子不大好,身子没恢复就仓促怀孕。

    故而,自从怀孕开始,就诸多不适。

    因此,一直在秘密安胎。

    基本就不出门,吃得多,睡得多,几乎不动弹。

    这般就造成胎儿过大。

    据说,两位娘娘怀孕七月,太医已经确诊,这位姓刘的婕妤怀的是皇子。

    故而,几乎所有的太医都守着这位婕妤娘娘。

    这般重视,也流了几大盆的血水,身子毁得一塌糊涂。

    当时,醇正帝亲自坐镇指挥。

    太医给又是灌人参汤,又是灌童子尿,才挣了一条命。

    但是,今后再不能生育了。

    另一位因为诊断出是公主,发动后被怠慢。

    等这边的刘婕妤娘娘母子平安,那边万婕妤娘娘已经香消玉殒。

    石梅闻讯,不寒而栗。

    醇正帝这是杀鸡取卵。

    得亏她摁住贾政王氏,没有把元春送进宫。

    不然,迟早这般被害死。

    九月中旬,小皇子满月。

    醇正帝大赦天下,为小皇子祈福。

    满朝文武不知所措!

    近年来,曾三次大赦。

    一次新皇登基。

    第二次,皇帝的万寿。

    第三次,上皇万寿。

    这是第四次。

    太后皇后太子的生辰,都不曾大赦天下。

    九月底,湘云出孝返京。

    湘云其实可以在去年春日、母亲小祥之后就返京。

    湘云却不愿意回府,跟婶娘过日子,宁愿在族里守孝。

    石梅派遣的丫头婆子也很得力,加上保龄候府换了世子夫人当家。

    湘云的月例份额再不会被克扣。

    湘云在族里过得轻松自在。

    如今,王氏被关在金陵史家的祠堂里。

    明面上说,是王氏主动去庙里礼佛清修,为祖宗祈福。

    其实,王氏这一辈子甭想再回京都,作威作福。

    王氏蝇营狗苟一辈子,如今却成全了世子妃。

    史鼐如今赋闲在家,身上挂着个散轶大臣的招牌。

    其实一丁点的实权也没有。

    探春定亲,史鼐前来祝贺,已经大腹便便。

    石梅心里只是叹息。

    这种形象,肯定久不操练了,不免提点一句:“不要丢了吃饭的本事啊,不然,翌日机会来了,你却接不住。”

    这话用现代的话就是说,机会只给有准备之人。

    勋爵即便没有官职也不能随便离京。

    史鼐也很无奈。

    他没有官职,也只能圈外京都,不能出去走走逛逛。

    一个武官到处游逛,是不是搞串联,欲行不轨?

    史鼐只能龟缩不出。

    这也是他自讨。

    石梅一再提醒让他管教王氏,他都当耳旁风。

    如今落得这个下场,怪不得别人。

    这小子他日肯定还要起复。

    大月朝能够打仗的将军不多。

    上了战阵,贾赦这种牛皮哄哄的肯定不成。

    调兵遣将,还是要史鼐这种历练过的将军。

    湘云回京,先

    去碧云寺做了七天法事,方才到荣府拜见石梅。

    湘云如今面临一个问题,她已经十五遂,这个岁数应该说亲了。

    黛玉也十五岁,醇正帝如今只是小选。

    黛玉这种大家闺秀不用参加。

    但是,黛玉芝芝两人,明年必须进宫走个过场,落选后才能回家自行婚嫁。

    明年太子就要选妃。

    故而,有心不进宫的人家就开始相看。大家心里有个数,明年落选了,大家就可以磋商婚事,小定大定。

    当然,有心进宫的人家,则可以按兵不动,等着明年的大选之后,再做道理。

    黛玉芝芝探春都是不想进宫的一批。

    探春与黛玉芝芝不同,她已经参选过了。

    故而,如今可以抢先定亲。

    湘云的身份不符合入宫为妃的资格。

    太子妃、太子侧妃,都要求姑娘四角俱全。

    所为四角俱全,父亲的威望,母亲的出身,家族的声望,本人才貌。

    湘云家世才貌不是问题,差在父母双亡。

    这个时代,这种人被认为命薄福浅。

    贾敏受到史鼐所托,十分卖力的给湘云说亲。

    然而,几乎四品以上的文官,都不愿接招。

    湘云的才貌与财富,不可能嫁给平民。

    倒是有人想用家里的不成器的侄子联姻。

    贾敏一句话就给挡了:“女方叔叔要求了,姑爷本身,至少是个举人。”

    倒是冯家卫家陈家这些武将家族,愿意接受湘云。

    陈家就是燕候的舅舅家。

    陈老夫人的孙子与侄孙子。

    陈老太太跟石梅关系好,愿意替湘云保媒。

    但是,当初她的三媳妇可是当面嫌弃雅娟。

    雅娟还有一个真心实意辅助她的兄长。

    湘云是什么也没有。

    陈老夫人虽不计较,陈家留在京都的族人,都转做了文官。

    他们文采没学到,倒把文人的清高,学了个十足十。

    因为要标榜他们转型成功,有时候更加苛责。

    十月初十。

    贾敏在家里摆宴,招待客人。

    这日的客人正是青玉的岳母金煋夫人,与其妯娌金焰夫人。

    这金焰夫人上门来是为了探听贾敏的口风。

    她想把黛玉说给她娘家的侄子。

    她兄长也是两榜进士出身,在金陵做学政。

    侄子今年也是十五岁,已经进学。

    这样的家世,跟林家倒是门当户对。

    贾敏有些意动。

    这金焰夫人姓方,方家祖居金陵,在京都也有故居。

    但凡在京都翰林街有故居,便是这家的祖宗做过京官。

    这就是清贵世家。

    这只是相看,不能定论。

    大家心里都有数,在太子妃择定之前,没有参加选秀的姑娘,婚事不能作数。

    太子妃择定之后,还不能马上议亲。

    王公贵族家里还有一批人等着陛下指婚。

    这些人的婚事,就要按照皇帝的意图配婚。

    一是恩赐,二是拉拢。

    黛玉素有才名,很有可能被指婚给王公之家做世子夫人。

    如今,忠靖王府世子长子水明。

    裕亲王府世子长子水照。

    英亲王府世子长子水昭。

    荣亲王府世子长子水晴,都是十七八岁的年纪,尚未婚配。

    这些王府的世孙,都是太子的伴读。

    将来也是太子的辅臣。

    他们的婚事,上皇与皇帝肯定会插手。

    这其中还有一个北静王。

    北静王正值婚龄,却碰见父王病死。

    如今只有次妃没有正妃。

    张氏听说,皇后张菀正在张家相看女孩儿,想要嫁进四大郡王府。

    意图很明白,拉拢被醇正帝忌惮的四大王府。

    重重消息汇集,石梅觉得山雨欲来。

    皇宫中的女人实在太可怜了。

    贾敏想给黛玉挑选一个清贵女婿。

    石梅只有安慰她:“让如海那边在太上皇面前努力。

    我们这边抓紧太后与皇后。

    事在人为,不必太担心。”

    贾敏依然心思忡忡。

    这年冬至,石梅带了家里的新鲜瓜果,进宫觐见太后娘娘,顺便给黛玉的事情敲边鼓。

    这个时节,新鲜的瓜果已经十分罕见。

    荣府自家的出产滋味十分好。

    当然,石梅一般推给贾珣,说是去南方掏摸回来的稀罕东西。

    太后看在石梅这些年来一直的恭敬她,也没有因为德嫔与皇后的出现疏远她,故而,透露出一些机密消息。

    太子开年就要选妃。

    太子妃的人选,很可能出自清贵门庭的内阁人家。

    最可能是首辅杜阁老家。

    太子当政离不开首辅扶持。

    太子同时还会册封两位良娣,良媛六人。

    良娣人选会在功勋与高级武将人家选择。

    良媛则在三品以上文武官员人家挑选。

    杜阁老的确有几位适龄的孙女尚未婚配。

    良娣形同次妃。

    一般情况,一旦太子登基,良娣就是皇贵妃与贵妃。

    石梅怀疑,这是不是就暗示,陈将军府会出皇贵妃?

    总之,荣宁二府不参与就好。

    不然,就会从合作的关系变成竞争关系。

    黛玉似乎也应该不会陷进去。

    杜阁老家的孙女做太子妃,良娣也指定了功勋与高级武官人家。

    黛玉可是太子师父的女儿。

    水阳这人眼下来说十分纯良,应该不会这般侮辱自己的恩师。

    石梅从皇宫出来,就给贾敏送信。

    黛玉进宫的机会很少,让她暂时宽心。

    贾敏却已经得了消息,却是太子自己透露。

    太上皇跟他谈话了,开年选妃。

    太子的意思,不想这么早成婚。

    但是,上皇坚持要提他选妃。

    因为太子成婚,就可以开衙建府。

    就可以设置詹事府,正式册封三师。

    一般来说,皇帝跟太子关系亲密无间,詹事府就只是虚设。

    如今的太子来说,詹事府的正常运转十分必要。

    故而,太上皇坚持设置詹事府,左右二春坊,明确赐封三师,确保太子能够顺利登基。

    醇正帝心里只是滴血。

    他已经有了两个亲生的儿子,上皇却要扶持太子开府建牙。

    这般,太子身边就会聚集一大群的拥趸者。

    一旦嫡亲的儿子长大,想要变更太子人选,就会引起朝廷动荡,血流成河。

    这不是醇正帝希望看到。

    他想换太子,希望润物细无声,就跟上皇禅位一般顺风顺水。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 :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