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楼老太太 > 看破

看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竟是嘉和帝祖孙三人!

    贾琏稍愣之后, 马上撩袍行礼。

    皇帝来了肯定要行跪拜礼。

    嘉和帝摆手:“罢了,也不是朝堂,随意些。“

    贾琏遂躬身作揖,分别给这子孙三代行礼问安。

    嘉和帝就笑说:“这个小六啊,一说起行军打猎,埋锅造饭,就神采奕奕。

    今儿, 我跟你四爷,沾沾你们师徒的光, 也去看看,吃个现成。”

    贾琏忙道:“这不成体统, 微臣跟着皇孙在野外, 那是找到什么吃什么,除了盐包, 别的什么东西都不带, 全靠在外面寻找。

    陛下您是天子, 富有四海, 很不必这般。

    这附近的山林子我们都折摸过了, 不剩下什么, 往远处去,这天又热, 陛下您这身子,怕吃不消……”

    四爷就道:“这事儿是得考虑,这样, 今日不用找食物,不打猎,只当是野炊,佐料食物自带,你们负责寻找饮水,野菜,拾柴,埋锅造饭,可成?”

    六皇孙今日虽没了往日的活泼,贾琏却能看得出来,嘉和帝与四爷陪着他出去玩儿,他拘谨的同时,也很高兴。

    他牵着嘉和帝的手,眼睛热切的看着贾琏。

    四爷说到这份上,贾琏再不好拒绝了,隧道:“陛下四爷有命,微臣敢不从命!“

    这一次,贾琏直接把人带去白家弯。

    白家弯有一条小何,却有大片的河滩鹅卵石。

    这里依山傍水。

    山上有柴,河里有鱼。

    河滩埋在也方便,是个野炊的好地方。

    这一回,水阳表现可圈可点。

    首先替积极替嘉和帝选择钓鱼的场地-有树荫的河滩口。

    然后,跑去帮着嘉和帝做钓鱼竿,挖蚯蚓做鱼饵。

    嘉和帝与四爷都摔上鱼钩了。

    水阳便跑去帮忙贾琏埋锅造饭。

    虽然只是打下手,却有模有样。

    贾琏有意识的让水阳成为主导,让嘉和帝看看这些日子,他领着六皇子出来,并非全部是散心玩儿。

    他教给六皇孙很多有用的东西。

    出来没有带青菜,光是野菜,两位贵人只怕难以下咽。

    贾琏遂让侍卫背了一捆柴禾,去村子里换青菜。

    贾琏想着今日这两位贵人罚步出来,肯定不是为了吃东西,而是为了跟六皇子培养感情。

    正好这个时候,嘉和帝与四爷,都钓起来几条一拃长的鱼儿。

    贾琏便道:“这些柴禾估计换不到多少东西,若是有几条鱼,估计能够换更多的青菜。”

    这个时代一般人家很少吃到肉菜。

    且,许多老百姓不屑于把时间用在钓鱼上面。

    以为是不务正业。

    但是,有人送上门,他们还是愿意以物换物,给孩子老爷解解馋,改善一下伙食。

    水阳蹙眉:“这般时候现做钓鱼竿也来不及啊?”

    他不敢要鱼!

    贾琏笑看两位贵人。

    那意思很明显,是让水阳去跟他祖父父亲套近乎,讨要几条鱼去换青菜。

    水阳水润润的眼睛盯着贾琏,意思想让贾琏却讨要。

    贾琏摊手,表示他不敢。

    并且用口型悄悄说:“不是我祖父父亲……”

    水阳轻手轻脚走到四爷身边瞄了瞄,四爷钓到了四条一拃多长的鱼。

    然后又去嘉和帝的鱼篓子里瞧,只钓到两条一拃长的鱼。

    论理,应该去跟四爷讨要,他钓的多嘛。

    水阳吭吭唧唧的磨蹭,不敢行动。

    贾琏在边上打手势,再三给予鼓励。

    水阳最终不敢跟四爷讨要,决定去跟嘉和帝商议:“祖父,河里面还有许多鱼儿,您肯定还可以钓到许多许多,这些拿去村子里换些青菜吧,好不好啊?”

    嘉和帝一眼看出水阳不敢跟四爷顽皮,手指放在嘴上一嘘:“别出声,鱼儿在咬钩。”

    水阳不敢作声了。

    他等了半晌,嘉和帝的鱼竿不动,鱼儿还没咬钩。

    嘉和帝看着水阳眼巴巴,就朝着四爷努努嘴,暗示水阳去跟四爷商量。

    这时候,四爷又钓起一条鱼。

    若是燕候,水阳早就猴到身上抢去了。

    可是面对四爷,水阳却不敢。

    四爷这时候就冲着水阳招招手。

    水阳眼睛一亮,颠颠跑过去:“四,父亲,您……”

    四爷一甩鱼竿,继续钓鱼,却把鱼篓子递给水阳:“拿去吧。”

    水阳一看有五条鱼,顿时笑了:“谢谢四……父亲大人。”

    四爷笑着点头:“去吧,我这儿再钓几条,等下给你烤了吃。”

    水阳行礼道谢之后,才提着鱼篓去了村子里。

    半个时辰转回来了,白菜萝卜菠菜葱蒜抬回来一箩筐。

    嘉和帝与四爷这时候已经没钓鱼了,拢共四条中拃长的白条,已经收拾好。

    侍卫架子啊树杈上翻烤。

    嘉和帝与四爷父子们在远眺河滩,小声谈论这个河滩的历史。

    看见贾琏几个抬着一筐子的菜,怀疑他们用了银子,笑道:“哟,生

    意做不得不错。”

    贾琏便道:“微臣去那家换东西,正碰见割谷的爷孙。

    他家男丁少,我们几个帮把手。

    然后,老爷子就给我们收拾了这些菜。”

    水阳捧着四个鸡蛋。

    嘉和帝就笑:“这是拿什么换的?”

    水阳笑嘻嘻表功:“孙儿跟他家孙儿闲谈,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叫石磙。

    孙儿问是哪两个字,他说不会写,就是碾压稻谷的石磙。

    孙儿教导他家孙儿写了自己的名字。

    他娘感谢孙儿,给了这些蛋。“

    “两个字就换了四个鸡蛋?”

    水阳笑道:‘三个字,他叫牛石磙。

    祖父,孙儿很厉害吧?

    今后找不到吃的东西,卖字也饿不着啊!

    四个鸡蛋,合着菠菜能够煮上一大锅的汤呢!”

    “嗯!”

    嘉和帝眉开眼笑:傻小子,三个字只换了四个鸡蛋,自己还觉得占便宜。

    贾琏也在心里哂笑,这个石磙若是能把这三字保留十几年,只怕一字千金!

    这日野炊氛围很好。

    吃完饭不能马上回返,得休息休息消消食。

    这般时候,嘉和帝带着四爷水阳散步。

    四爷还问了几句水阳学习的事情。

    水阳如今正在一句一句的背诵功课。

    主要内容是大学,小部分是诗经。

    四爷问一天要读多少遍,已经背诵多少了。又问每日习字多少篇。

    这些问题四爷早问过林如海,水阳胆敢撒谎,马上就会被戳破。

    索性水阳从小养成好习惯,是个不会撒谎的孩子。

    一一应对,并无一丝漏洞。

    贾琏眼角余光罩着嘉和帝与四爷水阳三人。

    四爷的眼光常常不自觉就会落到水阳身上。

    只是那眼光平静无波,深不见底。

    贾琏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但是,可以肯定,眼下来说,四爷对水阳没有喜欢的成分。

    倒像是审视合作伙伴的眼神。

    嘉和帝看待水阳,那疼爱宠溺一目了然。

    贾琏心里不免为水阳担忧,嘉和帝若是咯嘣早了,水阳有点悬啊。

    贾琏担心陛下的身子,希望嘉和帝至少活到水阳成年。

    时间很快到了六月上旬。

    四爷带着礼部官员前来请安,询问有关万寿的事情。

    嘉和帝依然不乐意回京,也不接受百官朝拜,只说心情烦躁不愿见人。

    六月中旬,贾琏给水阳放了半日假,他要回家一趟。

    水阳秒懂:“师傅要替祖母置办寿礼吗?”

    贾琏颔首:“我家有好石榴 ,皇孙想不想吃,我给你带几个?”

    从前水阳不吃石榴,虽然看着漂亮,吃起来却麻烦,不仅吃不到什么东西进肚子,满嘴渣还磕牙,还会沾染得满手的黏糊。

    极不舒服。

    这一次却颔首:“带几个吧。”

    他不喜欢吃石榴。

    但是,他姐姐喜欢吃石榴。

    姐姐喜欢一颗一颗的丢着吃。

    那种姿态,似乎比他吃烤鹿肉还要香。

    他这回想仔细品一品姐姐吃石榴的滋味。

    然后又问贾琏:“我姐姐也有吧?你先给我姐姐,剩下的再带着给我。”

    贾琏拍拍水阳,叹口气。

    这个小皇孙真是乖得让人不忍心。

    贾琏回家便到荣庆堂给祖母请安,顺便跟祖母商议万寿节送寿礼的事情。

    石梅招了张氏, 再有二房的嫡长孙贾珠前来,一起商议。

    两房一致同意石梅的意见,陛下虽不接受臣子拜寿。

    但是,万寿的礼物不能节省。

    至于赠送什么礼物,贾琏跟祖母的看法不一样。

    贾琏主张,既然陛下不接受朝拜,估计一些形式上的礼物也不会接受。

    像是美玉,屏风,古董,嘉和帝根本不看在眼里。

    贾琏就说:“家里不是有莲蓬石榴都成熟了,这些灵植各自摘上一篮子送去,陛下或许更喜欢。

    再有,家里的灵茶,陛下很喜欢,不如把剩下的茶叶进宫一二斤。”

    石梅如今扩大种植,一年也能产上十几斤上等茶。

    贾琏表态:“孙儿屋里半斤茶还没有开封,孙儿愿意拿出来。”

    贾琏其实有一斤茶的份额,他送了半斤给燕候这个岳父去了。

    石梅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即便表达了敬意,又不会让人觉得谄媚。

    石梅就说她自己份例挪出来了。

    张氏自然听从婆婆儿子,却说道:“何必委屈母亲,琮儿不吃茶。”

    又提议是不是往燕候家走一趟。

    如今有迎春惜春帮忙,叶筠与元春暗地协助。

    张氏倒是不差媳妇使唤,却是心里着急,耽搁孙子。

    今年贾琏也二十了。

    下面还有元春贾琮两个等着成婚。

    贾琮不急,元春的婚事杜家问了几次了。

    石梅其实想借着贾琏的婚事把元春多留几年。

    姑娘大一点出嫁,生孩子什么更加安全。

    但是,张氏着急,贾琏如今都不怎么着家,一心都在御前当差。

    张氏很怕燕候家里有想法。

    其实,燕候家里除了燕候夫人与水灵蒙在鼓里。

    老夫人与燕候这两个明白人对贾琏感激不尽。

    陈老太君虽然没有公然露面,却是经常去景山探望孙子。

    她知道贾琏从生活上到学习,把水阳照顾的十分好。

    至于为何没有让燕候夫人与水灵知道真相。

    因为,燕候府必须是真正失去儿子。

    燕候夫人也就必须表现出失子之痛,才能瞒得过众人的耳目。

    没有瞒着老夫人,因为她是决策人。

    二来,她经常会跟陛下会面,根本瞒不住。

    三来,她上了春秋,受不住打击。

    这边燕国公府老夫人得知荣府祖孙三代上门探视,一边吩咐大开中门迎接。一边让人前去通知儿子回府。

    燕候夫人如今还是病得厉害,虽不至于骨瘦如柴,却是面色煞白。

    贾琏随着祖母母亲前来探视。

    燕候夫人一见贾琏就哭得厉害。

    这个女人的心都掰成八瓣了,又要伤痛幼子夭折,又要心疼女儿误了花期。

    可是,如今她实在提不起精神替女儿备嫁。

    水灵也不放心母亲。

    故而,婚事耽搁了。

    因此,面对女婿,燕候夫人十分愧疚。

    贾琏一再表示他不没关系,他可以等。

    一年三年都可以。

    张氏闻听贾琏说三年也可以,差点开口反对,却被石梅的眼神阻止了。

    燕国公府有病人,石梅等也不好多留,只是留下贾琏等候燕候,石梅跟着张氏告辞出府。

    然后,燕国公府人老夫人送石梅与张氏出门时说道:“不会让婚期拖三年,水灵给弟弟戴孝,只需一年。

    一年之后,我们府里就可以办喜事。”

    石梅与张氏得了准信,十分高兴。

    这边石梅出门不久,燕候回府。

    贾琏遂跟着燕候一起重返老夫人萱堂。

    燕候或许跟嘉和帝四爷有约定。

    自从六皇孙进宫之后,燕候很少进宫觐见嘉和帝。

    老夫人跟孙子的接触业有限。

    因为皇孙要读书要习武,根本没得多少时间跟祖母祖父玩耍。

    故而,母子们对于贾琏的叙述听得十分仔细,生怕错漏半点。

    闻听林如海如何对皇孙耐心细致,母子们都很感激。

    老夫人留饭,吩咐水灵的兄长水澈陪伴贾琏去后院散心。

    其实是让贾琏水灵这对未婚的夫妻见个面。

    至于贾琏会不会泄露天机,母子两个都很相信贾琏的诚信与大局观。

    如今走到这一步,一步也错不得了。

    贾琏与水澈郎舅两个离开萱堂。

    陈老太君长长叹息一声,说道:“看着你媳妇的样子,我真是不忍心。

    这事儿是我们对不起媳妇,你今后找多少女人我不干涉。

    但是,不能再生孩子。

    莫说我这心里过不去,小六将来知道真相,也不会谅解。”

    燕候道:“这事儿陛下乾纲独断,我们也做不得主。”

    陈老太君便道:“那就对梅氏多体贴一些,后院那些没孩子的莺莺燕燕都打发了,留几个老城些的便罢了。”

    老夫人说话不是无的放矢,如今给燕候送美人的人家实在多。

    燕候都收下,一个大院子集中养着。

    陈老太君想起来就闹心。

    这日贾琏在燕候府吃了晚膳方才回府,之后来给石梅请安。

    之前商议寿礼的时候,石梅看出了贾琏的神情,有了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

    石梅以为陛下只怕不好。

    这时便遣散众人,道:“陛下的身子不怎么好吗?”

    贾琏愣了下。

    祖母忽然这么问话,贾琏有点摸不着头脑:“啊?没有呢。“

    石梅道:“没有?

    你为何心神不宁,又替陛下收罗灵植调养身体?

    我让你二叔几次找你,都说你下午不当班,人却不见踪影。

    你也没回家,难道在外面有了什么人?你可不能胡来哟。

    今日水灵丫头的祖母陈老太君说了,最迟明年就会替你们张罗婚事。

    灵儿丫头是个好姑娘,她母亲一直是她亲自伺候,从不假借丫头之手。

    这样的丫头难能可贵,你可别作兴。”

    贾琏真是冤枉极了,却是无法辩解,只得隐晦的解释说:“陛下交给孙儿一桩差事,这些日子孙儿一直在忙碌这个。

    二叔的性子您知道,我是怕二叔吃几杯酒就漏了,他又经常去王家应酬,这才不敢让二叔知道。”

    石梅颔首,又不放心的追问一句:“陛下真的没有什么不妥?”

    贾琏道:“跟年前差不多,伤心还是有,比从前消瘦了,常常会一个人闭目冥思。

    精气神还不错。

    总之孙儿觉得跟年初没有变化。

    因为太医每次前来请脉,孙儿都是主动回避。”

    石梅再次掐算,红

    楼中没有写老皇帝薨逝。

    元春封妃应在二十三四的时候。

    那时候,老皇帝还在跟小皇帝别劲儿争权。

    太妃殁了的时候,老皇子还活的好生了。

    那个时候,宝玉十六。

    后来一直没有提及老皇帝薨逝。

    如何怎么算,老皇帝至少还能活个十年以上。

    这老皇帝今年七十七,莫非活了九十岁?

    这是仿照乾隆啊!

    石梅舒口气,大约老皇帝眼下没事。

    鉴于贾琏这般关心嘉和帝的身体,也因为嘉和帝不禅位的话,对于荣府更有好处。

    石梅很是张罗一番,将家里的莲米,桃儿这些鲜果摘了几篮子。

    石榴存放容易枯萎,石梅做成了石榴酒。

    连同家里的葡萄酒,石榴酒也给陛下进贡两坛子。

    不送贵重礼物,东西也要多凑几样,不然不像样子。

    贾琏又托付祖母,让用赏赐陛下赏赐的灵玉,替水阳雕刻一个压袍边的挂件。

    约定了下回休沐回来取。

    贾琏只含糊的说,六皇子生辰快到了,其余没再细说。

    石梅便问:“你跟小皇孙很熟悉?

    小皇孙完全康复了吗?

    我听说他曾经中毒很深,应该有些后遗症吧?”

    贾琏眼眸一阵紧缩,然后又平静无波的说道:“身子是有点虚弱,后遗症什么还好,孙儿只管御前执勤,请脉的事情,孙儿一概不知。”

    贾琏推得一干二净。

    但是,石梅发现贾琏说到这位六皇子的时候,气息有些不稳。

    石梅怀疑,贾琏跟这位六皇孙关系匪浅,却又不想让外人知道。

    石梅因此就有些疑心了。

    贾琏是御前带刀侍卫。

    小皇孙养在陛下跟前。

    贾琏跟小皇孙接触,根本不是什么不能说的秘密。

    但是,贾琏对于小皇孙讳莫如深,生怕泄露一星半点消息。

    贾琏从来不会对她隐瞒任何事情。

    石梅觉得贾琏的行止有些不对。

    但是,石梅也不会读心术,只得按下不表。

    翌日。

    贾敏到了荣府。

    如海自从到御前当值,一旬回家一次。

    因为青玉紫玉黛玉都在荣府附学。

    贾敏每日清晨护送孩子过来,有时候回家,有时候不乐意就歇在荣庆堂。

    这日,如海去了行宫伴驾,贾敏又随着三个孩子到了荣府。

    石梅忽然间心里一动,就问贾敏:“姑爷还是在陛下跟前做侍读吗?”

    老皇帝眼神不好,需要人给读书,或者读奏折这些。

    贾敏道:“似乎是吧。

    说的也不仔细。

    不过,这些日子,相公陆续把他幼年的一些读书笔记找出来了,还有一些有批注的书籍,有些给青玉紫玉,有些拿走了,说是要给什么人……”

    石梅原本就有怀疑。

    闻听这话,脑袋轰隆一声就开窍了。

    幼年的读书笔记与批注,老皇帝肯定用不上。

    行宫还有谁?

    肯定是六皇孙。

    林如海凭什么替六皇孙操心?

    答案呼之欲出。

    林如海做了皇孙的师傅。

    皇孙年前还缠绵病榻,一起中毒的都夭折了,只有他坚强的活下来。

    然而,五月开始读书。

    这中间只有半年时间。

    皇孙不仅痊愈了,还开始读书了?

    读书的辛苦石梅可是知道。

    荣府的几个孩子,都是自小练武,不需要卯正开始读书。

    每天跟着师傅摇头晃脑,读上几十遍都喊累。

    一个五岁的孩子,腊月才脱离危险。翻年五月就开始上学?

    他那些兄弟都死了,他那些叔叔还在缠绵病榻?

    这个皇孙……

    蓦的,石梅想起了贾琏眉宇间的忧虑。

    他少年英才,天子宠信,大登科后即将小登科,有什么值得忧虑?

    燕侯家的孙子!

    这答案石梅不敢相信……

    石梅也郁闷了。

    抄家的皇帝啊!

    当晚,石梅去给贾代善上香:“我已经尽力了。

    如今的事情已经不是我能够控制,你在天有灵,就好好保佑你的孙子吧。

    保佑老皇帝长长久久的活着,活到那个孩子能够独当一面吧!”

    作者有话要说:  草草预收文:《红楼之贵妃是个小花精》

    小花精夺舍胎穿成为贾元春,最终母仪天下的故事。

    求收藏!!!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小小燕子飞啊飞 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linxuan、小小燕子飞啊飞 20瓶;happyalways 10瓶;爱吃鱼的喵 7瓶;我是大魔王 6瓶;桃花夫人、胡椒粉君、pm55 5瓶;无疆、水墨莲画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

    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