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爵追封
燕侯贾赦如海三人日夜兼程, 赶回京都。
如海告辞家去。
燕侯与贾赦入朝探听消息。
结果却得知,忠顺王不过是从良田万顷变成良田千顷。
三皇子, 五皇子, 北静王,南安郡王,宗令几位牵涉其中的宗亲, 也是这般处置。
爵位不变,罚没七成家财以抵罪。
整个不疼不痒。
燕侯贾赦两人闻讯, 差点吐血。
他们差点付出家破人亡的代价。
这些幕后操纵者,竟然这样不咸不淡处置了?
如此大罪, 至少应罢职降爵。
当然, 三位出面买凶的盐商,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株连九族, 家财抄没。
膝盖以上的男丁,全部斩首。
全族发配岭南。
亲族发配漠北, 遇赦不赦。
四方当抄没, 充盈国库。
但是,与燕侯贾赦如海何益?
燕侯贾赦二人把当年的赋税归入户部。拿到凭条后,一起到了林家探视林母。
这般时候,如海已经到家。
林母虽然不再吐血。
但是, 她原年老体弱, 此刻身如败絮。
全靠贾敏炮制的灵参吊命。
如海跪地,泣不成声。
林母反而豁达了。
贾敏知道他们母子要说话,隧道:“夫君陪着婆婆, 我去安排饭食……”
林母却道:“媳妇,你留下,我有话说。”
如海抹泪拉住贾敏:“听母亲!”
“海儿不哭,趁着为娘还清醒,听为娘说几句。
我怕一日山崩,来不及与我儿话别……”
如海哭得差点崩溃:“母亲不要这么说,您会长命百岁……”
林母道:“我的身子自己知道。
若不是亲家救我,找了好人参替我吊命,你我母子只怕不能见面了。
我凭生不欠人。
这回欠了,却还不上了,海儿帮我还吧。”
林如海落泪颔首:“孩儿记下了。”
林母道:“你父亲临终前嘱咐我把你养大,光大林家门楣,传递林家香烟。
我做到了。
我此生无憾亦无愧,不怕见你父亲了。”
如海心疼如搅:“母亲,您别这么说……”
林母道:“人生总归百年,我儿不用悲伤,比你父亲,我赚了许多年……”
林母说着话,出了一身虚汗。
贾敏忙着替林母喂了灵参汤,又替林母滋养泥丸宫,让她头脑清醒的跟如海话别。
如海看着贾敏一阵忙碌之后,母亲神色好转。
猜测这些日子贾敏都是这样照顾母亲。
他握住贾敏的手说道:“辛苦你了!”
贾敏道:“应该的,我不该让婆婆去……”
林母这时候却异常清醒:“你们往年都没事……”
如海也道:“是恶人作恶……”
贾敏不再做声。
林母忽然伸手:“媳妇……”
贾敏握住婆婆。
林母把贾敏的手,搁在如海的手里:“你母亲是个有担待之人,海儿托付给你了……”
贾敏颔首:“婆婆安心。”
林母颔首:“我安心,你们也放心,我总要陪你们走过最后一年……”
林母说完这些话又是一头汗水。
安太医这时说道:“老太太一次不能说得太多……”
这时候,林忠进来禀报:“少爷,燕侯与大舅爷前来探病。”
如海这才抹把泪,朝着太医躬身行礼,方才出门。
燕侯贾赦不能进内室,不过是前来慰问如海,看看能否帮忙。
林如海朝着燕侯贾赦拱手:“多谢燕侯,多谢大舅兄。
这次多亏伯母与岳母拿来好人参。海没齿难忘!”
燕侯贾赦忙着回礼:“太客气了!”
他们三人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林如海这个时候已经知道了陛下对于皇子与忠顺亲王的处罚。
那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除了财物损失,安身立命的重要东西,都给他们留着。
嘉和帝这是避重就轻,用不相干的人替凤子龙孙顶罪。
论说死的人不少了。
但是,三人心里都不舒服。
因为真正的作恶者并未受到应有的惩罚。
燕侯与贾赦慰问如海一番告辞出府。
走在前面的燕侯忽然回首:“周家罗家顾家的子孙,我会把他们拔干净,今后官场后宫,不会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但是,皇子凤孙他没有办法。
他的权力是陛下给的。
陛下不会允许他反噬。
燕侯看着贾赦,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燕侯也没十足把握:“这事,得等机会!”
贾赦却道:“好在恶徒斩首……”
两人都有些丧气,再不多话,各自回家。
贾赦到了荣庆堂,给石梅磕头。
他满脸的羞愧:“儿子给母亲请安,儿子无用,不能替母张目。”
石梅伸手一抬:“起来吧,我早说过,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比起你父亲,我们不算什么委屈。”
贾赦道:“妹夫怎么办呢?我不知道他能不能挺得住。”
石梅道:“他身上有责任,挺不住他也要挺住。”
贾赦道:“陛下这也太宽宥了。
谋害朝廷诰命,视同谋逆。
这样高举轻放,真是让人……”
石梅抬手阻止了贾赦:“跟我来吧!”
母子们进了密室,这里通政司也不能触及。
石梅这才说道:“你以为陛下不想干掉忠顺王吗?”
贾赦讶异:“难道不是陛下有意袒护龙子凤孙?”
石梅道:“陛下七十几了。
前些时候气病了,虽然不是大病。
但是,你弟弟说,陛下吃茶的时候,手指会轻微颤栗。
这说明,陛下已经老了,比我们看到的陛下更加老迈。
如今社稷无主,他不敢丝毫马虎,给有心之人造成可乘之机。
他之所以轻描淡写,只在资产上下手。
不过是为了求稳。
因为陛下需要两宗东西。
一是是间,二是金钱。
有了时间,他就可以从容将江山移交到自己喜欢信任的儿子手里。
有了银票,他就能安抚天下臣民,
不怕贼子利用灾荒,乘机谋反。”
贾赦闻言顿悟。
京都三大营拱卫皇城。
如今,南安郡王是黑旗军的统帅。
西山奉圣军是北静王掌管。
三大营只有巡防营指挥使是王子腾。
宫廷侍卫只能是护卫。
故而,一旦皇帝要把这几位夺爵罢黜。
难保他们不会铤而走险。
在没有太子的情况下,义忠郡王就是最好的傀儡。
又有三皇子,五皇子,宗令,忠顺亲王推波逐流。
王子腾的巡防营,绝对不可能干的过黑旗卫与西山卫戍营。
身为皇帝也要忍下一时之气。
暗中布置。
贾赦想到很多的可能,唯独没有想到皇帝会害怕!
皇帝是九五至尊,富有四海,金口玉言,怎么会怕儿子与侄子们?
贾赦忽然击掌:“坏了,燕侯走的时候面色不好,只怕会很陛下翻车。”
石梅摇头:“没事,翻车了也不会有事,不过踹几脚。忠顺王,三皇子,五皇子哪个不是这样。何况燕侯是儿子,忠顺王只是侄子呢!”
贾赦道:“燕侯今日为了妹夫置气,没有进宫请安,儿子还是去一趟吧……”
石梅道:“想去就去吧!你只是狐朋狗党,陪着他喝酒买醉即可,别乱出主意!”
谁是狐朋狗党呢?
贾赦不高兴却不敢犟嘴。嘟着个嘴巴走了。
赖嬷嬷送了贾赦出门回头跟石梅说道:“大爷有些不高兴的样子。”
石梅道:“甭管他,也不是三岁的孩子。快做祖父了,还要天天表扬?”
贾赦果然当晚没有回家,跑去跟燕侯喝酒买醉。
嘉和帝等着燕侯进宫请安,他好跟这个纯粹的儿子吐吐口水。
结果这小子竟然跑去跟狐朋狗党喝酒。
嘉和帝气得骂了句白眼狼,也不招妃子,自己睡了。
翌日。
嘉和帝招了贾政烹茶。
贾政只好又得把母亲分给自己的份额,进贡给嘉和帝。
且,贾政只答应清晨替嘉和帝烹茶一次。
他劝慰皇帝道:“茶水具有清心明目的功效,却不利于睡眠。陛下最好过了午时就不要吃茶。”
嘉和帝差点落泪。
多少年了,没有人敢质疑嘉和帝的抉择。
儿子怕他,臣子也怕他。
燕侯心气不顺就敢跟他顶牛,也敢说实话。
如今这个牛小子却不愿意进宫来哄他了。
翌日。
嘉和帝还在生闷气,燕侯又进宫请安来了。
并且,燕侯这一次并没有跟他抱怨什么。
嘉和帝但是疑惑了:“你没有话跟我说吗?”
燕侯说道:“我说了,您可以改变圣旨吗?”
嘉和帝冷哼:“老子金口玉言!”
燕侯不再说话。
“怎么又不吭声了?”
燕侯道:“您想知道什么?”
“什么都好!”
燕侯道:“我与恩侯就罢了,林家可是一条命!”
嘉和帝道:“你们也不会罢了,不会让你们白受委屈!”
然后,燕侯兼任领侍卫大臣。
这年,贾赦成为皇宫安全负责人之一。
原本的领侍卫大臣宗令被闲置了。
宗室留守皇宫侍卫处的只有忠靖王。
义忠郡王,忠顺王都被挤出了侍卫处。
陛下这么安排,宗亲们也没有话说。
陛下不严惩,难道不能生气吗?
而且,嘉和帝命三皇子,五皇子,十四皇子闭门思过。
宫廷年宴也划掉了他们的名字。
不仅如此,这几位的年节赏赐也被停了。
而燕侯,荣
国府,林家的赏赐都提高了。
燕侯比照王府。
荣府比照公府。
林府比照候府。
年宴上,陛下忽然赐封。
大皇子,四皇子被册封为亲王。
六七八,十三皇子被册封为郡王。
几位皇子的差事也进行了调整。
大皇子协管吏部。
四皇子协管户部,十三皇子协管兵部。
八皇子协管刑部。
之前炒得热乎乎五皇子因小失大败北。
嘉和帝亲简,燕侯的长子水淮,荣府孙少爷贾琏,补为御前四品带刀侍卫。
御前行走。
整个京都文武为之动容。
石梅没想到贾琏提前成为侍卫。
御前侍卫,不算正式官职,不耽搁文武科举。
这一年,贾敏夫妻都没参加宫宴。
林母在石梅与贾敏联手炮制的灵参的护佑下,艰难的熬着天数。
正月初六,燕侯贾赦,再有嘉和帝的使者戴权,前后脚到林府探视。
林如海整个憔悴的不成样子。
初七这日。
燕侯府荣府停止宴客到林府探病。
正月初八。
林母终于熬不住了。
临终,她见了青玉紫玉黛玉。
然后示意把孩子抱走。
林母临终,因为贾敏替她滋养泥丸宫,头脑一直清醒。
临终那一刻,她拉着如海贾敏,拼尽力气说道:“青玉紫玉,别,江,江……”
话没说完,人已经溘然而逝。
但是,贾敏与如海都明白了。
林母怕人再谋害林家子嗣,吩咐青玉紫玉不要再回江南。
燕侯与贾赦再次前来探视,忽闻哭声大作。
然后,燕侯知道了林母临死的遗言。
孙子不回江南。
贾赦留在林家,让赖大回家调派人手。
很快替林家搭好了灵堂。
一边请了钦天监择定吉日。
林家很快给张家荣府发了讣闻。
再有如海恩师,同年,同窗,同僚都发了讣闻。
正月初十开吊。
如海写了奏折丁忧。
嘉和帝准奏。
林如海的情况,就是夺情,他估计也支撑不住。
燕侯第一时间去了皇宫求见嘉和帝:“我在江南的政绩,离不开如海帮扶。
林老太太也是因此受累。
这么不闻不问,儿子心里不安。
以后,谁还肯跟我干?”
嘉和帝招手:“过来看看。”
燕侯一看,却是一纸册封诏书。
嘉和帝赐封林如海一等伯。
追封林父为一等侯,林母超品诰命。
燕侯声音哽咽:“谢陛下!”
嘉和帝道:“你亲自去传旨,着礼部主持葬礼,光禄寺赏赐葬仪千金。准王公以下大臣上门吊唁。”
燕侯这边出宫就吩咐随从:“去告诉恩侯,老夫人的灵牌挽联不忙定制。”
林母得到追封,林家就能按照候府的礼制规格办理葬礼!
这是嘉和帝赏赐林母的死后哀荣!
林如海一直以来憋屈的心情稍微得到舒缓。
一般老人仙逝,若是女性,便由老人嫡亲闺女帮忙装裹换上寿衣。
没有闺女,便由嫡亲孙女承担装裹之责。
男性逝者,则有族里的长亲帮忙沐浴,闺女孙女穿戴。
林母没有闺女,嫡亲的孙女年纪幼小,就只能由儿媳妇承担替婆婆洗浴装裹之责。
不然,就只能花钱请殡葬机构帮忙。
一般来说,只有孤寡老人才会请殡葬机会。
一如义庄。
贾敏幼承庭训,自然不会在这个上面让如海难堪。
贾敏曾经替父亲穿戴过,不过当时贾母病倒,由族亲长者协助。
如海没有族亲长辈。
石梅便出面帮忙,从旁协助贾敏替林母换上了寿衣。
如海得知,向岳母行了跪拜大礼。
这便是膝盖下面埋父母。
这种情分不能用金钱衡量。
三日后,林父按照侯夫人礼仪举办葬礼。
礼部官员上门主持悼唁仪式。
文武百官贵跟如海亲厚者,或看重如海敬重如海者,都上门悼唁。
初十这日,上门悼唁的亲朋故旧同僚,竟多达三百人次。
林家没有族亲,外家张家尚未来人,这
个规模的悼唁仪式,已经相当宏大。
如海带着贾敏青玉在灵前跪拜回礼。
贾赦带着整个荣府的班底在林府帮忙。
巡防营锦衣卫,派人在翰林街附近巡逻警戒,谨防有人扰乱葬礼。
林宅内部则是由荣宁二府的斥候监管。
青玉黛玉年纪太小,如海害怕被宵小所乘,将黛玉紫玉托付给岳母石梅。
石梅只需在林府大祭之时送他们回府参加祭奠则可。
林府初十开悼,十四便是林母头七大祭。
荣宁二府,还有后街八房族人的家主主母,齐齐上门悼唁。
头七这日悼唁者,降至二百人次
。
毕竟,林如海得罪之人上至皇子王爷 ,下至将军府。
一般人等不敢轻易战队。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也是人之常情。
十年寒窗,家人的安危,他们不得不选择明哲保身。
二七上门悼唁者再次减少。
却是部分六部官员,见嘉和帝没有派人悼唁,害怕被忠顺王一系打压,退缩了。
燕侯与贾赦为了声援林如海,递奏折请了半月的休沐之期。
至少等林母三七之后再行离开。
原本以为嘉和帝不会允准,或许还会挨骂。
结果,嘉和帝竟准了。
戴权出来传旨,面对贾赦的惊愕悄悄说了一句:“陛下说,兔死狐悲,人之常情!”
所以说,这是陛下允准的理由?
三七,悼唁人数持续减少到一百五人次。
失踪的是那些如海并不亲密的同年同僚。
如海没想到,翰林的同僚也害怕牵连,退缩了。
燕侯得知,心里骂娘。
这些宰相的根苗竟是鼠辈墙头草。
朝廷落在他们手里,一旦民族危急,君王有难,他们会不会首先观望,继而弃之?
可是,这种事情,也不能上门逼迫人家。
燕侯暗搓搓的把这些人员记下了。
有朝一日,切莫落在他手里。
就在燕侯与贾赦跟如海辞别,准备返回江南的时刻。
嘉和帝忽然连发两道圣旨。
燕侯调任九门提督,加兵部尚书衔。
从一品。
贾赦调任奉圣军将军,从一品。
圣旨一出,京都哗然。
奉圣军是住在西山的卫戍部队。
只有副将,由北静王监管。
九门提督虽然只是正二品。
但是,掌管京都九门与步军统领衙门。
只要九门提督忠于圣上,再多的兵卒也攻不进京都。
奉圣军则是拱卫京都的卫戍部队。
再加上王子腾的巡防营,这三下联合起来,京都就固若金汤。
黑旗军就甭想有异动。
一旦意图不明,调动兵马,即刻受到奉圣军与巡防营的夹击。
北静王监管奉圣军多年,深受信赖。
而今,嘉和帝因他掺合四方当,罚没他七成财产以赎罪。
除夕宫宴取消了北静王出席的资格。
北静王战功累累,一脚踏错,悔恨不已。
因此身上陈年旧伤复发。
北静王蓦然惊醒,看出京都的情势不对。
为保全祖宗留下的家业爵位。
北静王以病休为由,上折子请辞奉圣军代将军之职。
嘉和帝看在他祖上功勋,他自身并无大恶,允准北静王辞呈。
这个将军之职,就落到贾赦头上。
石梅猜到嘉和帝会有所动作,心里只怕贾赦进了锦衣卫。
凡是锦衣卫指挥使,没有一定的根基,大多下场很惨。
如今调任西山将军,算是最好的地界。
奉圣军有神机营,骁骑营,是京都防御的重中之重。
北静王算是激流勇退。
怪得北静郡王能够善终。
由于林如海两个盟友的升迁,林府悼唁之人有所回升。
但是,终究燕侯比不上皇子。
贾赦敌不过王爷。
故而,回心转意再次亲近林如海的人少之有少。
且这些人都有合理的解释。
燕侯贾赦都在心里从小本本上把这些人从黑名单上划掉了。
这一部分人,只要不是生死存亡之时,尚可联盟。
五七之期,林母出殡坐夜。
嘉和帝忽然派遣燕侯代替自己上门吊唁。
消息一出,已经在林府悼唁的宾客暗自欢喜。
嘉和帝终究是明君,不会辜负有功之臣。
然后,这些人也有亲朋故旧,忙着使人告知。
一时之间,嘉和帝看重林如海的消息不胫而走。
霎时间,林府客似云来。
上门悼唁之人高达五百余人。
京都处于观望八公府,清贵门廷,几乎齐齐出动。
曾经退缩的那些人,重新出现。
一直暗中观望之人也如释重负,上门了。
嘉和帝听闻,心中稍稍安慰。
至少眼下,居心叵测之人的号召力,还不足与他这个帝王抗衡。
嘉和帝,可不是好性子。
这些人害怕朋党,证明他们不是为难之际,能够依靠之人。
也不是可以托付朝堂之人。
可怜见的。
林如海这一批的翰林,一时的动摇,意志不坚,注定不会出阁臣了。
五七之后,林母出殡,移灵到城外的家庙停灵。等待满了百日,扶灵返乡。
托嘉和帝的福,林母的送葬队伍十分壮观。
因为林母死于施粥善举。
京郊人家乞丐,落魄之人,京郊贫困之家,凡是受过荣宁二府林府赈济粥米之人,都自动参加了送葬队伍。
百官感叹,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二月中旬
,嘉和帝忽然叫大起。 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