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楼老太太 > 扩充女学,贾赦失联

扩充女学,贾赦失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二桃杀三士!

    只不知道白锦堂到底是要算计谁去死?

    石梅也不好责怪白锦堂。

    怪只怪白婆子自身不正, 为老不尊。

    只是白锦堂小小年纪, 如此心机,让石梅甚是担忧!

    贾珠贾琏贾琮几个与他太近乎, 到底好不好?

    然后,石梅很快就不用担忧了。

    白婆子十分厉害,在公堂上咬死瘦马与奶娘联手抢劫她的棉衣。

    她才不得不反手还击,不承认自己谋杀。

    大雪纷飞, 抢劫棉衣白婆子拼死反抗合情合理!

    一般来说斗殴杀人不用偿命。

    捕快勘察, 奶娘白婆子瘦马身上都有伤痕。

    白婆子与瘦马受伤很重,喉都咙掐破了。

    确属斗殴。

    白婆子咬定瘦马也打了对奶娘。

    正值黑夜, 三人混战。

    谁打了谁根本无法区分。

    恰好白婆子那件棉衣就在瘦马孩子身上。

    也佐证了三人殴斗。

    白锦堂这个时候又出面了。

    他上堂作证, 指证瘦马居心不良,当初就假冒身份,混进白家, 挑唆白父殴打他的母亲,最终害得白家家破人亡。

    白锦堂证言之下, 瘦马就是一个潘金莲。

    白婆子成了受蒙蔽者。

    当然, 白婆子必定殴斗致人死亡,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白婆子与瘦马最终被判定误杀的罪名。

    至于发配哪里,还没最终决定。

    白锦堂便到荣庆堂向石梅辞行,他要护送白婆子去漠北。

    石梅便道:“你年纪还小,可以出一笔银子,请衙役照应,无需亲自走这一趟。”

    白锦堂闻言, 沉吟片刻,忽然就跪下了,道:“外祖母好意外孙心领了。

    外孙还是决定亲自去送他们一程。

    毕竟祖父还在漠北,外孙也该去瞧一瞧。

    好在托外祖母的福,母亲已经康复,妹妹也已经好转。外孙出去了,也没什么挂碍。“

    石梅一听这话,知道这孩子又起了行走江湖的心思。

    人各有志,不能勉强。

    再者这孩子心思太过深沉,石梅觉得放他出去走一走,开阔眼界,或许更有好处。

    隧道:“这事儿还得跟你母亲好好商议。”

    白锦堂道:“这是自然。

    外孙此来一是来跟外祖母辞别,二是求外祖母庇护母亲。家母耳根软子,鲍家实在不是好去处。

    外孙想求外祖母提点我母亲一二,免得被鲍家拖累。”

    这事儿石梅知道,如今鲍家经常跑去田庄打秋风。

    毓秀私下里似乎也跟鲍家认了表亲。

    人家母女的事情,石梅也不好干涉。

    只是没想到白锦堂如此排斥鲍家。

    石梅沉吟,不知道如何承诺。

    白锦堂却道:“外孙不是捧高踩低,实在是那鲍家人不成体统。

    母亲这人心软,搁不住三句好话,就怕将来鲍家惹了大祸……“

    石梅颔首:“我知道了!”

    白锦堂磕头之后方才去了榴园。

    结果,毓秀哭兮兮不答应,跑来向石梅求救。

    可是,石梅能如何呢?

    毕竟夫妻离婚,血脉却没斩断。

    虽然白婆子不是东西。

    但是,白锦堂将来要立足社会,还真是不管不成。

    石梅其实也有点怀疑,不知道白锦堂为何一定要去漠北。

    毓秀哭得没法子,石梅心软,找了贾敬贾政劝说白锦堂。

    然后,贾敬贾政反头劝说毓秀,夸赞白锦堂有担待,是个好苗子,让她不要误了孩子的前程。

    却原来,白锦堂想去漠北从军。

    因为白家的根基在漠北。

    白家的人脉也在漠北。

    毓秀失声痛哭:“白家什么人脉根基?一个云骑尉的爵位早就革除了,你还惦记什么?

    咱们在京都好好读书,不照样出息?

    跟着舅舅们还没有饭吃吗?”

    然而,白锦堂决心已定。

    毓秀与白锦堂母子两下里执拗着,谁也不低头。

    毓秀伤心不已。

    白锦堂几乎不着家,天天在衙门跑官司。

    石梅不理解这孩子怎么个想法。

    然后,贾敬向石梅解释,白锦堂坦白了。

    他并非真心孝敬白婆子,有心让瘦马与白婆子两败俱伤。

    这一次去漠北,是为了立起白家门户。

    他知道祖父父亲都靠不住了,必须自己从头做起,晚做不如早做,乘着他祖父还在,能够在漠北军中站稳脚跟。

    石梅道:“这个孩子,读书也可以光耀门楣,并非只有行伍……”

    贾敬道:“锦堂说他不爱读书,一读书就头疼。因此,我才跟二弟商议了,同意他去。

    再者,他算计长亲,此去也算是赎罪了。”

    石梅再无话说。

    顺天府也怕久耽之下多生事端。

    白婆子的案子审讯很快,她又属于遣返原籍的人员。

    正月底,白婆子就判定发配漠北。

    这是贾敬帮忙斡旋的结果。

    白婆子虽然狠毒。

    但是,她若发配去了别的地方,白锦堂跟着受累。

    索性让他们一家人去漠北团聚。

    贾敬出银子替他打点衙役,铺排路上的行程。

    石梅四人给白锦堂二百两银子,张氏在公账上出了二百两银子。

    毓秀憎恨白婆子,却心疼儿子,知道这一去只怕三五年不能回来,也给儿子一包银子。

    白锦堂的早熟,让石梅很是诧异了一阵子,也对古代人的家族观念有了新的认识。

    荣府纵然荣华富贵,白锦堂完全可以依附。

    然而,他一个十岁的孩子,就是想要自立门户,竖起白家的招牌。

    白锦堂的事情,对于贾珠贾琏刺激很大,这两人之后忽然一夜之间长大了,读书习武更加勤奋。

    二月,贾琮正式入学,拜了孔夫子。

    石梅按照约定从族人中挑选伴读。

    贾代禄因此还上门找了石梅理论,却是私塾里的孩子都想进府。

    贾代儒开玩笑说:“二嫂子再这样一大群一群的招收伴读,兄弟我这学堂办不下去,只有撂挑子了。”

    石梅其实也很作难,索性趁机找了贾敬说话。

    “并非是娇惯孩子,实在是族人上门求情,一笔难写,无法拒绝。

    如今六太爷责怪,你得帮婶子。”

    贾敬因此去族里商议,最终达成协议。

    贾琮的伴读从原有的伴读中挑选。

    族里的子弟一律到族学读书。

    然而,荣府女学,得每年招收族里的适龄女娃上学读书。

    并且,条件跟男娃一样。

    每个女学生有二两银子的月例,私塾供应一顿午餐。

    费用两府分摊。

    石梅早就有心栽培族里的女童,自然应承。

    三月份,荣府女学正式扩招。

    女学扩招不光收学生,涉及到女学堂的先生。

    这一次族里有八位六岁的女童进入女学。

    舒毓一个先生无法兼顾。

    石梅觉得男先生更有学问,只是族人们不答应。

    石梅遂聘请了一位三十岁的退役女官为师。

    宫女名叫柳倩娘,江南人氏。

    她为何不返乡,石梅没打听。

    内务府担保她的人品,就足够了。

    族里的小姑娘请不起教养嬷嬷。

    元春的教养嬷嬷舒嬷嬷,只是拿了一份工钱。

    石梅有心也不好意思开口。

    如今有了柳情娘正好。

    石梅答应给她双倍的供奉,月例二十两。

    柳倩娘出来做事是为了挣钱养老,只要有钱,自然不怕辛苦,高兴的应了。

    如此,女孩儿既能读书认字,又能学习简单的礼仪。

    虽然她们不用选秀。

    但是,多懂得一些东西,总归有好处。

    别看是宫女退役出身不高,在宫中磨炼十年,各种本事炉火纯青。

    这一次的女官是从娘娘们宫里退役,那泡茶插花刺绣的本事,一般的大家闺秀也有不及。

    族人得知石梅花费双倍的月钱,替姑娘们聘请女师,十分感动。

    几位老太太亲自带着媳妇孙女儿到荣庆堂来磕头。

    当面教育媳妇孙女说:“二祖母为你们操心劳力,你们可要好好学,将来不能忘记二祖母的恩情。”

    石梅道怪不好意思,只有越发大方,出钱出力。

    当然,之后,石梅再有事情交代,族人也是鞍马劳顿,绝不二话。

    张珏的养父母果然擅长培植花草。

    他们并未年前进京,而是正月底方才进京。

    这两人可是有备而来,不仅带来了各色的花木修剪栽培工具,还带来了一大车的花木种子。

    石梅看着整袋整袋的种子,瞠目结舌。

    张珏的养母亲自到荣庆堂向石梅致谢,赠送给石梅一张老虎皮,十几张狐狸皮。再有一陶罐野生的蜂蜜。

    石梅很是喜欢:“这就是东省地鼎鼎有名的百草蜜,包治百病?”

    张珏母亲笑的羞涩:“头疼脚痒伤风咳欧没有问题的,别的可不成,不然医馆岂不是要关门。”

    张珏的母亲十分健谈,说起山里的清泉山里花,如数家珍。

    石梅看得出来,若非要落叶归根,他们很喜欢东省地的日子。

    因为家庙那边的土地还没有完全买过手,贾政正在跟衙门磋商。

    故而,张珏的父亲暂时替荣府打理后山果木。

    二月中旬开始,家庙周边三百里的荒山,二百里的沙地都收归荣府所有。

    这等荒山野地不能生产庄稼,属于周边的周家庄所有。

    能够卖出四两一亩的价钱,整个村子都是举手赞成。

    张珏的养父母正式入住家庙,开始整修林场。

    三月春暖花开,石梅每日除了带领孙女元春几个打点的学子攀爬翠微山晨练,偶尔会前往家庙探查一番,顺便踏青。

    石梅兴趣来了,跑去春晖轩女学兼任文体先生。

    隔日一堂课,半个时辰。

    原本女学就有舞剑课程。

    这也是石梅要求开设。

    柳倩娘会一种太极剑舞。

    女学却是以扇为剑练习。

    如今,石梅增加少儿瑜伽课程。

    单日学习舞剑,双日学瑜伽。

    无论剑术还是瑜伽,都是为了锻炼孩子们的体能与姿态。

    石梅以为,无论容貌好坏,姿态轻盈,可提升气质,增加容貌分值。

    小姑娘们学得很开心,石梅跟孩子们一起,似乎回到年轻的岁月。

    这年三月,石梅正式教导元春吐纳练气。

    望气术这门鸡肋功夫,能不能练成无所谓。

    主要能够让元春你的身体能够吸纳灵气。

    只要能够吸纳一丝丝,将来成婚生产,命运就能握在自己手里。

    贾琮几年整整六岁,正是拜师读书。

    荣庆堂剩下贾蓉璋儿,还有杨氏帮着看护。

    石梅全身心享受生活。

    清晨带着孙子孙女晨练。

    早膳后,一边跟杨氏品茶,一便看着贾蓉璋儿嬉戏。

    晚膳后散步,回来打坐几个时辰,能够醒来就上床睡觉,不能醒来就打坐一夜。

    打坐能够帮助身体吸纳空气中的灵气,比睡觉还舒坦。

    除此之外,石梅每隔一日,去一次女学教导瑜伽。

    不去女学则去家庙监督一下园林规划的情况。

    偷懒也可不去。

    贾政每日晚饭前回来汇报进程。

    家庙那边,张珏的父母已经开垦起苗圃。

    各种种子正在蓬勃生长,桃李梅杏,竹兰松柏,石榴枇杷,应有尽有。

    只不过要形成园林,不是一两年的事情,光是苗圃也要一二年才能长成移栽。

    索性石梅不急,还有二十年的时间呢。

    石梅这是缓缓的办,慢工出细活。

    总之,石梅每日都有新鲜事情要做,马不停蹄的各处奔波。

    三月中旬。

    石梅想到每年夏季沐浴的不痛快,想要把翠微山的泉水引进荣庆堂,做成自来水。

    翠微山的高度不成问题。

    石梅先是想打黄铜的罐子,放在一定的高度,用管道把阳光加热的洗澡水引进房里沐浴。

    然后有否决了。

    这个时代,你可以偷偷改革,藏在家里搞事,且不能露了行迹。

    不然,被人觉得异端,捉去烧掉就倒霉了。

    一番研究,石梅觉得烧锅炉比较保险些。

    原本各家都有暖阁。

    这个暖阁就是利用燃料加热。

    能够加热墙壁地面,为何我不能加热水呢?

    这个很容易联想,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这个世界的铁管密封不大好,也没有橡胶管子。

    石梅准备管道用竹子。

    石梅详细琢磨一番,觉得锅炉这个方案可行。

    决定定制一套简易的锅炉。

    锅炉置身夹墙之中,与浴室联通。

    留下冷热水开关。

    当然,沐浴的时候还得自己调配水温。

    比那种等着奴才抬水是方便多了。

    然后,一个浴室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不光得有进水,还得排水。

    这个水往哪里排,得重新设计暗道 。

    老房子没有这个设置。

    石梅每日在家画图纸,虽然很忙碌,也会很麻烦。

    但是,石梅却很快活。

    日子过得充实忙碌,兴致昂扬。

    石梅的惬意日子在三月底被终结了。

    张氏这日来请安,蓦然呕吐。

    盯着张氏羞红的脸,石梅脑子有瞬间的停顿。

    然后,心里就是一阵乱跳。

    难道又生了根儿?

    果然,张氏面色扭捏的说道:“已经半个月了,心口总是酸呼呼的。”

    这也太儿包了,璋儿才刚满岁呢。

    怎么的也得隔着三五年一个吧。

    让她多轻松几年?

    石梅心里纳闷,只怕是自己在翠微山上的石榴树栽种的太多了!

    石梅却不能泼冷水,还要高兴的吩咐人去请太医入府请脉。

    然后,安太医来了,请脉之后,就给石梅作揖:“恭喜老太君,大奶奶乃是喜脉,恭喜您,您家又要添人进口了。”

    石梅心里掐着暗算,这肚子里是谁呢?

    迎春吗?

    然后,开始笨拙的推算,迎春比宝玉大两岁,比元春小八岁。

    元春今年几岁?

    元春才六岁。

    不是迎春啊!

    石梅盯着张氏的肚子发愣,不是迎春是谁啊?

    石梅心里感叹不已。

    她累点,重新当家,都无所谓。

    可是,这生育的太密集可不是好事。

    张氏的身子,原本就薄。

    石梅担心她操劳太过了。

    可是,她能提醒说让儿媳妇避孕吗?

    石梅能做的只能是接过管家权。

    石梅好郁闷。

    贾珣媳妇怀孕了,张氏又怀孕了。

    两个好帮手都占住了。

    只好我老人家亲自上阵了。

    这般时候,石梅心里又觉得,

    儿媳妇太少,遇到生孩子就不够用。

    王淑华得知消息,再次到了荣庆堂求见石梅,表示愿意分担部分家务。

    石梅就盯了王淑华几眼。

    这丫头进门也两年了,没得半点消息也不着急,倒是每回在恰当的时候冒出来。

    她做的也不错,一旦有人接手,麻溜又缩回去了。

    石梅就猜测,这个王淑华每次来请命,到底是希望自己重用她,还是拒绝她?

    不过,石梅这里确实缺人当差。

    遂道:“其他也罢了,自有专人负责。我这儿有两宗事情。

    第一宗就是每月给奴婢们发放月钱这件事情,有些絮叨,还需要特别仔细。

    你若有时间,先管着这一桩。

    再一宗就是家庙在修整,时不时会有人上门支取东西。

    这也是繁琐的事情,必须详细的登记领取人,领取东西的数量,时间地点都不能错。你可有意愿?“

    这两宗事情既繁琐,又花费精神,还没有油水。

    张氏怀孕,吃喝拉撒都要仔细。

    故而大小厨房采买,布匹衣衫,包括蜡烛灯油。

    这些只要能够到得了孕妇面前的事物,都不能轻忽。

    稍有不慎,就怕被人所趁。

    一旦出事,石梅脸上无光不说。

    贾赦贾政兄弟必定反目。

    那么她之前操心劳力,好不容易开创的局面就会毁于一旦。

    奴婢的月钱,外头工程材料的领取,则跟内务没关系,有心使坏也够不着。

    石梅不是怀疑王淑华,而是怕她没经验,被人利用。

    石梅宁愿自己辛苦,或者让毓秀帮衬家务。

    毓秀是姑奶奶,不好随意插手娘家中馈,打个下手没问题。

    王淑华面色有些不自然,大约没想到会给她安排这等事情。

    石梅这种安排事露了痕迹的防备。

    虽然很抱歉,石梅不得不如此。

    王氏给石梅的感觉实,在是太恶劣了。

    不但算计妯娌的肚子,还敢算计家族的荣耀。

    还有什么不敢算计?

    王淑华却是跟王氏朝夕相处,石梅不得不防。

    石梅以为王淑华不会答应,结果她却是应了。

    石梅觉得王淑华大约是真心想要帮忙,让元春立了王淑华的户头。

    每月一如贾珣媳妇当初一般,每月五两银子的月钱。

    石梅吩咐王淑华无需天天在荣府坐镇,只许告知家下人,今后这宗事情由谁负责就成了。

    以后办事,都不用进荣府。直接找王淑华领了对牌去库房领东西即可。

    石梅这边安排王淑华的事情,张氏很快得到了消息。

    张氏闻听婆婆这般安排,高兴之余说道:“王家小婶子不比二太太,未必会生什么坏心,母亲也忒小心了。”

    张氏的陪房赵嬷嬷却道:“太太您就是面情太软了,当初就差点误……

    让奴婢说,太太您还要多向老太太学着点儿。

    老太太私心那样疼爱二老爷。

    但是,正事上头却是公私分明,一切都按照规矩办事。

    那王姨娘纵然是个好的,身份限制了。

    老太太肯用她管月例发放,已经是开恩了。”

    张氏心里当然对婆婆十分信服。

    没有婆婆,他那个夫君,就是无龙头的野马。

    不知道会如何尥蹶子!

    同样,没有婆婆的精明能干,就没有荣府眼下的局面!

    婆婆的高瞻远瞩,可是得到了她身为太子太保父亲的夸赞!

    张氏这些陪房都觉得石梅如何公正严明,杀伐决断,高瞻远瞩。

    其实,石梅没有那么高大上。

    她就是胆子小,怕出事,也怕麻烦。

    她鞭策儿子,培养孙子孙女,努力让儿孙贤肖能干,不过是为了让她自己背靠大树好乘凉。

    优哉游哉的混吃等死,寿终正寝。

    石梅这边接手忙碌了好一阵子,基本又把家务捋顺溜了,方才想起询问张氏:“可曾给老大去信?”

    张氏掩嘴笑道:“夫君没有来信……”

    夫君没有来信询问,所以,你怀孕也没有写信报告?

    怀孕的事情也不好自找贾琏代笔。

    石梅只得亲自给贾赦报喜:儿子啊,你又得了儿子了!

    然,贾赦却久久没有回信。

    半月后贾敏来了家书。

    这封信再没抱怨江南湿冷。

    字字句句都是夸赞苏州钟灵毓秀,如诗如画。

    然,贾敏却没有只字提到孩子。

    更没有道恭喜。

    这不正常!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