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科举出仕(士) > 第 43 章<!>

第 43 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时间一晃而过三年,来到贞文十八年的冬天。

    黎池作为‘小三元’秀才, 前程还是被普遍看好的, 这三年间有不少浯阳县的小富商、地主和乡绅人家, 都透露出了想与之结亲的意思。只是家中在征求他的看法时, 他都推掉了。

    相比黎池的亲事不顺,大堂哥黎江就要顺利很多。在前年年初,黎江与邻村春鸦村私塾先生的女儿定下婚约, 并在去年年初将其迎娶进门, 今年二月份得了一个女儿黎燚, 现在正是咿咿呀呀找人说话、招人疼的时候。

    黎家专生儿子的传统在黎江这里被打破,虽然有人私下里说嫁进黎家的媳妇儿都能生儿子,就黎江的媳妇儿李氏生了个女儿, 怕是个没福气的, 可他们自家人还是很高兴的。

    按照奶奶袁氏的说法, 除了小池子, 她已经看厌了粗枝大叶的孙子了,现在有了个香软的孙女儿,她真是稀罕得不得了!

    在黎江娶妻之前, 家中花了十多两银子,在黎家现在的院子旁边,给他起了一溜三间的青砖瓦房。以后他们添儿添孙住不下了, 就由他自己再起房子,就像他爷爷黎镖一样,黎镖成婚时就只有北边的一溜三间房, 现在黎林和黎棋两家住的东西两溜的两间房,都是后来他自己经手起的。

    而读书的黎河与黎湖,在贞文十六年二月县试中,皆通过了县试,名列前十之内。可在之后的四月府试中,只有黎河通过、成功考取童生,黎湖遗憾折戟。

    在去年的院试中,黎河遗憾落榜未能考上秀才。黎湖在去年第三次参加府试时,终于榜上有名,考取了童生。

    黎河和黎湖虽与黎池不能比,可在这黎水村以至浯阳县,两人的童生功名也能拿得出手了,至少可以办一个私塾教导幼童启蒙,这也是一个既有名望又轻松的谋生方式。

    黎湖就是这么打算的,他已决定不再下场了。等他像黎池一样抄书挣上十来两银子之后,就在县城里或租或买一个小院,开办一个私塾。

    因黎湖已经决定不继续科考了,现在家中已经开始在给他寻摸合适的亲事。

    黎河还想再下场试试,他觉得总要考上一个秀才,这样至少他成家以后名下的田地就不用交赋税了。而且秀才开办的私塾,收的束脩要多一些。

    让全家人都担心的黎海,依旧活泼跳脱,机灵也是真机灵,就是收不住性子没个正型。黎家一家六个孙辈,就连才八岁的黎溏都显露出了读书的天赋,以后也是要走科举之路的,可就黎海都这么大了还没个打算。

    家里长辈说也说了、教也教了,可他就跟一块顽石一样,再怎么说教都没能改变他。最后也只能无奈放弃,转而教他如何为人,只求他能安生地生活、不惹麻烦。

    黎池在黎海身上也花了不少心思,比他花在亲弟弟黎溏身上的也不会少,看能否让他静下心来学一门谋生的手艺,结果无济于事。

    最后黎池想着,可惜了自家是农户而非商户户籍,不然可以让黎海去试试经商,也许他这跳脱机灵的性子正适合。

    而黎池,这三年多都在读书、抄书和加强学习之中度过。除春节三天外,其余每天都是雷打不动的约一万字的抄写量,这三年多下来也抄了约一千万字,挣了四十来两银子。

    加上之前抄写《史记》和《汉书》挣的,以及每年领的四两廪饩银,他自己就已经存了五十七两多银子了。

    再加上这三年来不用交田赋之后,家里能存下来的钱也多些了,又有黎江造纸每年存下的十来两银子,应是足够黎池去省城和京城参加乡试和会试了。

    《二十四史》,黎池虽只抄完了前面四分之一,却专门用了段时间将之后的部分也看完了,与《通史》两相对照后,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也更深刻了。

    除这之外,在学习上,黎池每天都按部就班地实行着每个阶段拟定的计划,将以前的知识巩固得更加扎实,在知识的深度方面下足了功夫。

    除深度之外,黎池也向广度上有所延伸。这主要是得益于京城的‘笔友’赵俭每次来信时,都会顺带给他捎一匣子的书,不拘是直接有益于科举的书,还有杂记、游记、诗集、各地府县志等等。

    尤其是那些知名府、县的府县志,记载着当地的历史风俗、地理物产和人物文教等,让黎池虽坐在一村之地,却能了解到其他府县的情况。

    当然,在延伸知识的广度上,除开赵俭给他捎来的书外,也少不了四宝店中书籍的功劳。一个书店的存书,即使有许多类似和借鉴意义不大的,除去这些,也还有许多有用和有趣的书值得一看。

    黎池每个月去县学顺带交付抄写完毕的书时,都会借上一两本来看。

    以前黎池拿样书都是付了押金的,后来徐掌柜看他实在想看又很爱惜书——也可能是见他与他们少东家交好,就说不再收押金、让他直接带回家看,看完后再还回来也就罢了。

    如此,黎池每天在完成既定学习计划之后,也读了不少的书、扩宽了知识面。

    随着与四宝店即徐掌柜的愈加熟识,黎家与徐家之间已算得上挚交之家了,有些虚礼也就不再拘谨。黎池到徐家去的次数也多了,自然地,与徐掌柜的女儿

    见面的次数也随之增多,有时还能说上几句话。

    随着见面次数的增加,和与她见面之后的明显雀跃的情绪,让黎池不得不承认,他非常欣赏她。

    若是他的心里年龄再年轻个十几二十来岁,他还可以说一句:他喜欢她、更甚至是他爱她。

    可黎池觉得虽然他披着虚十六岁的皮囊,可灵魂年龄却已满五十岁了,喜欢或爱这种字眼,感觉已经说不出口了,实在太过矫情。

    而现实是,在别人眼中,黎池就是个十六岁的年轻有为男子,娶妻生子人之常情,即使他内心觉得别扭,娶一个与他皮囊年龄相当的妻子,这件事是必然会发生的。

    既然如此,那么温婉大方的徐氏女,就是最好的选择。

    既然内心已有决定,黎池也就隐晦地向徐掌柜透露出了自己的心意,暗示等考完试之后就正式请媒人上门。徐掌柜自然乐见其成,两人达成了共识。

    ……

    时间进入腊月下旬,新年在即。

    黎池明年八月就要下场考取乡试了,若考中就要继续参加次年二月的会试、以及之后的殿试,因此,这个年就是黎池在乡试之前过的最后一个年了。

    不单单是黎镖这一房黎家人,黎水村的所有黎家人都很重视这一个年。族长黎钦早早地就决定今年要大开祠堂,祭告先人、祈求保佑,祈祷黎池科考顺利、金榜题名。

    当初黎槿考取了秀才,第一次下场参加乡试前,也是开了祠堂祭拜专门祈求先人保佑的。

    可只看这架势,明显族里要更加重视今年的这次祭祖。毕竟黎池还是不同的——他是临淮府‘小三元’,而且一看就觉得他更聪明,定然能像之前的童生试一样旗开得胜!

    黎池本人心里对此不过一笑置之,表面上还是很领家人和族人的情。对大年初一开祠堂祭拜祖宗先人,祈求保佑表现出很期待和重视的样子。

    以此去安他们的心:看小池子本人很有信心的样子,又已经祭拜过祖先祈求保佑了,肯定能考上!

    大年初一,黎镖携三个儿子和五个孙子,参加了黎水村黎家的祭祖。黎溏才八岁年纪还未成丁,又没有考取功名在身或有何成就,于是就没有带他一起去。

    大年初一这一天,是一年头一天,春季头一天,正月头一天,因此又称“三元”。暗合了科举考试中的连中“三元”,是个吉利兆头。

    “小池子新年好!祝考试顺利啊!”

    “树二伯也新年好,祝您新的一年身体康健!”

    “黎“小三元”新年好啊,新年添文气、科考行大运!”

    “权六叔过年好!也祝您新的一年财源滚滚!”

    ……

    往村中黎家祠堂去的路上,遇上不少同去的族人,一路上互道新年好。而向道好的祝福语,毫无意外全是祝他科考顺利的。

    三天新年期间,比平日要起得更早,以免得一个“三天晚天天晚”的新一年懒惰的坏兆头。

    因此黎池他们鸡叫头遍后,就早早起床、洗漱干净、换上新衣,天色还才蒙蒙亮时,就动身往祠堂去了。

    等该来的族人都到齐后,族长和几个辈分高、年纪大、德行好的族老一起,打开祠堂大门。

    众人依次入内,然后按照族中辈分、年龄大小、嫡庶亲疏,各自站好位置。黎池不是第一次祭祖,跟在爷爷黎镖和他爹黎棋的后面,很快就站好了位置。

    黎家虽族人众多、族内公中也有学田和族学,其实不过才传承三代而已。因此祠堂正厅上首供桌上供着的祖宗遗像、神牌灵位并不多,只有黎镖上一辈的三位的排位和画像,以及与他同辈早逝的两位的。

    族长黎钦请出供桌上的族谱族规,先是朗读了族规,再将今年入族谱的族人写入其中。

    然后由族长和族老领祭,带领族人跪拜祖先。

    “一跪,一叩头,起!”

    “二跪,二叩头,起!”

    “三跪,三叩头,起!”

    ……

    族人跪叩已毕,几个族老就开始给族人分发线香,等每个族人手中都拿到三炷香后,“上香!”

    族人们按照站位,有序地依次上前。闭眼虔诚祈祷过后,将香插进供桌上的香炉中,再恭谨地退下来站回原位。

    如此轮流下去,就到黎池上前上香了。他倒没有祈祷先人保佑他科考顺利,因为他知道那不过是无用之功。他只在心中给先人长辈们拜了个年,对他们养育后人的行为表达了感激之情。

    祭拜过祖先之后,族长黎钦照例对族人训导一番,也都是老套路了:无非是总结去年族中发生的大小事,并对其点评、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再展望一下新一年,最后训诫族人继续勤奋工作、友睦邻里。

    在族长黎钦的讲话之中,不管是总结族中事情、还是展望新一年时,黎池都在其中占了不少的篇幅。比如,去年一年里,黎池在读书之余又积攒了十多两银子的赶考费用;展望今年,黎池就要下场科考了,先预祝他科考大捷。

    这次祭祖虽只有村中黎家已成丁的男丁参加,可人数依旧不少,等祭祖完就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的事了。

    族长黎钦和族老们宣布祭祖仪式结束后,族

    人陆续地走出祠堂各回各家,一路上遇见人了都喜气洋洋地互道新年好,商量着谁先去谁家拜年……

    黎镖带着儿孙们往回走时,一路上也与碰上的人家有说有笑的。尤其是黎池,遇上的人大多都要和他说上一两句话,或是祝福,或是叮嘱,都表达了对他的一片拳拳友善之心。黎池也都报以同样的友善,一一回以祝福。

    喜喜庆庆地回到家后,黎镖先是吩咐三个儿媳准备接待即将来拜年的客人,然后就叫上四个读书的孙子,“大河、大湖、小池子和小溏子,你们四个跟我走,我们去祭拜文曲星君!”

    封建社会中,民间信奉的神灵大多主要是玉皇大帝,以及一方的土地神等,而大年初一除了祭祀祖先外,也会带上贡品去叩拜信奉的神灵。

    黎水村的人家皆是如此。较为不同的是,他们在最主要信奉的玉皇大帝和土地神之外,还信奉着文曲星,并在村中专门建了一个供奉文曲星君的小庙。

    今年黎河和黎池一个考院试、一个考乡试,都是要下场的,就很有必要去叩拜一下主管文运的文曲星君,求个保佑和心安。

    黎池他们去叩拜了文曲星君回来之后,家里已经来了很多前来拜年的族人亲戚,于是他们立即开始帮忙接待客人、陪客人说话……

    正月初二,是家中三个儿媳和一个孙媳回娘家的日子。王氏、赵氏和黎江的妻子李氏,昨晚就收拾出了回娘家要带的礼,一大早就在丈夫或儿子的陪伴下出门了。

    只有黎池的娘——苏氏,早已决定今天不回娘家、留在家里招待上门拜年的客人,去年和前年也都是这样。自从黎池考中秀才那年,黎棋陪苏氏回了娘家之后,他们就再也没在过年的时候回去过了,大年初二都不回去了、自然平日里也没回去过,只是没在明面上与苏家断绝来往罢了。

    黎池不清楚细节,但依他猜测,大概是他外公和舅舅们,对没能将田地寄居在他名下的免赋地数额下感到不满,因此对他爹和娘态度不好,他娘这才一直没再回去过。

    要说黎池的外家——外公和舅舅们,也是有点意思。

    黎池外婆早已不在人世,外公和两个舅舅都是自尊心很强、还重男轻女的人,对苏氏这个女儿根本没当回事儿,苏氏嫁到黎家后两家走动就一直很少。

    在三年前黎池考中秀才后,他们没来参加喜宴,却向苏氏提出了将田亩寄居黎池的免赋地数额下,本以为他们都请求抑或是命令她了,那肯定是能成的,结果却没成。

    如此之后,等苏氏和黎棋去了苏家,哪还会给他们好脸色、好好招待他们?而苏氏也不是那种眼巴巴地在乎娘家的人,既然你们不在乎、不重视她,她就只管守着丈夫和儿子生活,很干脆地连着三年都没回娘家。

    和外家的关系疏远这事,黎池不怎么介意。他甚至都还没有去过一次他外公和舅舅们家,因为相比黎家人,苏家人对他实在说不上在乎。

    在他出生后洗三、满月、百日和周岁时,苏家都没有一人来过,甚至他考了‘小三元’摆酒席时,他们依旧没人来道贺一句。都这样了,难不成还指望他倒贴上去、主动登门苏家?

    大概苏家人就是这么想的,但他黎池虽然确实对外表现得格外温和懂礼,却也不会去倒贴他们,苏家人将他们自己摆得太高了。

    三天年一过,黎池立即又回到了自己的读书生活中去。摒除掉外界还未散尽的年味和喧嚣,他不再抄书,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准备今年八月的乡试里去,每天一篇诗赋和策问,日日如此……

    等时间进入五月之后,黎池就开始完全按照乡试的考试规矩,一轮又一轮地进行模拟考……

    如此,直到七月中旬准备前往省城之前。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