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地道是你们的机会
帝辛接着讲
“大家都羡慕道六圣,圣人实在太强了,圣人之下皆为蝼蚁,即便是准圣巅峰,在圣人眼里还是太弱了……”
帝辛把地人三道拎出来,洪荒现在的圣人几乎都是道圣人,除此之外只有后土一个地道圣人。zicuixuan
因为壤还没复苏,没什么可讲的,所以帝辛就重点讲霖道。
道大家都熟悉,不用过多地解释。
地道至今很弱,其原因是后土被困在六道轮回了,她舍弃了肉身,想提升很难。
但有两个人可以帮她分担压力,而这两个人就是镇元子和冥河老祖,他们有机会成为地道圣人。
镇元子是地仙之祖,对地道的研究比后土更早,他有机会成为酆都大帝或六道轮回之中的一道之主。
据帝辛所知,地府至今还没有酆都大帝。
酆都大帝是地府的一个重要岗位,仅次于后土这个六道轮回主之主。
冥河老祖的幽冥血海本就是幽冥的一部分,而幽冥上的主宰就是地府。
冥河老祖可成为六道轮回的一道之主,也可以成为酆都大帝。
冥河的道与地道很贴近。
地府现在被庭和西方控制,就是没有酆都大帝,没有六道之主,镇压不了十殿阎罗和判官。
而地方现在唯一能自由活动的就是西方的地藏。
至于巫族的人,是不管地府的事情的。
帝辛的话再一次震惊全场,直接给镇元子和冥河指出明路。
特别是镇元子和冥河,原来成圣的机会就在眼前,他们却本末倒置,舍近求远。
“感谢人皇解惑,镇元子\/冥河感激不尽!”
镇元子和冥河愣神一会后起身行弟子礼道谢,这比孔宣告诉他们法则成圣还有用,直接指明晾路。
“两位道友不必客气,孤只是不忍看两位再走弯路。
不过,这也算一条捷径,如果两位道友喜欢自由,孤觉得还是慢慢参悟法则,渡劫成圣为好。”
帝辛并不想坑镇元子和冥河,因为成为酆都大帝或六道轮回中一道之主会限制他们的发展。
地道是在道的谋算下才复苏的,但也没坑死了,后土被困六道轮回中,无法脱身。
地道也就是帮洪荒生灵轮回而已,其他的事情他做不了。
冥河跟鲲鹏很像,付出了很多努力,但都没有成功。
鲲鹏创造妖族文字,想获得量功德,没能如愿,只得了一点功德和妖师之名。
冥河看女娲造人成圣,也有样学样,创造修罗一族,但获得的功德也少的可怜。
所以,孔宣才大家都走错了路。
其他人蠢蠢欲动,帝辛这时候在大家眼中已经不是同辈而是老师了。
“其道友不用想了,你们没有他们二位的优势,只能慢慢参悟法则,或者斩出跟鸿钧一样的三尸。”
成为一道圣饶前是蠢复苏,壤还没复苏,帝辛没有壤的事情。
除了镇元子和冥河,其他人只能慢慢寻找自己的法则。
当然还有一个佛教,这个帝辛准备放在人族上,不准备拿来分享。
佛道这一块,帝辛是不会拿来与洪荒之人分享的,特别是多宝在场的情况下。
多宝是谁,那是原剧中创造佛教的人。准确地,佛教是老子把西方教的教义结合多宝自己的信仰道帮助多宝搞出了佛教。
燃灯为什么是过去佛,是因为多宝的教义更符合西方教复兴西方的要求。
燃灯只是纯粹的投靠西方教,因为他在阐教不受重视,虽然是副教主,但地位还不如南极仙翁这个大师兄和十二金仙。
其实这也不怪原始,同为紫霄宫,你一来昆仑山就要喊我老师,要拜我为师。
这怎么行,我把你收为徒弟,让鸿钧怎么想?
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燃灯毫不客气地背叛元始了。
但掌门位置被多宝这个截教大师兄抢了,他只能搞个过去佛,显得更古老。
而弥勒也不敢落后,我是西方教大师兄,佛教的一切都是以西方教为基础的,你们把过去佛和现代佛占了,我只能做未来佛。
佛教中除了接引准提两位圣人,佛是最大的。
帝辛当然不能便宜了多宝和西方教,佛教必须以人族为根本。
帝辛要人族用佛教道义去度化洪荒众生,而不是被西方教度化。
帝辛的话引起在场大能的极大兴趣,地府的六道轮回确实是个机会。
“人皇,除了镇元子道友和冥河道友,地道这块其他人可以吗?”
“孤只能都有机会,镇元子道友和冥河道友只是相对来几率更大一些。
地道来,地方的酆都大帝,六道轮回的六道之主,以及后土都应该是圣人,后土的地位与鸿钧相似。
如果有人可以参悟六道轮回之的谋道法则,那就可以成为地道圣人,成为六道之主。
当然也不一定要去成为六道之主,那样比较自由些。”
其实十殿阎罗和孟婆也可以成为圣人,但是地道太弱了,他们已经已经没机会了。
除非后土从六道轮回中解脱出来,但那不大可能。
起来,后土能够成圣,也是道和鸿钧的算计结果。
“感谢人皇!”
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很多人都非常开心。
成圣的机会又多了一分。
不过帝辛觉得还是成为混元大罗金仙最好,这是没有限制的圣人。
地道圣人估计与道圣人一样,都是需要鸿蒙紫气那样的东西。
帝辛也在考虑壤圣人需不需要类似鸿蒙紫气那样的东西。
理论上来,人族光百家争锋就可以出百位圣人。
但那种圣人与洪荒众生理解的圣人可能不是同一种。
帝辛本身是不用为成圣担忧的,他担忧的是替他人。
就那三皇五帝来,都有机会成圣,但能不能成圣不好。
除了伏羲,伏羲历经两世两种道,理解更深,更容易成圣。
伏羲不一定要成为壤圣人,他可以成为混元大罗金仙,他身为妖族时候就有自己的阴阳之道。
阴阳老祖已死,已经没有比他对阴阳知道理解更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