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异常
终于,当李通明搜集到足够的罪证后,他开始实施他的计划。他将那些罪证巧妙地摆放在那些人的书房中,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的罪行。
这一日,当第一缕阳光照进书房时,王员外惊讶地发现书桌上多了一沓厚厚的账本。
他翻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惨白。那些都是他多年来贪污受贿的记录,每一笔都清清楚楚。
与此同时,张大人、李将军等人也发现了自己书房中的异常。他们的书房中或是出现了被欺压百姓的诉状,或是出现了他们与刺客交易的密信。
这些人开始慌乱起来,他们不知道这些罪证是如何出现在自己书房中的。但他们明白,一旦这些罪证被公之于众,他们的家族和前程都将毁于一旦。
李通明在暗处观察着这一切,他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奏效。这些人开始害怕起来,他们不敢再轻举妄动,更不敢再对公孙芸离下手。
数日后,李通明确定这些人已经彻底收敛了他们的野心和恶意。他来到李山的住处,准备将公孙芸离接回来。
当李通明走进李山的家门时,李山正在院中劈柴。看到李通明,他连忙放下手中的斧头,迎了上来:“通明兄,你来了。”
“嗯。”李通明点了点头:“我来接公孙芸离。”
“公孙姑娘?”李山一愣:“她在你那里?”
“是的。”李通明简洁地回答道:“她暂时在我那里躲了一段时间。”
李山恍然大悟,连忙将李通明领到公孙芸离所在的房间。门轻轻推开,公孙芸离正坐在屋内,手中拿着一本书,正看得入神。
看到李通明走进来,公孙芸离的脸上露出了惊喜之色:“通明兄,你终于来了!”
李通明微笑着点了点头:“芸离,我来接你回去。”
公孙芸离站起身,眼中闪烁着泪花:“谢谢你,通明兄。”
李通明摆了摆手:“不必言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两人离开房间,向李山告别。李山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分。他没想到李通明竟然如此有勇有谋,不仅查明了真相,还救了公孙芸离一命。
消息很快在镇上传开,众人纷纷惊讶于公孙芸离竟然还活着。那些原本想要对公孙芸离不利的人,此时也都收敛了心思,不敢再轻举妄动。
公孙芸离站在书院的后花园中,微风拂过,她的长发随风轻扬。
她心中充满了感激,想要将李通明一直暗中帮助自己的事情告诉所有人。当她找到李通明时,却被他拦了下来。
“芸离,这件事,你还是不要声张为好。”李通明神色凝重地说道。
公孙芸离不解地看着他:“通明兄,你为了我冒了这么大的风险,难道不应该让大家都知道你的恩情吗?”
李通明摇了摇头,缓缓说道:“我并不是为了名利而做这些事情。燕国的事情错综复杂,我不想卷入其中。而且,我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
公孙芸离听了,心中既感激又愧疚。她知道李通明一直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但自己还是忍不住想要为他争取些什么。
“那……这些名单怎么办?”公孙芸离指着手中那份名单问道。
李通明接过名单,仔细看了看,然后递给公孙芸离:“这份名单,你留着吧。你可以根据上面的线索,去查明真相,为那些被冤枉的人讨回公道。”
公孙芸离接过名单,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明白了,通明兄。我一定会查清真相,为那些无辜的人讨回公道。”
门外传来了一阵脚步声。明珠公主带着一群侍女,亲自过来看望公孙芸离。她看到公孙芸离安然无恙地站在后花园中,心中不禁松了一口气。
“芸离妹妹,你可算是回来了!”明珠公主走上前来,亲热地拉起公孙芸离的手:“这段时间你受苦了,我特地给你带来了一些礼品,希望你能喜欢。”
公孙芸离感激地看着明珠公主:“多谢公主殿下关心,我一切都好。”
明珠公主打量着公孙芸离,见她脸色红润,精神焕发,心中更是高兴:“听说你失踪这段时间,是有人暗中相助才得以脱险。”
“不知是何人如此有胆识和智谋?”
公孙芸离闻言,心中一紧。她知道明珠公主这是在试探自己,想要知道是谁救了自己。然而,她并不想将李通明牵扯进来。
她微微一笑,将功劳归功于李山。
“其实……是李山大哥一直在暗中帮助我。”公孙芸离说道:“他得知我遭遇危险后,便四处寻找线索,最终才找到了我的下落。”
明珠公主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哦?原来是李山啊。他确实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公孙芸离点了点头:“是啊,李山大哥一直对我都很好。这次能够脱险,也多亏了有他相助。”
燕国的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洒在书院的青石板上,映出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明珠公主站在书院门口,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公主殿下,李山先生已经到了。”侍女恭敬地禀报道。
明珠公主微微颔首,她的目光转向李山,这位一直默默帮助公孙芸离的英雄。李山虽出身贫寒,但性格坚韧,勤奋好学,是明珠公主心中值得嘉奖的人。
“李山,你此次的义举,本宫十分赞赏。”明珠公主微笑着说道:“你想要什么奖赏?”
李山低头行礼,回答道:“公主殿下,在下不求金银财宝,只愿能有机会进入书院学习,增长见识。”
明珠公主微微一愣,随即笑道:“这有何难?本院向来以才学为本,你既有此志向,本宫便破格让你进入书院学习。”
李山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激动,连忙跪谢:“多谢公主殿下!在下定当珍惜机会,不负所望。”
明珠公主点了点头,目送着李山走进书院。她心中明白,书院作为燕国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时候注入一些新鲜血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