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忽里勒台制度
铁木真把大汗之位传给了老三窝阔台,打破了蒙古草原“幼子守灶”的传统,但其本人依旧喜爱幼子拖雷,以至于把整个蒙古的龙兴之地全部留给了拖雷。
这就为拖雷一系篡夺大汗之位埋下了隐患。
按照草原传统,蒙古大汗要想获得法理依据,就必须要经过举行“忽里勒台”大会,获得认可之后才算正式即位。
铁木真于1206年在斡难河源头成为蒙古大汗。
《元史》:“元年丙寅,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游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
《蒙古秘史》:“至是虎儿年,于斡难河源头,建九脚白旄纛做皇帝。”
《史集》:“1206年,虎年,初春,成吉思汗下令建九脚白旄纛,隆重举行大忽里勒台,获成吉思汗尊号。”
由此可见,即便是铁木真本人要想得到认可,依然要举行忽里台大会。
铁木真对于继承人选上可以说做了缜密的考虑,长子术赤掌狩猎,次子察合台掌扎撒(法律),三子窝阔台治理朝政,四子拖雷统帅军队。
铁木真其他四个儿子都是庶出,不在考虑之列。
老大术赤血统上流言藉藉,老二察合台性情暴躁。
铁木真在老三和老四之间曾经犹豫不决,毕竟草原上有“幼子守灶”的传统,但考虑到老三治国的才能,立下遗言:“国家和大位是艰难的事,就让窝阔台来掌管。而家室、财产、军队则由拖雷来掌管。”
《史集》记载,铁木真:“立窝阔台合罕为继位者,去统治我所留下的国家和兀鲁思吧。”(兀鲁思,即各汗王的封地。)
《蒙古秘史》亦有类似的记载,第三斡鲁朵皇后也遂可敦和铁木真有过对话:“皇帝涉历山川远去征战,若一日倘有不讳。四子内命谁为主,可令众人先知。”
大白话就是说你铁木真常年征战,万一哪一天挂了,你四个儿子由谁来接班,你得提前说出来让众人知道。
也遂可敦亦称也遂夫人、也遂皇后。这个女人的父亲也客赤列都和铁木真有不共戴天之仇,后来被铁木真击败,并杀也遂的丈夫,也遂被抢走霸占。
不过这个女人有大智慧,大手腕,深得铁木真喜爱,遇大事常常与之商议。
即便是窝阔台即位之后也不敢打这位小娘的主意,只能尊其为太后。
这便是草原上的传统,父亲死后,儿子照单接收除了生母之外的众多小娘。
中原王朝也有这种情况,只不过不属于传统,偷偷摸摸罢了。
拖雷监国两年后,也就是1229年,全体宗王、勋贵、大臣从四面八方来到老营举行“忽里台”大会,共同推举窝阔台为大汗。至此,历史上的大蒙古国才真正进入窝阔台时期。
窝阔台曾指名道姓令失烈门继承大汗之位,所以贵由的即位原本是不合法理的,但在称制监国的脱列哥那哈敦运作下,“忽里台”大会依旧如期举行,在各方势力的妥协下,贵由经过推举成为新的大汗。
《元史》记载:“太宗(窝阔台)尝有旨以皇孙失烈门为嗣。太宗崩,皇后(脱列哥那)临朝,会诸王百官,遂议立帝。”
贵由得位不正,脱列哥那等人违背窝阔台遗命的这件事便成以后拖雷系蒙哥从窝阔台家族夺取汗权的借口。
蒙哥的继位有多方面因素。
其一,贵由汗死的早,并没有指定接班人。
其二,窝阔台一系虽然是名义上的大汗,但因为铁木真的遗言,其家族实则并没有什么实力。
(国事归窝阔台,军队归拖雷)
其三,关键人物拔都的出现,作为诸王之长的拔都和察合台家族以及窝阔台家族关系并不好,反倒是和拖雷家族关系和睦。
实力强劲的拔都一言一行便能“决定”大汗的归属。
“蒙哥聪明睿智,人咸知之,拔都之议良是。”
在实力派代表人物拔都的倡议下,这才有了蒙古权贵齐聚一堂,共推帝(蒙哥)即皇帝位于斡难河畔。
从铁木真到窝阔台,再到贵由,乃至蒙哥。哪怕是声望无人可及的铁木真想要登上大汗之位,都必须举行“忽里台”大会,获得认可后才能实至名归。
这便是草原上的规矩。
其一,参加忽里勒台大会的有黄金家族的各宗王、以及地位高的各大臣和异密。
(所谓“异密”,即铁木真本人的亲密战友或者这些人的后裔。)
其二,不管有没有先大汗的遗命,哪怕是铁木真亲自下达的命令也不好使,新即位的大汗必须被黄金家族的大多数诸王和大臣们拥戴后才能算数。
其三,从铁木真时期,参与忽里台大会的人数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其四,举行“忽里台”的地点在斡难河的源头。
(忽里勒台又称忽邻勒塔或者忽里台,都是一个意思。可以理解为聚会,会议等。)
虽然史书记载忽必烈于1260年三月初一于开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境内)举行“忽里台”大会,并于当月二十四日抢先即大汗位。
史书同样记载了一件事,阿里不哥得知忽必烈即位的消息之后,于同年五月再次举行“忽里台”大会,然后匆忙即位。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再次”。
表面上,忽必烈即位在前,阿里不哥即位在后。
实则不然。
原因在于其实在此之前,阿里不哥已经举行过一次“忽里台”大会。
第一次大会只是达成了一个协议,相当于一次预备会议,答案并没有正式公布罢了。
《史集》明确记载了一件事情,就在阿里不哥召集的第一次“忽里台”会议上,蒙古诸王一致指责道:“我们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他们才能到来?”
阿里不哥等人一直在等,等谁?当然是等忽必烈及其部下们的到来。
也就是说身处大本营的阿里不哥早就举行了初步会议,并且已经被推举为新的大汗。
只不过并没有等到忽必烈的到来,反而等到了忽必烈于开平即位的消息。
按照阿里不哥的打算,等二哥来了之后,再搞一次较为“正式”的仪式。
二哥没来,大汗驾到了。
这就没法玩了,阿里不哥匆忙之间只能再次举行“忽里台”。
这便是历史上忽必烈即位在前,阿里不哥即位在后的真相。
先大汗指定的接班人尚且需要通过“忽里台”的推举认可,更何况蒙哥死时并没有明确记载留下遗命,这对于下一任大汗来说就更需要通过举行“忽里台”大会获得广泛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举行“忽里台”的地点可不是在开平。
而在蒙古的大本营,合罕的驻地,即哈拉和林。
仅从这一点来讲,忽必烈开平即位便是非法的。
而阿里不哥是在“蒙古本地”举行的“忽里台”,自然是合法的。
另外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参与“忽里台”大会人员的构成:黄金家族的各宗王、地位高的大臣们和异密。
忽必烈举行的“忽里台”和阿里不哥的“忽里台”,谁的参与人数更多,身份更加尊贵?
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阿里不哥原本的打算是先举行元宪宗的葬礼,然后在宪宗的殿帐内举行“忽里台”大会。
只不过忽必烈先下手为强,召集随军的诸王、贵族、汉人举行“忽里台”大会,成功篡夺了大汗之位。
反观阿里不哥一方则是完全遵守草原规则的。甚至无数次派人催促忽必烈尽早返回,以便参加葬礼,举行“忽里台”。
可谓做到了仁至义尽。
忽必烈采用非常规方式提前上位,完全打乱了阿里不哥以合法手续继承大汗之位的计划。
然而,恼羞成怒之下,“人多势众”,并且率先发起攻击的阿里不哥并没有笑到最后。
在与南宋达成“和议”之后,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忽必烈凭借着汉人地区的经济、物质基础,以及优势兵力,经过四年苦战,终于获得了大汗的名义。
虽然有了大汗的名分,但忽必烈的这个大汗称号却已经今非昔比,徒有虚名。西方的四大汗国逐渐与忽必烈离心离德,渐行渐远。
阿里不哥投降了,然其本人与众多追随者之命运,却凄惨至极。
(使用两章的篇幅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元朝内乱不止的原因,同时也为以后的剧情发展提前做一些简单的铺垫,不喜欢的书友可以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