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琉求之战(十二)
所谓的“飞芦”和“雀室”是船上各层建筑的专有名称。
甲板上第一层称为“芦”,也就是房屋。第二层因为更高一些,所以称为“飞芦”。最上层称为“雀室”,这个地方是古代大型船舶的瞭望台。兵士在里面像飞鸟一样站在高处观察四周的动静,故称为雀室。
楼船的建造始于春秋时期,到秦汉时期逐渐成为主力战舰,一般都是水师主帅所乘坐。故主帅被称为“楼船将军”,士兵称为“楼士”。
楼船高大巍峨,列矛戈、树旗帜,戒备森严,攻防皆宜,是一座真正的水上堡垒。
陆游的名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至宋朝由于造船技术的飞跃,性能更加完善的福船逐渐替代楼船,但楼船仍是一种重要的作战装备,但是其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
福州造船厂制造的船舶,上平如衡,下侧如刀,贵其可以破浪而行。说简单一点福船就是尖底船的代名词。
“冲过去,杀鞑子!”
宋军大小战船上的指挥官们大呼小叫着,生怕落在后面没肉吃似的。
此时,距离元军战船已经不足两里。满眼望去,元朝船队已经乱成一团,自顾调转船头,竞相逃命。
可是这种混乱的场面,让元军战船互相碰撞在一起,一时间竟然出现许多船只在原地打转的局面。
“开炮,开炮!”一艘中型战船上的宋军小将大声命令道。
“咚咚咚咚咚!”
数十门类似于十八世纪英国佬海军所使用的那种卡隆炮顷刻间发出怒吼,炮口喷出火苗,重达三十斤的铁弹从炮口射出。
这种赵昺仿制的“卡隆炮”炮身较短,重量不足一吨,射程不足两里。
但是却采用了先进的钻镗技术,这种先进的技术可以使炮弹与炮筒结合得更加严丝合缝,其威力是那种传统的铸造火炮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
由于这种火炮身材比较“矮小”,故而可以搬到一些中小型战船上使用。
跟火枪不同的是这种火炮依旧属于滑膛炮的范畴,弹丸也还是圆球形状。
碎屑横飞,血肉横飞。
数百艘宋军战船集体开火,在远、中、近各式火炮的轮番开火之下,元军水师损失惨重。
特别是苏景瞻特意调拨的两百余名手持火帽枪的射手更是持续不断地收割蒙元战船上人员的生命。
“哈哈,官家给的这枪真好用!”一名火枪手,一边往枪膛里装弹药,一边显摆着。
“是极是极,刚才海浪打来,我以为打不响呢,没想到还是一枪爆头。”另一名火枪手也是兴奋地回应着。
类似的赞叹声在宋军战船上此起彼伏。
“听说么?咱们第一军可是第一批使用这种火器的呢。”
“听说了,当然听说了。据说朝里的那几位都很有怨言呢。”
小兵们所说的无非指的就是文天祥、张世杰等人了。
“都踏马的给老子好好打仗,朝廷里的事情也是尔等可以置喙的么?”一名军官瞥了一眼越来越不像话的小兵们,一顿臭骂。
小兵们闻言一缩脖子,专心操作手中的火器,不再言语。
“快,举白旗,举白旗!”
夹在中后方那些还算比较幸运的,暂时还没有遭到攻击的元军战船上快速地挂起了白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滴。
那些比较幸运的元军战船纷纷效仿,元军水手们手忙脚乱把刚刚升起来的船帆再次降下来。接着,一面面巨大的白旗被紧急升了起来。
光举白旗可不行,万一让南朝水师产生误会,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顿炮击之下,那可就彻底完蛋了。
毕竟,鞑子的命也是一次性的。
所以,降下船帆很重要。
旗舰上,瞭望手透过烟雾正在仔细辨认战场形态。
突然,像是发现了什么新情况似的,瞳孔一缩,屏住了呼吸,再三确认之后,对着身旁的战友大声说道:“鞑子挂白旗了!”
“报!师座,有元军战船挂起了白旗。”
听到报告的谢富举起望远镜再次观察着,但见众多元军船帆被降了下来,一面面巨大的白旗随风飘展。
“真是无趣,这才打了一柱香不到的时间。”谢富颇为不满地自言自语道。
“传我将令,全师停止开火!令元军放下武器,降者不杀!”谢富大喝一声。
“放下武器!降者不杀!”
“放下武器!降者不杀!”数千名宋军高声齐呼。
突如其来的“海战”惊动了正在攻城的元军,杨祥听到后方传来的巨响,大惊失色,心中一股凉气升起。
“大帅,是宋军,宋朝水师怎么来了。”宋军强悍的战斗力让狗腿子吴志斗当场吓尿,一股发黄的液体顺着马背流淌着。
海风一吹,骚气冲天。
“快,鸣金收兵,让儿郎们撤回来!准备列阵!”杨祥看了一眼吓尿的吴志斗,捂住鼻子,一脸鄙视,随即又故作镇定地赶紧下令道。
正在城头上展开残酷肉搏战的双方士卒几乎同时注意到海面上发生的变故。
这一幕,让已经爬上城头的元军士气大跌,趁这个机会,新手守军万众一心,再次付出数十人的伤亡之后,把城头上的鞑子清理干净。
“张县尉,快看,那边是什么情况?”一名新城守军小校弯着腰跑过来,指了指前面大海,说道。
从海面上传来的巨大轰响震撼着新城守军的耳膜,蹲在城头上的张立看到海面上火势冲天,浓烟滚滚。又看着一艘艘元军战船顷刻间或燃起大火,或被打成碎片。
“这是什么人在攻打元军的战船?”张立不解地说道。
“张校尉,元军撤退了!”听到元军开始鸣金,小校一面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城下元军的动静,一面说道。
看着城下三千余名元军开始撤退,精疲力竭浑身是伤的张立瘫坐在城头,再也没有力气站起来。
“难道是朝廷的兵马?”
“不应该啊,朝廷早都不知道跑到哪了,天下之大哪里还有王师?”张立喃喃自语地说道。
……
“回来了,赵县令回来了,大家伙赶紧把路让开。”
正在城内忙碌的新城百姓们看到援兵终于赶回来,一个个欣喜若狂,迅速而有序地让开了道路,以便让援军人马顺利通过。
“快,快!去北门!”
急匆匆通过南门的赵县令马不停蹄,带领数千兵马直奔北门而去。
“报,赵县令带兵回来了。”一名衙役直接冲到城头上,大声喊道。
“什么!赵县令回来了?”
“是的,赵县令已经进城了!马上就能赶来。”
“弟兄们,赵县令回来了,我们的援兵来了!”张立以手撑着城墙,对着东倒西歪的新城守军大声喊道。
听到消息的守城军民用兵器撑住地面,慢慢地站了起来。
不多时,赵县令和王将军来到城头。
众人神情凝重,目光紧盯着城头上的惨状。
高大的城门楼早已消失无踪,整个城头上弥漫着浓烈的血色。鲜血浸湿了城头,让人感到脚下一片粘稠湿滑。
城头上的数百名军民,人人身上带伤,鲜血淋漓。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血腥味,充斥着整个城头。
“赵县令,你可回来了,鞑子暂时退了。”满脸是血,铠甲残破,伤痕累累的张立说道。
“张县尉,受苦了!”赵县令看着已经成为血人,几乎认不出来模样的张立,紧走几步,随后紧握着张立的手,哽咽着说道。
“来人,扶弟兄们下去好生休息,抓紧时间疗伤。”赵县令挥手示意。
随着赵县令的回来,守城的军民也得到轮换,整个新城的士气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张县尉,情况如何?”安顿好伤兵事宜的赵县令,急忙问道。
“赵县令,你看。”张立指了指远处的海面上,说道。
“这是什么情况?”
赵县令眺望远处,只见岸边数十艘元军战船上齐挂白旗。
船上人影晃动,似乎很是匆忙,好像是在捆绑那些投降的元军士卒。
而更远一点的海面上似乎还有数百艘战船正在朝新城方向移动着。
“下官不知,刚才鞑子攻城甚急,城头几乎失守。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来了数百艘战船,海面上炮声隆隆,不消片刻功夫,进犯的鞑子便挂起来白旗。”
“不消片刻功夫?竟然有这样的事情?”赵县令不解地问道。
但凡水战那是相当耗费时间的,鞑子怎么能这么快举手投降,想不明白的赵县令疑惑地看着远处。
“下官也百思不得其解,但事实就是如此。简直太可怕了,鞑子的战船直接被打成碎片。”
“什么?”
“碎片?”
“这究竟是什么人?”
“从哪里来的兵马?难道是王师么?”
赵县令等人七嘴八舌议论着,猜测着。
“快看,他们上岸了。”
就在众人疑惑之际,主簿刘仁杰指着海滩,突然大叫一声。
“快看,是龙旗!是咱们大宋的龙旗!”
“王师?是王师来了么?”众人趴在城头上,注视着远方。
只见,数千名士卒排着整齐的队列,分成数排,步调一致向着鞑子的后方缓步前进。
最前面的一排居然端着一根根的铁棍?
这是铁棍兵?
赵县令眉头紧皱。
其中一名壮汉高举着“宋”字旗,走在队伍的最中央。队伍的一侧居然还有人在那敲着小鼓?数千人跟随着鼓点,走得相当整齐,横看竖看,好似一个人一般模样。
“怪哉,怪哉。有这样打仗的么?而且如此密集的阵型,某还是第一次看到。”
“诸位请看,这些人不但前后左右距离太过于狭小,仅能通过一人而已。而且手中拿的也不是刀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