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御前军事会议
祥兴二年三月初,昌江通往海口的官道上,五千宋军正在急行军。
大宋陆军第三军军长陈吊眼,以及所属的两位师长陈桂龙、冉安国分别坐在高头大马上,并肩而行。
第三军另一位师长刘子俊则领着剩余兵马继续驻守在昌江驻地。
“快,都跟上,加快速度。”陈吊眼转过身大手一挥,命令道。
“军座,终于又要打仗了,儿郎们都快憋疯了,这次咱们第三军可得要好好露露脸了。”师长冉安国在一旁一脸期待地说着。
“此次大战虽说以海军为主,但我等也要做好万全准备,随时听候丞相调遣。”陈吊眼看了看身边的几位高级将领说道。
“末将得令。”众人道。
陈吊眼回头看看天上的太阳,发现时辰已经不早。
略感心急地说道:“陈师长,陛下急召入京,时间紧急,我和冉安国师长先行一步,你带领儿郎们前往集结地点,记住,五日之内必须抵达。”
“末将得令!”陈桂龙大喊一声。
“走!”陈吊眼带着冉安国和一群亲兵脱离了大部队,纵马疾行。
昌江距离海口大约三百里,五日之内也是可以抵达的。
如果加点速度四日半即可。
古代行军是很缓慢的,一天行军只有区区四五十里。
一日六十华里已经是强军了。
关于古代行军速度,我们一直存在疑惑。
通常会觉得行动过于缓慢,平时快步走的时候,一小时也能走个十里路的,甚至更多。
算下来一天怎么也能走个七八十里地。
但不能这样算。
一小时走十里,一天能连续走八个小时?
就算第一天连续走八个小时,第二天还能坚持八个小时?
第三天,第四天呢……
而且这还是在没有任何负重的情况下完成的,顶多带杯水,带个手机啥的。
扛一袋大米,不说二十斤的,更不说五十斤一袋的,按照最小十斤重的试试。
三国时期,司马懿远征辽东,魏明帝曹叡曾问道多久可以班师回朝。
司马懿则回答:此去辽东四千里,去时一百日,作战百日,休整六十日,回程一百日,来回共需时一年。
四千里路,去时一百日,每日不过行军四十里,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已经是很快了。
大军行军途中前后左右都有探马斥候,近则五里,远则数十里。
更有甚者探索范围可达一二百里。
当斥候发现敌情回来报告的时候,才开始披甲。
陈桂龙率领着五千宋军,倒也不担心遭遇什么埋伏。
即便如此,那也得必须按照军中规矩来,斥候四散而出,不时又有斥候报告着各种情况。
大宋祥兴二年三月初六,
海口行朝皇宫,御书房。
赵与珞、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陈吊眼、曾渊子、邹沨、赵孟溁、苏刘义、马南宝、陈惟中、江钲等大宋最重要的文臣武将齐聚一堂。
诸位大佬分别落座之后,李邦宁用固有的嗓音喊道:“关门,掌灯了。”
御书房大门从外面被值守的锦衣卫关闭,厚重的大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李恩则在大门关闭之前点亮了数根蜡烛,以免御书房内过于昏暗。
蜡烛在古代那是奢侈品,在宋代也不例外。
明清时期蜡烛产量增加,蜡烛开始进入百姓家中。
(此处的“百姓”可不是指寻常百姓。)
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部分人晚上用的还是煤油灯呢。
后来才慢慢用上电灯,但是又经常停电,煤油灯还是无法彻底摒弃不用。
看着忽明忽暗的御书房,赵昺又看着来回跳动的那一盏盏烛火,猛然间想起来白蜡。
白蜡,华夏的特产。
四川白蜡树资源丰富,可以说白蜡树浑身都是宝,可做蜡的原料,树皮可以入药。
峨眉山的白蜡尤为出名,到了满清时期甚至成为贡品。
明末著名的白杆兵所用的白杆枪的枪柄就是用结实而又有弹性的白木(白腊树)做成的。
四川,又是四川!
而到了后世,在那场决定华夏民族生死存亡的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又有无数的川中子弟、青年才俊毅然决然的壮士出川。
又有几人平安归来?
致敬四川!
还是要多种树啊,特别是这种经济树种。
赵昺暗道。
宋朝的制蜡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明清时期蜡烛产量突增,其实也和蜡树的广泛种植有关。
一时间心有所想的赵昺脑子又跑神了,直到李邦宁在身边小声提醒,赵昺才回过神来。
“挂地图!”赵昺道。
随着赵昺的命令,巨大的作战地图被悬挂了起来。
“兴王,给大家说说鞑子的情况吧。”
“是,官家。”
“据报,两个月前虏酋忽必烈下伪旨抽调四川、云南、湖广、河南江北,江浙、江西等六个伪行省共计十三余万大军意图汇集广州路一带。目前蒙元六路大军已分头行军一月有余。”
(以上为蒙元行省制度区划。所以赵与珞加了一个“伪”字。)
“其中汪良臣带领四川行省两万兵马沿长江而下,与阿术亲自率领的河南江北行省3万兵马目前会合于鄂州,图谋经赣江南下。”
“元将帖哥火鲁赤率领云南行省两万兵马沿陆路直奔广州待命。”
“刘国杰则带领湖广行省两万兵马朝广东集结。”
“江浙行省两万兵马在敌将綦公直的带领下从临安出发走水路南下。
“而江西两万兵马则在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李恒的带领下目前已经集结于泉州附近。”
“六路大军,共计十三万兵马。呵呵,忽必烈这次是下了血本啊!”赵昺喃喃自语地说道。
“鞑子主将又是何人?”赵昺问道。
“回陛下,鞑子以兀良哈·阿术为统帅,綦公直为副帅。”
兀良哈·阿术,蒙古人,元初名将,大蒙古国开国功臣速不台之孙。
綦公直,元初名将,灭亡南宋的主要将领之一。
汪良臣,十六岁从军,参与蒙宋四川战事。
帖哥火鲁赤,攻占云贵,灭亡大理的主要将领之一,长期驻扎云贵。
刘国杰,元初名将,曾攻克襄阳、樊城。并且击败过张世杰,可以说是张世杰的老对手了。
李恒,元朝将领,党项族,西夏国皇室成员。
值得一提的是此人出生时西夏国已经灭亡十年了。
“兀良哈·阿术?此人如何?张弘范那狗贼怎么没见一同出征?”赵昺疑惑地问道。
“回官家,兀良哈·阿术此人正值壮年,年约四十有五。乃蒙古国开国功臣速不台之孙,都元帅兀良合台之子。”
“蒙哥时期就随军攻打我朝西南地区,后征伐元廷内部李璮的叛乱有功,升为都元帅。攻我两准地区,围襄阳,破樊城的就是此人。”
“另据可靠情报,敌将张弘范突然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故而无法领兵。”赵与珞把元军主要将领的经历简单介绍一番。
历史上崖山海战之后,完成灭亡南宋任务的张弘范便开始北还,其回到大都不久病故。
同样,原本历史上的赵昺已经在一个月之前被陆秀夫背着跳海而死。
“朕好着呢,就是不知道这个张弘范还能撑几天了,着实遗憾至极啊。”赵昺在心中暗道。
拒狼进虎!
这一次果然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
历史上的崖山海战蒙元不过才两万兵马。
呵呵,名将如林,十三万大军齐聚一堂,这是准备让朕也去北方一游啊。
“妈的!”赵昺暗骂一句。
“形势不容乐观,大家都说说看吧,我等该如何应对?”赵昺看着书房里的重臣问道。
“回官家,切不可让蒙元完成集结,官家当速速决断。”急脾气的张世杰抢先说道。
“张将军所言极是,我朝兵力不足,就算加上火器之威,然兵力不足也是事实,故而决不能坐等蒙元来犯。倘若蒙元十三万大军登陆琼州,我朝即便取胜也将元气大伤。”文天祥说道。
“陛下,臣也是这样认为,决不能让蒙元合兵一处。”
“陛下,微臣以为最好是各个击破方为上策。”
“最好的办法是毁其战船,令鞑子不能渡海,隔海相望耗其粮草,待其粮草用尽,我朝方可适时出击。”
“妙哉,妙哉。这是个好办法。”
朝臣大佬们,你一言我一语,分析敌情,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