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文盲写小说 > 第35章 崇祯十七年

第35章 崇祯十七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若琏皱着眉想了一会,试探性的问:“陛下心中可有怀疑之人?”

    朱连笑了笑,“有,成国公朱纯臣的嫌疑最大;其次是流贼,建奴在京中的细作。”

    “至于是谁,你们一查便知。”qubu

    李若琏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臣告退。”

    朱连简单吃完早饭后想起一件事,吩咐王承恩:“摆驾坤宁宫。”

    坤宁宫是周皇后的寝宫,又称“中宫。”

    周皇后对崇祯的到来有些诧异,平日里这个时间陛下不是在上朝就是在处理奏本。

    来坤宁宫做什么?

    难道

    周皇后看着天边初升的太阳,脸色顿时一片绯红。

    “臣妾给陛下请安!”周皇后一袭白衣,迈着典雅的步伐来到崇祯面前,施后宫礼。

    周皇后虽然已经三十三岁,但浑身皮肤光洁嫩白,堪称玉体。

    朱连看着眼前的美人,心中的疲惫瞬间消散。他屏退左右,抓着周皇后柔软温热的小手坐到暖榻上。

    周皇后脸色潮红,有些不知所措。

    虽是老夫老妻,但崇祯很少这般认真端详她。

    “嘉定伯的事,梓童知道了吧?”

    周皇后浑身一震

    崇祯昨夜明抢的行为早已传遍了后宫,而且抢的第一个人就是国丈大人!

    周皇后轻点下巴:“陛下,臣妾有所耳闻。”

    “你会怪朕吗?”

    “陛下乃一国之君,需高瞻远瞩,臣妾没有资格谈论陛下所作所为。”

    “你是天下之母,六宫之主,更是朕的结发妻子,与朕说几句真心话又有何妨?”

    周皇后双目如水,低着头想了想:“嘉定伯乃臣妾家父,更应起到带头的作用。”

    朱连摸着周皇后的秀发,很是欣慰。

    他站起身拿起一张邸报问道:“梓童,你文笔如何?”

    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这个称呼最早从宋朝开始。明代的邸报并不面向百姓,而是朝廷内部的报纸,只在官员之间传阅。

    有些商人会花钱从官员处买报纸,以了解朝廷信息。

    周皇后低着头,有些愧色:“臣妾虽读书识字,文笔却不怎么样。”

    “那就妥了!”

    妥了?

    周皇后有点蒙,最近皇上的做事风格与原来完全不一样,好像换了个人似的。

    朱连淡淡一笑:“朕打算印刷一批邸报,第一期就由皇后主笔吧。”

    “邸报?万岁爷,万万不可!”

    周皇后毫不犹豫的拒绝。

    邸报是官方报纸,传递的信息也与朝廷息息相关,若是由她主笔,则是坏了后宫不干政的规矩。

    其次,她从未写过邸报,怕闹出笑话惹到麻烦。

    再者,她根本不知道该写什么。

    朱连拍着皇后的肩膀安慰:“此邸报非彼邸报。”

    “朕打算将这批邸报卖免费送给百姓,让他们了解朝廷,理解朝廷,最后支持朝廷。”

    周皇后咬着嘴唇,明白了崇祯的意图。

    “可是陛下臣妾脑袋里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朱连随手拿起一张宣纸,按照前世报纸的板块进行分区。

    分区完成后他挨个介绍:“梓童,朕在这上面画了六个区域。”

    “第一个区域是朝廷,可以写朕的旨意,官员升迁,处罚;第二个区域是实事,昨天发生的大事都可以写进里面;第三个区域是军事,可以写咱们明军与流贼交战的战况;第四个是民生,写粮价,菜价,布价等;第五个是故事,这里的内容随便写,皇家的事,后宫的事,民间的事,甚至传说中的故事都可以。”

    “最最后一个是金融板块,写铜钱白银黄金兑换价格等等。”

    “写的时候尽量用大白话,不要写之乎者也,老百姓看不懂。”

    饶是聪明伶俐的周皇后,也被朱连的想法说蒙了,她缓了好一会才明白过来。

    “陛下,臣妾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听懂。”

    “哪儿没听懂?”

    “陛下说的邸报有什么用吗?现在本就缺少缺银子,印刷又是一笔钱,不划算。”

    “皇后要往长远想,别怕花钱,”

    紧接着,他把报纸的舆论作用说给皇后听。

    今早醒来后,朱连总觉得差点什么。前世他是个老师,早起到办公室第一件事是泡茶,第二件事是看报纸。

    今天习惯性的找报纸,猛然间才想起自己已经穿越了。

    报纸!

    朱连对这个时代性的舆论武器充满了信心。

    如果穿越到满清,朱连可能会放弃这个想法,因为满清文盲太多了。

    明朝百姓识字率很高,朝廷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守城靠的是什么?

    决心!

    不止是他的决心,还有文武百官,京师百万民众的决心。

    只要决心守城,北京城肯定坚不可摧。

    如何让百姓信任皇帝,信任朝廷?

    舆论!

    攻心为上!

    按理说编辑报纸应该找翰林院那帮写书的文人,但朱连经过认真思考后放弃了翰林院。

    先不谈文人误国,一旦把这个权利给到他们,这些人绝对会夹带私活。

    写出来的东西不但起不到正面作用,甚至会有反作用。

    周皇后听完崇祯皇帝的解释后愣了半天,她怎么想也不到自己的夫君为什么会有这种点子。

    “陛下,臣妾明白了,这邸报可有名字?”

    朱连想了想说道:“以国之名太过正式,其他名字又会显得不正式。”

    “这邸报就叫崇祯十七年吧!”

    “是,臣妾这就去写。”

    “写完后给朕看看底稿,没问题的话让司礼监经厂、内官监刻录印刷。”

    明代内府刻书除了司礼监经厂之外,在中央,尚有工部、礼部、内官监等机构;在地方,则有寺庙和地方书坊。

    “再让锦衣卫去街上找一些十几岁的孩子贩卖,每份邸报售价二文。其中一文钱朝廷,另一文钱归贩卖者。”

    起初朱连打算免费送报纸,等量起来后再卖。考虑到白给的没人珍惜,不如低价卖。明朝货币体系是银本位,铜钱本不值钱,普通百姓购买不会产生负担。

    “臣妾遵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