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陆骁话还没落地,就有人骑着摩托车疾驰而来,是二老蛋。
完了,什么事叫二老蛋这个游手好闲看见了,就等于全村人都看见了。
陆骁握着她的手,用力按了按,叫她安心。
第二天,北京的张经理带着他的打井队第二次来到了北良村。
初夏领着村干部在村口迎接他们。
张经理是个干实事的人,不搞那些虚礼,到了之后,直接带着设备去山脚下寻找出水点。
这次的设备,最深可以打到地下三千米,如果再不出水,天王老子来了也没办法了。
机器轰隆隆的响,周围站了好多围观的村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纷纷,初夏的心情更紧张了。
如果还是不出水,该怎么发展项目,怎么种大棚?
初夏心里默默祈祷,“一定要出水,一定要出水。”
“有水啦,有水啦!”
忽然,打井队一个小伙子喊了起来。
初夏和众人连忙跑过去看,只见打井设备连接的碗口粗的水管中哗哗哗的冒出来一汩汩的水,流的很急,很清澈。
张经理也赶快跑了过来,拿着一个瓶子装了点水,“来,小李,检测一下。”
有人接过水,去机器里检测了。
初夏忍不住问,“张经理,咱们打了多少米了?”
“260米了,再不出水,就得用打温泉井的设备了。”
南方人初夏对温泉没有什么概念。
水质检测结果马上出来了,初步结果很好,完全可以饮用,但是进一步检测还送去县水务局好好检测一下。
这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有了这口井,不仅可以饮用,还可以浇菜,蔬菜大棚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年后刚开始工作,还不太忙,初夏就每天研究盖大棚的事,跑资金的任务,当然还是落在了陆骁头上。
开春后,天气渐暖,修缮村委会的工程开始了。
村委会不能住了,初夏每天回县委宿舍,陆骁则让董晓光帮他在县城租了一套房子。
每天,陆骁开车,两个人一起上下班。
路上,初夏有些不理解,“村委会最多一两个月就修好了,干嘛还租房子?最少得租一年吧?”
陆骁左手扶着方向盘,右手摸了摸初夏的头发,语气温柔,“我想让你在这,有个家,有个安身的地方。”
这一刻,初夏觉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初夏跟县扶贫办的王主任汇报了北良村打井的事,王主任很支持她,协调了水务局,帮忙去省里申请了取水许可证。
饮水是大事,关系到老百姓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在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水务局拨付了打井专项基金,北良村打井项目,正式开工了。
开工仪式那天,县里来了好多领导,还有融媒体中心的记者。
初夏作为村书记,参加了剪彩,并在结束后接受了简单的采访。
提到采访,初夏就犯怵,因为前男友李森,就在融媒体中心工作。
所幸,他这种靠别人安排进去的,是临时工,就是个扛机器的,不是正经记者。
采访安排在打井位置旁边,李森架着摄像机,看着初夏对着镜头侃侃而谈。
李森一时有些恍惚,眼前这个女生,既熟悉,又陌生。
李森的印象中,初夏还是个事事以他为主的小女生,什么都听他的。
可是,才半年没见,她成长了。
虽然外貌上没什么变化,但是整体气质不一样了,说话办事更加干练,成熟。
“李森,结束了,你干嘛呢?”
记者提醒的话把李森从记忆里拉了出来。
初夏礼貌地跟他们道谢,把他们送上车,客气而疏离,并没有多说一句。
这篇采访稿县里很重视,不只在电视台播放,还在其他多媒体渠道转载。
一时间,整个金川市都知道了,北良村来了一位干实事的美女村书记。
-
打井的事,让初夏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接下来就是蔬菜大棚了,如果项目能在五一劳动节之前落成,还能赶上种一茬蔬菜。
初夏一刻都不敢耽误,开始找设计公司做设计,开村民代表大会,商量流转土地的事。
北良村的土地都在村北,山脚下,大约有四百亩,初夏前期考察了很久,如果能把这些土地都流转成功,在这里建设蔬菜大棚,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400亩土地涉及到15户村民,初夏跟陆骁和几名村干部商量,打算各个击破。
土地流转金一亩700元,比外面还要高上200元。
初夏去的第一家就是李秀庭家,他是今年刚脱贫的,他家有30亩地在规划的区域内,李秀庭有一辆大卡车,平时跑运输,家里的土地都是妻子在打理。
初夏敲门进去,只有李秀庭的妻子在家。
“大嫂在家呢?李大哥是不是出车去了?”
李大嫂把初夏让进屋,初夏注意到家里乱糟糟的,地上堆满了杂物,一看就不是勤快人家。
初夏坐在炕沿上,开门见山,“大嫂,我来是因为流转土地的事,就是我们大队把你的土地租上,每年给你租金,这样你就不用辛苦的种地了,还有钱拿。”
李大嫂拢了拢头发,“你说的我也不懂,能有多少钱?”
传送门:南星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