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复仇
只是不知道吕太后究竟是依据哪款法律哪条规定来给她们定的罪?毕竟执法权在吕太后手上,所以当然是由她说了算。
根据我的推测,她的定罪依据是宠幸次数,即被刘邦宠幸的次数越多,罪行越重。
按照她的定罪依据,刘邦生前最为宠幸的妃子戚夫人那必定是罪大莫及,饶不可恕。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与此同时,刘邦十分讨厌,宠幸次数尤为可怜的妃子薄姬,非但无罪,反而被她晋升为代王太后,随儿子刘恒去了封国享福。
由此可见,被皇帝宠幸也是一种“犯罪”,这种罪比偷鸡摸狗、杀人放火还要严重得多。
吕雉把戚夫人抓起来后关押到永巷,这是宫中关押女犯人的地方。
戚夫人作为特殊罪犯,当然不能享受普通犯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基本权利,她被剃光头发,带上刑具,每天从白天到晚上干着舂米的活,有歌为证: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这是戚夫人舂米有感而作的一首歌,意思是我儿为王,但母亲却是他人的俘虏,每天干着舂米的苦力活,母子相隔千里,怎么能让你知道母亲的遭遇呢?
戚夫人不愧是戚夫人,虽然政治细胞约等于零,但音乐细胞十分发达,这首歌很快流传了开来,成为了长安城的流行歌曲。
吕雉听了这首歌后怒不可遏,所以她发出了第二道命令,宣赵王刘如意即刻进京。
既然你想团聚,就让你们母子团聚。
在赵国的刘如意接到吕雉的召命,这时刘邦安排在赵国的周昌终于发挥了他的作用。
周昌多年的职场经验告诉他,绝对不能去,要是去了就是羊入虎口。
我来这里的原因是什么?
他想起来刘邦对他的托付:
“保护刘如意,这是你唯一的使命!”
陛下,我一定不会辜负你!
于是,周昌对使者宣称刘如意身体不恙不能进京,总算躲过了吕雉举起的第一把屠刀。
吕雉收到了使者的禀报,十分愤怒,竟然是周昌这个混蛋,狗胆太大了,我还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于是,吕雉再派使者前去赵国。
周昌再次抗命。
吕雉再大怒,再派。
周昌依旧抗命。
如此三次后,吕雉也想明白了,周昌就是一块软硬不吃的硬骨头。
明着来不行,那就来暗的。
于是她换了思路,下了一道让周昌哭笑不得的命令。
使者到了赵国后,周昌已经做好了准备,不管什么命令,就是打死也不进京。这回大出周昌的意料,使者并没有宣刘如意进京,而是宣他进京。
周昌没病,所以他不得不去。
吕雉成功调虎离山,周老虎进京后不久,吕雉马上派人去接小老虎刘如意。
刘如意于是也进京了。
但此时,有一人看不下去了,这人让无论如何吕雉都想不到,因为这是她的儿子。
刘盈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他打听到刘如意已进入长安,于是不顾皇帝的尊贵身份,竟然亲自到霸上去迎接昔日的政敌。
当然,我们认为他们是政敌,但刘盈可是三好青年,在他看来,这是血浓于水的弟弟。
两人一起进宫,进宫后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上厕所,除了不能同坐一张椅子之外,刘盈几乎做到了极致。
二人形影不离,吕雉也找不到下手机会,刘如意安然无恙活了一段时间。
什么是仁爱?
这就是。
什么孔圣人,在刘盈面前都不得不低下他们昂贵的头颅。
刘盈是个好孩子,他希望用爱去化解所有的矛盾,解决所有的冲突,冲淡一切仇恨。
可惜,吕雉并不能理解他的幼稚行为。
时间一天天过去,刘盈逐渐放松了戒心,也许母亲也没有这么狠,我对弟弟这样好,她应该能看见。
十二月。
吕雉的机会终于来了。
一天,刘盈早早就外出狩猎,他隐约有些担心,所以太阳一出来,他马上就回宫了。
回来后却发现,怎么弟弟还没起床?
“如意”
没见回答。
“如意”
还是没见回答。
刘盈走近床边,吓了一跳,刘如意嘴唇发黑,瞳孔散开,呼吸也已经停了。
他哭了,哭声中带着内疚。
仿佛一切都是他的过错。是的,只要带上他,这一切不会发生,弟弟是为自己而死的。
他马上去质问母亲,为什么?
吕雉冷血回答:
“将来你会明白的。”
这是他们母子第一次在价值观上出现了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