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朝二三事儿 > 第86章 太子之争(三)

第86章 太子之争(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此时叔孙通意气风发,他已经在幻想着等刘邦挂掉后,刘盈继承大位,自己将会拥有怎样的光明前途。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刘邦竟然宣布他的饭票即将逾期作废。

    这样怎么能行?饭碗不能丢。

    于是,怕死的叔孙通终于不怕死了一回,大胆去上谏刘邦。

    既然要上谏,那他总得拿出理由来,总不能明目张胆地说:

    “太子是我的饭票,你不能胡搞,你得有协议精神。”

    这样的话刘邦听了,估计真要把他放锅里煮了。

    叔孙通仔细考虑了一番,还真让他找到了理由,于是,他胸有成竹去面见皇帝了。

    叔孙通举了两个例子。

    一,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姬,废掉了太子申生,改立骊姬的儿子傒齐,导致晋国动乱了十多年。

    另一个是近在眼前的秦始皇。

    秦始皇没有早早明确扶苏的太子之位,最后让赵高和胡亥阴谋篡位,引起社会动乱,并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举完这两个例子,叔孙通还在老戏骨刘邦面前露了一手演技:

    “太子如此孝顺,吕后和陛下如此同甘共苦,这么多年的夫妻,陛下怎能忘掉掉往日之恩情?如果要废太子,就请陛下先杀了我叔孙通吧。”

    这一番话说下来,他的理由十分正当,声音自然非常洪亮,态度不用多说,非常爱国。

    反正就一个意思,我的抗议完全是为了刘氏江山,为了黎民百姓,不是为了我自己。

    秦二世问他话的时候,此人谎话连篇,现在倒成了一个舍生取义、以死相逼的铮铮汉子。

    刘邦是个开明的皇帝,这个话我都不记得写了多少次了,但现在还得再强调一次:

    只要你提的建议有道理,他通常会虚心接受,即使他不能接受,也不至于像项羽那样,给你放到锅里给煮了。

    这就是叔孙通敢于拼死劝谏的原因,如果皇帝是秦二世和项羽,这个小人是万万不敢上谏的。

    毕竟,小命最重要!

    这么拙劣的演技,怎能骗得过老戏骨刘邦,刘邦虽然看不下去,但又不能真的杀了他。

    真难办!

    突然想起来自己也是国家一级演员,于是,技高一筹的刘邦也给叔孙通秀了一手:

    “你说的话还真他娘有道理,太子我不换了,你退下吧。”

    于是,叔孙通满意地离开了。

    刘邦用更高明的演技骗过叔孙通后,继续在暗中进行着他更换太子的计划。

    不久,朝廷迎来了一次盛大的宴会。

    宴会那天,太子带来了这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这四人跟在太子屁股后面走来走去,生怕别人没有看到的样子。

    刘邦看到此景,十分奇怪,问太子:

    “你是打算跟张良修仙吗?”

    太子还没来得及解释,这四位老人各自报上名号,刘邦大吃一惊:

    “原来是你们四位高人,我找了你们这么久都没有找到,怎么,你们跟太子很熟吗?”

    这四人回答:

    “听说陛下看不起读书人,我们只能远远躲着陛下,又听说太子是个仁厚之人,尤其爱惜人才,所以我们甘愿前来为太子效力。”

    刘邦听了四位老人的回答,感叹了一句:

    “太子羽翼颇丰,难以撼动了。”

    从此,刘邦便确定了刘盈作为帝国的唯一继承人,再也没有动过换太子的念头。

    两个字,扯淡。

    刘邦何许人也?

    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什么样的人才让他如此大吃一惊?

    一个夺取了天下的枭雄,还有什么样的人才是他求而不得的。

    毕竟高官厚禄,你不做大把人想做,天下人才应有尽有,所以,基本可以认为是扯淡。

    抛开历史的迷雾,让我们回到刘邦的角度看问题。

    首先,刘邦是一个父亲,他是刘如意的父亲,也是刘盈的父亲。

    从史书中的记载来看,刘邦是偏爱刘如意的,这我们前面分析过了,这个记载是符合史实的。

    所以,可以断定一件事,刘邦废太子的事情必然为真,毕竟闹了这么大的动静,司马迁不可能胡编乱造。

    但不要忘了刘邦的另外一个身份,他是一名政治家,一位十分优秀的政治家。

    正如叔孙通所说,废太子必定导致朝堂上下掀起一番腥风血雨。吕雉的能量太大,只要刘邦还活着,就能压住她。

    但是,如果刘邦死了呢?

    戚夫人,刘如意之流哪里会是吕雉的对手,扶刘如意上位,只会害了他,也会害了戚夫人,甚至导致社会的大动乱,刘氏江山能不能传下去也是个问题。

    而吕雉比自己年轻了十多岁,刘邦在出征英布的战争中,中了流箭,他应该能感觉得出自己已经命不久矣,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等刘如意长大了,自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削弱吕雉的势力。

    因此,此时的刘邦已经接受了现实,废太子已经完全不可行了。

    但刘邦是人,有七情六欲。

    刘如意母子怎么办?

    刘邦心里是内疚的,他找了戚夫人,给她唱了一支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抛开皇帝的身份,刘邦现在是一个深情的男人和一位慈祥的父亲。

    他想着远在赵国还不谙世事的刘如意,看着自己深爱的戚夫人,流下了眼泪:

    对不住你们了。

    所以,这段商山四皓的事情即使是真的,大概也是刘邦演给戚夫人看的一场戏。

    太子羽翼丰满,我已经动不了他了。

    现在的刘邦只担心一件事,在他死后刘如意母子能否安全落地。

    因此,刘邦在私下应该和吕雉做过利益交换:

    “太子我不换了,只求你一件事,高抬贵手,留他们母子一命。”

    当然,以上完全是我个人的猜测,毕竟汉代的史料是很缺乏的,不进行合理的推测根本没法写,因为许多事情根本毫无逻辑可言。

    但是,刘邦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他不可能不明白,所谓的誓言盟约都是废纸一张。

    因此,他还留了一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