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北方的邻居(五)
匈奴兄弟们的好日子终于来了。
在冒顿的领导下,匈奴消灭了草原不败的东胡神话,并统一了北方的游牧民族,兄弟们四处逛吃逛吃,小日子过得爽歪歪。
解决了温饱问题,匈奴的军事实力也大踏步跃进,有一个数据非常夸张,据史料记载,仅弓箭手这一兵种,匈奴就有三十万人,要知道楚汉大决战的时候,汉军也就50到60万人。
匈奴的士兵数量之所以如此庞大,主要得益于全民皆兵的军事体制,按估计匈奴的总人口大约一百来万左右,那么男人大约50万,去掉老人小孩,匈奴30到40万的士兵数量是有的。
这一切,是在草原的伟大领袖冒顿同志带领下完成的。一般来说,优秀的将领很难成为同样优秀的政治家,比如韩信,项羽。
冒顿却是一个例外。
他打仗勇猛,身先士卒,杀敌于乱阵之中;他步步为营,谋定后动,战必胜,攻必取。
更难得的是,冒顿和刘邦一样,既能领兵打仗,也能治理国家,是一位极其优秀的政治家。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聪明的对手会掩饰自己的实力,甚至故意露出破绽,引诱你犯下大错,所以,要百分百知彼是很难的。
不过,即使不能做到完全知彼,至少也要做到了解自己。
那么,了解自己很难吗?
当然很难,比如,心理层面的东西,不过这方面太玄了,我也不懂,打住!
比如最简单的问题:我到底有多少士兵?
复杂一点的问题:有多少是壮年的?有多少是上年纪的?有多少是乳臭未干?
以上的问题,并不是开玩笑,尤其是在匈奴,他们是部落制,士兵是分散的,这些问题要搞清楚是很难的。
所以,冒顿想出来一个办法——全国人口普查。
为了准确评估自己的实力,他规定每年进行一次人口大普查,时间定在每年的秋天,除了对人口进行摸底,还要普查包括战马,牛羊等牲畜的具体数量。
在我们这个年代,数据的重要性已经无须多言,但是在古代,能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所以我想说——这货是穿越过去的吧?
毕竟,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我们五年才搞一次人口大普查。在马背上喊打喊杀,没读过书的大块头冒顿,竟然玩起来一年一度的人口普查,着实令人吃惊,这么巨大的工作量是怎么完成的?
说实话,我想象不出来。
所以,此人确实有远见,这样的人不统一草原,何人可以统一?
第二,制定匈奴的法律。
游牧民族的主要工作是抢劫,抢劫是天经地义的,不犯法的,非但不犯法,还是有奖励的。
但要注意的是,在中原地区抢劫是有赏的,在草原地区抢劫是不文明的,不但不文明,还涉嫌犯罪。
因为冒顿制定了这样的法律:
一:故意伤人的处以死刑,这条够狠,是跟秦始皇学的?
二:偷盗抢劫的没收全部家产,犯了小罪就打断关节,犯了大罪送你上天。
在这些严酷法律的威慑下,北方草原上建成了真正的和谐社会,人人都具备乐善好施、拾金不昧和尊老爱幼的优秀品格。
上面写的当然是开玩笑,不过据史料记载,在匈奴的领土,犯罪的人确实寥寥无几,监狱里面只见狱警发呆,从没有犯人坐牢。
第三,观测星像。古人就信这套,没办法。
据史料记载,匈奴在征战的时候,通常是在满月发动进攻,在月亏时引兵撤退。
这条规定说实话,我水平有限没看懂,只能认为是玄学。
也许这里面确实有它的智慧——不管这一仗是赢是输,只要时间到了,就撤退。
因为单次输赢,是不重要的,长期坚持下来能赢,才重要。
什么意思呢?
所谓月满进攻,月亏撤退,其实就是一套打仗的操作系统。
只要按照这套系统干,长期下来保证一定的胜率,多打胜仗,少打败仗,这样长期就是有利的。
至于为什么选择月满进攻,月亏撤退,那只能去问冒顿这位仁兄了。
这么一说,如果你有些炒股经验,可能你也看出来了。不就是类似于炒股票的技术分析,根据买入或者卖出信号来操作。
所以,我突然想到,这位仁兄如果活在这个年代,说不定也是位杀伐果断的操盘高手。
其四,制定奖励制度。这条是必须要有的,否则谁给你卖命呢?
冒顿制定的奖励制度也是挺有意思的:
一:只要你斩杀或者俘虏了一个敌人,我就赐你一壶酒,看来草原民族都是酒鬼啊。
二:只要是你抢到的战利品,就归你自己所有。多抢多得,这样大家都会拼命,军队战斗力也会提高,才能多打胜仗。
三:抢来的人口用来给匈奴人做奴隶,这条实在没啥可说的,不幸的是,假如你是俘虏,被抓去了就认命吧。
在冒顿的英明的治理下,匈奴兵强马壮,又继续向北方开拓,相继征服了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多个草原部落。
从此,在大汉王朝的北边,崛起了一个极难对付的邻居——匈奴,这个邻居和汉朝互相缠斗,相爱相杀,一直持续了数百年。
接下来,大汉王朝的皇帝和匈奴王朝的皇帝要交锋了,这是一场十分诡异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