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彭城之战(一)
汉元年九月,除了章邯还在废丘负隅顽抗和陇西的部分地区,刘季基本平定了关中。
对刘季来说,此时面临一个问题,到底是小富即安还是攻城掠地?
如果让我这样的庸人来做决策,我会选择小富即安。
为什么?
因为,拥有关中和巴蜀的基本盘后,我的版图就是秦国统一六国前的翻版,具备了和项羽逐鹿中原的能力。
表面来看确实如此,二人势均力敌了,但实际上相差甚远。
因为打仗靠的是士兵,尤其是精兵,放观中原,最耐打、攻击力最强的,还得是项羽麾下的军队。
一棵直入云霄的参天大树,要把它连根拔起,谈何容易?项羽就是这样一棵大树,凭我的力量只能是蚍蜉撼树,或者说是白日做梦。
也即是,正常情况下,我去挑战项羽只有一种结果——死路一条。
然而,我也不完全处于一边倒的劣势,因为坐拥地势险要的函谷关,进可攻退可守,我占据了巨大的地利优势。
因此,我会选择最稳妥的策略:
学习秦国,经营壮大基本盘,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再走一遍秦国曾经走过的路。
当然,最后能不能成功,要看命以及后人的努力程度。
如果刘季采用我的策略,那么历史会大大不同:
首先,不会有开创大业的高祖皇帝;其次,不会有世人无比憧憬的文景盛世;最后,更不会有赫赫战功,与始皇齐名的汉武大帝,甚至整个华夏能否再次走向大一统也未可知。
如果任由历史这样演绎下去,翻开史书,我们看到的会是一个偏安一隅的王国--汉国,以及他的第一任君主刘季。
甚至我们也不会叫汉人,而是叫秦人,唐人,宋人或者其他的什么人,因为汉人的“汉”就来源于汉朝的“汉”。
所以,这样怎么能行?
天选之子刘季,当然不能容许这样的情况出现,自然也就不会采纳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给他制定的战略。
因此,刘季制定了一个伟大的计划,他要在他剩余的时间内,统一中国,让这片大地江山改姓刘。
要统一中原,首先要征服横亘在他面前看起来似乎无法战胜的庞然大物,西楚霸王项羽。
不好意思,这个目标太大了,其实是我瞎说的。
对刘季而言,最主要的当然是生存问题。他打回来关中,已经和项羽彻底决裂,项羽迟早要来收拾他,这个结果不用脑子都能想到的。
在他看来,他和项羽似乎只有一个结局,确切的说,是两个结局,不是项羽死就是他死。
虽然诸侯王纷纷反叛项羽,但是倘若项羽平定了齐国的叛乱,杀鸡儆猴,诸侯王势必全部倒向项羽,那时,刘季不再会有和项羽平分秋色的机会,最终必然难逃一死。
刘季判断,守株待兔是不行的,小富即安更不可能,要想生存下来,就得直面项羽的挑战。
于是,刘季决定主动出击,在项羽打下齐国前给他致命一击!
要对抗参天大树,自己也要长成参天大树。
为了消灭项羽,刘季实施了第一个计划,威逼利诱策反项羽的盟友。
此时,在刘季和项羽的缓冲区分别是这几个诸侯王:魏王豹,殷王司马卬,河南王申阳,临江王共敖,韩王韩成(已经被项羽处死)。
不久,迎来第一个好消息,河南王申阳投降,刘季把他的土地置为河南郡。
第二年三月,刘季兵出晋渡河,逼迫魏豹投降;紧接着又兵出河内,俘虏殷王司马卬。
经过一番操作后,刘季也有了自己的盟友:司马欣,董翳,韩王信(不是韩信),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魏王豹,殷王司马卬。
司马欣和董翳,这两位仁兄不用介绍了,是刘季的俘虏。
韩王信是刘季扶持的,韩王成被处死后,刘季派他去攻打韩地,并把他立为韩王。
常山王张耳和陈馀曾经是亲密无间的老朋友,为了一亩三分地,他们也在赵地打了起来,张耳被老朋友赶跑。
张耳早年是信陵君的门客,刘季去大梁朝圣的时候,和他有过交情,因此,张耳也来投靠了刘季。
不久,刘季又迎来一个好消息:项羽有一谋士,此人名叫陈平,也来投靠刘季,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人,他还有大把出场的机会,现在先记住他的名字即可。
有了这些盟友的支持,刘季的实力一下翻了好几倍,信心满满,他决定开始伐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