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朝二三事儿 > 第26章 老朋友相逢

第26章 老朋友相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颖川,刘季又遇到张良,老朋友相聚,两人聊得十分开心。

    前面忘记交代一件事,在薛城会议后,项梁封韩成为韩王,然后张良告别刘季,和韩成返回韩地,开启了复国计划。

    但是,张良的复国计划并不顺利,打下来的城池很快又被秦军夺了回去,好比抢劫,抢来抢去,抢来抢去,结果发现对面也是抢劫犯,人家手里还有枪,你虽然拿了把刀,最后的结局当然是注定的,失业。

    所以,张良的复国很快就复到大山里,在山上打起了游击,张良同志确实非常厉害,但是厉害的谋士不代表能做一名优秀的将领。

    正因为韩国的复国运动实在太失败,以致张良最后完全臣服刘季,给刘季打了下手。可能会有人问,张良的水平难道被高估了吗?

    不是的,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地距离秦国的核心腹地太近了,张良同志好不容易打下一个城池,正准备开香槟庆祝,隔日秦国大军马上杀到,纵使张良有三头六臂,也施展不开来啊。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这是因为,同样是振臂一呼,在南京呼和在延安呼的效果是大大不同滴。

    听完张良的复国之旅,刘季跟张良说了他的雄伟计划:这点地方算个毛?只要我们打到关中去,诛灭了暴秦,别说复国,全天下都是我们的。

    张良看了眼前的刘季,再一次被刘季的眼光、毅力所折服,他身上有一股劲,这股劲正是张良所欠缺的。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一起入关,共图富贵!

    刘季发出邀请,张良接受了。

    不久,刘季又收到一个消息:北边有一支部队,想要渡过黄河。

    这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这支部队不是秦军,不是来打他的,他不需要担心。

    坏消息是,无缘无故,这支部队为什么要南下?因为它渡过黄河的地方,西进不远就是函谷关。

    这支友军想干嘛?

    刘季很快查到此人是赵国的部将司马卬,他明白事情肯定没有那么简单,他判断司马卬是要渡过黄河进函谷关,跟他抢关中这只鸭子。

    刘季急眼了。

    他马上领兵北上平阴,切断黄河渡口,阻止了司马卬渡过黄河的计划。刘季终于放心了,至少暂时没人能比他更早进入关中。

    是的,谁都不能跟我抢,谁都不行!

    在古代,要打进关中只有两条路:一是走函谷关,二是走武关。

    函谷关和武关就相当于关中的两扇大门,你要想进去,肯定得先开门,但是你是去抢劫,不是去串亲戚,所以人家不但不会开门,相反,还要把你暴打一顿。

    函谷关也好,武关也罢,都是地形险要,易守难攻的城池,自古以来,能攻进去并全身而退的寥寥无几。

    我们随便来看几个例子:

    公元前334年,公孙衍联合楚,魏,赵,韩,燕五国联军伐秦,兵败函谷关下。

    公元前298年,孟尝君联合齐,韩,魏三国联军伐秦,止步于函谷关下。

    公元前247年,信陵君联合赵,楚,魏,韩,燕五国联军伐秦,止步于函谷关下。

    公元前241年,春申君联合韩、赵、魏、楚、燕五国联军伐秦,兵败于函谷关下。

    可见,函谷关确实不好打,不过,周文大军就曾经攻入函谷关,虽然这位仁兄结局悲惨,但好歹也算打进去过。

    前人曾经走过的路,那证明确实是走得通的,所以,从函谷关进军关中,是显而易见的最佳选择。

    但是,想进入函谷关,那必须先打下军事重镇洛阳,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洛阳距离函谷关太近,一旦前方战事不利,后路将会被堵死。

    是的,死无葬身之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