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青龙之始
魏,青龙元年。
这年正月二十三日,传说位于郏之摩陂的水井中有青龙出现。
二月六日,天子曹叡亲自到摩陂观龙,以为大善之兆,于是改太和年号为青龙。
又改摩陂为龙陂,赐男子各进爵二级,鳏、寡、孤、独的免除当年租赋。
然而今年却不像曹叡预想的那般太平。
三月,公孙渊向吴国称臣,孙权大悦,大赦天下,遣使率大军万人,携带金银财宝、奇珍异宝及九锡齐备,封其为燕王。
在那之后,孙权又一次发动对合肥的战争。此时的合肥新城基本建成,曹叡下诏令大都督司马懿领兵拒之。
相反,这两年雍凉却是相对平静许多。
一些单纯的羌胡叛乱压根用不着关中军支援出手,时常驻扎在上邽的郭淮自己就轻松应对了。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夏侯献才有机会在陇右深耕。
由于夏侯霸这两年在协助郭淮在羌人叛乱上表现优异,张郃联名夏侯楙向庙堂举荐。
夏侯霸因功迁广魏郡太守,荣升两千石。
而在近年来,雍凉在度支尚书司马孚的建议下,从冀州调来农夫五千屯于上邽,秋冬训练,春夏屯田。
为了充分发挥邓艾的优势,夏侯献果断抓住机会,为邓艾争取到一个典农校尉之职,专门负责陇右的屯兵。
虽说屯兵体系脱离了关中军,但实际上邓艾还是安西将军府的人这件事,不必多说。
诸葛诞由于早年就担任过荥阳县令,后来在洛阳做吏部郎,原本他是有机会升任尚书的,但来到关中却又只能从县令做起。
也是没办法,毕竟夏侯献能量有限,基本能安排的都尽可能安排了。
夏侯献其实能看出诸葛诞心中的些许不满,但毕竟要有舍才有得。
他若是知道几年后那些曾经与他交游的权贵们被一并罢黜,是不是会庆幸自己的选择呢。
贾充依旧做着安西将军府参军,夏侯献觉得这是比较适合他的职位。
而他发现石苞确实有统兵的能力,于是将他和张特一并交到文钦麾下历练。
至于王松,就是那丈人王肃的侄子,他本想随便安排个闲差混资历的,谁知王松争着抢着要来给自己当护卫。
夏侯献很是头疼,一时间不知到底是谁保护谁了。
另外,张郃在雍凉的这两年也提拔了不少人,虽然暂时跟自己没太多关系,但张郃算得上是“盟友”关系,至少不会是司马懿的人。
张郃的人脉更多在凉州,比如凉州刺史徐邈,他与张郃同为河北人,也是大魏几朝的老臣,故而跟张郃更为亲近一些。
不过这两年夏侯献发现雍凉这里还有一个隐患,那便是雍州刺史郭淮。
郭淮看似跟两个都督都很亲近,但感觉总是隔着一层东西。
反正就是,你们提拔你们的,我提拔我的。
雍凉之地上算是个三方博弈,虽然真正遇到战事,还要全权听张郃的调令,但到相对和平的时期,暗流涌动却是不可避免的事。
不过张郃和夏侯献心里都明白,郭淮很有军事才能且在雍凉颇有威望,他们不会傻到为了获利而故意把郭淮挤走。
六月,洛阳。
玉阶上的曹叡一言不发,整个大殿此刻是肃杀一片。
今日的朝议内容又是一件让曹叡恼火的事。
说是鲜卑轲比能拉拢了已经投靠魏国的步度根。
得知此事,并州刺史毕轨上表提议:对外出兵震慑轲比能,对内镇压步度根。
是的,轲比能又支棱起来了。
其实这一切要归咎于当年田豫的做法,当年他说服素利一起攻占轲比能的老巢。
彼时,轲比能只有几千残兵没了一战之力,就带着部落在草原迁徙辗转。
不过田豫后来发现鲜卑的部落之间的平衡经此一役开始失衡了。于是他马上调整策略,扶持轲比能,打压素利。
其实若是田豫还能在任上多待几年情况就能在他的掌控之中,可是不巧的是田豫遭到同僚构陷,被迁为汝南太守,调离了幽州。
再加上,雁门太守牵招、广阳太守阎志这些擅长处理胡人关系的能人相继去世,轲比能借此机会吞并了素利的部落,又一次坐大。
收到毕轨上表的曹叡立刻给毕轨下旨,可结果却先得到了不堪入目的败报。
“说说吧。”
曹叡冰冷的语气让一众大臣更是无人敢言。
过了好一会儿,见始终无人上前,太尉满宠便迈出一步拱手道:“禀陛下,并州刺史毕轨在阴馆,遣苏尚、董弼二将追击轲比能,双方于楼烦大战,不敌,二将皆被鲜卑人所斩。”
其实满宠已经留了面子了,他只是说“不敌”,而事实上是毕轨的军队全军覆没。
曹叡再也控制不住他的脾气,他把面前案几上的册子用手臂一甩,怒斥道:
“朕早就下旨,要他即便是真要用兵,也不可越过边塞,贸然出击!毕昭先在干什么!?他在无视朕吗?”
“陛下,事出紧急,或许毕使君还没来得及收到陛下的诏书。”
有人替毕轨辩解。
可曹叡却不吃这套,“就算他没收到朕的诏书,他难道不知道分而治之的道理吗?我军的讨伐反而会适得其反,迫使两家联合的更为紧密!”
“再退一步讲,毕昭先他知兵吗?”
大臣们哑口无言。
曹叡的心中却是百感交集,除了愤怒更多的是恨毕轨不争气。
要知道毕轨可是曹叡东宫时期文学掾出身,和毌丘俭一样是他的潜邸之臣。
曹叡很看重他,并且还把公主嫁给了他的儿子。
可这出任并州刺史还没几年,就遭遇如此耻辱的大败,这当真是在打自己的脸啊。
曹叡之所以在朝堂上这么不留情面的指责毕轨,是因为他知道,就算他不说,别人也要说。那样反而更没面子。
果不其然,中护军蒋济站了出来,准备火上浇油。
“陛下,恕臣直言,毕使君并不善兵事,之前的过失可既往不咎,但日后恐难再用,人皆有长短,不可强求。”
“若换置他州,入居显职或可不毁其德名,亦为国事实善。此安危之要,唯圣恩察之。”
“臣以为应另选贤能,出任并州。”
曹叡就知道有人会提这事,说实话他的确考虑换掉毕轨,他要的不单单是面子,更要的是北疆安定。
然而眼下却有更重要的事。
曹叡道:“卿的建议朕会思量,但当务之急是应当派军讨伐,以彰显我大魏国威。诸位以为,何人可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