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白洞
白洞是一个强引力源,其外部引力性质均与黑洞相同,白洞可以把它周围的物质吸积到边界上形成物质层。
白洞理论主要可用来解释一些高能天体现象。
白洞是宇宙中的喷射源,可以向外部区域提供物质和能量,但不能吸收外部区域的任何物质和辐射,所以白洞是一个只发射、不吸收的特殊宇宙天体,与黑洞正好相反。
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性质正好与黑洞相反的特殊天体。
白洞还仅是一种理论模型,但尚未被观测所证实。
按照白洞理论,白洞和黑洞相似,也有一个封闭的边界。聚集在白洞内的物质,只可以经边界向外运动,而不能反向运动。因此这种天体外面的物质不能进入。根据白洞理论,有人认为类星体的核心可能是一个白洞。
当白洞内超密态物质向外喷射时,就会同它周围的物质发生猛烈的碰撞,从而释放出巨大能量。
由此推断,有些x射线、宇宙线、射电爆发、射电双源等现象,可能会与白洞的这种效应有关。
白洞的力是排斥力。
白洞与黑洞的吸引力是相反的力。
白洞周围具有很强的引力场,这种引力场能把附近的尘埃、气体和辐射吸引到边界上来,产生很高的加速度,从而与从白洞内高速向外喷射的物质微粒相碰撞,产生巨大的能量辐射。
x射线、宇宙射线、射电爆发及双射电源等高能现象,都可看成是白洞与其周围吸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用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白洞来源于整个宇宙的大爆炸。
当宇宙由超高密态爆炸时,由于爆炸的不均匀性,有些超密态物质在抛出后仍处于奇点状态。
它们可以等待一定的时间以后才开始膨胀和爆发,而成为新的局部膨胀核心。
有些核心的爆发时间已延迟了1010年(10000000000年,合100亿年)左右,它们一旦爆发就形成了所能观察到的类星体或其他高能天体,故白洞又称为“延迟核”。
随着宇宙学的发展,人们将进一步揭开它的奥秘。
“不过我们需要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说我们的物理学总建立在个人主观的看法之上。”
尚志明对和他一起研究物理学的同事们说。
“请举例说明。”
“我们总是先提出一个猜想,然后再去通过实验去论证。”
“所以你的意思是我们在强加因果?”
赵寒梅对他说。
“不能那么绝对。”
“不过在很多时候,我们得出的一些共识结论确实是建立在个人意志或者是主观条件下的。”
“啊!我理解你的意思了!”赵寒梅脸微微地红了一下,对尚志明说道。
“比如根据托勒密和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要想解释太阳和五大行星的运动轨迹需要用到几十个本轮这种繁琐复杂的概念去自圆其说!”
“不愧是我的未婚妻!”
“少说废话,今晚你不是答应请我吃火锅的吗?”
“正好我也想吃,咱俩一起去!”
尚志明和赵寒梅是初中班级的同班同学。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两个半个月之后就会结婚了。
之所以我们人类一直没有搞清楚宇宙的真实模样,是因为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
这首诗的作者苏轼,便是一个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总结概括归纳规律的人。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父为苏洵,弟为苏辙,父子三人并称“三苏”。
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 ,赐进士及第 。
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佥书凤翔府判官 。
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出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随着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
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
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
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两诗。
在这首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
《题西林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要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换个角度、思考方式,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样我们才能全面的看清问题的所在。
下面我来翻译一下这首诗的大致内容。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宇宙之中万事万物的尺度有大小,但是他们运动的基本规律却都是一样的。
所以说我们只有升维才能看齐一个事物的所有细节特征。
而现在处于三维时空中的人类,其实已经有一部分人正处在四维空间之中。
他们就是近地卫星的宇航员。
他们能够看到三维的地球在一维的从现在到未来的时间线上沿直线前进。
他们还能看到地球围绕太阳的轨迹。
这运动轨迹是一个完美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