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逍遥小姑爷 > 第182章 回文诗

第182章 回文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刻钟后,太极殿便成为了宴席场所。

    燕文帝坐在龙椅上笑着说道:“今日比试乃是正常的交流,诸位无需拘谨。”

    听到燕文帝的话,太极殿的氛围便轻松了下来。

    时辰差不多后,燕文帝放下酒杯,说道:“比试便开始吧。”

    蔡世昌闻言,便走了出来,看向大金使臣落座的位置。

    “大金是客人,因此第一场诗词比试,大金便先出题吧。”

    听到蔡世昌的话,完颜泰便看向一旁的张怀。

    张怀含笑拿起笔墨,低头写着什么。

    不多时,一个小太监接过张怀递过的纸张,便朗声念道:“大金出题,回文。”

    听到这个小太监的话,太极殿一静。

    竟然是要求写回文诗。

    而且回文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却又不简单。

    因为,回文包括半句回文,或者一句回文,甚至包括整首回文。

    一首回文诗的高低,就看回文的程度。

    而且半句和一句的回文诗,大家都看腻了。

    因此燕朝想要在这场胜出,那么回文的诗句就不能过少。

    很多燕朝这边的大儒,也多少有些诧异。

    这场比试,大金看来准备很久啊。

    大家都看向陆希。

    大家都知道,诗词比试这一场,燕朝方面派出的是陆希。

    因此大家都很想知道,被誉为文曲星转世的陆希,能够在回文诗上面,给大家带来多大的惊喜。

    燕朝这边的人,对陆希有期待,但也有忧虑。

    毕竟一首能够惊艳的回文诗,不好写。

    皇城外,一个禁军快跑出来。

    “诗词比试,大金出题,回文。”

    听到这个禁军们的大喊。

    皇城外的百姓们顿时开始议论起来。

    很多学子围在一起,不停的讨论着。

    本来由于春闱在即,这些学子应该窝在家中,认真复习。

    但是由于今天的比试吸引了太多的视线,导致这些学子也不得不给自己放了一天假。

    “回文诗,想要写好,很难啊。”

    “我相信安阳县子能够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回文诗。”

    “……”

    蒋明宇五人今天也来了皇城门口。

    陈青石五人中才华最好的,这时他沉着脸说道:“回文诗写好很难,但是县子的才华,我们应该相信的。”

    “没错,我们必须相信县子。”

    太极殿之中,陆希眉头微皱,面色看不出什么。

    其实陆希对于张怀出的题目,有些没想到。

    陆希本以为,张怀会写出一大堆的限制条件,然后要求陆希按照这些限制,来写出一首诗。

    但是张怀没有,他反而找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又不简单的要求。

    回文诗。

    在整个中华历史上,出名的都很少。

    但是很少,不代表没有。

    陆希脑海中的图书馆一闪,那几首有名的通体回文的诗词,便出现在陆希眼前。

    大家见陆希一副沉思状,也没有打扰,全部都聚精会神的看着陆希。

    半晌后,陆希拿起桌案上的笔纸。

    见状,燕朝这边的人都松了口气。

    陆希既然敢动笔,就说明他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半刻钟后,小太监接过陆希递过的纸张。

    小太监走到大殿中间,瞬间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张怀捋着胡须,一脸的期待。

    回文诗一直是他研究的,但是平生成就有限。

    他生平也读了很多回文诗,但这些诗词都不能让他满意。

    因此,张怀才会出这个题目。

    他就是想看一下,这世上有没有能够让他惊艳的回文诗。

    小太监站立好后,展开纸张,扫了一眼后,便开始朗读起来: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小太监刚念完两句两,大殿之中,很多人便一脸的震惊。

    就连很多大儒都忍不住眼前一亮。

    张怀此时捋着胡须,也有些笑容。

    小太监继续朗声念着:“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听完这两句,燕朝这边人全部松了口气。

    张怀则是双眼也开始有了亮光。

    龙椅上,燕文帝也是满脸笑意。

    崔回舟他们都沉下心。

    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场,燕朝赢定了。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大家本以为没有,但没想到小太监还在念着。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这首《题金山寺》念完,太极殿寂静无声。

    所有人都一脸震惊的看向陆希。

    安阳县子不得了啊。

    这首回文诗出来,以后的人谁还敢写回文诗啊。

    张怀则是直接起身,朝着那个小太监说道:“这首诗能不能给老夫研读一下?”

    小太监看向燕文帝。

    燕文帝笑着点头。

    张怀接过纸张,一双眼睛便全部落在纸张之上。

    “好诗,千古好诗啊。顺读是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晓,倒读则是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

    说完,张怀对着陆希行了一礼。

    “对于这首诗,对于安阳县子,老夫唯有佩服二字。”

    张怀竟然给陆希行礼。

    所有人都吓了跳,陆希也吓了跳。

    陆希连忙说道:“张老先生还请起身,小子受不得此等大礼。”

    张怀笑呵呵的说道:“此诗圆了老夫一个心事,情之所至,情不自禁。”

    闻言,反倒是陆希佩服张怀了。

    人家是真的热爱。

    而自己却只会抄。

    也正因为如此,陆希才处处小心,处处敬畏。

    陆希本可以每天拿出一首诗,以此来积累声望。

    但是陆希没有这么做,从穿越到现在,除非有必要,不然陆希不会主动写诗。

    因为这些不是陆希原本的东西。

    因此,如今看到张怀这样的真情流露,陆希很是感慨。

    完颜泰起身,对着燕文帝说道:“陛下,第一场比试我们大金输了,但是希望陛下能够,将安阳县子的这首笔墨,赠与张老先生。”

    燕文帝看了眼陆希,见他没有反驳,便笑着说道:“当然可以。”

    张怀连忙道谢:“多谢陛下,多谢县子成全。”

    皇城外,随着禁军的朗声念出燕朝获胜的消息。

    百姓们全都欢呼起来。

    不过百姓们欢呼,那些学子欢呼完了后,就疑惑了。

    安阳县子写的诗呢?

    “安阳县子的回文诗呢?”

    “是啊,诗呢?”

    “快张贴出来,快张贴出来。”

    “……”

    禁军统领见状,只能大声喊道:“诗词正在誊录,马上就会张贴出来。”

    “诗词正在誊录,马上……”

    相较于皇城外热闹的氛围,太极殿就轻松多了。

    毕竟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就算是赢了,也不会放声大笑。

    第一场比试完了后,稍作休息,大家都在喝酒聊天。

    陆希和李华没有待在大殿之中,而是在偏殿聊着天。

    “陆希,你可以啊,这种诗你都写的出来。”

    陆希挑眉道:“怎么?你羡慕了?”

    李华一听,立即摇头道:“怎么可能,我羡慕你干嘛。不就是会写几首破诗么?”

    陆希闻言,就想掐死李华。

    你竟然说是破诗?

    《题金山寺》可是千古名诗。

    虽说一直以来,这首诗都有争议。

    作者有争议。

    有人说这首诗是宋代周知微写的,也有说是宋代苏轼写的,还有说是唐代徐寅写的。

    但不管如何争议,这首诗的地位都摆在那里。

    从这首诗以后,不管谁写回文诗,都绕不开这首《题金山寺》。

    随着大殿中的一声钟响,大殿便安静了下来。

    大家都知道,第二场比试开始了。

    由于第二场比试的出场人,没有陆希,因此大家看到陆希不在,也没在意。

    蔡世昌起身道:“依旧由大金使者先出题。”

    完颜泰笑着点头应下,然后看向一旁的一位中年男子。

    中年男子会意,然后起身朗声道:“第二场比试,我们大金的题目如下。”

    “有一个棋盘,上面有64个格子,第一个格子上放一粒米。

    第二个格子放两粒米,第三个格子放四粒米,第四个格子放八粒米。

    以此类推,请问最后一个格子,放了多少粒米?”

    这个问题一出,除了大金这边的人,其他人都傻眼了。

    这么一个数算题,也太简单了些吧。

    只要稍微会数算的人,肯花上半个时辰,便可以解出来。

    燕文帝皱着眉头:“你们大金确定出这么个题目?”

    完颜泰起身道:“确定,不过我希望,如果贵国算出了最后一个格子的米粒数,还请将这个数量的大米,赠送给大金。”

    燕文帝一听,就更是皱眉了。

    不对劲了啊。

    崔回舟他们也听出别的意思了。

    吴鸿影看向工部尚书他们,郑连云几人也懂,低头商讨了番,便冲着吴鸿影点了下头。

    意思是,这些数量的大米,连一斤都不到。

    燕朝官员这边的眼神动作,都被完颜泰看在眼中。

    此时他依旧一副标准的笑容,看向燕文帝。

    燕文帝得到确信后,便开口了:“既然……”

    突然这时,一个声音打断了燕文帝。

    “慢着。”

    陆希从偏殿迈步走进大殿。

    众人都疑惑的看向陆希。

    完颜泰和大金那些使者,眉头皱了下。

    难道陆希发现了什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