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逍遥小姑爷 > 第69章 要封爵?(求银票支持呀)

第69章 要封爵?(求银票支持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陆希走出官衙,抬头望天,叹了口气。

    封爵之事,怕是难了。

    本来还想给自家娘子一个惊喜呢。

    从李公和吴松元几人的反应中,可以看出,自己写的那篇策论确实不入他们的眼。

    至于李公说的送入京城,怕也是在安慰陆希。

    一篇由普通百姓写的策论要让圣上来裁决,这太搞笑了。

    老方看得出陆希心情有些不好,便问道:“姑爷,出什么事了?”

    陆希摇了摇头说道:“没事,回家吧。”

    马车驶离官衙的同时,一匹快马跑出了官衙,朝着城门口而去。

    乡试每一场考试持续的时间都是三天,考策论的最后那天,燕文帝出了皇宫,微服来到京城考场视察。

    燕文帝叫来主考官丁向松问道:“丁卿,考试可顺利?”

    丁向松弯腰行礼道:“回陛下的话,今岁乡试很是顺利,未曾出现考题泄露和考生舞弊的现象。”

    燕文帝闻言点了点头说道:“考卷批改务必做到公平公正。”

    而后燕文帝进入考场看了一圈,再给那些主考官说了几句勉励的话,便回宫了。

    燕文帝刚回到宫里,身旁那个佝偻老者便拿着一个信封走了过来:“陛下,青州,李公的密信。”

    燕文帝一听,面露喜色道:“快呈上来。”

    信封中有一张考卷,考卷上写满了字,还有一封李鹤写的信。

    燕文帝看完考卷后,又拿起李鹤的书信。

    书信看完后,燕文帝皱眉沉思着,而后又拿起考卷读了遍。

    “你去翰林院一趟,朕需要知道,燕朝近百年间,发生过水患地区的全部资料。”

    佝偻老者愣了下,而后欠身说道:“老奴遵旨。”

    乡试结束后的第一个早朝,随着时间到来,百官列队入殿。

    燕文帝到来,百官见礼完毕,而后早朝便开始了。

    朝会刚开始,丁向松便走了出来,开始向燕文帝汇报此次京城秋闱的工作。

    丁向松说完后,燕文帝照例赞翻了一番。

    而后逐渐有官员进奏。

    燕文帝见坐在龙椅上,见百官已无人再进奏,便开口说道:“诸卿,南方水患初显,今岁秋闱更是以预防和治理水患为题,这都是在表明朝廷对南方水患的关注程度。”

    “凑巧,朕前几日收到了一篇策论文章,朕初看时,觉得这篇文章写的毫无章法。

    但细细读下来,却发现,这片策论文章说的很有道理。今日,朕便于诸位爱卿一起来探讨一下这片策论。”

    燕文帝说完,下方的百官便有人在窃窃私语。

    顿时,便有御史喝道:“肃静,殿前怎可如此失礼?”

    瞬间,大殿便安静了下来,而后便有宫中太监,给百官分发一张宣纸。

    已经有看完的官员骂出声了:“毫无章法,狗屁不通,此等文章也算是策论?”

    能骂出声的也是那些品级不太高的那些人,而那些站在最前列的那些官员,看完后都是闭嘴不言。

    都是一群蠢货,想都不想一下,这篇策论是谁拿出来的,就在那开口就骂。

    燕文帝使了个眼色,便有御史站出来维持秩序。

    等待大殿中再次安静下来时,燕文帝说道:“诸卿认为的策论是什么?丁向松,你来说一下。”

    丁向松走出来,行了一礼而后说道:“臣以为,策论是考察考生对国家政治等事物的处理能力。”

    燕文帝点头道:“丁爱卿说得很好,结合丁爱卿说的,诸卿再看一看手中的那篇策论。”

    再次看完一遍策论的百官,有些人沉默了下来。

    百官队列有一两人在互相使着眼色,但最终都被前列一个官员的眼神给扼制了。

    这个官员想开口,无非就是在害怕圣上会借此来改革科举。

    前列一个老者站了出来。

    众人看去,老者是国子监司业,当代大儒之一,苏信。

    苏信弯腰行礼道:“陛下可是想改革科举?”

    此言一出,整个大殿针落可闻。

    燕文帝满脸含笑道:“朕未曾说过要改革科举,朕只是想知道,这篇策论里面的法子,对于治理南方水患是否可行。”

    苏信说道:“老臣通读两遍,觉得此篇文章不应叫策论,因为其毫无章法。陛下如果想改革科举策论,老臣还望陛下三思。”

    这话一说出口,整座大殿的气氛就有些不同了。

    燕文帝脸上依旧有着笑容:“苏公宽心,朕未曾说过要改革科举,朕只是想知道这篇策论上的法子,是否可以有效处理南方的水患。”

    “郑连云,你身为工部尚书,你说一说这篇策论是否有用。”

    一个中年男人从百官队列中走了出来,行礼道:“回陛下的话,微臣初读这篇策论时,便觉得惊为天人。

    这次秋闱,微臣作为主考官之一,更是看过高中考生的考卷,但微臣觉得觉得整座京城的考生,写下的那些治理法子都是徒有其表。

    但手中这篇策论,完全是实实在在的解决法子。微臣通读三遍下来,便在心中略微计算了下。

    按照这篇策论上的法子来,朝廷在面对这次南方水患上,至少可为国库节省一百万两银子左右。”

    “当然,这只是微臣的初步计算,具体数额应该会比这更高。而且这篇策论从头到尾,都举例了不少实例来验证,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特别是其中很多治理河道的方法,微臣觉得完全可以推行下去。”

    听到这话,燕文帝便笑了出来。

    整座大殿,便只有燕文帝一人的笑声。

    苏信皱了下眉头,而后弯腰道:“陛下……”

    燕文帝直接打断他的话:“苏公可还有话要说?难道苏公还要为了所谓的章法,来驳回这篇策论?

    那朕想知道,苏公可有既解决水患问题,又能为国库节省百万两银子的法子?”

    苏信老脸一僵,而后行礼退下。

    任何的话语,在百万两银子面前都将黯然失色。

    而且从头到尾,燕文帝都未曾说过要改革科举,所以苏信也不能再说什么了。

    策论的事情定了下来,燕文帝便继续说道:“朕想问一下在场的武将,倘若有一物能够解决战马马蹄的损耗,不知诸卿信或不信?

    而且朕还想问一句,倘若有一种马车能够载重三十石,不知诸卿信或不信?”

    燕文帝问完,大殿中的所有官员,都一副不信的样子。

    要说解决战马马蹄损耗,他们还能相信,但一辆马车能够载重三十石,这怎么可能?

    燕文帝当初第一次看到李鹤的密信时,也不相信,但当他亲眼见过马掌和四轮马车后,他就不得不相信了。

    “诸卿,这两样东西就在殿外,随朕一起去看一看。”

    大殿外,有一队禁军骑着高大战马,在这队禁军旁,有两辆开蓬的四轮马车,马车上满是麻袋。

    燕文帝带着百官出来后,便直接说道:“诸卿可随意查看。”

    闻言,武将中几个老将军直接开口道:“陛下,你都这么说了,臣几个就不客气了哈。”

    说完,几个老将军便带着一种武将走出去了。

    文官中,几个官员小声说了句:“一群粗鄙的武夫。”

    不过随着几个文官大佬也下场了,这群官员也随即跟在后面。

    几个老将军最先关心的是战马,这几个老将军一眼便看到了马蹄上那个小铁片。

    难道就是这个小铁片?

    一个老将军直接对着战马上的禁军说道:“你下来,让老子骑一圈。”

    不多时,大殿外的广场上,一群老将军策马奔腾,嘴里还不时的吼一两句。

    一群御史大夫在场边呵斥,让那群老将军停下了,可根本就没人听那群御史的。

    文官们最关心的是那辆能载重三十石的马车。

    领头的是宰执崔回舟,慢半步的是尚书左仆射吴鸿影。

    崔回舟亲手解开一个麻袋,当看到里面满满当当的粮食时,面带惊喜,而后对着马车上的一个太监说道:“你驱赶马车,让老夫看一下。”

    当一众大臣看到马车平稳的行驶起来时,他们心中除了震撼,别无其他。

    崔回舟越看越高兴,但突然身边的吴鸿影说道:“崔相,燕朝如今的国力不支持我们发动战争。”

    崔回舟愣了下,而后沉思了会说道:“这件事,陛下自由主张。”

    吴鸿影笑着说道:“自然,但你我身为臣子,应当在陛下做出不合理决定时,提醒一下陛下。”

    崔回舟没有回话,看了眼吴鸿影后,便走到四轮马车旁,仔细查看了起来。

    吴鸿影身边几个官员开口道:“吴大人,武将势大将对国家不稳啊。”

    吴鸿影笑了笑,不过却没说话。

    燕文帝站在高阶上,下面百官群相尽收他眼底,但他的表情却没有任何变化。

    回到大殿上,燕文帝刚一坐下,便开口说道:“诸卿应该知道,有了马掌和四轮马车,我燕朝国力将会进一步提升。”

    “对于有功之臣,朝廷是一定不会吝啬赏赐的。所以对于制造出马掌和四轮马车的人,朕想赐予那人爵位,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大殿中所有人都一脸惊讶。

    就连站在最前面的崔回舟和吴鸿影都齐齐愣了下。

    一介白身直接晋升为勋贵,燕朝已经五十年没有出现过了。

    单凭一个马掌和四轮马车,就要封爵,有些不妥吧。

    【作者题外话】:求银票支持呀,记得投在最新章节里面哦。谢谢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