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不多时。
徐荣怀揣苏晨的书信,带着十几骑远走洛阳。
张辽接管徐荣防务,苏晨留书信一封,快马加鞭送到陈留曹操手中。
“妙才,你且看过。”
曹操看过书信,有些不可思议,便交于旁边的夏侯渊再看。
此时,在夏侯兄弟和典韦的威慑下,陈留张邈已经主动投降,手下兵马悉数归于曹操。
原本的三万精兵得以保存,再得两万,曹老板一时间也是意气风发。
“这,这……”夏侯渊神情错愕,又连忙传递给他人。
余者相互传递,都已将书信阅览,却是齐齐面露疑惑之色。
“飞龙校尉让咱们发兵荣阳,却不曾提及因果,这……”曹仁开口打破宁静,却也没拿出个主意。
曹操砸吧嘴,欲言又止。
夏侯惇摸着下巴说道:“董卓坐镇长安,北地马腾回去后直接认怂,麾下兵马纷纷归降董卓,实力不减反增呐。”
“确实如此!”曹洪语气坚定道:“听探马来报,董卓已经掘开历代皇陵,收获金银无数,此时的实力更胜以往。”
“依我看,飞龙校尉既然没有道明缘由,咱们不如找个托辞推掉,时下还是以图谋兖州为重。”夏侯渊也想了许久,此般谏言道。
“嗯!”曹操双手抱头揉搓一番,眉头紧皱道:“可子淳行事向来变幻莫测,否则盟军也不可能一口气直破虎牢。”
曹仁挠挠头道:“既如此,咱们当听从调遣助飞龙校尉一臂之力。”
夏侯兄弟没去参与会盟,只道听途说,自然是不知道苏晨的厉害,曹仁可是把一切都看在眼里。
“我看行!”曹洪也不墨迹,连忙应和:“若非飞龙校尉搭救,主公早已命丧徐荣之手,想来飞龙校尉也不会坑骗主公。”
夏侯渊想了想,提出不同意见:“话虽如此说,可人心隔肚皮啊!据说苏晨大闹卫家,此刻怕是已经到了长安,为何又叫我等发兵荣阳?”
“唉,这飞龙将军行事确实诡异,但效果好啊!妙才是没见虎牢关大战时,那局势反转之快,每每想起都让人心惊动魄。”曹仁道。
“哎呀!”典韦怪叫一声,大咧咧道:“依我看,先派轻骑探路,当面问清楚不就好了?”
“这倒也是个法子……”
众人对典韦这个办法比较认同,既然没有说清楚缘由,便先去打探一番,不过就是多耗费些时日。
“子孝!”曹操也是一阵头大,思路有些不清晰,问曹仁道:“那荣阳现在是谁把守?”
“主公,正是那阻击我部的徐荣,已经被董卓贬职为荣阳县令,荣阳关屯兵两万。”曹仁任别部司马,掌斥候部对这些情况比较了解。
“哦?”曹操闻言一震,狐疑道:“虎牢前关被生擒的张辽,可还在徐荣麾下任职?”
“禀告主公,张辽被生擒逃回后,跟徐荣一同被贬,任熔荣阳守备长官。”曹仁确信道。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曹操大喜,连忙发令:“整顿三军,即可启程发兵荣阳!”
“主公?”
“主公!”
麾下部将面面相觑,都觉得这个决定十分草率,那徐荣精通阵战,他们这五万兵马,还真不一定是对手,何况长安增兵驰援?
“不必在议,速速开拔。”
作为一代枭雄,曹操的鼻子还是十分敏锐的。
张辽归苏晨的事,只有他知道,如今苏晨要他发兵荣阳,必是要图谋长安。
至于为何不说明缘由,多半是在考验他的信任。
若没有张辽救他这一出,刚站稳脚跟的曹操还真不敢轻举妄动。
但如今,必是内心振奋,一往无前。
……
……
长安东门外十里。
有一凉亭,谓之“瑶官”。
西汉时期,是用来给皇宫提前传递消息的哨所,例如大将军出征得胜而归、重要的别国使臣来访,便会提前得到消息。
东汉迁都洛阳后,瑶官改为“接官”。也就是字面意思,专门迎接来往官员的固定场所。
此时,有巨大车辇落坐。
一应官员吃喝在此,已有两日之久。
“司徒大人,你这消息怕不是有假?”董卓在车辇上伸了个懒腰,满脸疲态。
“微臣不敢呐,这飞龙将军乃蔡大人贤婿,前几……”
王允汗流浃背想要解释,却也终是解释不清楚,他也想不到苏晨会远走荣阳,还在那干了件大事。
“行了行了!”董卓有些乏困,摆手道:“你先盯着些,若飞龙将军来了,便唤醒我。”
自董卓入京都来,能让他远离酒池肉林两天,在这荒无人烟之地等着迎接的,苏晨算是第一个。
王允打的一手好算盘,可谓是把董卓身边人的心思都吃透了,才敢行此计策。
李儒深知董吕二人不合,矛盾爆发也是迟早的事,威武在吕布之上的苏晨加入,即能震慑吕布,还能震慑关外猪猴,自会鼎力劝导。
其余如牛辅等人,更是希望吕布吃瘪,纷纷谏言要盛大迎接。
这不,这阵仗,确实够吓人。
就是吕布知道后,怕是要被气的掀桌子跳脚。
长道上,慢慢现出二人二骑的身影。
“系统,打开天眼!”
苏晨看着快步跑来的董卓,翻身下马,凝神看去。
【姓名】董卓(字子师)
【武力】87(骑射93,武艺87,体魄88)
【智力】73(眼光73,战略85,谋略81)
【统率】85(统兵91,行军88,布阵85)
【内政】59(识人59,经济65,行政63)
【战法】1、百战之威:身经百战后,武艺增加5点,体魄增加5点,战略增加5点,谋略增加5点,威望大幅度提高,停止征伐后该效果消失。
2、酒池肉林(唯一被动):饮酒和御女越多,越畏惧死亡,贪图享乐。
“呵呵……”
这两个战法放在一个人身上,确实也就只能是董卓了。
董卓刚成年时,匈奴人时常骚扰边境,董卓领兵大破匈奴,独自斩获千计。
延熹九年,鲜卑入塞,羌人作乱,董卓官拜军司马,领兵屠杀叛军。
后又逢黄巾之乱,董卓任中郎将,出兵征战,终得百战之威。
再后来……
观望局势,入主洛阳,便丧失斗志,到了如今这副田地。
“董太师!”
董卓迁都长安,扰诸侯内斗,又自封太师。
“哎呀,飞龙将军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