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王晞
其他人在斛律光看来,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面。【】
他们斛律家废了一个天子,谋害了一个天子,拥立了两个天子。
在他看来大齐离不开我们斛律家,不能怪他,换谁谁也飘。
段韶年事已高,无法压制斛律光,鲜卑勋贵当中的二代能力平庸。
只有斛律光军事能力卓越,他自然成为了晋阳鲜卑的领头人,权势超越其父。
他对高演和高湛最起码面上还有点尊重,对于高纬这个皇帝,估计面子上的尊重都没有,看他就像爷爷看孙子一样。
斛律光常在朝堂垂帘而坐。
祖珽不知晓,骑马从其朝堂门口走过。
斛律光见后大怒,对人说:“此人好大胆子!”后来祖珽在内省,高声大气地讲话,斛律光正好路过,听到后,又十分恼怒。
祖珽知斛律光忿恨,向斛律光的随从奴仆行贿,还打听说:“相王很恼怒我吧?”
答:“自从公主事后,相王每夜抱膝长叹说,‘盲人入朝,国家一定破灭’!”
穆提婆请求娶斛律光庶女为妻,斛律光不同意。
后主将晋阳田地赏给穆提婆,斛律光在
朝上大声讲:“晋阳的田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几千匹,以平寇难,如今赏赐给穆提婆,这不是破坏军务吗?”
因此斛律光与祖珽、穆提婆二人有了怨仇。
史书中记载的这几件事情,说明了斛律光目空一切。
祖珽是皇帝的宠臣,不看僧面看佛面,你这是没把祖珽放在眼里面,还是没把皇帝放在眼里啊!
皇帝高纬把晋阳的土地赏赐给穆提婆,你站出来反对,不就是你们斛律家在晋阳,此举伤害了你们斛律家的利益嘛!
可是晋阳是大齐的晋阳,不是你斛律家的晋阳。
高湛死前大概率会提醒自己的儿子,一定要防备斛律光,实在不行就杀了他,万万不能让斛律家篡夺了高家的江山。
史书记载居家很严,生活节俭,不谋私利,杜绝贿赂,门无宾客,也不肯干预朝政。
在皇帝高纬看来,那就更忌惮了,不怕你有污点,就怕你没污点。
本就权势滔天,还修心养性,咋得,你斛律光想学王莽啊。
不肯干预朝政肯定是胡扯,你们家不干预朝政,高殷的皇帝是谁废的,高演的死跟你们没关系,为什么高湛会立斛律光的二女儿为太子妃?
可见史书有时候也不能全信,也得适当的推理一下,史书中记载的半真半假,你只有稍加推理,才能看到真相。
所以说从高纬继位的第一天起,他就对斛律光非常不放心,非常忌惮斛律光。
害怕斛律光夺了他的皇位,高纬是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但是高纬不是个傻子。
杀掉斛律光,不仅能够除掉一个心腹大患,还能除掉晋阳的领头羊。
其他人没有他的威望和能力,彻底解决了隐患。
斛律家忠于的是自己的利益,北周一旦攻进晋阳,他们斛律家没有好果子吃,晋阳鲜卑也没有好果子吃,所以他们才会拼命反抗。
这才是历史的真相,忠臣是极少的,大部分都是利益至上。
反正斛律金和斛律光都不是忠臣,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但是高纬杀掉斛律光以后,没有找到一个可以代替他的人,这也是一个失误。
从这也可以看出来,高洋不是不想杀了他们,杀了他们之后呢?
该怎么办呢?
李由上任黎阳郡守之后,一方面给溧阳土豪画大饼,忽悠他们给高殷送钱,一方面大力征讨赋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高殷由此也将自己的东宫卫扩充到五百骑,最近高殷春风得意,老奴徐天的一则消息,让他的脸色不悦。
“少主,常山王高演即将回邺城。”
徐天恭敬地禀告高殷。
高殷面色不悦的问道:“他才去了几天平安县,这么快就回来了?”
徐天回应道:“太后思念儿子,一直跟陛下请求,陛下只能妥协。”
“皇祖母又不是只有他一个儿子,父皇不在皇宫陪着她嘛。”
高殷抱怨道,自己这个皇祖母真是偏心。
自己老爹天天在她身边伺候着,还想着高演,这老东西不识抬举。
徐天自然不敢回答,这是皇帝的家事,不是他一介奴仆有资格谈论的。
他只是默默地站在一边,听从高殷的安排。
高殷吩咐道:“你安排一下,下午孤去一趟太原公府邸。”
“好的,少主,那老奴先退下了。”
高殷挥手示意他退下。
他马上叫来王伟,希望王伟能够给他出一个主意,自己该怎么办。
高殷谦卑地询问道:“还望先生,能够指点孤一下?”
王伟笑着问道:“殿下,高演的心腹是谁?”
高殷一想王晞,怎么把他给忘了。
高殷笑着询问道:“先生的意思是宰了王晞?”
王伟劝诫高殷,不能犹犹豫豫。:“殿下,做大事切勿犹豫,应当机立断。”
高殷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好,孤就宰了王晞,来个敲山震虎。”
直接把他物理消灭,让邺城的人看看,跟着高演就是死路一条,尸骨无存。
高洋执政后期也想杀掉王晞,为高殷扫除障碍。
但是高演和王晞搞了一个苦肉计,把高洋瞒了过去。
自己可不会上当,高殷也想拉拢王唏,就怕他和高演给自己来个将计就计,自己不就麻烦了嘛,还是直接宰了吧!
王晞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很快就要走到末路。
他没有与高演一起去平安县,因为他知道高演很快就会回来的。
最近这段日子,他一直与好友饮酒作诗,好不快活啊。
王晞(511——581),字叔朗,小名沙弥,北海剧县人(今山东寿光)。
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北海郡公王宪曾孙,华山公王嶷之孙,豫州刺史王云之子,银青光禄大夫王昕之弟。
容仪俊美,优雅有气度。永安初年,释褐员外散骑侍郎,以母老不受。
后受到高欢、高澄赏识,征入幕府,任常山王高演宾友。
数次劝高演进言苦谏文宣帝高洋,并在高洋驾崩后,参与策动高演入京政变夺权及最终称帝,成为首席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