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衣带诏
第113章 衣带诏
王重阳哪怕淡泊世间,不像贾奕那样喜欢渔色。但让他自己在胯下来一刀,依然很不乐意。堂堂伟岸男子也,身上怎能少了零配件?何况还是代表男人尊严的配件!
自从觉察到功法中的某些不妥,王重阳就向师尊问起缘由。可惜他的师尊李似炬却并未达到他的武功境界,自然就无从觉察、化解。
李似炬也是左思右想不得要领,这才恍惚晓得昔日在汴京时,陈西真不是在应付自己,只是他真的没有修行到自己这种境界而已。可惜斯人逃亡江湖,久不得见也。
咱们不如下山去访查他一下,看看陈老夫子可有什么化解的好法子?
不过在这之前,咱们还要了却君王烦恼,去汴京除了权臣祸害,还大宋朗朗乾坤才对。
就是要去汴京诛杀郭药师的意思?王重阳一直醉心武学,自然不知道这世间的许多扑朔迷离。何况谁对谁非,也并非最重要的事情。
重要的是师尊发话了,那咱们就散漫做了去!王重阳看着侍立在师尊身边的大师兄,察觉到某种莫名的危险。不过也不是很严重,于是就淡淡应酬道。
师尊有教无类,大师兄是名利场上的人物,与他的求道之心有着本质的区别。王重阳的大师兄,也就是联系到李似炬的人,就是原机速房的主事人贾奕。
自从郭药是入主汴京后,一切萧规曹随,城内的生活方式其实变化不大。甚至大多数的官场人物,也没受到太多冲击。大家依然一团和气,继续着此前的苟且营生。
但这却绝不包括机速房这个要害的情报机构。贾奕的职务就被改为枢密都承旨,加中侍大夫,难说是被重用了,还是投散闲置了。
机速房就被郭安国掌控。然而郭安国少年心性,他对碟察诸事体会不深,所以机速房很快就被改造为一支专查私税税赋的机构。
主要就是稽查私盐贩卖!各种油水自然不少,郭安国乐此不彼。
但是,那些曾经被贾奕花言巧语地洗脑成功,用“大义”名分收集到机速房的顶级间谍,还有那些醉心暗杀、下毒、情报收集分析的所谓专家,又如何甘于查查私盐税赋?
这些人最终都要渐渐散去,有些人继续在暗中追随贾奕行事。更多人却都陆续去了海州,如今在军机处国安司朱仝的领导下,干劲十足。
贾奕曾是吴敏的心腹干将,但他更多还是愿意效忠官家赵桓。而且这次太学之乱,也少不了他在暗中的各种撩拨。
甚至等到贾奕看着形式不妙,潜逃出京时,他也真的随身携带了“衣带诏”!
当年李似炬在汴京为官时,贾奕正在潦草行乐中。酒色淘沙,身体便如破烂口袋一样虚空。哪怕贾奕再怎样浮夸浪荡,也不想看着身体日渐垮了,眼前美人却依然风华盛茂?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呸!周敦颐喜欢做太监,他自去做好了,贾某人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去身体力行。
恰好那时李似炬正在到处推广他新编的《八段锦》故事,因为修习《八段锦》真的有长生、固本之益?自此贾奕就入了李似炬门下,到处为他捧场架势。
所以,李似炬和贾奕,原本就有师徒的名分。而且李似炬率性通达随和,不拘一格,贾奕为人圆滑,极善捕捉人心变化,所以师徒关系相处得十分融洽。
李似炬的天赋,全在武学一道。其他方面的才具谋略,大略平平。他能考过进士,做到起居郎,就已经很不容易。
自然,他做起居郎时候的官家,还是赵佶。
赵佶在书法、绘画上的成就,也只能用天赋绝伦去形容。政和、宣和年间的“丰大豫享”政绩,也的确让赵佶攀登上千古帝王的巅峰状态。
那时,不但民间百姓视官家如神明一般敬仰。便是朝廷官员,又有几个敢胡乱非议天子?所以李似炬对赵佶的崇拜,可不是一星半点,更加毫无虚伪。
只是如今下诏的官家却是昔日的太子赵桓,那?依然也是官家呢。李似炬这才知道,原来今日的大宋,早已不是那个繁花似锦的大宋了。
李似炬上山后,就远离了尘世去修行。王重阳上山时,才十三岁,念念关心的也只是如何脱离这尘世的羁縻。何况那时的大宋,还沉浸在收复燕山的喜悦中不能自拔。
等到贾奕找上门来,他们才知道了人间的日渐破败和没落。当然,这所谓的“知道”,也只是知道贾奕愿意告诉他们的故事。
至于故事与真实间的距离?他们师徒都是修真之人,最不耐烦的便是真实。因为一切真实皆是虚妄,镜像而已,根本就脆弱得一塌糊涂呢。
贾奕倒也不是存心欺骗他们,他看到的“真实”,首先就是他愿意相信的真实。在这个“真实”里面,郭药师背叛了朝廷。像他这样忠心朝廷的臣子,受到了迫害。
安兆铭抢了他的师师姑娘,曾让他心如刀绞。此外海州的居心叵测,女真人的残暴不仁,燕京的水深火热,以及两河表里、关蜀之地的自说自话,都让这天下形同散沙。
太学生勇于上书言事,就要遭到朝廷打压,一日斩首十七个太学生!
官家幽闭深宫,早已被隔阻了内外。甚至连帝姬下嫁这样的事情,都要改去海州!大宋祖宗制度,已经形同虚设。
要说这些事情,那一件不是真的?贾奕根本就没说谎。
李似炬、王重阳却听得惊心动魄。这天下竟然到了如此阴阳混淆,乾坤颠倒的地步。他们修真人,眼看就要失了天下人心的供养呢。
何况,拨乱反正,使天下人心归于正统,正是侠者分内事情。
赵桓和贾奕的这轮神操作,无意间向大宋朝野传递了一种改变时代的新手段:“斩首”。其实这也算不得新颖,自古以来这样的故事都是多了去呢。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慷慨激昂,传唱数千年都还在回音袅袅。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更是一手开创了大唐盛世的繁华人间。
若要说近的也有。安宁在东南平乱时,就借助洪七斩杀了明教教主俞道安,还搜刮了明教继续百年的财货。从此在海州打下基业,到如今一飞冲天。
郭药师以区区两千常胜军围困汴京,就能迫使朝廷接受他入主宰执,其实一样使用了斩首的手段。至于后世的某米,甚至把“斩首行动”升级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对待。
只是这种手段的要害地方,从来都需要可遇而不可求的特殊条件才行。如果没有条件,那就一定先要创造出这些条件才行。
赵桓在汴京城里,那是一点条件和机会都没有的。但是贾奕潜出了汴京,又找到李似炬、王重阳这样的绝顶高手,那就算粗粗具备了一些条件。
剩下的事情,就是把这些“条件”拿出来作为“本钱”,吸引更多资源投入罢了。
贾奕在这方面的能力,其实很不错。他不但说服西京留守,也就是西道总管王襄的支持。甚至又潜出河北,与履新大名府的北道总管刘豫达成攻守协议。
自然,汴京的原东道总管胡直孺,也在狂热支持贾奕。
因为胡直孺也等不下去了,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若不能在有生之年扳倒郭药师,他在青史上的名声就该彻底臭大街了。
最难说服的却是南道总管张叔夜,他有海州背景,所以贾奕根本不敢和他说得太明白。
然而张叔夜在本质上,就是大宋的名臣、良臣、忠臣。而且他手底下的实力,还要远在王襄之上,所以贾奕依然无法忽视对张叔夜的游说。
“你是说,官家衣带诏故事,居然真有其事?”张叔夜高居大案,按剑不怒自威。
“禀报张大帅,此事自有天子主张,卑职不便明言。”贾奕耍了个小花招,并不明确告知张叔夜是或者不是。但是他的话里话外,还是默认了这件事情。
“嘶~!”张叔夜从牙缝里都在往外冒凉气。
官家这样胡来,可是要惹出大麻烦的。不说不成功的后果了,那甚至是连大宋的江山社稷都要断送的巨大危险。
便是做成了此事,官家又能得利多少?
亲政吗?大宋祖宗制度,皇帝亲政也要用宰相、御史、枢密使的!
官家在朝堂上,并不能真正的一言九鼎。反而许多好事都要被宰执大臣们争抢功劳,坏事都是官家背锅,罪己诏呢。
太上皇在宣和年间的罪己诏,就一直没少下过。难道你赵桓,就比太上皇更加英明圣武?呵呵!真要是那样的英明圣武,哪里还有郭药师的今日故事!
郭药师想要做大宋的曹孟德,的确让人很不爽。但是郭药师也的确没有触动大宋的祖宗制度,相比而言,京东都护府对大宋祖宗制度的各种破坏,才叫真正的叛逆。
问题是朝廷去了郭药师,又该换谁出来秉国?李纲、宗泽在外,何况李纲好大言热心功利。宗泽年纪太大,行事乖张,他们都不合适呢。
吴敏?已经在京东都护府担任联合议会的议长了,就算他想回朝廷,安兆铭也不可能放过他。其他如帝师耿南仲,却要一昧阴柔算计,他真能懂得治国吗?
胡直孺败兵之将难以言勇,王襄相对更加长于军略。至于秦桧、刘豫之流,那还不如郭药师更加“忠厚、善良”呢!
冒着断送江山社稷的风险,争一个大义的名分,甚至只是为了出一口气。然后继续被所谓的忠臣良将们阿谀奉承,再次被关进深宫里自嗨,果然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