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筑宋 > 第96章 火炮和铁甲船

第96章 火炮和铁甲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96章 火炮和铁甲船

    蒸汽轮机依然是“傻大笨粗”的标配形象,单重达五十石,造价一千贯。随着试验成功,安宁与洪七一起琢磨,要优先把披甲战车开发出来。

    此前的军中战车其实就是使用了辎重车改装而已,人力移动非常笨重、缓慢。用于防御阵地还算凑活,野战中完全无法可用。

    洪七想要使用战马牵引?就那要解决马匹的防护问题。敌军只需射伤一匹拉车的马匹,你的战车就要被人家当成箭靶子!

    所以安宁此前一直没有在披甲战车上下太多心思,直到蒸汽轮机问世,他这才开始尝试九马力的蒸汽轮机做战车驱动。

    虽然车内局促热了点,但架不住人家动力强劲啊?如果再把前车身装上钢甲,加上履带,装上野战火炮,那就是完全是后世的简化版坦克了嘛!

    就像安宁讽刺郭药师一样,依然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安宁和洪七费尽心机开发的第一代履带战车,自然要使用新动力蒸汽轮机了,可是它居然会跑不动?

    无论如何都跑不动!安宁和洪七都是急得头上冒汗,那些羽山大学的弟子,也被他俩呵斥得晕头转向。

    然而任凭他们怎样调试,这架战车依然如老赖般吭哧吭哧地往后一仰,摊开手表示俺尽力了,俺也没法子呢!

    洪七确信蒸汽轮机的动力没问题,整整九马力呢!后来还是小屁孩安顺之和陈凡、魏胜过去玩耍时,看到战车后纷纷吃惊地张大嘴巴。

    特么这战车全身都披挂了厚厚钢甲,而且火炮啥的一样不缺。不知那个力能拔山、抗鼎的西楚霸王项羽来了,能不能举起来?

    安宁哈哈大笑,想知道项羽能不能举起来,不用找项羽本人,把你大师兄高子羽喊来就行。安宁觉得以高子羽的天生神力为参照,大约前世的项羽也就那样吧。

    这就算整明白了,这辆战车太重啦,上百石的分量呢!后来取消了外挂的厚厚装甲,又改良了履带装置,减少炮弹基数,这辆战车才算勉强跑起来。

    速度完全不敢恭维,一个时辰不到五里,比步行还慢。这才刚刚开始嘛,安宁的意思就是有比没有强,科技总是需要进步的。

    最起码在眼下来说,蒸汽轮机做动力这种事情,已经开始大量解放郁洲岛的钻床、锻造、车削等加工设备对牲畜、水利的使用,效率、费用都比此前划算太多。

    想要用九匹马做动力,你最少要准备二十七匹马轮换才行。不但场地占用极大,而且两三个时辰就要停顿一次,工场到处尘土飞扬,马尿味道也不敢令人恭维。

    改用蒸汽轮机?不但占地极小。而且因为水汽不断喷出,工场的灰尘也显著降低了。理论上只要不停水,那么工场就能一直运转下去。

    特别是钻床、车床这些工序,因为动力的稳定性,制程的精密度更加容易控制,加工良品率直线上升。场地的使用效率,乃至加工成本也在明显得到降低。

    其他水力、风力的依赖也得到解放。风力不稳定,水力要受枯水期、冬天结冰等等困扰,使用这些做动力,甚至还不如马力来的稳妥。

    但是想要用在行走方面,受制于蒸汽轮机自身的庞大分量,眼下依然力有不棣。安宁也没什么太好办法。只好转移注意力在迫击炮的改良上面。

    得益于蒸汽轮机在钢铁铸造、锻打、车削、钻孔方面的给力设计,迫击炮的炮筒尺寸更精确、浓缩。所以炮筒就可以做的更薄一些,整炮重量被控制在四十二斤左右。

    安宁又将打造钢臂弩的弹簧钢进一步拉成了真正的弹簧。并且在迫击炮的炮架和炮身间增加了弹簧减振系统,减少了炮身后座力。使迫击炮的射击更加便捷、准确。

    因为整炮重量不大,各部件很容易拆卸组装,所以两名士兵各负担一组情况下,每人还可轻松携带六枚炮弹在战场上短途移动调配。

    所谓器械有专攻,迫击炮就该凸显轻巧灵便,用做阵前的火力覆盖。更远、更大范围的战火覆盖,打乱敌军攻击序列,就一定需要野战火炮才对。

    安宁以为,对付金兀术投石机的唯一法子,就是射程更远、火力更猛的野战火炮了。此前洪七为了得到更大战火覆盖面而把迫击炮做的其重无比,根本就不合时宜。

    安宁最早开发的火炮规格,大约是以世西方十二磅的战地火炮为蓝本打造。不过弹头不再是圆圆的巨大铁丸子,而是更具威力的开花弹。

    当然,因为郁洲岛钢铁业的发展,炮筒的铸造也是从一开始就放弃了青铜材料,而是以和造枪管一样的熟铁浇筑炮身,同样使用绿矾油钝化处理。

    只是出于担心炮身砂眼太多影响炮身质量,洪七最早的火炮试制时候,还要坚持采用箍炮工艺,就像他此前开发的火箭炮那样。

    用六支长条的内曲面钢条经过锻打加工后,每隔五寸距离以一寸钢箍加热后紧固炮身。缝隙处以铁水浇筑堵塞。内壁用大型锉刀、鲨鱼皮等抛磨光洁。

    锻打过的钢铁质量一定比铸造的炮身更安全,这是洪七的认识。宁州之战中,对没良心炮筒炸膛的恐惧,已经深深烙在洪七的心头。

    只是后来随着铸造工艺的改善,以及不断试验射击,测试数据的收集完整,加上安宁的不断坚持,洪七才算同意了炮身的整体铸造。

    炮身长五尺三寸,重五百四十斤。炮筒外径七寸,口径四寸,壁厚一寸五分,炮身炮弹八斤八两,弹药二斤十三两,炮弹总重十一斤三两,仰角射程可达七八百步。

    搭载火炮的炮车轮子一开始就考虑到铁轨上运输的可行性,若是在野外移动时,就要在轮子外套上履带,除了速度慢点,一般无需担心移动的问题。

    整炮总重九百多斤,这个重量在陆地上野战布阵是没有问题,但是若要把它放在铁甲舰上,就显得太笨重一些。

    为了便于水师铁甲舰的装备,在船只尺寸、载重都有限制的前提下,究竟是装备数量更少,但射程更远陆地野战炮,还是为了装备更多,宁愿牺牲射程,新开发一款轻便火炮?

    安宁和洪七吵成一团,最后听取了大匠平简调研的大宋水师武器射程数据后,才拍板决定新开发一款野战轻炮。即方便水军装备,也能用于陆地野战的临时调配。

    这款专为舰载用而设计的战防炮,因为测试过火炮的炮管强度,新型舰载用战防炮的炮管口径四寸,外径六寸,仰角射程四五百步,整炮重四百五十斤。

    舰载野战炮固定安置在铁甲舰的二层,单看射程好像明显不如陆战用火炮那么变态,但却胜在轻便。一艘铁甲舰,可以多载一倍火力呢。

    因为动力机的不给力,原本计划安装动力机的铁甲舰船,如今还要靠轮浆运动,宁海军水师的新式战船首先从一千料的“曲阳号”铁甲舰开始尝试,一共造了三十艘才算了事。

    “曲阳号”战船一千料,舰长七丈三尺,宽一丈九尺,舰主仓深七尺。战船吃水深度五尺。采用踏轮和三角帆设计,踏轮航速三十里/时辰,顺风时最大航速一百二十里。

    这就专门是为海战追击设计,不但速度更快,其龙骨、撞角都是采用精钢设计,两侧的船身也都披挂铁甲防护。

    装备舰载战防炮三门,迫击炮三门。定员六十八人,最大载人数二百九十八人。每日航行六个时辰可支撑二十二天,巡航五千里,每艘造价五千贯。

    此外又见缝插针随意造了一批一百、五十料小型轮船。一百料“鱼鹰号”轮船造了一百艘。舰长三丈,宽九尺,仓深三尺,吃水深度二尺。

    采用十二轮桨叶人力驱动,载二十五人。登陆战时可载四十人。航速三十里/时辰,最大航速四十里。得益于轴承的使用,使转轴摩擦力大幅降低,“鱼鹰号”实际上速度达到十八轮的水平,战船每艘造价七百六十贯。

    “飞鱼号”哨船两百艘。战船五十料,舰长二丈三尺,宽七尺五寸,仓深二尺,吃水深度一尺。采用八轮桨叶人力驱动,载十三人,登陆战时可载二十人。

    航速三十里/时辰,最大航速四十里,单船每艘造价四百贯。这船就是直接参考了大宋的安庆轮制造工艺,只是把叶轮以铁铸造。

    中间轮宽三寸,两侧叶片各横出三寸,整个叶轮宽达九寸。这样的结构不易被近岸时的水草缠绕,而且可以直接在沙滩上短途登陆行走,抢筑滩头阵地。

    平时行船时,鱼鹰号、飞鱼号都是拖挂在动力船后方拖行,并轮番对船队周边的哨探警卫活动,战时负责抢滩、追袭敌军落单船只。

    计算水上战舰的定员编订七千两百人,加上两个陆战旅六千六百五十人,一个后勤工兵旅三千三百二十五人,整体水师编制一万七千人左右。

    其中张荣的水泊梁山所部,几乎都是鱼鹰、飞鱼版本的内河小船只装备,水师规模改编为一个两千人的精锐内河水师,主要任务就是沿着运河一线巡查预警。

    李俊的海上水师作战方略,主要是遮蔽东海、北海区域,护卫京东都护府的海上安全。同时对黄河、淮河下游入海口区域伸出触角,与张荣所部形成互动。

    此外,身为“海龙王”坐下的第一大将“混天蛟”,他还要对所有远洋航船的海上事件做出裁决,担纲海上仲裁法庭的脚色。总体上来说,李俊的任务“相当繁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