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主审官
翌日,卯时一刻。
一辆辆马车向皇城驶去,停靠在皇城跟脚下。
各部的头头脑脑从马车上下来,冲相熟的官员打着招呼,稀稀疏疏朝大殿走去。
这群便是被称为,朝堂之上,衮衮诸公的人。
半个时辰后。
太和殿内。
各部官员按例将前日的事情奏报完毕,黎公公朗声道:
“有事~启奏。”
“无事~退朝!”
新任太仆寺卿出列:“臣,有事启奏。”
“自臣接管太仆寺以来,盘查历年账目,发现前太仆寺卿韩世光,贪赃枉法,虚报数目。”
“请陛下彻查此事!”
这话一出,满堂文武官员的反应各不相同。
有的幸灾乐祸,有的意味深长,有的惶恐不安。
站在台前的太子却是心中一惊,没想到这案子这么快就发了,不自觉的瞟了老二一眼。
觉得这件事肯定是他的手笔。
成康帝微微颔首,黎公公示意小太监将奏折接过来。
小太监利利索索上去接过奏折,捧向黎公公,黎公公又转呈给成康帝。
打开奏折,成康帝问了一句:“韩世光被害一案,不知大理寺可有眉目?”
大理寺卿曲一洪出列:“启禀陛下!”
“据我寺审查,韩府发现之尸体或许不是韩世光,而此人有可能通敌叛国!”
“请陛下准许三司会审!”
咯噔!
不少人心里一惊,这个曲一洪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人都死了,还扣一顶大帽子!
但却有更多的人,脸色平静,好像已经知晓此事。
成康帝点点头,看向张首辅,问道:“达文兄,此事你怎么看?”
首辅张达文出列,他已经习惯成康帝在做决定之前,先询问他的意见。
可他却知道。
这位陛下早已有打算,问自己的目的,只不过是想借自己的口,说出来而已:“陛下,臣以为,若是真如曲大人所言,那的确该让三司会审。”
“嗯。”
成康帝点点头,又问:“既是三司会审,诸位说让谁当主审官合适?”
三司会审一般都是大案要案。
或者说这个案子牵扯极广,一个部门啃不下来。
三司指的是,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这种会审通常都要由一位皇室之人坐镇,担任主审官。
可这起案子朝堂诸公都清楚,韩世光之前和太子走得较近,其中的隐晦含含糊糊,多数人不想掺和。
而现在三位皇子都不适合担任,这起案子的主审官。
太子本就和这起案子有丝丝瓜葛,万一屁股没擦干净,倒霉的就是办差的人。
二皇子也不合适,若是他借机向太子泼脏水,到时候就算有一万张嘴巴,也说不清楚。
最后是三皇子,还未成年,不知道他会站在哪一边。
而且老三整日蜗居在皇城内,少与朝堂中人打交道,存在感很低。
皇室还有位岐王,但这位王爷早已不理外事,潜心修佛,俗间事物常拒之门外。
见没有人说话。
大理寺卿曲一洪躬身道:“臣倒是有个合适人选。”
“喔~?”
成康帝饶有兴致的问道:“不知曲爱卿推举何人?”
堂下诸公默默竖起耳朵,只听曲一洪道:“镇国公次子,秦飞,秦伯庸!”
这个回答不禁让众人眼前一亮。
最高兴的当属刑部尚书,若是皇室不出人担任主审官,那他这个掌管天下刑案的尚书,就要接这个烫手山芋。
听见曲一洪的提议。
成康帝毫不意外:“诸位爱卿觉得此事如何?”
朝堂上的诸公们,已经习惯这位皇帝的处理方式。
他不会直接决定一件事情的走向,而是先拿出来问问,你们都是什么意见?
如果所说不合他的心意。
他就会问下一个人,你来说说看,此事该如何解决?
所以很多人摸不透,这位陛下的心思,但却知道一次没回答对,那没事,如果两三次回答得都不对。
以后就不会再有回答的机会了。
刑部尚书出列:“臣以为,秦二公子才思敏捷,聪慧过人,能担此任。”
都察院左都御史出列:“臣复议!”
二皇子出列:“儿臣复议!”
除了这几位,再没有人跳出来说话,能站在大殿之内的,哪儿有糊涂人。
大部分的官员并没有牵扯到党争之中去。
君是君来,臣是臣,不管上边坐着的是谁,自己还是一个办差的臣子。
所以,不掺和,是最好的选择。
“达文兄,你怎么看?”成康帝看向张首辅。
张达文躬身道:“臣以为,此事此事应斟酌而行。”
“一方面,镇国公府向来不参与朝堂之事,只怕秦家二少爷会推辞。”
“另一方面,臣又觉得,秦家二少爷适合做主审官。”
“听闻他天资聪颖,想来应能担此重任。”
张首辅回答得很客观,这也是他能当首辅的原因之一。
皇帝要的不是什么都喜欢插一脚的权臣,而是就事论事的纯臣。
“嗯!”
成康帝点点头,打了个太极:“那就交由内阁处理吧,众位爱卿可还有事启奏?”
堂下无人说话。
黎公公发出洪亮悠长的嗓音:“退~朝~!”
张达文没想到这个烫手山芋,还是落在自己手上了。
唉,这个陛下啊
散朝后,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主官没有离开,站在大殿外等着张首辅。
张达文出了大殿,挥挥手:“诸位,走吧。”
来到文华殿,张达文并未与三人寒暄,铺纸提笔写了一道文书,盖上内阁大印交给曲一洪:
“曲大人,此事就交由你来办。”
“是!”
曲一洪接过文书后,三人匆匆离去。
辰时三刻。
镇国公府,后院伙房。
今天早上众人吃的是包子稀饭,配的有两碟小菜。
正在将包子塞进嘴里的丁青,耳廓一动,咽下包子后,起身向前踏出,便消失在众人眼前。
一盏茶的功夫,丁青带了三个人进来。
为首的是胡道通,他递上一封文书:“二少爷,陛下命你主审韩世光一案,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司会审。”
众人听闻这话,手上的筷子不自觉放慢了速度。
接过文书一看,秦飞笑问:“是谁举荐我的?”
胡道通尴尬一笑:“是曲大人。”
曲一洪?这个老东西,把我拉进这件事干嘛?秦飞将文书丢在一旁:“三位,吃了吗,坐下吃点。”
文官和武将,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行事作风。
若到文官家里去,那一定是,请入正厅,先上茶,搞得很形式。
但武将就有所不同。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坐下先吃,吃完再说。
而胡道通三人也没想到,秦飞和小郡主这样的人物,就坐在伙房里吃饭,半点架子也没有。
不等胡道通三人拒绝,孙一凡已经拿出三副碗筷放在桌子上。
丁青和韩保生拿起碗筷离开桌子,与八都鲁坐在案板处。
胡道通三人的确没吃早饭,天还没亮就被自家大人叫过去交代事情。
待三人坐下后,秦飞才问:“二位怎么称呼?”
另两人有些拘谨,站起来拱手道:“下官刑部郎中,何乔新。”
“下官都察院,监察御史,左应甲。”
何乔新四十来岁,国字脸,唇边留着淡淡的胡茬,穿的是一身绯色官袍,胸前绣云雁,四品文官。
左应甲在三人中最年轻,只有三十五六。
皮肤白皙,五官俊朗,是位中年帅哥。
与胡道通一样,穿的是一身青色官袍,胸前绣白雉,五品文官。
秦飞挥挥手,示意二人坐下:“不必拘谨,我就是随口问问,毕竟咱们搭台子唱戏,我得分清人不是。”
何乔新与左应甲两人嘴角抽了抽,这天底下,也就你秦二少爷能把三司会审说成是唱戏。
三司会审是最高的审理制度,几年或十几年可能都不会有一次。
自成康帝登基以来,这还是头回。
而能参与三司会审的官员,都是各部的佼佼者。
有了这笔履历,日后平步青云指日可待。
“你二人是何时入仕?”秦飞塞了一个包子进嘴里,随口问道。
何乔新放下准备夹包子的手,回答道:“下官是成康元年,春闱后入仕。”
左应甲跟着回答道:“下官乃成康五年入仕。”
秦飞点点头,确定这俩不是文景二十年那一批科考的,便有了主意,看向胡道通:
“你与他二人说说这起案子。”
胡道通停下筷子,擦了擦嘴角,从头到尾和两位同僚摆谈事情的始末。
两人听完后,脸色皆有变化。
不过心中却是一阵窃喜,案子越大,他们参与的程度越高,在朝堂上的名声就会越响。
而且秦二少爷又不会入仕,这次的功劳都会算在他三人身上。
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一炷香后。
众人吃完了饭,孙一凡开始收拾桌子。
浅浅乖巧的帮忙,显然她已经融入二少奶奶这个角色了。
“何大人!”
秦飞看向何乔新,一副讨教的语气问道:“你说此案,咱们该怎么办?”
何乔新听见这个问题,眼皮抽了抽,合着您秦二少爷学会陛下那套了,明明有主意非得问问我的意见。
他站起身来,很认真的说:“但凭二少爷吩咐!”
“嗯!”
秦飞很满意这个回答,点了点头,掏出那块成康帝赐的玉佩:
“命你在巳时之前,调二百禁卫军甲士包围太仆寺,从头到尾查清历年来韩世光的罪证。”
“在没查清之前,太仆寺一干人等不得出入!”
咯噔!
何乔新脸色有些发白,没想到自己接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包围太仆寺。
这也太夸张了吧?
案子好像没这样办的吧?
是不是玩得有点过了,我能收回刚才的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