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命运在四年前就已改变了轨迹
人一旦飞黄腾达了,你是瑕眦必报,还是既往不咎,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气量。
现实中唐继尧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将决定着滇军未来的命运,以至于改变龙国的历史轨迹。
唐继尧一直认为,人还是应当做的大度一点好。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但对那些道行逆施的人,唐继尧没办法做到大度。
因为他太了解道行逆施这个成语的典故了。
道行逆施这个成语是主父偃说的,但是原话不叫道行逆施,叫道行暴施,也就是说主父偃,在他权力的巅峰,他不断的告状。
告这个,告那个,甚至把众诸侯王都给告倒了,在这个时候就有人劝主父偃,说你太横行霸道了。
主父偃答:
“我从结发游学以来,四十多年不得志。你知道我这四十多年来是怎么过的吗?”
“受了多少窝囊气,到哪哪不待见,走哪人家都讨厌我。”
“我这个人不受待见到了什么程度,我爹我娘不认我这个儿子,我的亲兄弟们不把我当做自己的骨肉。我的宾客们都弃我而去。”
“我主父偃活到今天还没尝试过什么叫做温情。”
“我四十多年的苦难日子,好不容易熬出头来,所以我就要盗行暴施。”
主父偃这个人在做人上很直爽,有什么说什么。
唐继尧一直认为主父偃这番做派不好,很不受人们的喜欢。
人生只有可遇而不可求的才叫机遇,机遇往往比才干更重要。
人生如果遇到了好的机遇,只需几年的时间就能完成,你一生中的历史性转折,从而一飞冲天。
就比如南北和谈时,国民党与北洋政府对首都设立之事,进行了一番争斗与暗战。
若是没有自己那通,明确支持定都北京的电文,贵州都督的馅饼会砸到我唐继尧的头上吗?
不会!
若是没有那通电文,我唐继尧一个小小的管带,能从贵州都督,再到现在的云南都督吗?
不能!
父亲与祖辈们十几代人从未到达过的成就,我唐继尧一封通电就达到了。
袁世凯对唐继尧有提携之恩,他闲暇时也会思考。
国内反封建反帝制的运动,闹成什么样,袁世凯可是知道的,可他为什么还想当皇帝?
皇帝这两字,真是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终极目标,更是为之奋斗的终点。
谁不想当皇帝啊,就连唐继尧也想。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当皇帝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一,他拥有天下所有的财富与权力。你说你挣钱多? 难道你还敢比皇帝挣的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整个天下的老百姓也都是皇帝的。
二,有权威的开国皇帝,随随便便说出的一句话,叫圣谕,天下所有的臣民都会俯首贴耳,哪怕皇帝说错了,天下所有的臣民也必须俯首听命。
是对,是错,都有人高呼万岁。
多痛快啊!
这就是当皇帝的好处。
用一个成语来说,那就是,世事难测,你很难预料,会发生什么,就比如袁世凯想称帝,自己的那个逆子突然对鹰开战,导致鹰日联军的兵锋直指云南。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既然自己的那个逆子已经发动了战争,我们云南为什么就不能打赢这场战争呢?
可意料不到的因素太多了,他没想到贵阳刘显世,川蜀胡景伊,广西陆荣廷居然不明白。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兔死狐悲的道理,我唐继尧的云南不复存在了。
北洋政府就能与你们的贵州,广西,川蜀共存了?
更让唐继尧没想到的是,云南民政体系的大部分官员,竟然在此时选择辞职。
谋事与成事的区别,就在于,谋事是你的主观努力,成事还要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因素制约和影响。
原来唐继尧是不信这句话的,他的前半生太过顺利了。
几乎就是验证,有志者事竟成,这句名言的真实性。
可人生最难琢磨的就是命运,命运最奥妙的地方,就在于它具有神秘性,你不知道未来,你会有什么样的遭遇,这就是命运最耐人寻味的地方。
人生最奇妙的就是命运不可琢磨,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这就是人生。
就像唐继尧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命运,已潜移默化的被唐仁杰改变了一样。
曾经的唐继尧在贵阳担任贵州都督期间,最喜牌场,每次出行必是旗帜招展,锣鼓喧天。
攸飞军的卫兵们定是挎着双枪,手持方天画戟,身背红樱马枪,守护在两旁开道。
自从有一次在贵阳大街与自己的儿子唐仁杰相遇,他竟然装作不认识自己,隔得老远便躲开了。
回家狠狠抽了这逆子一顿后。
问这逆子在大街上看到自己后为什么要逃,是不是做了什么坏事。
让唐继尧没想到的是,这逆子竟然说出:
“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贱其行矣,如何能享,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蒙其病矣。何如不败。”
什么意思嘞,意思就是,谦虚低调收敛自己的锋芒,这是永远要秉持的一个状态。
即便对那些聪明人来说,如果不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与才华,一味的去拿自己的聪明炫耀,这样的一种状态属于肤浅,是极其没有智慧的表现。
这句话当时就把47岁的唐继尧给说懵了。
一时竟然找不到理由反驳这个逆子,想了想后,抽出刚刚才系上的皮带,冷声问道: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利益的争夺我不能逃避,老子若是不时刻露出獠牙,你小子能有现在的锦衣玉食?”
看了看老爹又抽出的皮带,咽了咽口水,准备脚底抹油直接开溜,可扭头看到已被锁死的房门后,只得答道:
“爹,杨慎的《临江仙》你读过吧。”
唐继尧不答,只是握着皮带的右手,似要抬起,唐仁杰见状急忙继续说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父亲难道你就不奇怪?这位地位与才华并存的大才子,为什么会发出,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感叹?”
“啪,啪,啪……”
“你看不起老子是吧!老子看明史资治通鉴时,你小子还是个卵子呢!不和老子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今天这第二顿你是跑不了的。”
唐仁杰绕着圆桌一边逃跑,一边解释道:
“别打了爹,我说我说。”
“说。”
“那爹别追了!”
“你先说。”
“爹先别追!”
一炷香后,气喘吁吁的父子二人,在圆桌前相对而坐。
“说。”
“父亲嗯……”
唐仁杰那十分亲昵的“父亲”声再次响起。
唐继尧的右眼角不受控制的抽了抽,因为两天前他才听过这样的语气。
当时的唐仁杰叫完“父亲”后,随即就提出要去德国留学。
再次听闻这声亲昵的“父亲”,唐继尧立刻站起。
唐仁杰见状大惊,
“别,别,爹,刚刚您不累吗?要不在歇歇。”
“你这个逆子又在打什么歪主意。”
“父亲,父亲,你先坐下,我就是想问问您,如果我说了,你是不是就答应我去德国留学的请求了。”
“你先说。”
“你先答应。”
“你不说是吧!”
“别,别,别,我说,我说。”
唐仁杰想了想,在心里组织好语言后,才继续道:
“爹,你也知道杨慎的结局,其实,我就是想说,做人嘛,要学会隐藏自己的锋芒,哪怕你爬得很高,也不要将自己暴露在风尖浪口,一旦受到众人的瞩目,你就会无法躲藏。”
“更要懂的藏,收起自己的锋芒。就如鬼谷子说的:谋莫难于周密。注意,他用的词是周密,周全且隐秘,而不是聪明。很多不聪明的人,其实也能赢,只要你藏的深。”
“如果有人执意要和你打杀呢?那时的你还藏吗?”
“爹你身边也有很多内家高手吧!你也知道他们是怎么打架的。”
“他们打架是用眼睛,全力观察敌人的一举一动,敌不动,我不动,敌一动,重心不稳,我就过去了。”
“若你遇见你打不过的人,你又当如何。”
闻言唐仁杰不假思索的答道:
“当然是和那个打不过的人后会有期喽。静待时机,合纵连横,刨他祖坟,斩草除根。”
“我不到很保险很安全的时候,我是不会出手的。”
听完后唐继尧起身系上皮带,丢下一句话后,走出了房间。
“德国是吧!想去就去吧,去看看也好。”
………………
至此以后唐继尧出行时,再也没有摆出过什么大阵仗了,更不会有信件的落款是东大陆主人的事发生。
………………
善良的人往往最容易犯错,总以为我不害他,他便不会害自己。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更没有永远的效忠。
那些请辞的云南官员,觉得唐继尧对自己好。
那只是他们两人的利益一致,唐继尧好。
一旦唐继尧与云南这些民政官员们发生了利益冲突,唐继尧还好吗?
就比如现在的唐继尧不顾大局,杀光了昆明城内的鹰国人,云南将要面临鹰国人的怒火,唐继尧还好吗?
不好!
唐继尧是个善良的人,但他的善良与好只对一人,那就是唐仁杰。
就像现在的时局,唐继尧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的打算并非是为自己找条后路,而是再为自己的独子唐仁杰,找战败后的脱身之法。
熟读历史的他知道,知恩图报,以德报怨的人,都是些什么结局与下场。
就比如知恩图报的韩信,当年漂母不是在韩信快要饿死时给了他一口饭吃吗?
韩信做了楚王后是怎么对待漂母的,“千斤重谢!”
那个受胯下之辱的无赖,他没有报复,反而封了那个人做中尉。
韩信对人就是知恩图报,以德报怨,他是这样来对他人的,当然他也希望别人这么对待他。
可另一个位高权重的无赖,却让他三族血脉尽绝。
犹豫不决害死人,那些请辞的官员,已经是云南内部不安定的因素了。
再说天地下也没有傻子,要是有傻子的话,也只有一种傻子,那就是把别人当傻子的傻子。
更何况是那些民政官员了。
这个时候自己稍有动作,那些官员们肯定知道的一清二楚。
如果在此时下手,云南必定陷入暴乱。
如果不提前下手,那些请辞的官员又极容易被,鹰国人的间谍收买,战争开始后在云南的内部制造恐慌与混乱。
如果唐继尧认为这些地主土司资助的官员,请辞后能够安稳下来,那唐继尧就真的是傻子了。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唐继尧永远都不会把任何人当做傻子来对待。
云南此时所面临的内忧与外患,让唐继尧一筹莫展。
“咚,咚,咚……”
就在这时唐继尧的书房大门被人敲响。
“进……”
当看到蔡锷将军的那一刻,唐继尧顿时感觉天都亮了,一直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当真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远去英雄不自由。”
如今正好缺乏有力的支持,支持者不就来了。
论云南有谁比自己的威望更高,那就是上任云南王,蔡锷。
需要外地的军队处理掉这些,请辞的官员,蔡锷,不就有!
这真是天凉了就有人送被子,也怪自己竟把蔡锷将军忘了。
正好一同处理掉那些与民政官员有勾连的地主土司。
就算战败,不是有这些,祸害乡里的地主土司陪葬吗?
还可以还云南百姓一个新明天。
想必就算老子到了地府以后,判官老爷看在自己为百姓们做了一件实事的份上,也会让自己投一个富贵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