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北洋政府风云起
北洋军阀是龙国历史上,一个肇端于19世纪末,形成于辛亥革命之际的政治军事集团。
这个集团在一定时期内拨弄风云,叱咤天下。
最终又被历史所唾弃,嘲弄。
他们人为制造的政争,割据,混战,无时无刻不在透露着北洋政权的混乱。
就比如,前清权臣袁世凯与革命党人达成了,py交易,以出任总统为交换的筹码,成功逼迫清帝退位。
民国虽然成立了,但动荡并未停歇。
奸狭狡诈的袁世凯打算,以同样的方式与外国列强进行交易,以图成就自身的皇图霸业。
居仁堂北洋政府会议大厅。
首座之上的袁世凯,目光无神地将在场的四人,扫视了一遍。
袁世凯夺权后本就争议声不断,国事,家事,内事,外事,事事缠生。
袁世凯是人,是血肉之躯。
千愁万愁人自病,此时的袁世凯在这相对无言,突然寂静下来的居仁堂内,感觉自己的头突然疼了起来。
随即摆了摆手,说道:
“既然大家都没有什么好的建议,云南之事过两日在商议吧!”
闻言冯,段二人对视一眼后,纷纷明白了对方眼里所想表达的含义。
立刻颔首道:
“大总统,我们就先走了,国事虽操劳繁重,您也要保重身体啊。”
“谢谢大家的关心,袁某无恙只是乏了。”
“那我们就先告辞了。”
徐世昌看了看冯,黎,段三人离开的背影,并没有跟随他们的步伐一同离开,而是等他们走远后,看向袁世凯语重心长的道:
“我听闻外界传言你要称帝,这是捕风捉影之言,但关于帝制,一点风影都不能有,此事万不可为。”
袁世凯闻言面色一变,随即恢复常态,微笑道:
“我肯定不会,当皇帝有什么的?”
说到这里时袁世凯顿了顿,反问徐世昌道:
“我现在已权利无限,为何要画蛇添足呢?”
关于称帝一事,袁世凯的野心早就完全盖住了理智。
此时的袁世凯称帝在即,他必须要安抚住北洋高层所有人。
见袁世凯话语坚定,可徐世昌知道袁这番说词,并不是他的真心话。
话已至此,徐世昌只能心事重重的离开了居仁堂。
待徐世昌走后,袁世凯唤来卫兵,吩咐道:
“去请杨度先生前来议事。”
“是。”
……………………
杨度此人或许很多不熟悉历史的人,都不曾听过此人的名讳。
但在清末民初的上层精英圈子里,杨度的大名可谓是人尽皆知。
为什么呢?
因为他学的是帝王之术,他要做帝王师,袁世凯现今最为器重之人。
推翻晚清后,龙国已经是民国了,但是杨度他依旧坚定的认为,君主立宪是最适合龙国的体制,民主共和并不适合于现今龙国的国情。
一心只想着重起帝制。
从小在杨度的眼中,以智慧著称的诸葛亮,只能算是一个中人之资。
并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他那个《隆中对》三分天下,与后来的三分天下,只是侥幸而已。
杨度这人可以称为民国第一奇人,为什么呢?
因为清末民初那点儿事件,就没有杨度不掺和的。
与康梁二位是好友,跟汪精卫,齐白石是同学,袁世凯称帝道路上的头号打手,支持孙先生共和,曾入过佛门,国民党,黑道,乃至于我党。
变脸之快,幅度之大,令我都难以下笔简单介绍此人了。
其实嘛,在我看来杨度此人他是爱国的,认为谁能救国他便去辅佐谁,不靠谱则毫不犹豫的弃之。
杨度18岁考上秀才,19岁中举,赴京会试,参与了公车上书,结识了梁启超,袁世凯,徐世昌等人。
回乡后,又被王闿运亲招为弟子,倾囊传授了三年的帝王之术。
杨度由此立下志向,余城不足为帝王师,然有王者起,必来取法。
1903年杨度来到北京,参加经济特科进士考试,考取了一等第一名。
还没来得及回乡传递喜讯,谁知慈禧老妖婆搞起了政审,一看杨度这背景,直呼好家伙,这第一名竟然是变法那帮人。
将他们除名了不说,还下令通缉,差点丢掉了性命。
杨度被逼无奈下只好赴日本留学,和大汉奸汪精卫是同班同学,一起学习各国宪政。
蔡锷将军更是时常来杨度家蹭饭。
杨度是留日学生总会干事长,与国父孙先生数次激辩,聚议三日夜不歇,满汉中外,靡不备论,革保利弊,畅言无隐。
还将黄兴介绍给了孙先生,促成龙国同盟会的成立,自己却拒绝参加。
1907年杨度回国,当选了湖南宪政公会会长,
起草了龙国第一本,《民选议院请愿书》,联名上奏,开创国会请愿运动之先河。
还做了四品的宪政编查馆提调。
在颐和园给晚清的大臣们上课,成了不折不扣的宪政专家,名满京师。
后来,摄政王“载沣”要杀功高盖主的袁世凯。
杨度死活不肯草诏,在袁世凯被罢官后,只有他和严复到车站送行。
还安慰袁世凯道:
“别当有说,害不足惧。”
…………
南北和谈时,杨度又对一班干革命的老友说:
“革命军的成败关键,在于袁世凯的向背如何。”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袁世凯打不打算做,曾国藩或是李鸿章那样的忠臣,只有袁世凯不做忠臣,做老大,革命军才有可能成功。
袁世凯掌权后,一开始想让杨度担任教育总长,结果杨度坚持不就。
袁世凯说:“你不会嫌弃官小吧。”
杨度答道:“教育闲曹,吾愿帮忙,不帮闲。”
有天,杨度在街上听到了乞丐吵架,一人说,“今儿还有王法吗?”
“都是共和闹的,假如皇帝还在就好了。至少还能开仓放粮,我们也不至于饿死。”
乞丐这话简直就是,说到杨度心坎里面去了。
他认为中国府院之争的根源,在于缺少鹰国女王或是日本天皇那样,精神支柱似的人物。
就这么着,他搞起了臭名昭著的筹安会。
袁世凯听闻杨度此番行进后,心中窃喜,两年了终于有个懂他的人出现了。
在居仁堂亲自题写了,“旷世逸才”制成匾额送给杨度。
以资鼓励,希望杨度继续提倡帝制。
得到袁世凯这番的赞誉与鼓励,杨度当即就策划了,乞丐请愿团。
梁士怡更狠,组织了妓女请愿团。
当时的北京大街真的比唱大戏的戏院还要热闹。
自此杨度在袁世凯心中可谓是简在帝心,大事小情都要叫来杨度商讨一番。
(在岔句题外话,杨度此人一生真的太过传奇,民国但凡有点儿名声的大人物,杨度皆有交情,袁世凯死后,杨度去河南安阳袁林,祭拜袁世凯,遭到了袁克文的大白眼,认为他是袁家的克星,木克土嘛。
袁老二还写了首诗,朱三不是纵横才,死傍燕台事可哀。独有杨家招老招讨,清明犹想上坟来。)
……………………
没过多久袁世凯见杨度已经到来,还未等杨度落座,便开门见山的问道:
“杨先生是研究君主立宪制的专家,最近有不少洋人,其中还有美国人,都说这共和国体啊,不适合龙国国情。”
“我呢,现在也拿不定主意。所以就把杨先生请来聊一聊对改变国体的看法。”
袁世凯的话音刚落,杨度便微微颔首,不假思索的答道:
“以我看来改变国体,君主立宪正当其时。”
“可,卜五刚刚才告诫过我,君主立宪制是一步臭棋,国体重器,宜静不宜动。”
“我的袁大总统,您明知这几年民国乱哄哄的,你可曾想过民国的乱,是不是乱在国体上。”
“可,我已经是终身总统权利无限,又何必计较一个皇帝的虚名。”
“君主立宪,怎么就是当皇帝呢?我劝大总统改变国体是为了国家的长期稳定,不是为了袁家,搞个家天下,从政体而言咱们什么都没有变,还是立宪国嘛!”
“可从国体而论,共和改为君宪,有了皇帝,这位置不像总统,是家族继承制,不仅有法律的保障,还有龙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保证。”
“皇帝这个位置,至少没人敢争敢抢,谁要争抢那就是撺位,举国上下共讨之。”
“大总统您在看鹰国和日本,都是国体有君主,政体是立宪,有了皇帝这一个精神意义上的支柱后,国家稳定,人民富强。”
“这正是咱们的榜样啊,大总统。”
“杨先生,这总统的位置有人争抢,难道说这皇帝的位置就没人争抢了?龙国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历史朝代更迭,皇帝难以善终也不是一两位了。”
“大总统,现在的龙国就是民主共和,可您看看现在的龙国是什么样?事实已经证明,民主共和并不适合于现在的龙国。”
“大总统您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龙国四万万的同胞考虑。只有君主立宪制才能改变龙国现今这局面。”
闻言袁世凯再次陷入了沉思,良久后袁世凯的目光,由最开始见到杨度时的无神,逐渐转化为坚毅,
双目炯炯有神地盯着杨度,开口问道:
“不知杨先生,可愿意任职政事堂国务卿?”
杨度不解:
“政事堂国务卿,不是徐世昌,徐老先生担任的吗?”
袁世凯闻言叹道:
“刚刚议事时,徐老说他精力不济,无法再继续担任政事堂国务卿一职,袁虽数次挽留,可徐老回乡之意已决。”
“杨先生可愿助我?”
时代剧变,一生寻求救国之路的杨度,终于有了施展才能抱负的机会,此时的杨度内心在激荡,毫不犹豫的答道:
“定助大总统,拨乱反正,还民国一个朗朗的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