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教师变主播:古人听我讲政治课 > 第17章 封邦建国,文明伊始(5)

第17章 封邦建国,文明伊始(5)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三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为什么要有文字呢?只有语言不行吗?

    从实用性角度来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的增收,畜牧业的养殖扩大……你们需要一种文字来对人、事、物等等资源的记录和分配。再加上人类本身记忆的时效性,时限性,人类不得不创造一种文字来帮助记事,帮助记忆。这也是文字产生的根本原因。

    至于文字是如何产生的,我国的古籍史书中有两种说法。

    一说伏羲造字。《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有云:“伏羲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一说仓颉造字。在创字这方面,与伏羲相比,仓颉的名声更大一些,纵使你伏羲是三黄也不管用。《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传说他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仓颉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当然,我们都知道伏羲和仓颉都是神话中的人物,是传说中的人物,并没有具体的资料和实物来以做证明。

    【东汉】【西汉】

    正准备把《说文解字》献给汉安帝的许慎,正和门客讨论《淮南子》的撰写的刘安纷纷沉默了。这天幕都说了是神话传说,我还咋写啊!?——呜呜呜t_t,还是再改吧。生活不易,慎慎/安安叹气。

    “或许,历史上真的有仓颉这个人。但是,我更愿意相信中国历史上有一群“仓颉”,他们共同为中国汉字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或许没有留下名字,但是“仓颉”就是他们共同的名字,名垂千古,百世流传。”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他们拥有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灿烂、最深厚、最悠久的文化。”

    “他们也是最谦虚,最默默无闻的。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所做的微不足道,总是喜欢将这些伟大的创造归结给一位神仙或者一位伟大的人。可是殊不知,他们就是自己的神。”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如果古人可以听到我说的,真希望他们可以多多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姓名。不要做好事不留名啊!多好的光宗耀祖,名垂青史的机会啊!”

    下面的学生们听到江晓的突然转折,还没从那感动自豪的情绪中反应过来呢,就“噗”地笑了。

    天幕底下也是。不过笑后开始思考江晓说的可行性。

    一时之间,学写自己的名字,风靡各个朝代。

    后世再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几乎每一件文物的记载都清清楚楚,最简单的也是有名字的。考古专家和历史学家们简直是高兴得不要不要的了。哪个国家的考古工程像z国这么轻松啊!(当然,这是后话了赶紧回到现在)

    “目前我国最早的文字就是甲骨文。顾名思义,就是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它是殷商时期的文字。”

    “再说到甲骨文的发现,这里面也有一番故事呢。”

    “1899年的一天,晚清翰林经史学家王懿荣身患疟疾,在大夫开的药方里突然发现了龙骨这一味药,带着好奇他想看看龙骨是什么东西,便在不经意间发现了龙骨上的文字,经过研究他发现龙骨上的文字应该是一种古文字,于是王懿荣开始大量收购龙骨,足足收够了1500片之多,甲骨文这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后来又陆续在河南殷墟发现了大量甲骨文,1928年至1937年间陆续对殷墟进行了10多次发掘,收获了大量甲骨。”

    “后来抗r战争爆发,r国人从中国盗取了大量甲骨。”

    “中国目前现存的甲骨大概有15万片,上面的字体大概有5000左右,可是被破译的几乎才1000字不到,所以国家发布破解一个字悬赏10万元。”

    天幕下很多药铺老板听说这甲骨文是在龟甲上,纷纷查看自己药铺里的龟甲。还真别说,真有幸运儿发现了。赶紧收好,天幕可说了,这价值10000元呢。虽然不知道10000到底有多少,但是看那些学生瞪直了的眼睛,就知道很值钱。

    还有人想等天幕结束后就去碰碰运气,说不定自己也能遇到呢。

    【明朝】

    还在海上抗倭的戚继光,看着“抗r战争”这几个字眼,听着江晓悲愤的声音,也顿时怒火满腔。

    他知道这r国就是倭国,没想到这群猪狗不如的东西在后世居然还敢侵略我华夏大地,还敢偷盗国宝。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打得他们俯首称臣,不敢再犯。

    对战的倭国还在疑惑,这对方的战斗力怎么突然增长这么多呢?打不过了打不过了,赶紧逃赶紧逃,回去禀告天皇陛下。(啊——tui!)

    不知道将来等戚继光知晓了r军的种种罄竹难书的罪行,又会何等的悲伤、愤怒。

    “通过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故事,大家是不是也想到了那个被苹果砸中的男人呢?这两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懿荣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偶然事件的背后都蕴含着必然。刻着甲骨文的甲骨绝不会是第一次出现在药材里,王懿荣也绝不是第一个发现甲骨上有刻字的人。但是,他发现了甲骨文。”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之心,去思考这世间的万事万物,去探究这世间真理。”

    最后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既是是相互矛盾的,又是相互统一的。

    脑力劳动是指以大脑神经系统的劳动为主,以其他生理系统的劳动为辅的生产力劳动。比如,现在我们公司企业的管理者,政府、法院等的工作人员,科研工作者,还有老师,他们更多的是用大脑工作和创造价值,这就是脑力劳动。

    体力劳动是指以人体肌肉与骨骼的劳动为主,以大脑和其他生理系统的劳动为辅的生产力劳动。比如清洁工,建筑地的工人,快递小哥等,他们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力量和身体劳动工作,这就是体力劳动。

    这二者是有区别的,也就是矛盾的,对立的。在现今,脑力劳动歧视体力劳动的现象也是十分严重的。

    马老师不仅看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区别,也看到了二者的统一。

    马老师就把劳动看作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他说:“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

    他还说:“单个人如果不在自己的头脑的支配下使自己的肌肉活动起来,就不能对自然发生作用。正如在自然肌体中头和手组成一体一样,劳动过程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在一起了。 ”

    因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不可能存在没有任何体力消耗的脑力劳动,也不可能存在没有任何脑力支出的体力劳动。 实际存在的是以哪种劳动为主的差别。

    那么,为什么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社会历史的进步呢?

    我们都知道,在原始社会里,生产力十分低下,没有剩余产品,人们只有共同劳动,才能维持起码的生活。因此,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也浑为一体,也不需要产生分工。

    后来,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生产力虽有所发展但仍发展不足,剩余产品虽已出现但数量很有限,这就有可能并且也有必要使一部分人脱离体力劳动,专门从事管理国家、组织生产以及科学发明和艺术创作等脑力劳动,而大多数人则被排斥在上述脑力劳动之外,终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为少数人提供生活资料和生存条件。

    伴随着阶级的产生,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形成了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固定分工。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分离和社会分工,促进了政治的发展和科学、文化、艺术的繁荣,归根到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因而是历史发展的进步现象。

    总而言之,以上这四点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