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金阳
让沈大将军没想到的是,一切来的比他预感的还要快。阿年十三岁这年的夏天,边关的雪好不容易消融,地面冒出绒绒的绿色,他的剑法已经大有长进。
可他还没来得及找爹爹继续练习,爹爹就接到安帝命令沈家回京的旨意了。爹和娘在家里愁了几日——若不回,一定会被定为叛贼,可若回,安帝能放过这个拆掉沈家军的好机会吗?
“当然不能回去!沈家兵都在边关,那安帝奈何不了我们,如果回去了,沈家必会被扣上罪名的。”阿年和爹爹说。
沈大将军怎么会不清楚呢?可沈家赫赫扬扬了几代,若从他这里落了个反叛的名头,他不知道将来九泉之下自己是否有资格见列祖列宗。
谁料世事无常。
沈家领命举家回到京城,不幸的是边关回京路途遥远,沈将军的小儿子染上恶疾不幸离世,尸骨埋在了途中金阳县。
……
这自然是假的。回京的日子逼近,沈将军无奈只得边回京边想法周旋。行至金阳一客栈,沈将军见到了曾经他救过的一个书生,听他介绍自己如今已在京城做了小官,此次是来金阳探亲。听闻沈将军得令回京,夏牧林眉头紧锁。他顾不得有些话可说不可说,只觉得要尽力一帮救命恩人。
“沈将军,您救过我的命,也救了我的母亲,还给了我们银子让我们度日,我才能有之后的功名。劫后我常想,若没有您,我们村里那伙山匪一定不会放过我们,说不定我就被掳走成为一个贼寇,也就不可能有现在的生活。所以今日我冒着风险也想和您说一句,您此去恐怕凶多吉少!”
沈将军正因想不到办法愁苦,听见夏牧林这么直白的将事态点明,有些意外。
“夏老弟,我何尝不知?可为臣本就得听令,否则落了个反叛的罪名,沈家几代人的功劳岂不毁在我手里了?”
虽自小随父在边关长大,但战场上要想所向披靡还是需要有缜密的心性,杀敌无数的沈将军当然知道夏牧林对他说这番真诚的话意味着什么,也推心置腹起来:“我和夫人本就是边关长大的人,早就做好为了国家战死沙场的准备。谁知沈家竟会走到如今的地步可怜我那儿子年逾舞勺,只怕”说到这里沈将军一时愁容满面。
夏牧林定了定神,细细思量了一下,心生一计,但十分冒险,稍有不慎就会祸及满门。但夏牧林不愿见到忠良蒙冤,更何况,是救了他全家的恩人,是保了安国数十年安稳的英雄。
于是就有了沈家的小公子因长期舟车劳顿“身染重疾”,未能撑到京城便“殒命”的事。为了周全,和当地县令交好的夏牧林秘密命人寻了一名已断气的小乞丐,真的在金阳城外立了一座坟。
而真正的沈思年被他偷偷领到了自己家中,为了掩人耳目他特意将他安置在自己女儿的院子里。小女虽在自家很闹腾,可因世俗规矩,鲜少出门,如此这“奴仆”就少了被更多人看到的风险。
沈家小公子本就长在边关,近几年京城早就无人记得容貌,孩子长大更是一天一个样,等到可以自立门户了就将他送走,或是另做别的打算,总是比被皇帝抓到要强。若沈将军平安归来,小公子还是可以偷偷想个名义养在沈家,边关路远,谁又会注意到呢?
只是,自此世间再无沈家小公子了。
希望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望沈将军能逢凶化吉。夏牧林望着远去的沈家车马,深深的感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