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学长
窦娥娘每天就是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伺候蒙放与苏贞贞两个人。
莘瑶琴也没有闲着,跟在窦娥娘屁股后面打下手帮忙,分担她一些压力。
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两个人已经熟稔了起来。
更不要说两个人到了晚上都是裹着同一个被窝睡觉呢,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似乎还要亲密一些。
读书的时间日子就过得飞快,不知不觉明天就要去看考场了。
东江书院并不在东平府内,他的位置在城外东北方向的清源山下。
清源山离东平府城十二里地,如果骑马的话,不用半个时辰就能到。
但是蒙放有百里神行的轻功技能,所以明日如何出行,他是一点都不担忧。
明日只是去看考场,熟悉一下环境。
但是蒙放依然很兴奋,以至于五更时分他就醒了过来。
“还早着呢急什么!”
窦娥娘把刚爬起来的蒙放又拉回了被窝里,双臂环绕抱得更紧了。
原来三个人是分成两个被窝睡的,窦娥娘和莘瑶琴睡里面一个被窝,蒙放睡外面那个被窝,
但是近水楼台的窦娥娘睡到半夜睡着睡着就钻到蒙放的这个被窝里来了,
蒙放索性后来就换了一个大被窝,三个人大被同眠起来。
蒙放睡在莘瑶琴与窦娥娘两人中间,大家互相监督倒也相安无事。
“没羞没臊!”
苏贞贞知道了后是如此评价的。
“大娘子不摘我可就摘了哦。”
窦娥娘大胆回应到。
“就算给你摘了你还是一个奴婢!”
苏贞贞的反驳尖酸又刻薄。
“无所谓,反正奴家就是伺候人的!”
“哼!把你买回来就是给放儿用的!”
“我们三个抱团睡温暖又快活,总比一个人睡孤枕难眠的好…”
两个人针尖对麦芒的针锋相对。
在泼辣的窦娥娘面前,苏贞贞还是矜持了一些。
偶尔这样拌几句嘴也无伤大雅,反而感情日渐深厚,
院子就这么大,人也就他们四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窦娥娘与苏贞贞都是明白事理的人。
温柔乡最是让人沉醉,但今天看考场毕竟是件大事马虎不得,
躺在床上与窦娥娘厮磨了一会之后,蒙放终于下定决心离开这个温柔乡。
起来洗漱过后,蒙放自己热了一包牛奶,吃了一块蛋糕,换上书院的制服就离开了小院子。
昨晚又下了场大雪,晨曦照耀下四周一片白雪皑皑,
雪地踩在脚下嘎吱嘎吱作响,在这清晨听起来特别刺耳。
蒙放走出叮当巷后往东一拐直接朝东城门口走去了。
在城门口亮出自己书院的学生牌,城卫放行后,蒙放就穿过城门离开了东平府城。
东门外出去是一片树林,官道直接穿过了树林子。
大清早官道上根本就没有几个人在行走,
沿着官道走进小树林后,蒙放就打开地图搜索到东江书院的位置,施展开百里神行的轻功技能,一路向清源山奔驰而去。
东江书院坐落在清源山南麓的一个缓坡上,蒙放沿着官道直接来到了山脚下。
沿着缓坡再往上行走了一里地光景,穿过一座巍峨耸立的大牌坊,就到了东江书院的大门口。
书院门还没开,但是门口稀稀拉拉的已经聚集了几个人。
蒙放眼尖,在人群中发现了乔大年,
乔大年身边围着两三个人,几个人聚在一起正在交谈。
蒙放走上前拍了拍乔大年的肩膀与他打招呼,
“乔兄,今天来的这么早!”
乔大年回头一看是蒙放,高兴的把他拉进了人群中,
“呃,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我新认识的小兄弟蒙放!”
蒙放打躬作揖了一圈下来,
“在下蒙放,杏花村人氏,今年十六,初来乍到东江书院,承蒙各位不弃,今后多多提携则个。”
“哪里哪里,在下西门府上西门钦,今年十八,以后三年同窗,大家互相促进。”
“蒙放老弟眉目俊朗一表人才,能够结交老弟这样的才俊,其实是米某人之辛,哦,在下米姿,今年十九。”
“在下应采合,今年二十…”
蒙放今天是穿了书院的制服来的,乔大年他们几个人也是这样。
大家都穿书院制服,从穿着打扮上,是看不出几个人的家世来历的。
但是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上来看,这几个人谈吐颇为文雅,显然受过良好的教养。
看来乔大年结交的,都是真正的读书人,而且他在这个小圈子里,似乎还颇有号召力。
蒙放不由得对乔大年好奇起来,
乔大年今年也才十七,明显的其他几个人都比他大,怎么就会听命与他呢?
乔大年见蒙放一个人来的,于是就询问道:
“东江书院离东平府路途有些遥远,蒙兄弟这么一大早就赶到了,你是怎么过来的?”
蒙放随口答道:
“我雇了一辆牛车过来的,直接送到山脚下。”
几个人里面年纪最大的应采合在一边说道:
“蒙小弟若是路途遥远上学不便,可以考虑住进书院里!”
“真的?”
这对蒙放来说是个好消息,
应采合点点头道:
“书院提供的住宿有三种,普通号舍是免住宿费的,条件好点的精舍就要租了,最好的是雅舍,那租金就更贵了。”
蒙放觉得奇怪了,书院还没开学,应采合怎么会了解的这么清楚?
“应兄对书院了如指掌啊!”
没想到这句话说出口,乔大年一帮人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应采合羞涩的低下头,不好意思的说道:
“我已经在书院里呆了三年了,去年解试通过了,但是省试落榜了,只得回书院再念三年书…”
宋朝的科举制度就是这样的:
各州府举行解试,解试在秋收后举行,因此又称为“秋闱”。
解试通过的学生由州府抽调人手统一押解上京参加京城的省试,
解试,解元之说便是由此而来。
因为省试是在解试以后的第二年春天举行,因此又叫“春闱”。
省试通过,出类拔萃者,还要参加殿试。
殿试是古代最高规格的科举考试了,因为殿试是由大宋皇帝亲自出来主持的。
如果省试落榜了,那就得打回原籍三年后重新考解试。
所以在大宋朝名落孙山的读书人是很苦的,有的人一辈子就陷入了三年又三年的恶性循环里无法自拔。
蒙放肃然起敬,对着应采合拱手道:
“原来是学长,刚才小弟莽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