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满江红:乱世草莽搏王候 > 第4章 隐姓埋名成书童(一)

第4章 隐姓埋名成书童(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推金山,倒玉柱,在男孩轻触之下,福伯整个人竟然直挺挺向后摔去。

    男孩大急,连忙想扶住福伯,奈何人小力弱,根本无力支撑,别说是扶起福伯了,连他自己也被带倒在地。

    “福伯!这……这是怎么了?”

    纵是男孩平日里机灵聪慧,但眼前这事却是从未经历过,加之事关最亲近之人,他一时之间手忙脚乱,居然不知如何是好。

    “少爷……我恐怕是不行了……”

    福伯瘫软在地,扭头望向男孩,嘴角扯了一下,挤出个难看的笑容,像是要安慰男孩。

    “不!不是,你是故意吓我的,是不是?”

    男孩有些惊恐,又有些期盼,他期盼下一刻福伯就哈哈一笑,坐了起来,就像是往日里自己调皮捣蛋,福伯也会故意吓唬自己一样。

    福伯想伸手摸摸男孩脑袋,抬到一半,已是无力下垂。

    男孩连忙凑上前,双手紧紧握住福伯手掌。

    “我……不是吓你,我是吓刚才那个……那个……”

    福伯说话断断续续,音量小到微不可察,男孩要凑到极近方能听清。

    “那个矮冬瓜!”

    男孩一想起那个罪魁祸首,不禁咬牙切齿,恨意滔天。

    “此人功夫卓绝,只是……缺了江湖上厮杀的经验,方才被我吓退……真要与他动手,万万不可轻视了……”

    男孩不解,问道:“他不是连一招都没接下来吗?”

    “傻孩子,没接下的,是我……”

    福伯食指艰难的指了指自己胸口。

    男孩顺势望去,心中又是大急,原来,刚才慌乱之中并没有注意,现在仔细一看,福伯的胸口已是被鲜血浸透,明显是那个矮胖子刺中了福伯胸口。

    只是不知为何,福伯并有当场发作,而是待那矮胖子离去之后,才倒地不支的。

    “我……奋力……绷住伤口,不让血流出,咳咳……我……是诈他的……”

    福伯见男孩一脸茫然,仍是耐心将情况如实告知,只是伤势实在是太重,已经很难完整的说话了。

    “福伯,不说了,咱们不说了!”

    “少爷……你听我再啰嗦几句……”

    福伯清楚,自己这伤怕是没得救了,有些话趁现在神智还在,必须得交待清楚。

    男孩见福伯边讲边咳血,心里着实难受得紧,但又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愈发的用力握紧双手,生怕福伯就此撒手人寰。

    福伯知道,只能唬得住那矮胖子一时,待得对方援兵一到,敌人终究是还会再卷土重来。

    “一是立刻动身去回雁……峰,找逐鹿书院……”

    “二……隐去原本姓名,艺成之前……不得显露身世……”

    男孩用力摇头,边哭边说:“不!我哪都不去!”

    “少爷”

    福伯很清楚这孩子的性子,只用了一句话,便说动了男孩:“少爷,满门上下……都盼着你……报仇哩……”

    果然,男孩一听报仇两字,便顿时止住了抽泣,两眼定定的望着福伯。

    “包里有咱们的拳谱,带上……快……走……”

    福伯说完走字,便再没了声响。

    “福伯!!!”

    男孩仰天大叫,旋即俯在福伯身上痛哭,天地之大,竟是再无亲近之人。

    男孩出身将门,本就不是一般稚子可比,加上这小半年来见惯了厮杀,尝尽了苦楚,不多时便强振精神。

    “报仇!对,报仇!”

    男孩喃喃自语,现在能支撑他的,就是报仇两字。

    可见福伯的一片苦心,终是起到了作用。

    男孩拢起周围的积雪,草草将福伯掩盖了起来,暗自打量起地形,想着等过些日子再来给福伯寻一个风水宝穴。

    跪在雪堆前磕了几个头,男孩从包袱里找出了一本手抄拳谱,扉页上记得还有福伯前些天在开封,得空填的词。

    当时他就想看,福伯拦着不给,说是只有上半阕,等哪天全填完了,再一并看。

    现在可好,词未填完,人已不在。

    男孩睹物思人,心中悲痛,看着手中拳谱,上面用正楷写着半首词。

    满江红·乱世草莽搏王侯

    山河破碎,知多少,俱是血泪。遍烽烟,皆是战地,何处故土。乱世草莽搏王侯,男儿何不持吴钩。忆旧人,笑去了酆都,招旧部。

    “福伯啊,这仇,当然是由我来报!这词,将来也由我为你续上吧。我的命,是用你的命和三位哥哥的命换来的,以后,我就叫福三了……”

    男孩也不是个拖泥带水的人,起身就要向回雁峰方向奔去。

    跑出没几步,男孩想了了什么,又折了回来。

    “哼,差点把你给忘了!”

    原来男孩记起,那个矮胖子的腰刀被打飞,那矮冬瓜走得急,并未带上。

    “果然!报仇的线索,还得着落在你身上!”

    男孩打量着刀身上下,发现刀上不出所料,刻着几个满文铭文。

    男孩冷冷一笑,不再逗留,飞速向回雁峰跑去。

    回雁峰下有座城池,因是在衡山之南,便依山命名,称之为衡阳。

    衡阳之名,早在唐朝便广为人知,原因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提及“渔舟晚唱,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千百年来一直是传颂不衰。

    衡阳城外是湘江,江中离岸有四五里处,有一座数百丈方圆的小洲,一般称之为东洲,洲上有座古老的建筑,还有一棵参天银杏树。

    因为洲上安静,且交通闭塞,逐鹿书院便是落于此处,当然,逐鹿书院在衡阳城里,还有一个分院,潇湘书院。

    按照书院的规矩,潇湘书院兼收广蓄,来者不拒,但是要进逐鹿书院,要求可是极其苛刻。

    其他都不说,单凭十二年最多取一个名额,便把诸多学子给吓退了,朝廷大比也才三年一次,加上恩科、特科,十二年的话够科举上六七轮了。

    也曾有不少学子问过夫子为何如此苛求,夫子总是会以机缘推脱,说甚么机缘未到,不可强求,敷衍的多了,学子平时便也不在奢想,毕竟这幸运儿,已经有数十年未从潇湘分院中挑中,之前的几界骄子,均是山长亲自外出访回来的。

    潇湘的学子不知道,庚子年冬至这一天,一位扛刀少年的突然出现, 打破了已经保持上百年的传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