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再遇跳楼兄3
“老爸去世的那年我应该才三岁,我对他的印象不深。”
“从小到大,都是我妈一个人把我拉扯大的。”
“供我吃,供我穿,供我读书,一直到我把大学念完。”
张伟晨坐得直了一些,整了整自己的1衣摆。
“我们家条件一直都不是特别好,而且那时候我还小。”
“我妈放心不下我一个人,所以只能接一些零散的活儿干。”
“挣下来的钱只能维持我们娘俩的基本生活。”
“我妈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是她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谦逊,礼貌,做人干干净净!”
说到这里,他又不可避免地咳嗽了一下。
这一次,咳嗽有些剧烈,好一会儿他才将气息舒缓过来。
拍打着胸口,他将杯子里的茶水都喝了下去。
顾长生又给他倒了一杯,“老哥,你这是不是咽炎呀?”
张伟晨摆了摆手,“不是咽炎,最开始去医院就让他们看了,换了好几家医院都说不是。”
“具体是什么病也不知道,也就这几年才慢慢开始咳嗽起来的。”
叹了口气,他惆怅地说,“我妈走之前也是这样,所以我才怀疑是不是什么遗传病。”
“我毕业11年,拼了命工作,就是想让我妈能够享享福。”
“但是她真的一天好日子都没有过过,说起来,我还真是够失败的。”
谈到自己的母亲,张伟晨的眼眶有些微微泛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是他心中最大的遗憾。
“老哥你节哀,我相信老人家最大的希望也是你能健康幸福地过好余生。”
顾长生有些疑惑。
张伟晨对母亲的死非常遗憾,但也不至于因为这件事伤心过度就会去跳楼吧。
虽然说这老哥现在有着悲伤的情绪,但是和当初那个满脸绝望麻木的样子完全不一样。
“谢谢,我会的。”
张伟晨朝着顾长生勉强笑了笑,“我只是遗憾好像从来没有为她做过什么。”
他的眼中闪烁着追忆。
那个女人付出了一辈子,却没等到他回报。
“我其实多么希望她现在还在,因为我升职了。”
“再有一周我就会掉到l市的总部去,到时候我就不用像现在这样早出晚归,连陪家人的时间都没有。”
辛辛苦苦耕耘公司多年,他的努力总算有了回报。
等调到总部他就轻松多了,到时候直接就在那边定根,孩子也能有更好的教育。
唯一的遗憾就是母亲没有等到这一天,他觉得自己不算个称职的儿子。
顾长生眼中闪过金芒,握着杯子的手在听到l市两个字的时候下意识地握紧。
张伟晨口中的总部,就是当初两人跌落天台的地方。
可是也不对呀。
顾长生眉头紧锁。
按照张伟晨的说法,这一次他是升职调任过去的,而且看他现在的样子,明显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
那又是因为什么让他陷入绝望当中,执意从高楼一跃而下?
顾长生开始思考起来。
能给他带来影响的,无非就是身边的同事以及家人。
而能让一个人说出当时那些话的,伤他最深的应该也是最亲近的人。
这老哥单亲家庭,母亲去世之后和他最亲近的便只有他身边的妻子了。
顾长生觉得这个猜测最有可能。
一边安慰张伟晨,一边把话题往他妻子身上引。
“我相信老人家会为你高兴的。”
“老哥,我看你还专门为嫂子买他喜欢的书,你们感情肯定让人很羡慕。”
对于顾长生的话,张伟晨不自然的抚了抚手中书,习惯性露出笑容。
只不过这一次他的笑容有些勉强,勉强到顾长生一眼就能看出来。
“唉……”
他叹了一口气。
“其实我觉得我现在都不够了解她。有时候觉得她很好,有时候又会觉得她很陌生。”
顾长生来了精神,他感觉方向对了。
而且直觉这次任务的关键就在于张伟成妻子的身上。
面对顾长生明显有些好奇的目光,张伟晨想了想,还是决定说出来。
他平常忙于工作,没什么可以倾诉的朋友,今天不知怎么的,居然有了不吐不快的感觉。
或许是生活压抑的太久了,也或许是顾长生身上温和的气质。
……
“我和她是相亲认识的,之后没过多久就结婚了。”
“当时介绍我们认识的是我一个同事,他说介绍一个大学同学给我。”
“我那时候进公司差不多有两年了,平常工作只知道埋头干,和同事关系也不是太好。”
“那会儿还挺意外的,因为我和这个同事也就属于那种能聊但是不熟的那种。”
“不过我当时受领导器重,可能也是因为踏实肯干。”
张伟晨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大概是觉得这样有些吹嘘自己。
“我妈在那几年也一直催着我找对象,但我一直没有心思。”
“其实也不是说没有心思,实在是我嘴笨,也不会和女孩子聊天。”
“所以每次也只能以各种理由搪塞着她。”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现在这个年代,像我这种没车没房的,有谁会看得上?”
“不是不想,是因为害怕。害怕辜负别人的信任,害怕辜负别人的未来。”
“我那时候一心想的是,以后要不就不结婚了,我好好攒钱。”
“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为母亲养老送终,让她老了之后能享福。”
顾长生仿佛能看见,当初的小男孩长大了,开始拼命的努力工作,努力攒钱。
为的是让那个操劳了一辈子的老人,能够放下手里忙活的活计,安享晚年。
他知道自己的条件不好,不敢把积蓄都花在结婚需要的彩礼、车房上。
他害怕有一天如果母亲身体不好,自己连钱都拿不出来。
张伟晨的话还在继续,看他的表情,好像又回到了刚毕业的那两年。
“但是耐不住同事一直在耳边叨叨,我和他也因为这事,关系亲近了不少。”
“后来我想,看看就看看呗,省得这货老是拿这个过来念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