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转来 > 第492章 随子女外出的父母们

第492章 随子女外出的父母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老张出门就要坐公交了,从屋里走二十分钟到公交站去,直达的公交车从忠旭的店里要四十分钟左右,晚上坐忠旭的车回来不觉得,一来公交十几分钟一班,二来一站一停,时间就花费在这个上面了。老张也七点出门,有时是在小马路出来的早点摊跟旭东一起买早点,有时到忠旭的店里去吃。先前屋里什么吃的也没有,怕‘大耗子’,也怕小耗子。

    那趟公交车旭东周六周末带老张坐了四趟,此后都由老张独自一个人完成,他出门的点儿正是上班上学高峰期,有时候要等第二趟才能上的去。公交站台在忠旭店斜对面,走过来一分钟不到,下了车一眼能看到那个沾满油烟的牌子。

    包子饺子馄饨都是早上请来的阿姨完成,忠旭只负责小面和酸辣粉,不过这里早上吃小面酸辣粉的人不多,大部分更喜欢生煎和锅贴,忠旭早上并没有忙到不可开交,所以有时候收钱找钱也是她。

    老张来,收垃圾的刚走,忙时他也并不进来,背着手站外面站着,有时看忙不过来会伸手递个袋子,或者帮忙拿下筷子勺子,等人逐渐少了才走后面去,吃包子馒头,或者馄饨。

    “二哥给你打电话没有。”老张坐在收银台前面的桌子上吃馄饨,忠旭坐边上点钱,一面回头同他说话,笑着,像有什么叫人高兴的事。

    “他打电话整啷个。”店里还有两桌客人,早点摊熬过了八点,大部分是背后医院的。

    “二嫂也没跟你打?”忠旭又笑道。

    “你二嫂谈转她幺妹那里去了哇。”

    忠旭:“昨天过中秋都不打个电话,今天早上还打个电话来问我忙不忙。”

    老张道:“哪个?”

    忠旭:“二哥啊哪个,还有哪个嘛,那个跟二哥吵架,这里打过去的电话都不接的人未必还会主动打电话过来吗?张老二哪个啊。”

    老张不接那些:“他打电话整啷个嘛,走信有那里去了吗?”

    早点的阿姨跟白天的阿姨不同,谈的是九点半下班,要是不忙,九点开始收拾洗漱,到九点半就能走。平时过了九点左右,一个人在门口能维持住,另一个人开始去后厨收收洗洗,忠旭也不说啷个,有忙不过来的,她自己搭把手也成。

    “还走信有那里去,信有都转他丈母娘那里过中秋去了还走信有那里去,他走那里去整啷个嘛,二嫂去还说带娃儿煮饭搞卫生,哥哥他去整啷个嘛,他未必会带娃儿?煮饭搞卫生?”

    老张:“”

    忠旭:“问你哪天转去,我说你就在这里耍不转去了,谈啷个啊,也没谈啷个。晓得我们哥哥那个人,随便跟哪个谈话都是硬枝硬杆的,也没得啷个话谈,以为是啷个大事,谈不到三句就挂了,不怪二嫂喜欢跟他怄气。”

    净是这些家丑,老张抬头望过前面两桌人的神态:“你怄取啷个意义啊,怄半天还是要转来,没见不转来了?”

    忠旭愈发笑起来:“所以这回走她幺妹那里去恁久都没转来噻,前天下午唛是哪阵儿她幺妹还跟我开玩笑,谈她姐姐要到市里去打工,要去给人家当住家保姆呢。”

    老张:“她幺妹跟你打的电话吗?”

    忠旭:“她幺妹跟我们一味就有联系,微信我也有她的呢,平时又不很谈话,她也忙呢,她幺妹脾气又不像她,她幺妹脾气像她老汉,随时都温温和和客客气气的。”

    老张含糊不清的:“那个是个火炮柴。”

    忠旭却也听得清,噗嗤一声,起身把钱放收银台里面,见老张的馄饨吃的只剩汤:“包子还吃不?”

    本就在这里舍不得,哪里还有那截肠胃:“不吃了,今早上吃的多。”

    忠旭又笑:“昨天亲家来不好动筷子。”

    她又走出去,捡了三个包子回来挨老张坐着,筷子一戳:“我也没吃饱,谈是吃大闸蟹,不如我个人炒两个菜。”

    “是个稀奇噻,你个人高山猪儿吃不来细糠。”老张将她筷子上的包子望着,要笑不笑的,闲来无事,等她吃。

    “今年这个中秋闹热,信欢也没转去呢,信有也走丈母娘那里去呢,她也没在屋,就哥哥一个人,达儿晓得还要在潘运那里耍好久啊。”

    “屋里恁大个摊子他能耍好久啊,德芳现在身体也不好,晚上也熬不住。”边上那桌人走了,夫妻带一个孩子,孩子看着精神状态不好,明显见是两口子带孩子来看病。夫妻俩都是极老实本分的面相和打扮,走到门口时又叫阿姨再装了两个包子。因他怜悯哀愁的神色,忠旭回头将那一家三口望了望,这样衣着打扮的人每天能看到太多了。

    等那三人走出去,老张才捡先前的话,又望着忠旭说道:“信欢打电话谈她昨天走她大嗲那里去来呢”

    忠旭看了看老张:“还在租的房子里住着的吗?”

    老张:“是嘛。”

    忠旭随口道:“三江这边他外公还是哪个有房子的嘛,就一味在市里?他妈妈现在身体好不。”

    老张便也像不大想说下去了,摸着口袋里的烟起身走了出去,口气忽然不善:“不谈好,也不谈不好。”

    随子女外出的父母们,虽然总说不习惯,但实际到了外地去,到处都是外地人,到处都能碰到老乡,能说家长话,能个人做饭,除了根本上的住刁难些不比家里大套自在,其他相差已经不大。

    例如黎华英那样的,她早年已经在三江给人家当保姆做了两三年,那时的三江虽然公交车还没几辆,但已经踏进过超市商场的门,已经见过了比公社石岩更大更长更热闹的街。后面跟着李敏和小川到广东,要说不适应,她比小敏认识的人还多些,认路找方向找场子也不比年轻人差。

    与黎华英相比,朱慧芬又差一些,朱慧芬虽然比黎华英还话多,路上随便走过一个人也能笑眯眯同人家念叨两句,自言自语似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