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汉之楚汉争雄 > 第2章 巧遇张良

第2章 巧遇张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时刮起了风。

    时间不长,樊哙又骑着马回来了,大声喊道:“沛公,你们快出来,别藏着了,是自己人。”

    “自己人?”

    刘邦很是纳闷,他心想我们一共就这么点人马,哪来的自己人?

    刘邦带着萧何,曹参等人,从山坡后闪出。

    只见樊哙骑着马走在前面,另外有一人也骑着马跟在后面。

    等那人到了近前,刘邦仔细观看,见此人长得十分俊美,好像一个女人,身高七尺五寸左右,很是瘦削,头上带着儒冠,衣衫华贵,腰挎一柄凌虚剑,往脸上看,面如冠玉,眉清目秀,眼神深邃,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举止之间自带一种贵族气质。

    “沛公,在下久闻您的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那人翻身下马,躬身施礼说道。

    “你认识我?”

    刘邦一听,觉得有点纳闷。

    “虽然咱们不曾谋面,但是神交已久!只是你比我想象中的样子还要潇洒一些。”

    那人一笑说。

    “哦?敢问你尊姓大名?”

    刘邦一听,也乐了。

    “在下张良。”

    “你就是那个颍川城父人,张良张子房吗?”

    “正是。”

    刘邦与萧何,曹参对看了一眼,赶紧来到张良的近前,握住他的双手,说:“先生的大名我早就听说过,早就想上门去拜访,聆听你的教诲,一直琐事缠身,未能达成心愿,不承想,今日在此相遇,真是大慰平生啊!”

    刘邦的两只大手十分有力,把张良的一双手差点给握折了,握了老半天才松开。

    “沛公,您客气了。”

    此时刘邦又把萧何,曹参,樊哙三人叫过来,重新与张良见礼。

    “你们这是要到哪里去?”

    张良问。

    “先生,不瞒你说,我们正准备赶赴彭城去投靠景驹,不承想,才听说景驹已经死了。”

    “那你是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我们也是准备去投靠他的。”

    “哦?这样巧!这么多的人马都是你的手下吗?”

    “不错,我的祖父张开地,原来是战国时期韩国的三朝宰相,父亲张平也是韩国的两朝宰相,后来,韩国被秦国所灭,家道败落了,不过家里还有家仆三四百人和一些资财,再后来,我弟弟死了,我也没有为他发丧,我就散尽资财,招兵买马,响应义军反秦。”

    “先生文武双全,是当世的豪杰,我听说你曾经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你的壮举真是让人佩服呀!”

    “那事儿不值一提,”张良连忙摆手说,“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而且还没有刺杀成功,现在想想都觉得汗颜。”

    “你没有刺杀成功,不能怪你,要怪只能怪嬴政太狡猾了,他搞了四辆副车,谁能猜得出他坐在哪一辆车中呢?嬴政手下亲兵卫队众多,你能全身而退,也实属难得了。”

    “那都是年少轻狂,年轻时做的傻事儿,不值得效仿。那件事过后,我巧遇了黄石公,他赠送给我一本太公兵法,后来,我静下心研读此书,让我渐渐明白,当初的举动是多么的愚蠢,真正想要推翻秦国,以刺杀为手段是毫无意义的。”

    “对于博浪沙刺秦之事,我想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至于那本太公兵法,我听说是一部天下奇书,你能不能讲给我听听?”

    “可以。这部书对于一般人来说就是一部天书,根本就读不明白。但是,当你静下心来,去仔细研读的时候,却发现它包罗万象,对于世间万物,行军打仗,排兵布阵,治理国家等等都有详尽的讲述。”

    张良就开始向刘邦讲述其中的一些要领,刘邦就像一个学生一样全神贯注地听着,听得津津有味,只见他忽而紧皱眉头,深深地思考,忽而听到了妙处,又抚掌大笑,感觉好像是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萧何,曹参,樊哙等人,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只好远远地躲在一边候着。

    张良和刘邦聊了一个多时辰,刘邦仍然是意犹未尽。

    “主公,我不打算去投奔景驹了。”

    张良说。

    “你刚才喊我什么?”

    刘邦问。

    “我喊你主公啊。”

    “你这是什么意思?”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我一生阅人无数,却从未遇到像主公这样的人,我愿带领手下的人马从此跟着你,帮你一起打天下,你看如何?”

    “此话当真?”

    “句句发自肺腑。”

    “可是你有两三千的兵马,而我只有几百人,你的实力是我的数倍,怎么能说是你投靠我呢,要投靠,也是我投靠你呀。”

    “主公,这区区人马算得了什么?你没听人家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你这么有本事的主公,还怕手下没有兵马吗?”

    “你说这话我爱听,那你说,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目前来说共有三条路可走。”

    “三条路?”

    刘邦心想我能有一条路走就行了,哪里还用得着三条?

    “其一,是自立为王,像陈胜就是典型,自立为王的好处,它是不用受制于人,什么事情自己说了算,但是,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对于自立为王的,将会成为秦军的重点打击对象,风险极大,像楚王陈胜,赵王武臣等都死了;其二,是立他人为王,比如项梁走的就是这条路,他不自立为王,而是找出原楚王的后代熊心,立他为王,这样做的好处是,风险由做王的人承担着,它的弊端在于凡事不得自主;其三,是加盟其他军事集团,有句老话说得好,背靠大树好乘凉,就是这个道理,万一秦军来了,有他们替我们顶着。至于到底走哪条路,还得主公你自己选。”

    “至于你所说的第一条路,自立为王,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差得太远了,就这么点人马,自立什么?至于你所说的第二条路,立他人为王,一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另外,我觉得我们的实力还很弱小,也没有那个资格,所以,我选第三条路。”

    “人们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主公确实有自知之明啊。”

    “那你说我们投靠谁?加入哪个军事集团?”

    “那自然是加入项梁集团了,现在还有谁比他的实力大呢?”

    “可惜我与项梁毫无交情,没人引荐,他会收留我们吗?”

    “主公放心,有我在,我定会让他欣然地接纳你的。”

    刘邦看着他,也是半信半疑。

    就在此时,又有一名哨探飞马前来报告说:“沛公,前方发现一支秦军,像是出来打粮的,正赶往此处,相距已不过十里。”

    “大约有多少人马?”

    “四五千。”

    “多少?你再说一遍。”

    “有四五千秦兵来了。”

    “这可如之奈何?”

    这一下可把刘邦唬得不轻,脑袋嗡嗡直响,差点从马背上摔了下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