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乱臣雄将 > 第二百七十九章广为人知

第二百七十九章广为人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云涛,你又错了,官押银契作用,那要看是什么人给予的,陈锦柏给予的官押银契,能够在常郡和苏郡发挥了巨大的拢心作用,若是朝廷给予的官押银契,起的作用会很小,原因你想一想,为父为什么让你秘藏了公文,就是那个道理。”顾将军轻声教诲。

    “爹,是因为陈锦柏的守信?”中年将官很快回问道。

    顾将军点头,道:“陈锦柏的名声是极为守信的,敢作敢当倒是条汉子,他在晋陵县的作为,以及他在京城和苍南县的所为,在常郡已然是广为人知。

    尤其他受托于人,拿了娼女几万银子而不贪的故事,以及在晋陵县霸道行事之后,真的是借米而倍还,其信誉已然是深入人心,那才是公主府官押银契的价值所在,因为人人相信陈锦柏不会反悔了契约。”

    “再看看朝廷,做事情朝令夕改,变换无常,军中的赏功总是说有,可是将士什么也没有得到,你看着吧,不出一年,朝廷必然会收管常郡官押银契下的军户,那时候,就会尝到搬石头砸自己脚的失信苦果。”顾将军一顿后冷声说道。

    “那时候,陈锦柏会造反?”中年将官惊说。

    “不会造反的,但也会形同造反,朝廷的失信收田,会让常郡彻底的被了陈锦柏的势力占有,那时候,十万大军驻扎晋陵县,保证吓的皇帝服软,当今的皇帝,就是个欺软惧凶的昏君罢了。”顾将军冷笑说道。

    中年将官愕然看了父亲一眼,他是头一次听父亲说出大逆之言,也就是说,父亲的心,真的完全倾向了陈锦柏。

    “云涛,如果陈锦柏让你做昆山侯,而靖皇说会封你为郡王,你会接受那一个。”顾将军淡然问道。

    中年将官一怔,点头道:“孩儿明白了,郡王,得有命去做才成。”

    顾将军点头,道:“当今皇帝,失信之事太多,他防备武将,就像是防贼一般,还一心的苟安,不思进取,靖国难久矣。”

    中年将官点头,道:“不过陈锦柏,却是不该离开了苏郡,很容易丢命的。”

    “什么事情都是有得就会有失,陈锦柏若是留在了苏郡,那他的名声就会变成了刘邦,离开了就能够保全了守信重亲的名声,其实他离开根势是正确的,日后有十多万大军的威慑,以当今皇帝的苟安性情,根本不敢杀他,要知道统军的不是陈锦柏,陈锦柏若死,那个中府使立刻就会扶立陈锦柏的后人,继而正大的杀奔江宁。”顾将军轻声说道。

    中年将官点头,顾将军又道:“就算陈锦柏想造反夺天,他也不能主动的兵出常郡,主动的去杀皇,反而会陷入了被动,最好就是厚积根势而薄发,等待能够获得大义的时机,也就是不要第一个出头造反,史记,第一个出头造反的,最后都成了踏足石。”

    中年将官点头,忽笑道:“可惜,爹爹不能去教导那陈锦柏。”

    “我老了,只希望能够自身无垢,子孙有福,我们可以不主动的得罪陈锦柏,但也不会明显的归属,就是观望,随变数而变。”顾将军淡然道,中年将官点头。

    。。。。。。

    与昆山侯父子差不许多的时刻,张洪波也在看公主府送来的公文,公文中也有陈锦柏的刚劲字书:‘海东洪波,永兄弟。’

    张洪波神情淡淡笑了,之后谨慎的收藏好了公文,然后走出了帅帐,眼睛伫望了大海,继而又看向了海岸,那里人潮涌动,几万人分布的很广,号子声此起彼伏,赶工的场面非常壮观。

    在东海县建造船坞,没有拿着皮鞭到处打人的监工,只有主动卖力的将士和船坞建造的工官,船坞的建造进度很快,在中府使的财力支持下,苏郡各地的石料源源不断的被人贩运来,一步步的向海里堆石推进。

    张洪波明白陈锦柏的字书含义,日后他会是海东郡王,而这里,日后可能会出现了一个海东府,海东府也许就是如今的东海县这么大,虽然地域会不大,但张洪波却是深知海商之利,日后这里,会是人口众多,繁华似锦的富贵之地。

    。。。。。。

    此时的陈锦柏,已然真的是悠哉了,苏郡的军政稳定,昆山战事的未起,常郡收粮的成功,靖朝廷的反应迟钝,让担忧了两月的他,终于能够松了口气。

    距靖皇的传谕让他回京城公主府,已然有些日子了,他因为担忧苏郡生变,而不得不继续的停留等待,一旦听到了不好的信息,他必须赶去苏郡应对了变数。

    “陈大人来了。”陈锦柏才步入乾元观,观中的弘云道人就愉悦的迎来招呼。

    “我是来向师兄辞行的。”陈锦柏微笑回应。

    “师弟的尘缘未尽,是该离去了。”弘云微笑回应,却是语含玄机,陈锦柏只能笑而不语,他对这位大仙,实是头疼的。

    弘云是天山上清派的正宗传人,年龄五十五,自从靖国出现了崇佛抑道的主流,加上天山匪的存在,使得原本鼎盛的天山道教随之凋零,虽然天山匪不毁道基,但信徒才是道教能够鼎盛的根本。

    自从陈锦柏入天山后,天山道观的香火突然的鼎盛起来,苍南县和金坛县的民众,纷纷入天山拜道祖,使得天山道教出现了勃勃生机的迹象,而陈锦柏也主动的入了这乾元观,成为了在籍的一位俗世真人。

    但事实上,陈锦柏肯入天山道教,全是为了李思心,李思心一月前来到天山伴他,却是要上山拜道,陈锦柏当然不能让美人独去,就与小青和连淑艳,伴着李思心入山拜道祖老子。

    这连淑艳就是连将军的女儿,芳龄十七,是位性情温婉的美人,初至天山时,连淑艳郁郁沉默,见了陈锦柏有如婢女似的低头谨立,陈锦柏因为忧虑苏郡的原因,没有心情开解连淑艳,就让小青多与连淑艳亲近,渐渐的,连淑艳的举止趋于了正常,与小青相处甚密,也能够自然的面对了陈锦柏。

    事实上,连淑艳是连建轩的妾生女儿,若是论起出身地位,是不能许配给陈锦柏做为联姻的,但连淑艳确实是连建轩最美丽的女儿,连建轩也是喜欢的视若掌上明珠,要不然也不会被信王三子盯上的带出了关押地。

    陈锦柏第一次到乾元观,就被弘云道人给教化了,为了耳朵清静,他入了乾元观籍,但他却是没有想到,今时的被迫入道,竟然会大利他日后的帝王之途,甚至感觉他被赋予了“陆压”大神的一道分身转生,获得了天命神授的光环。

    与李思心一起入殿拜过了老子神像,陈锦柏又变成了道士的应对认出他的香客,面含淡笑,言语谦和,却是颇有真人的仙家气度,香客们完全忽略了,陈真人本是一位血腥满身的杀将。

    小青和连淑艳与李思心的信仰不同,连淑艳是虔诚的佛信徒,所以只肯在殿外礼拜,小青却是没什么忌讳,只是她与李思心不亲近,自然随了连淑艳在殿外。

    在乾元观应对完了,一行四人回返驻地,今日他们就要回去京城,陈锦柏不想张扬惹忌,让连建轩统领一千南鹰卫继续留在天山,他只带了六位探卫,回去了京城。

    抵达京城的南城门时,已是午后过半,陈锦柏低调的下马挤进马车,由探卫们护车行进,虽然他很低调,但过城门时,还是引起了官兵的骚动,纷纷看向他坐的马车。

    如今吴城公主府的名声,已然成了京城一大瞩目,原因不是吴城公主府有了多大的权势,而是公主府将常郡大批的稻米运来京城变卖,一下子让京城米价暴降三成,京城里的米商贵族会恨的咬牙切齿,可是大多数的京城人,却是喜欢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