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
第 205 章 “ 惊喜
得到谢拾回应 , 一干致知社成员分外惊喜 。 为首的张秀才作了个援 :
「 当初子直兄替谢大人授吾等以求道致知 、 务实笃学之理念 , 吾等便久慕大人之名 。 而今终于得闻大人讲学 , 是久早逢甘霖伟 ! “
子直即徐庭的字 。 渝阳县的致知社分社是以他为首 , 在蒋定与李重明帮助下一手搭建而成 。 在场成员都受过他的 「 安利 “。
说话者看上去二十七八岁 , 五官端正 , 生得一派正气 。 由旁人说来稍显肉麻诡媚的话语 , 从他口中说出来却显得坦然不虚 。
谢拾只从他眼中看到满满的真诚 。
不过仔细想想 , 这话的确不假 。
在文教不昌的边关 , 能有什么名士大儒 县学教谕纵是老举人 , 学问比之谢拾也是差远了 。 谢拾的到来对他们而言便是偏远地区的学生突然得到翰林官的授课 , 岂能不激动 况且致知社成员本就是接受过谢拾理念的一批人 , 如此一来 , 不只是名师授课 , 还是钦慕已久的名师 , 岂非大幸
说来徐庭三人终究不是致知社的创始人 , 碍于见识和眼界有限 , 对致知社理念的理解也有限 。 何况如今学问最高的徐庭已经不在 。 而蒋定二人这两年的重心已淅渐转移到了社学之中 , 不再热衷于文社之事 。
是以 , 众人在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中其实遇到过不少疑问 , 只是无从解答 。 而今谢拾的到来总算令他们获得解惑之机 。
这群人可不就跟在沙漠里呆久了的人终于遥到雨水一般 久旱逢甘霖 ,
恰如其分 !
一圈人顿时眼巴巴盯着谢拾不放 。
谢拾实在无法拒绝这样的求学热情 。 他能一路走到现在 , 也是多赖良师益友帮助 。 而如今便轮到他来扮演良师益友的角色 。
有了决断 , 谢拾索性随众人一道离开 , 来到正东的一间别院 , 院子虽不大 , 但容纳几十人在此集会绰绰有余 , 乃是领头的张秀才提供 。 这位姓张名致纯的青年秀才家境殷实 , 在渝阳县也算是一方富户 , 他又是家中独子 , 故而每每致知社社友们聚会交流时 , 都是张致纯一己之力提供场地 。
被其命名为 拭墨轩 的此处别院便是如此 。 几乎已经成了本地致知社的大本营 。
众人来到大本营 , 明显放松下来 。 张致纯领着谢拾来到里屋一间书房 , 就在书架上整齐排列着一本又一本的自印小册子 。
一旁的张致纯介绍道 :“ 当初看过谢大人左边的 《 致知集 》, 社友们大受启发 , 便也仿 《 致知集 》 , 定期将文章整编成集 , 在下不自量力 , 接替子直兄 , 汤为主编者之一 …“ 说话间 , 他的目光扫过书架上整整齐齐的几十本册子 , 颇有感触 , 神色间隐隐泛出几分自豪 ,“ 三年来众社友所出文集 , 俱在此处 , 还请谢大人过目 。“
言罢 , 他转身看向谢拾 。
谢拾心头大受触动 。 他没想到 , 当初无意之间播撒了一颗种子 , 非但没有死去 , 反而在这偏僻之地努力破土发芽 、 开花结果 。 身为甩手掌柜的他不免有几分惭愧 。
事实上 , 这枚种子之所以能破土发芽 , 功劳最大的应该是徐庭 。 这位萍水相逢的朋友 , 哪怕不在人世 , 却于人间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 他懂得谢拾的理念 , 认同谢拾的理念 , 甚至影响了一批追随者 。 纵然彼此相交不足一月 , 又何尝不是知己
谢拾神情动容 , 以手捐上书脊 。
可惜知己已逝 …
… 幸而薪火不绝 !
陆采薇五人作为护卫一直跟在谢拾身边不发一言 。 尽管对致知社之流一头雾水 , 此时听得只言片语 , 也大概明白了一些 , 他们看向眼前这面书架
的眼神染上了敬重 。
无论如何 , 在失去领路人的情况下 , 愿意在一条不见得对科举入仕有益的道路上坚持三年 , 这份执着的信念足以令人钦佩 。
来之前 , 谢拾与这群人素不相识 。 在书房里看过一个时辰的文集一一尤其是有张致纯在旁 , 通过他的指引节约大笔时间 , 可以先看过每个人最具代表性的文章后一一谢拾自问不至于对每个社员都了解甚深 , 却都有了一定印象 。 哪些人资质平庸却勤勉努力 , 哪些人是如李道之一样的偏科怪才 , 哪些人有着不拘一格 、 打破陈规的思想 … 此时 , 谢拾心里已经大致有了底 。
既然如此 , 依旧资质禀赋 、 擅长的道路将一众社友分类后 , 针对性指点就不难了 。
正统四书五经最是简单 , 凭谢拾六元及第的才学 , 指给一帮秀才轻而易举 。 至于速算等科目 , 一般程度上
的指点也难不倒他 , 遥上李道之之类的天才人物 , 索性掏出抄自学海的书籍 , 令其自悟就是了 !
这类天才需要的本就只是一些小小的启发 , 只要启发他们思路 , 就能走出很远 。
对此 , 谢拾不仅乐见其成 , 甚至可以说是大喜过望 。 了解过这批社友 , 他直呼捡到宝了 。 且不说其中有几位或是惊于术算 , 或是擅长机械 , 或是对天文颇有探索精神的人才 , 只说他们作为一个整体 , 给谢拾的印象就非同一般 , 几乎都是实干之才 。
相较于谢拾印象中大多是袖手空谈的读书人 , 这北方边陲之地的读书人虽受限于教育资源不足 , 在四书五经的造诣上落后不少 , 但涉及各类杂学 , 他们却强出一截 。
或许是因为边境常年遭遥难以威胁 , 哪怕是读书人也不可能 「 两耳不闻窗外事 , 一心只读圣贤书 “, 边关这些读书人不仅一个个忧患意识极强 , 而且都更岫尚务实 。
什么武夫粗鄙 , 读书人的手都是用来拿笔杆子的 不存在的 ! 虏贼入侵时是能舌灿莲花将之劝退 , 还是拿笔杆子与之战斗
在边关生活 , 哪怕农妇都会两手庄稼把式 。 自命清高的读书人没有生存的土壤 。
选择加入致知社的读书人更是务实派中的务实派 , 没有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鸡 。
某种程度上来说 , 他们动手能力极强 。 要么有武艺傍身 , 要么对军备颇有探索精神 。 其中甚至有给他一支笔就能在纸上画出朝廷火器构造图的奇人一一虽然一切全凭他自个儿推测 , 却无限接近真实情况 。 经由系统鉴定 ,
他给出的图纸是可行的 。 可见其人在这方面的天赋能力皆不一般 。
这位奇人 “ 正是张致纯 。
换而言之 , 一旦上了科场考四书五经 , 这班人都是差生 , 成绩最好的也不过中流 。 但要是换个考试项目 , 把四书五经变成不受重视的杂学 , 他们说不定都是优等生 。
什么叫一个个都是人才啊 !
即便是谢拾在囊平一手发展起来的致知社 , 都是四书五经为主 , 杂学为辅 。 致力举业的正经读书人居多 , 不务正业者少 。 正因如此 , 谢拾对其一直都是放养模式 。
结果在这偏远的渝阳 , 一个谢拾从来没有关注的分社 , 反而让他收获了如此惊喜 。
莫非这就是致知社正统在渝阳
得出这一 “ 结论 “ 的谢拾不由叹道 :“ 论慧眼识人 , 我不如子直啊 …“
此时的他已经走在离开渝阳的路上 。
留下不少书籍指引众人继续探索科学知识 , 顺便将张致纯等人才的名字记在心里 , 随自决定将来若有机会定让他们学有所用 , 谢拾这才与之道别 , 返回宁阳 。
半路上 , 陆采薇问起 , 谢拾也不隐瞒 , 便将数年前创建致知社的经过大致一说 。 末了 , 思及两边的对比 , 他如此感叹一声 。
本来只是随口一叹 , 不料陆采薇却当了真 , 她认认真真反驳道 : “ 并非如此 。“
「 南北殊异 , 何况中原腹地与大齐边陲齐 湖广乃是科举强省 , 文风鼎盛 , 但凡读书人 , 又有几个不欲科举入仕 , 出人头地 纵然有人与杂学之上有些天赋 , 却未必肯耗费时间在上头钻研 …“ 陆采薇分析道 ,“ 渝阳却不然 。 十年都未必出一个举人的地方 , 多少读书人早知科举无望 , 将心思投到别处做些实事 , 也是应当 。“
说到这里 , 她的目光直直落在谢拾身上 , 下了结论 :“ 所以 , 非是谢修撰未能识人 , 抑或不够用心 , 只是人各有所求 。“
谢拾怔住了 :““
其实不用陆采薇说 , 这些他当然明白 。 只是随口一叹就能得到这样的宽慰和维护 , 这份心意 , 谢拾实在不能做到无动于衷 。
然而 , 复杂的情绪在心中起伏许久 , 他最终只吐出一句 :“ 谢了 ,
阿九 “
兜薛之下 , 传出一道刻意压低 、 略显模糊的声音 : “ 不用谢 , 我只是实话实说 。“
透过反射着日光的兜薛 , 谢拾仿佛看见一双弧度微微弯起的杏眼 , 二人相视莞尔 。
远处天边 , 已经泛起晚霞 。
一行六人在官道上策马飞驰 。
「 不早了 , 尽快赶回宁阳罢 ! “
虽说年前没有正事 , 魏王也不计较谢拾趁这段时间离开去干私事 , 但总归不太好 。 毕竟使团十二位成员 , 只有他一人离岗 , 教其他人看了 , 难免有人觉得他不靠谱 。
一行人离开宁阳时 , 大雪纷飞 。 数日之后归来 , 已是天光放普 , 家家户户贴桃符 。
除
夕将至 , 新的一年就要到来 。
回来后 , 谢拾便将魏王借给他的五名亲卫还了回去 , 包括 「 虚假的亲卫 “
陆采薇 。
而后 , 他的生活恢复如常 。
每日依旧是早起晚睡 , 练字看书 。 偶尔出去走走 , 看看边关风貌 , 了解当地民生 。
不知不觉 , 已是除夕 。
作者有话要说 :
感谢在 2024-06-23 00:35:20~2024-06-26 19:18:06 期间为我投出或灌溉的小天使哦 -~
感谢灌溉的小天使 : 云朵 29 瓶 ; 松松 18 瓶 ; 夕阳 11 瓶 ; 禾槐 10 瓶 ;
mayjean 5 瓶 ; 48251228 2 瓶 ; 宅二白 、pacceer 1 瓶 ;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 我会继续努力的 !
\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