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孔贤文身死
营帐中,铜灯燃着烛火,软榻上躺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苍老的面孔上满是皱纹,脸色蜡黄,身形枯槁,仿佛病弱膏肓一般。
孔贤文瞪大眸子,眼里满是不甘,半晌后,才缓缓吐出一句话,“李嗣源,你真狠!”
此时的他,哪里还不明白。
在自己离开洛阳的那一刻,已经成为了弃子。
那次下朝之后,他曾去晋王府拜谒,可是李嗣源却没有见他,当时他一心扑在和谈这件事上,并没有太在意,现在想想,那时候,李嗣源就已经放弃了他。
不然,以晋王的势力,完全可以将洛阳的流言平息,提前派出人马与契丹接触,那样一来,自己就不必陷入这个泥潭,难以抽身。
这时候,孔贤文甚至已经联想和谈失败的消息传到洛阳,自己将会受到怎样的唾骂,之前那些将自己捧上神坛的人一定会背弃他。
大唐与契丹好不容易得到的和平局面竟然毁在他的手里,他辜负了朝廷的信任,辜负了百姓的期望······
走到这一步,他不恨苏铭,因为当初这个坑是他自己跳进去的。相反,现在他恨的是李嗣源,明明看到他掉坑,却视而不见,完全不顾当初的情谊。
“李嗣源······”
孔贤文瞪大眼睛,心中越来越气愤,最终在一声不甘中气绝身亡。
同样的,颜素臣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整个人一夜之间苍老的不成样子,宛如风中残烛,性命岌岌可危,他与孔贤文一样都是古稀高龄。
他坐在孤灯之下,神色木然。
本以为能和孔贤文一起混个功劳,青史留名,功成身退留下一段佳话,但现在,功成身退是别想了,能全身而退都是奢望。
若不是洛阳城的流言,他们也不会被捧上神坛,更不会被逼到绝路,连一点挽回的余地都没有。
这时,一个文吏慌慌张张的闯进来,“大人,孔老大人去了。”
颜素臣还没反应过来,疑惑地问道,“去了?他去哪了?”
小吏哭丧着脸,悲声道,“大人,孔老大人逝世了。”
颜素臣身子一晃,顿感头晕目眩,他怎么也想不到,孔贤文居然会死在这里,他撑着身子,强迫自己平静下来,“快带我过去!”
小吏也看出颜素臣神色不太好,连忙将他扶起来,带到了孔贤文的营帐。
营帐内一片寂静,随行的官员们聚集在此,神色悲伤,孔贤文躺在软榻上,一双灰白色眼睛瞪的很大,诉说着不甘与怨恨,被子上撒着点点鲜血,触目惊心。
看到这一幕,颜素臣一阵气血上涌,头晕目眩,险些栽倒在地,好在被身边的小吏扶着,这才站住身形,他走上前,心中悲戚。
“拙真兄,何苦如此,何至于如此啊。”他低声一语,不禁老泪纵横。
颜素臣怎么也没想到,仅仅只是和谈失败,孔贤文竟然会把命丢在这,前几天,他们还在雁门关一起饮酒,朗诵诗篇,缅怀先人。
才半天时间不到,他们便天人永隔。
他伸手想要将孔贤文瞪着的眼睛合上,然而,一连几次,孔贤文的眼睛闭上却又睁开,似是死不瞑目,颜素臣叹了一口气,“拙真兄,你放心吧,我会把这件事揽下,要不了多久,我大概也要下去陪你了。”
话说完,孔贤文似是听到了一样,眼睛真的闭上了。
事已至此,继续留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了,颜素臣扫视四周,沉声道,“拙真兄不幸病逝,我深感痛心,但国现在国事为重,我等不可擅自离去。”
“明日,我会再次与契丹尝试和谈,若是不成,便代表此次谈判失败。死者为大,稍后你们先派人送拙真兄入关,将他送回孔家,我会禀明朝廷,为他求一份恩典。”
颜素臣三言两语便将后续事宜安排好,孔贤文死了,颜素臣就是这里官职最高的人,他的话自然没有人反对,官员们陆续离开营地,准备后事。
颜素臣看了一眼榻上的孔贤文,顿觉意兴阑珊,早知道如此,当初在天子登基之时,他们就该告老还乡,凭借从龙之功,还能求个恩典,功成身退。
这次他们两个不过是朝中争斗的预演,天子挖坑给他们跳,晋王对他们也有不满,顺水推舟,坐视他们罹难,最终孔贤文死了,而他也晚节不保,名誉尽毁。
仅仅是一次小小的碰撞,礼部在这场斗争中被撕得粉碎,回到朝廷之后,天子一定会将他们大肆清洗,届时又是一番龙争虎斗。
只是,这些已经与他无关了。
······
和谈失败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了洛阳,朝堂之上倒是没什么变化,毕竟,苏铭和李嗣源对此事早有预料,双方心照不宣,自然不会有争斗。
然而,朝野之外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与之前所想的一样,底层的百姓渴望和平,商人渴望和平,士兵厌恶战争,种种因素加起来,才有了孔贤文众望所归的一幕。
现在和谈失败,大家都担心会因此触怒契丹,指不定那些草原人什么时候就南下了,到时候边境不宁,他们的生活受到影响。
于是,百姓们很快就把锅扣到了这次出使的官员身上,毕竟当初礼部是硬生生从天子手中把这件差事抢到手的,现在差事没办好,不怪你怪谁。
与和谈失败消息一起传回的还有孔贤文身死之事,李嗣源得知此事,毫无反应,两颗已经被他放弃的棋子根本不值得他关注。
而苏铭得知此消息后却是有些惊讶,他没想到孔贤文居然死了,原本礼部的人回来之后,他还想着怎么炮制他们。
得知孔贤文死后,苏铭顿时没了这个心思,死者为大,他的名誉已经被毁,没必要追着一个死人不放,而且,对于礼部的处理,他也改变了主意。
本来,他是打算从上到下彻底换人,来个大清洗,吸引一下李嗣源的注意力,但现在看来,李嗣源未必对这件事有多上心,毕竟最近他都很久没有在朝堂搞事了。
礼部本来就有罪责在身,现在和谈失败,罪加一等,李嗣源已经将他们放弃,自己还不如小惩大诫一番,收拢人心才是上上之策。
作为臣子,谁也不喜欢一个宽容的君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