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螺旋修正 > 第9章 王教授

第9章 王教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进入五月,气温一直在十五六度到三十度之间徘徊,让人一会加衣到绒衣,一会减衣到短袖,着实难受。不过,对于陶云勇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因为他的工作一切都很顺利。

    五一节前,和钱总的一系列沟通全部达到了预期。

    去张南采油厂地质所见到陈所长,一个还不到三十岁的戴着眼镜的年轻人,二话没说就带他们到了资料室,只简单地询问他们的要求,便安排资料员帮他们找,所以他们花了一个小时便找到一大堆资料,拷贝回去再分析,相比之下,来回路上耗费的时间反而更长。

    关于合作的其它小问题,双方也没有过多纠结,很快达成一致,樊西开立刻让财务电汇了一百万过去。钱总略有些激动地表示,五一节不过了,今天晚上就坐飞机飞回申城,组织人员开始设备的改进。说到做到,连晚饭都顾不上吃,钱总便买好飞机票,匆匆而走,一群人到机场送行,依依惜别。要知道,在此之前,他基本不坐飞机。

    五一节前最后一天,陶云勇的工资也到账。虽然在他看来,自己只上了两周,但在公司的考勤记录里,却是满勤,所以他打开短信看到“工资到账两万”时,惊讶地瞪圆了眼睛。回去跟乔文婧一说,当然也是惊讶不已,连声告诫陶云勇要好好工作。

    在度过一个轻松的五一假期后,陶云勇便告诉樊西开,自己同意他的建议。其实,这本就不是一个多么难的选择,换任何一个人来,告诉他(她)可以拿着工资去考研,甚至考研的成功率非常之高,都会立刻答应的。陶云勇只是心里略有些别扭,但稍微一思考,也就释怀了。

    于是,在樊西开的安排下,陶云勇把手头上的事安排给技术部后,便出差来到岛城的石油大学。

    其实,石油大学最早是在油城,也算是油城的名片之一,樊西开就毕业于那里。对,就是之前陶云勇问董志韬,对方口中樊西开“大三那年退学”的石油大学,当时就在油城。五一节前那次聊天,陶云勇很清楚地知道,樊西开现在的状态是石油大学毕业,并正在读在职研究生,因为他所有的关系还在油田。

    后来,大概十几年前,石油大学便开始分批向岛城进行搬迁,到六年前彻底搬了过去。这里面的原因很多,既是石油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因为一些矛盾的积累。总之,石油大学的搬离,对油城造成很大影响,不说别的,就说陶云勇目前要去和王教授请教问题,原来就在一个城市,开车一脚油门而已,现在是两个城市的间隔,算是出差了。

    这天上午,陶云勇开车四个多小时赶到岛城。中午在宾馆休息片刻,下午两点,准时来到王教授的办公室。

    王教授五十岁,身材不高,但相貌清俊,看起来不过四十出头的样子,还戴一副金丝眼镜,果然文质彬彬。

    王教授显然是已经知道他,一听到陶云勇说出名字,便热情地说道:“小陶啊,来,坐坐。”

    之所以不叫“陶总”,嗯,那不是有可能还要成为师生嘛。

    陶云勇有些拘谨,规规矩矩地坐在沙发上,规规矩矩地接过王教授递过来的盛满热水的一次性纸杯。

    王教授的办公室很大,但有一大块空间摆了一张很大的写字桌,说是会议桌也没问题,旁边摆了七八把椅子,桌子上放着不少资料,估计是带的学生在这里做什么研究。所幸剩下的空间也足够,办公桌、茶几、沙发、书柜这些一个也没少,还收拾得很干净。

    王教授和陶云勇就这么聊起来,问问这、问问那,就像是长辈对晚辈,领导对下属一样,很随意,也很风趣,渐渐地,陶云勇也不那么拘束了。

    “所以,你和小樊算是发小了嘛。”王教授笑着说道,“难怪小樊推荐你来做这个研究。”

    陶云勇不由得紧张地说:“王教授,是不是有些困难……”

    “没有的事。”王教授摆摆手,略一停顿,“简单的还叫研究吗?哈,你放心,无论是这个项目还是后期小樊提到的考试吧,我都是很有信心的。”

    陶云勇奇怪道:“王教授,您很看好,嗯,油层加电这个项目?”

    王教授哈哈一笑:“你和小樊是发小,以后咱们也会多有接触,所以我就直说,小樊看好的事情,我就看好。”

    “咳咳。”陶云勇没想到王教授这么直接,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

    王教授倒是继续说道:“可惜,小樊的心思并不在学术上,不然我的院士就有指望了……哈哈,开玩笑,开玩笑。其实,这次的油层加电技术研究成功的话,我这辈子,就值了。”说着,看了一眼陶云勇,微微笑着。

    陶云勇惊讶道:“王教授,您这么看好这个技术吗?”

    “当然了,如果这个技术真的能达到我的预期,以最小的成本取得不比别的措施低、甚至更高的效果,其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而且还非常环保,没有向地下油层注入任何东西,仅此一点就非常值得推广。更不用说它的适用条件,目前看来应该很广,也就是说可以大面积地推广。”王教授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陶云勇立刻想起自己这次来的主要目的,便问道:“王教授,那对油层加电有没有安全问题?”

    说到正题,王教授也认真起来:“这个问题,小樊也问过我,当时我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谁会这么问?但后来一琢磨,也是,现在‘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很多,有时候你说不清楚,他们还真就以为你有问题。”

    说罢,王教授站起来,来到那个大的写字桌旁,从桌下拿出一个白板,挂在墙上。陶云勇见状,起身快步走过去。

    王教授轻轻点点头,在白板上边画图边说:“你们的情况和想法,小樊跟我电话里说了,现在对安全问题很苦恼。甚至前段时间,小樊甚至找过几家安全评估公司,但没人接手。为什么,这个工程太大了,没人敢评价。要我说,小樊在这一点上想错了。其实,你仔细想想,这项技术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归根结底的话。”

    王教授画的图便是超高频电处理技术的现场应用示意图。一个发电车(或者高压电路)发出的电供到设备,设备引出两条电缆分别接到两口井的套管处,这两口井生产同一层位,处于联通状态。

    陶云勇一愣,脑袋直接转不过弯来,好一阵才听明白王教授这句话,原来是让他进行总结呢。但陶云勇一点思路也没有,支吾两声,什么也说不出来。这也难怪,毕竟这是一项新的技术,全世界加起来估计也没几个人敢说自己懂,陶云勇不过是看了几遍材料,知道点皮毛而已,让他一下子说出这项技术的本质,确实勉为其难。

    好在王教授并没有让他必须回答的意思,转头在旁边又画了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图,只有一个电源带一个电阻。

    陶云勇反应很快,立刻说道:“您的意思是,本质上它其实也是一个电路?”

    王教授笑道:“难道不是吗?”

    陶云勇沉思起来。

    也是啊。设备就是电源,或者发电车(高压电路)与设备仪器相当于电源,设备本身也只是将高压电进行处理而已;两根电缆就是线路图里的电线,分别连着正、负极;套管是钢材质的,也是导体,当做电阻也可以;油层是岩石骨架,缝隙里充满油气水,同样是电阻,只不过阻值比套管大一些而已。

    所以说,把油层想象成一个电阻就简单多了,那么这项技术的目的就是让电通过这个大的“电阻”,再让这个电阻起到一些变化。

    王教授继续说道:“当然,肯定不是这么简单。油层本身存在电磁场,我们通电时会对这个电磁场产生影响,但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啊。再说可能产生什么电击、电泳现象,都是微观层面,宏观上就是这个电阻通电后发热了。”

    陶云勇终于体会了一把什么叫茅塞顿开,不禁开口说道:“也就是说,我们去按一个电路去对项目做安全评价就行了?”

    王教授用笔画了三个大大的圈。一个圈,圈住了发电车(高压电路)、设备和电缆;一个圈,圈住了套管;一个圈,圈住了油层。

    “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三部分。

    “油层加电,有问题吗?完全没有问题啊。我们送的那点电在油层里根本算不上什么,能产生什么破坏?燃烧?还是爆炸?根本不可能嘛。燃烧有三要素,爆炸也有三要素,你一个个板着指头去核对,符合吗?火烧油层,知道吧?都向油层里注入空气点火,把油层点着,都没问题,我们送那点电能怎么着?

    “套管这里,就是金属导电嘛,而且还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同样没有风险。唯一可能担心的,就是会不会发生电化学腐蚀,造成套管损坏,那就得不偿失了。但这一点同样是外行说的,电化学腐蚀,需要金属和电解质组成两个电极,你看看我们的图里,是这样吗?

    “至于说最后的设备这边,我没接触过,也没见过实物,就不太好说了。但同样的,从根本上说,设备就是一个电器元件,只不过更大、更复杂而已。生产、生活中所有的电路、电器都是如此,难道就不安全吗?只要它符合安全标准,它就是安全的。”

    陶云勇不住的点头:“王教授,听您这么一分析,我明白了。设备这方面先不说,油层和套管方面,您……”

    王教授笑着说:“没问题,这两方面要数据有数据,要原理有原理,只需要整合一下,可以出一个报告。另外,我还可以在期刊杂志上发表相关文章,同样有作用。”

    陶云勇大喜,赶忙连声道谢,没想到才来到石油大学不足两个小时,竟然收获如此之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