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集齐九大柱石,重启大秦复兴之路 > 第6章 逆天

第6章 逆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嬴渠梁带着嬴驷来到大良造府邸,该地修缮后,天天来往汇报事务的官员络绎不绝,每个人都在忙自己手头上的事情,连国君都没有注意到。

    卫鞅在两年前被任命为大良造,一举成为仅次于国君之下的第二领导者,相当于嬴渠梁把国家最高的军政大权都给了他。

    “咳咳。”景监故意咳嗽了一声,笑着调侃道,“我说大良造,为什么我们每次来你都看不见啊?”

    闻言,卫鞅从众多书卷中抬头,猛然受窗外阳光刺激的原因,只觉得两眼发黑,好几秒才看清嬴渠梁。

    “君上。”卫鞅行礼,随后注意到了站在嬴渠梁身边的嬴驷,“太子也来啦。”

    嬴渠梁摸了摸嬴驷的头,聪明的小孩立刻领会其中之意。

    “卫伯父好。”嬴驷恭敬地弯腰行礼。

    卫鞅受宠若惊,几乎下意识地就要去搀扶,嬴渠梁却摆了摆手。

    “大良造,你受得起。”

    虚礼已毕,嬴渠梁和卫鞅相对而坐,见状,嬴驷也装模作样地正坐在了嬴渠梁旁边。

    “君上,迁都之事一切都已做好准备,大抵年末或明年初就可以进行了。”

    嬴渠梁点了点头应着,碰了碰嬴驷。

    “你说,咱们为什么要搬到咸阳去?”

    小儿脑袋瓜子打着结,支支吾吾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君上,太子还小。”

    “知道,但也要从娃娃抓起嘛。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都嚷嚷着要上战场了。”

    众人大笑,嬴驷以为是在笑话他,便有些不服气。

    “新城大,这里太老太小。”

    “呦呵,说的不错嘛。”嬴渠梁感到一丝诧异。

    “太子一语中的,确实是这样。我秦国已经壮大,栎阳城容纳不了新增的人丁。咸阳城水陆皆便,对我大秦东出大有作用。”

    嬴驷又向卫鞅拜了拜。

    “驷儿谨受教。”

    卫鞅回礼。

    “等新法安定下来,我寻思,让驷儿跟着你学学法。”

    卫鞅明白嬴渠梁的意思,是想让他担任太子的老师。

    “臣才疏学浅,恐不能胜任,但若太子愿意,臣尽力就是。”

    嬴渠梁点了点头,颇为严肃地对嬴驷说:“既如此,驷儿,行拜师礼吧。”

    随后,嬴驷下榻,向卫鞅三叩首。

    礼毕,卫鞅扶起嬴驷。

    “我看这六礼束修就免了吧,老秦人不讲究这些虚的。”

    “一切依君上便是。”

    嬴渠梁看了一眼景监,后者会意,扬声要带嬴驷出去玩,将小孩抱了出去。

    房间内只剩下卫鞅与嬴渠梁。

    “君上,这是何意?”卫鞅笑问,独处时,他更像一个兄长。

    “明知故问。”

    “君上是怕天语应验。”

    嬴渠梁默认。

    卫鞅放肆地笑,“身后之事何足惧哉!倘若变法大成,一条性命而已,卫鞅死不足惜。”

    “我说过,终我之世,必定保你。百年之后,我也要让驷儿……”

    “若真有那一天,卫鞅绝不独活。”

    嬴渠梁愣住,卫鞅眼里,是他罕见的决绝与冷峻,还有一丝,空洞。

    “不说这些了,”嬴渠梁苦笑一声,眼里闪过泪光,“你我君臣二人还有许多事未做完呢,河西要夺,东出,强秦,这都是我毕生之愿啊。”

    “功成之时,我陪君上齐登函谷关,定要豪饮三大碗!”

    “好啊,”嬴渠梁的声音缓缓响起,卫鞅听着,觉得忽远忽近,“日子还长,我与你还有许多路要走。”

    “我们都会好好的。”

    从大良造府出来,嬴渠梁领着嬴驷回宫。

    “驷儿,知道为什么要让你拜卫伯父为师么?”

    “想让驷儿跟着卫伯父学法。”嬴驷说。

    “是,也不是。”

    “那还因为什么?”

    “有人要害他。”

    嬴驷陷入沉思,稍刻,嬴渠梁又问。

    “你觉得你卫伯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好人。”

    “为什么?”

    “能让秦国变强的,都是好人。”

    “你要牢牢记住,卫鞅不光是你师傅,还是你的伯父,我大秦的强国柱石。”

    到什么时候,都不能负了他。

    我不能,你也不能,谁都不能。

    “驷儿记住了。”

    天幕上的画面再次变动,那位滥杀无辜的少年倔强地跪倒在地,父亲要拿剑怒砍他,被人拦住。

    “君父,那个人犯了什么罪?”

    “他杀了人。”

    “为什么要杀人?”

    “不知道,反正和驷儿无关,走,带你去祖母那里。”

    “孩儿给母亲请安。”

    “孙儿给祖母请安。”

    父子二人一齐跪着,正前方坐着的,是一位头发灰白的老太太,秦国的太后。

    “难得你们俩一起上我这儿来。”太后笑了笑,招呼着嬴驷上自己身边来。

    嬴渠梁依旧愁眉不展,敷衍着答话,“实在是没空,也是今天才见到这孩子。”

    “这个时候上我这来,有事儿么?”

    知子莫如母,太后一眼看出嬴渠梁有心事。

    “孩儿想,让驷儿跟您一阵子。”

    “你是怕朝中的老世族盯上嬴驷?”

    嬴渠梁点头。

    “这样也好,除了念书习武,就让他待在我这儿吧,少和宫外人来往就行了。”

    “还有一事,孩儿让嬴驷拜卫鞅为师了。”

    “这么急?”太后诧异,她盘算着怎么着也应该等嬴驷再长大些。况且卫鞅正忙于新法之事,哪有时间习教嬴驷。

    “只是虚衔,挂个职位罢了。”

    “是不是外头有了什么动静?”

    “暂时没有,但总要防着些。”

    嬴渠梁这招够狠。

    敢动太子师傅,就等于得罪了秦国未来的继承人,他老世族也要掂量下其中的轻重。

    再退一步说,就算百年之后嬴驷即位要除卫鞅,也要顾忌杀师之名。

    “你也不要太担心,看看,都有白头发了。”

    “哪有。”嬴渠梁笑了笑,嘴里反驳着。

    “别看我眼力不济,老远我都看见了,驷儿,你说是不是?”

    嬴驷走到嬴渠梁面前,一本正经地审视了片刻。

    “真的,祖母,君父真有白头发了。”

    嬴渠梁淡淡笑了笑,抬眼间,竟瞥见了外面飘着的雪花。

    “下雪了。”

    嬴驷一阵欢呼,踉踉跄跄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又回来拉嬴渠梁。

    他转头看了老母亲一眼。

    “去吧,这是你们这一代的事儿,我就不凑热闹了。”

    她能做的,也只是在儿子疲惫不堪无处宣泄时,陪他静坐,庇护左右。

    国事政事,也终究要靠嬴渠梁一人来扛,谁也帮不了他。

    他是一国之君,生来就担负着着兴秦的使命,再苦再难,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这又是一年寒冬。

    嬴渠梁走出门,站在庭院内,雪花落在他的头发上、衣服上,片刻又融化。

    嬴驷在他身旁乐呵着跑来跑去,有那么一瞬间,他竟羡慕起自己的儿子来。

    自己幼时生在军旅,长在马背上,跟着父亲打打杀杀这么多年,却犹似在昨天。

    雪越下越紧,嬴渠梁呆呆地看着,心里是少有的安宁。

    一切都这么安静、祥和。

    可一切,又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

    这是公元前350年。

    新法有序推行,大秦顺利迁都,老世族也没有掀起什么波浪。

    只不过,嬴渠梁心里所担心的那件事,始终没有发生。

    第一次,天幕上的话没有应验。

    后来,嬴渠梁发现,通过天语,可以预知到还未曾发生的许多事情。

    而他,也可以提早地做出应对之策,以此来规避这些不利事件。

    嬴渠梁知道,自己这是在与天道抗衡,是在逆天行事。

    可奇怪的是,也偏偏只有他这个秦国国君能够做到。

    但他也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因为从这以后,他渐渐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