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以财养官:我靠炒股升官发财 > 第144章 向书记调动

第144章 向书记调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曹云感到很奇怪,“你怎么知道我不在凤凰? ”

    “当然知道!我去了凤凰啊!”

    原来是这样,铜仁到凤凰,也就几个小时的车程。

    然而,向荣的下一句话,让曹云惊喜起来。

    “曹哥,我爸调来长沙了。”

    曹云记起来了。当初,他调到湖南的时候,向书记说他半年后,会调长沙。没想到,真的调来了。

    出了机场,曹云便对王介说,我们等向荣来接。

    王介知道向荣在长沙,点点头。

    这一回,王介带来了两个人。

    这两人都不是深圳人,而是广州人。

    那两人是王介的代理人。

    他们在明,王介在暗。

    现在,领导干部的子女,都是这样办的。

    那两人是王家的亲戚,属于王介的堂叔。

    四个人出了机场,在咖啡馆中坐了一会儿。向荣就到了。

    看到王介,向荣说,“你也来了,怎么不告诉我? ”

    “告诉你就不好玩了!”

    两个人说闹起来。

    一会儿,车子到了酒店。

    王介不喜欢住招待所,认为那太正规了。

    住在那里,什么秘密都没有。

    酒店好,条件好,享受好!

    安排了那两个投资客,向荣带着曹云与王介去了向家。

    刚好曹云这回带了一些烟酒礼物,便选了一些。作为曹云与王介的礼物。

    到了向家,向母高兴地出来,同他们打招呼。

    “小曹来了!快坐! ”

    “王介,你来长沙怎么不事先说一声? ”

    曹云看了看,屋内的摆设,依然是同铜仁一样。

    这就是向书记喜欢的风格,

    几个人坐下来,说起事来。

    向荣说,“曹哥,铜仁的人,听说你要修一条一级公路到铜仁,都在说,你那是做给铜仁人看。”

    曹云否定道,“我是接三湾的游客,才修那条路的。”

    “我说呢?一条路五六百万,曹哥不会丢钱玩。”

    向母笑了:“那是国家的钱,小曹想丢也丢不了。不过,铜仁的人都后悔了,不少的人说,如果你没有离开铜仁,那么,这十亿投资,就是铜仁的了。 ”

    曹云借话说话,“这话倒是对的,原本,我是想招商引资去建梵净山的。我一直对那山情有独钟。但是,没有机会了! ”

    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印江、江口、松桃(西南部)3县交界,靠近印江县城、江口县东南部、松桃县西南部。系武陵山脉主峰,是中国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位于铜仁地区中部。

    在后世,曹云知道,梵净山于2018年10月17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8年6月30日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mab)成员,同时也是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认定的世界自然遗产。2018年7月2日,中国贵州省梵净山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向母叹息道:“那是铜仁的人没福气了。 如果这十亿投到了梵净山,那山就会闻名天下了。”

    这时,向书记回来了。

    向书记看到了曹云,“从香港回来了!你也快成为香港人了。 ”

    曹云说,“我是去香港出差的。 ”

    “出差,带你父母去香港,也是出差。”

    曹云看向书记知道了,也不作声了。

    坐下来后,向书记问,“你们刚才说什么闻名天下? ”

    向母将曹云的话转述一遍。

    听了后,向书记沉默了十几秒,说,“发展好凤凰古城,是你眼下的任务,过去的事,就不要去想了,我们要向前看。”

    曹云连连点头:“我晓得!”

    “你们那个凤凰古城,在全省影响很大啊。省委开会,还提到了凤凰,听说你搞了一个竹楼群,全凤凰的人都在修竹楼。”

    曹云:“那是没办法的情况,我们县委盯上了那四十万的帐篷费,决定修竹楼暂住人,安置那些搬迁的居民。我想,将来凤凰古城建好了,居民搬回去了,那这竹楼就浪费了。便提议,建结实些,建漂亮些,到时,可以作为客栈,还能多增收。于是,就通过了提议。”

    向书记点头,“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各方面,竹楼的事,你考虑的不错。 ”

    “谢谢书记夸奖! ”

    屋内人笑了。

    说完了曹云的事,向书记又问了王介。

    听说王介是带人来修路的,向书记说:“你总是会找机会。这一点上,你比向荣强。”

    王介说,“我家兄弟多,当官的人多。我不喜欢仕途,所以只能在商场上找机会。向荣不同于我,他将来是要走仕途的。 ”

    随后,几个人说起了修路收费的事。

    凤凰县的引资修路的事,在全国的农村地区,是创了先例。

    不少的人说好,也有不少的人说不好。

    不好的理由就是,不应该收费。

    不收费,何来路?

    历史上记载:修路收费,是由广深高速兴起的。

    广深高速是内地第一条粤港合作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也是内地首次以项目抵押方式获得国际融资银团商业贷款的项目,为“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开创了先河。

    曹云总结广深高速的经验是。

    “如果全款修路需要一大笔钱,政府对这项投资的积极性会很低很低,哪个领导愿意花自己的全部财政收入去一次性投资,造福后面历任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

    “想反,空手套白狼就不错,只要特许收费权,就可以把巨大的投资项目出让给某公司,然后再促成公司取得银行贷款,相当于后面几十年人民群众的过路费用于修路,养路,养活这些管理人员。”

    向荣说,“要是有人有意见呢?”

    曹云霸气地说:“你要不乐意,可以走市政公路,乡道,那些路不收费,一上路,坑坑洼洼的,一百公里的路,要走五六个小时。而我们的路,一个小时都到了。省事,省心,省时间。我相信那些开车的人,知道怎么选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