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老耿在养老院的四年经历 > 去表哥家民宿住几天

去表哥家民宿住几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回来后老耿每天都在忙着完成新画作,4月17号上午两个人一起去画廊,把完成画作交出去,再买些纸张颜料,中午在外面吃完饭回养老院。老林看过购物网站木拖鞋后,定了一双红色带子二齿木屐。老耿很疑惑:“这种东西过去只在日本老电影和节日游行见过有人穿,你也想穿上试一下?”

    “不试一下怎么能知道是个啥感觉,买回来在下楼吃饭和遛弯时穿,出门也许先不穿它。”

    过了几天养老院组织老人们集体游览园博园去看花,租车费用养老院负责,愿意去者报名,一些行动不便老人由养老院工作人员推轮椅带他们去。75岁以下老年人和年龄更大老人混合编组,年纪小点的照顾年龄更大的。老耿被指定为一个12人小组组长,这个组里只有他和老林不到70岁。去园博园那天两个人早饭后赶紧回房间换衣服,老耿穿一件深灰色毛料西服,打红蓝白三色领带,穿棕色皮鞋,戴上手表好掌握时间,还要带上相机。老林棕红色毛料裙子,浅蓝色上衣黄色平跟皮鞋。养老院门前停了4辆大客车,两个人按照事先分配上二号车8点开车。坐在旁边老牛问你以前去过吗?“刚开园那年6月和儿子一家一起来过,以后觉得距离太远意思不大就没再来过。”

    到地方下车后这个超过200人旅游团,内有19位坐轮椅老人来到门前。老人不用买票排队进门,推着轮椅工作人员要买票。进去后有10个轮椅上插一面养老院旗子,以免有的老人方向感差跟不上队伍。还有人数多为避免集中一处引起拥挤,事先养老院领导按照园区地图,让老人们分成4路分别拿着路条,按照不同顺序游览。

    老耿带着小组老人们挨个进各个景点,他和老林分别扶着年龄超过80岁老人走路,老申说谢谢你老弟扶着我。我现在还能自己走,就是摇摆不稳定容易摔倒。“你这岁数千万别摔倒,那很容易骨折,摇摆不定也许是脑供血不足。到时候你自己受罪,弄不好你儿女还要和养老院打官司。”

    “我现在是尽量不让这种事情发生,养老院职工也很辛苦。你们夫妻自己有房子去南方过冬挺不错,我想换个能去南方过冬连锁养老院。儿子说那太贵,一个月要两万多,我只有几千退休金负担不起。再说我时间也不多了,就留在这也行。”

    “电视里养生堂说住在大城市活到85岁概率是50,你还差2年,要努力进入那50呀。老蔡去珠海斗门买二手房,一万元一平米,这个价格你们父子负担不起?”

    “我儿子离婚孙子由儿媳带走,如今孙子也上班了。儿子没工作吃低保,不过还有几年就能办理退休手续。女儿有钱能去南方买房,可她不一定让我去住。”

    老耿明白老申大概还有难言之隐不便多问,也就不再往下追问。老人旅游团行动慢,从里面出来时已经快12点,回到养老院吃完饭已经14点。回到自己房间里老林说这回我也学雷锋,拉着老马走了快3个小时。老马说她1957年中专毕业,分配到一家小工厂。第二年工厂和多家小厂合并成北京钢厂,领导让她改行到化验室上班一直干到退休。这个厂在什么地方?“当年在广安门外,今天西站往东一点位置南边挨着马路。建厂后不断扩大,后来北京市决定取消冶金局,该局所有企业划入首钢。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拆除搬走,原地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全是一片高楼,年轻人都不知道这里曾有一家大工厂。”

    “你看老涂把她孙子长大不要滑板车拿来,经常在楼下划着玩儿,今天脚踩滑板比别人走的快还省劲。养老院服务员提醒她别摔倒,她说滑慢点就不会摔倒。”

    51上午8点老耿儿子一家4口来看望老两口,儿子说昨天晚上把岳母送回村,他们在村里住了一宿。两个小孩儿见到老林并不陌生,叫奶奶也挺自然。他们看到老林光脚穿二齿木屐觉得很新鲜,儿媳问您穿上习惯吗?“只在这个院子里穿,走路不多感觉挺好。”

    在屋子里坐了一会儿下楼去院子里,请人帮忙照个合影后他们离开去附近公园。9点多老林侄子来看她,顺便说一下房子出租的事,中介说厨房和厕所都需要修理,需要房主出钱。老林回答出钱没问题,让他们把需要修理地方拍照发到我手机上,让我看一下别蒙我。“你们什么时候要第二胎?”

    侄媳回答我婆婆也这样说,我回答明年可以考虑怀第二胎。“你们有什么安排?”

    “明天我们去公园看芍药花”老林侄子走后她说看起来让他们生第二胎还挺难,你儿女可是好样的。小时候爹娘生养几个孩子,谁家有今天这样好生活。我家在部队大院时候邻居里只有一家有电冰箱,我爸说那家袁阿姨她爹文化界名人,电冰箱是她爹赠送。我到他家串门时见到过,进口产品不知道什么牌子。还有一位我妈说该叫他大哥,他爹少将。他买一辆过去那种轻骑,让一帮孩子们十分羡慕,你见过吗?“当然见过,我们胡同里就有一辆。那时候叫什么机器脚踏两用车,还有脚蹬子。先是上海永久推出这种产品,我一个同学他爹法院院长,他哥买了一辆骑着满大街乱窜。永久最大问题是噪音太大,要搁今天肯定让交警截住,你这是炸街违法行为。轻骑最早产品比永久强,声音小外观也好看。1980年以后日本这类产品来了,那确实比老旧国货强多了。”

    2号上午两个人去公园看芍药花,花坛前边一个类似拱门建筑上是鲁某题字。老林和旁边一对中年游人问这是什么人?“当年副国级领导,他夫人给另一位领导家里写匿名信。那位老总把信交给公安,公安很快找到写信者。只是由于他老公地位无法抓捕那个人,一直到这位领导被免职。他夫人被一位副部长请到一辆吉姆车上,送到一个平房院里去软禁。当然后来她和她姐妹一起被关进秦城,多年后才释放。”

    那对中年人问吉姆是什么车?老耿拿出手机让他们看里面图片:“前苏联1950到1959年生产一种三排座高级轿车,当年我们将军、部长级领导用车。如今在很多抗战剧、民国剧里可以看到这种车。吉姆停产后接替车型是海鸥,海鸥和中国第一代红旗是同一时代产品,8缸机高级轿车。只不过海鸥是自动挡红旗手动,当年北京就三辆海鸥。苏联大使,一位上将,还有一位女领导用海鸥牌车,在电视剧里也见到过海鸥牌车。给你们看我手机里也有海鸥照片,还有这个经典名车老奔驰300,也叫阿登纳300,这也是部长级领导用车,在民国剧里也能看到。这是阿登纳300后续车型,当年一位老总用车,那时候还是新车如今存在一家博物馆里。”

    那二位看过后说谢谢大叔,您对历史还真有研究。“这不叫研究,是当年北京街头每天都能看到。”

    “我们小地方人,父母那一辈也没见过这些高级轿车。”

    往外快走到停车地方时老林说:“你为什么给他们讲这些事情?”

    “这是我们这一代人责任,给晚辈讲历史讲一些课本里没有东西,让他们知道我们小时候还有年轻时生活是个什么样子。”

    老林开电动车上山路,翻过一个山头往下走。“这往下去哪里?”

    “顺着公路走能到温泉,你就往前开吧,不行拉着发电机充电。”

    经过村庄时两个人下车进村一游,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经过一个档案馆时老林问你进去过吗?“没进过,一般只有搞历史研究者才进这里查资料。1967年很多单位要查一些老同志历史问题,图书馆保存1949年以前报刊分馆每天还没开门就门前排起长队。我也在邻居陈大哥带领下进去看过旧报纸,回家后陈大妈问我你是不是在旧报纸上看到很多大美人。我回答没看到几个,说实话以我那时年龄,要理解旧报纸刊登那些东西确实有些困难。”

    回到养老院把发电机拆下来拿回房间,上床休息一会儿去食堂吃午饭。

    过了几天老耿舅舅家表哥来电话,请他们二位去他家开办民宿住一个星期,老耿说我们不能白住,送你一幅装裱好花鸟画做住宿费。那我们怎么过去?“我们6号下午有车一辆灰色公羊面包车去接你们,应该是快到晚上了。你们吃过晚饭出来上车,到我这大约两个小时。”

    以后几天两个人都做了些准备工作,和养老院服务员打招呼,签了一个临时外出告知书。6号晚饭后老林穿花裤子灰色旧上衣,光脚穿塑料拖鞋。老耿深蓝色化纤西服套装,棕色皮鞋,拉着一个装着二人换洗衣服,鞋还有老耿作画用纸和颜料,电脑、相机等物品箱子走出养老院,那辆灰色公羊已在路对面等候。上车后老林问开车中年人:“师傅你是送完客人才来这?”

    “对,我们民宿给一些老年人和没有车顾客提供接送服务,这是刚把一批城里人送回家。收费但是比出租车便宜,我们掌柜的说这才能多拉来客人。你们觉得奇怪?大叔您那位表哥说要打造穿越感,所以叫他掌柜的。村里电线杆子全拔了电线埋入地下,村子里外表看和民国时期没区别。他去请导演来拍民国戏、抗战戏,还有1950到改革开放前农村戏当外景地,今年已经来过两个剧组。剧组来了住民宿,附近村里人连游客都换衣服当群众演员。拍爆炸、炮击那些镜头给你盖临时房子,炸完你就可以走人。山上修个墓碑或者修一片坟地都行,给钱就行,前后那些事情村里人去干。”

    老耿问你这车有年头了怎么还能上路?“这是买的二手车很便宜,行驶里程14万车况良好,发动机没有问题。买回来后做过一次升级,发动机升级到欧三,不然不让上路。这车现在也不到20万公里,掌柜的最近两年还收集旧汽车,什么阿罗,伏尔加,华沙,拉达,达基亚,菲亚特,公爵王,1970年代皇冠,奥迪80据说目前能开动就这一辆。还有沃尔沃240,740,940,加长版三排座760,据说当年中国领导访问波兰,坐的就是这种车。发动机坏了不要紧,他自己有个修车铺,把老车发动机拆下去换成电池改成电动车。据说这是受日本公司启发,把老旧豪车改成电动车,这就不存在排放问题可以上路了。老旧车辆平时放在库房里,租给剧组拍戏用。”

    公羊上路时间不长进入高速公路,离开高速公路经过几个村镇进入山区。司机打开车灯放慢速度,转过几个山头沿一条干枯小河开进一个山村。停车时老耿表嫂带着一个年轻人,站在一个大门旁边迎接。“东燕你是第二次来我家民宿,林弟妹你是头一次来,请进吧这次安排你们住在过去老吴家一个院子,这位服务员小曹。”

    老耿拉着箱子,老林走在前边上台阶进入院子,表嫂说这个院子门朝东,你们住北房里外间两间。那位年轻人打开房门把钥匙交给老耿,进去后开灯让客人看。“外屋有个方桌您可以画画用,靠墙有办公桌和椅子,墙上有插座您可以把电脑放在那里。里边小半间是卫生间,洗漱也在里面。我带你们看一下客房,这是双人床房间,电视也在这个屋里。”

    老耿打开箱子把画交给表嫂,年轻人离开表嫂坐在沙发上聊了一会儿家里事情离开。老林坐在床边上问:“你上次来住什么地方?”

    “住在我姥爷留下老房子里,天黑了我也分不清那个院子在什么方向,明天白天出去在村里转一圈才能搞清楚。”

    两个人讨论一番以后几天安排,老林看电视剧,老耿到外屋去打开电脑,用绘图软件准备画稿。第二天早7点两个人去另一个院子食堂吃早饭,饭后出来在村里转一圈。凭着过去印象过两条小巷走到他姥爷家院子门前,门前台阶是新换,门楼和大门修理过,走进院子里面大枣树和葡萄架还在。有几位客人正坐在院子里聊天,其中一个人问:你们住那个院子?“说是老吴家院子,这是我姥爷家院子,帮忙用我相机在院子里照相留影。”

    一位满头白发老头站起来说我帮你们拍照,我退休前在照相馆上班,如今照相馆已经没了。照完相他问这掌柜的是你什么人?“我舅舅家表哥,这家公司是多家用房子入股股份制公司,至少避免了成为鬼村。”

    两个人在村子里转了一圈,老林问这个村原来有多少人?“我姥爷说他小时候有150多户,800多口人。1990年以后大批人搬到山外,开民宿前还剩80多人以老年人为主。你穿拖鞋能走山路吗?”

    “没问题,你能上去地方我也都能上去。”

    沿着不规则石板路走到山上一座小庙门前,老耿先拿起相机拍照再进入已经修好山门。山门里面哼哈二将塑像应该是完成时间不长,抬头看白色天花板上是红色蝙蝠,象征洪福齐天。走进第一进院子钟鼓楼已经修完,第二进院子里面只进行了绿化,栽种了丁香和牡丹芍药,新铺了石板路。走进去一直到第四进院子,部分建筑用石块砌成了半截墙,没有一座建筑完工。第四进院子里有个老头坐在靠背椅上,见到老耿夫妻站起来打招呼:“二弟你来了,这是第二个姓林弟妹,头一回见面没那个人个子高比她漂亮,你们来住几天?”

    “三哥我们住一个星期,给我表嫂一幅画就当住宿费了。海宁这是我姥爷哥哥家三表哥,大哥二哥都没了。您和三嫂还住在村里?”

    “我们春天回来,这次回来已经超过一个月。责任田种点东西,等秋收后回儿子家楼房过冬。孙子都工作了我们如今没有负担,咱总不能让这变成鬼村,我回来到这庙里看门。钱不够所以这座小庙还没完工,只有一部分墙没有屋顶。市里老和尚带人来过一次,我想不起叫什么名字,只听说他是法师,这是个啥官衔?”

    “这不是官衔,精通佛经能给别人讲解才叫法师,相当于俗人当上教授。三嫂在家干什么?”

    “4月份播种完成后她只在家做饭收拾家务,有时候去菜地照看一下。”

    “我们照完相下山去你家看看三嫂。你们村里路灯样子怎么有点怪?”

    “这是为照顾拍电视剧需要,太阳能路灯都是定做。需要拍戏时取下来,把灯座用土盖上。村里分为民宿区和拍戏区,民宿区石板路,拍戏区还是土路,这样拍戏时让人看着才真实。两座小庙还有古墓都有剧组来拍戏,还拍过枪战戏烟火爆炸那叫一个热闹。拍戏时人不够就把民宿服务员和游客都叫去当群众演员,我和你三嫂都当过群众演员。”

    离开小庙两个人两个人沿山路往高处走,山坡上还有少量梯田,里面玉米小米刚出苗。老林问为什么没有大树?“我舅舅活着时候说是为解决做饭取暖需要,山上大树全被伐倒运下山,树根也挖出来锯开送回家当柴烧。如今你看到这些树全是最近这些年补种,还种了不少果树,你看那是苹果,咱们往下走能看到梨树,山里红是过去留下,软籽石榴和西梅是最新栽种品种。这个三表哥比我大4岁,表嫂比他小一岁。我那3个表姐,大姐嫁附近村里农民,夫妻二人都没了。二姐嫁个军官如今住在兰州,她还在姐夫没了。三姐考上中专,毕业后分配到首都机场修理厂,如今住在顺义机场宿舍。”

    下山路上老耿带路转到几座古墓前,“据老人们传说这三座明清古墓是当年风水先生来选址,城里大官僚出钱买下地皮建成。这个石牌坊是按照老照片重建,原来那个石牌坊当年被村里人拆毁拿去修梯田。那边距离不远两座圆柱形是清朝贵族墓,都曾经多次被盗。为拍戏需要民宿公司出钱恢复原样,墓碑也是照原样重来一块,这还真有古装戏来此取景。你看脚下石台阶都是新修,还新栽了松柏树。”

    老林看过三座古墓说我们回村去休息吧,下山到老耿三表哥家。她家外墙显得很破旧,走进院子里面是北房3间,东西房各三间。老耿三嫂在北房里看见老耿夫妻走出来迎接;“二弟你和林弟妹一起来了,你没那个人高比她打扮漂亮。你们还住在养老院里?”

    三嫂又高又胖穿一身浅灰色老太太装,满头白发光脚穿黄色塑料拖鞋。“我们还住在养老院里,这次是来民宿住一个星期,当然给一幅画当住宿费。”

    “进屋喝茶聊一会儿再走,家里很少有客人来闷得慌。”

    走进三嫂家北房,里面桌椅柜子都很老旧。客人在扶手椅上坐下,三嫂给客人倒茶。老林看看周围环境问:“您家这些家具都有不少年头了呀。”

    “这也是为拍戏需要,四处收集旧家具,请木匠来进行维修保证坚固不会散架。和门窗一样都是只刷清漆,在这院里和这屋里都拍过戏,给钱是不多,但能在电视上露脸咱一个山里老农也知足了。”

    两个人在老耿三表哥家坐了一个多小时,在院子里照相留念后离开回民宿。走到外面老林挺高兴,说听听你表嫂说过去农村那些事情,还有他们对如今一些事情看法还挺有意思。中午吃饭时老耿表哥从县城回来了,一见面他说你那幅画真不错,我把它挂在办公室里。老林问你住在什么地方?“在县城买房子和儿子一起住,我现在还管修车厂,明年就都交给儿子儿媳,我正式退休。修车厂是我自己开的,民宿公司是股份制有房出房,我现在只是董事,经营由晚辈负责我不再过问。”

    “你自己开车回来?”

    “进山我不敢自己开,由公司里年轻人开车,就这位小景开940回来,你们要有兴趣吃完饭让他带你们去看看。”

    饭后两个人跟着司机去停车场看那辆深蓝色沃尔沃940,老林问我怎么没见过这种车?小景回答这种车进口量很少,这车20年了行驶里程不多性能良好。做过一次电喷系统升级达到欧三标准,在多部电视剧里亮相,我也跟着剧组跑过不少地方去吃盒饭,大叔我打开车门你们可以进去体验一下。老耿坐在司机位置,老林坐后排在车里坐了几分钟。老耿看看仪表板,还是过去老式布局与今天新车明显不同。“大叔你可以开一段体验一下。”

    “还是不开了,这几年我很少开车走山路怕不安全,这个停车场不大呀。”

    “这个停车场一小部分在外面,其余部分在山体里面,客人多时车停在山洞里。这样外面基本还是原样,老板说挖洞停车就为不影响剧组拍戏。”

    没带相机老林拿出手机,请小景给二人在车前合影,老耿从不同方向给汽车拍几张告辞回民宿。

    下午两个人去村外另一座山上小庙,这里也是新修了石头台阶一直到小庙门前。这里是一座石头山,庙下面是斜坡上面是陡崖,再往上去就没有路了。这座庙比上午去过那座庙小而且已经完成重修,庙门朝东进门后院子不大只有一座殿,院子里立着5块石碑。老耿走过去挨个仔细看,有两块碑字迹已经模糊,其余三块碑大概经过整修字迹清晰。老耿把碑文念给老林听,有几个繁体字不认识,看庙老头过来告诉他该怎么念。“二哥这是又一位二嫂,欢迎你们回来看看。”

    老林问您该怎么称呼?“我和他姥爷不是一个姓,我姓舒按照乡亲辈属于同辈比他小,所以叫他二哥。”

    “您在这看门给钱吗?”

    “给钱,我们两个人轮流来值班,过了退休年龄来挣点零花钱。这是去年才修完,神像请河北一家公司来塑造,请原来村里小学退休金老师给题字。那两块碑已经找到原来文字,准备请人重新刻字。这三块碑上字重新加工过后,喷上一层什么保护药以免风化。我们看门的住在第二进院子里,这个院子里没空房子。”

    老耿把柱子上对联念给老林听,老舒问二嫂你怎么不自己看?“我识字不多没他文化高繁体字更是认识不多。”

    受地形限制这个小庙是从东到西三进院子,第二进院子里有一座观音殿,两边还有各两间房。老舒请客人到他们看门人办公室里看看,里面有两张办公桌几把椅子,桌子上有一部电话机,墙上有照明灯开关,地上放着5个灭火器。“这房子是钢筋水泥结构,外表仿古着火可能性很小,但是老有人烧香,所以灭火器还是不能少。尤其是剧组拍戏还有战斗场面都容易失火,还有一次游客跪拜时倒在地上,我赶紧打电话叫村里年轻人把他背下山送医院。”

    从这间房子里出来进第三进院子,里面是财神殿,有人在财神像前上香。有位中年妇女问你是这村的?“我姥爷是这村的,我家是祖籍海淀中关村。太爷爷村里农民,爷爷16岁进城学徒,1950年代村子就拆了盖起科学院研究所大楼。”

    在小庙里照相后两个人走出山门下山,老林问你姥姥村里人是不是都爱财,村里也修财神庙?“谁不想发财过富裕日子,在老祖宗们看来,这总比旁边村里建什么奶奶庙要强,那位老奶奶能管啥用,能让你发财吗?”

    “这附近农村也有奶奶庙?”

    “我小时候坐马车回姥姥家,姥爷带我进过邻村奶奶庙。里面老奶奶泥塑神像大概是村里工匠手艺,比较粗糙不像大庙里神像精美,后来奶奶庙改成医务室,神像全拆了。”

    晚饭后两个人去表哥家,他家原来房子改成民宿,现在住在老耿一个远亲舅舅家,全都搬走后留下房子里。进他家北房坐下后表嫂请客人喝可乐,这间房子里也都是老旧家具。表哥说我这个叔叔当年参军当潜艇兵9年,回来后当警察可家人还都在村里。1985年他全家搬到县城公安局宿舍,有时候还回村里来住。他儿子后来搬到亦庄把县城房子卖了,他去世后他家人不再回来住房子废弃残破。如今修完后住了三家,好腾出其他房子开民宿。明年我70就不再参与经营,民宿由女婿参加管理,修车厂和老爷车表演队由儿子负责。兄弟二人说起陈年旧事,表哥说我爷爷托在城里和你爷爷一起干活舒二爷说亲,你爷爷带着你爸来村里相亲,你妈漂亮能干就是山里人保守小脚。你爸看了说可以成亲但是要放脚。你爷爷给了10块银元做定金,买布做结婚衣服。结婚时你爷爷托舒二爷带来60个银元做彩礼,我爷爷奶奶你妈,我爸我大爷租村里人小驴车去火车站,租金20斤白面。舒二爷带路进城直接去饭馆参加婚宴,我爸说在村里从没吃过那么好饭菜。吃完饭去你家你妈留下,你三叔带我爷爷奶奶,我大爷我爸去旅馆住一夜,第二天上午先去买东西,坐有轨电车再坐火车回家。你哥出生后你爷爷又给送来30个银元,我爸结婚花30个银元彩礼钱,其他钱每年秋天去山外集镇买粮食解决了家里吃饭问题。后来你爸进电影制片厂上班,还在琉璃厂卖画收入多了。我爷爷奶奶还在时候每年春节前给寄80元钱,爷爷奶奶没了以后你爸不再给钱。

    从表哥家出来回民宿洗漱睡觉,躺在床上老林说这回你表哥给你述说了一回家史,你爸专科学校毕业能按照你爷爷意思找个小脚女人不容易。“我爷爷活着时候说以后就没有小脚女人了,物以稀为贵,小脚你看惯了也是一种美。”

    “你爸真是个大孝子,你大妈他们也是小脚女人?”

    “我大妈小脚三婶不是,1954年我大爷调到西安去建设新工厂,全家都搬到西安,我三婶娘家是平原地区,她不是小脚。”

    以后几天老林说她不想再上山,老耿上午到附近各个山头拍照取景,下午晚上在房间里作画。院子里住的其他客人有人进屋来看老耿作画,问你能否送我们一幅?老耿回答这是拿去出售不能免费奉送。星期6回去那天早饭后司机小景开那辆940送老耿夫妻,还有另外一对老年夫妻回城。车开出山区后小景让老耿开一段体验一下,从高速公路收费站出来,快到市区时候换小景开车,把那对老年夫妻送到军博附近一个小区。车开到他们所住楼下,小景下车帮他们从后备箱里拿出行李箱。车开出小区去养老院,车到门前夫妻二人下车,还是小景帮他们拿出箱子送到门前离开。回到自己房间里老林躺下休息,老耿打开箱子收拾带回来东西放好,照片输入电脑后躺下休息一下。中午在食堂有几个人过来问你们去什么地方了?老耿回答后他们说你有这样好亲戚也不错,去郊区民宿免费住。“亲兄弟明算账,我们可不是免费去住。”

    6月养老院组织去清东陵游览,门票和里面小电动车费用老人自己负担,行动不便者因为要进入地宫就不去了。养老院不组织集体就餐,个人自己准备午饭。统计结果130多人交钱前往,这回老耿夫妻被安排在1号车,仍然要负责照顾80岁以上老人。早7点大客车出发,到达后大客车停在停车场,老人们排队交钱买票进去坐小电瓶车。这次两个人都穿皮凉鞋,老林穿深蓝色长连衣裙,老耿黑色裤子白衬衣。走进乾隆皇帝裕陵院子时老秦问老耿你以前来过吗?“第一次是1975年团员活动,先到盘山烈士陵园。当时还是土路搓板路。坐卡车弄得脸上衣服上都是尘土,到地方下车一看,路两边站着不少挎枪民兵。看过烈士陵园坐卡车到李旗庄长途汽车站下车,进去里面有洗脸地方,大家赶紧洗脸然后上车赶路。那时候还有一件怪事,路边大树都把树皮全扒了。到东陵还是土路,当时坦克一师还住在这附近,在村里遇见坦克迎面开过来。东陵当时不开放,乘车转一圈不下车看看。到慈禧太后陵开放可以进去看看,当然地宫不开放。到那遇见一群也是从北京来游客,坐两辆卡车过来。进慈禧陵时间不长管理人员就在门口大喊:要关门了赶快出来。跑了很远停留不到20分钟,到家晚上8点多。”

    “你们怎么不走高速公路?”

    “老哥你也是那个时代过来,1970年代哪有高速公路?从北京过来单位组织都是坐卡车过来,那时候我们还没有旅游业这个词,首汽也不提供到东陵服务。第二次来是儿子刚结婚买了车,那是走了高速公路,几个地宫也都开放了。”

    老林在几个地宫里都是加快脚步,时间不长就出来回到地面,老耿要拉着老秦防止他摔倒走的慢一些。几个景点看完从慈安太后陵出来回停车场大家吃午饭,老林给准备的是面包、红肠还有桔汁。司机打开行李厢,两个人坐在行李厢边上吃饭,也有人坐在里面吃东西。天气多云阳光不足,有人铺块塑料布坐在地上吃饭。饭后站起来在周围走走,老耿到附近去拍照。回来后上车,时间不长开车回去。车回到养老院门前,服务员站在车门前扶着老人们下车,老秦下车要人搀扶,老耿夫妻都是自己下车。回到房间里躺在床上老林说今天走路不多不算太累,你第三次去有何感受?“过去帝王耗费大量民力建设陵墓,对当时百姓是巨大负担,不过也留下旅游景点,让后人得到一些好处。金朝皇陵被明朝拆除,以后为建设标准农田,把地面残留部分拆除。前些年我们没有旅游业这个词,各地不断拆除文物古建,这就是个大教训呀。”

    “那你说为什么会这样?”

    “上边人文化修养太低,一些老红军回答为什么去参加红军?说是太穷了,参加红军也许能有条活路。但是靠这一类人无法建设新社会,就像列宁为何要重用专家一样,没有这些学者社会无法正常运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