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政治
于是石定清写了一个告示,告示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以下的大白话。
“荣经县城,暂时缺乏管理县城的行政官员。
现在将从县城内,由定清军第一师的师长石定清,亲自考核,选拔愿意参加定清军的青年才俊。
要求能识文断字,必须是读书人,可以没有功名,年纪不能大于35岁。
不能在清朝做过官,到县衙门口排队报名,行政官员数量有限,先到先得,招满为止。”
反复写了几份相同的告示,然后石定清让系统兵贴到了各个城门处。
此时,是6月14日下午,石定清就在荣经县的县衙里面等着人来报名
同时在县衙门口写了规矩
“报考行政官员的人,在县衙门口排队,等排到最前面了。
再让太平军士兵搜身,确定没有武器与暗器之后。
才准进入县衙,一次只准进入一个人,前面的人不出来,后面的人不准进,违者格杀勿论。”
同时给系统兵下令,所有来报名的人,必须排队。
然后前面的第一个人,先搜身,没有武器和暗器,才准放入县衙。
然后搜第二个人的身,搜完之后,确认没有问题后。
等到第一个人从县衙出来,才准第二个人进入县衙,如有硬闯县衙者,格杀勿论。
另外石定清在整个县城内,安排了442个拿着抬枪的系统兵,控制县城。
还在县衙外面,安排了200个拿着抬枪的系统兵维持县衙外面的秩序。
又在县衙里面,安排了100个佩戴腰刀的系统兵,保证县衙内的安全。
最后石定清身边,安排了87个佩戴腰刀的系统兵,保护石定清本人的安全。
石定清对于自己安全这方面的问题,是极为重视的,一点机会都不会留给刺客。
经历过被石达开掌握生死的恐惧之后,石定清苟到了极致。
之所以不让在清朝当过官的人报名,主要还是石定清对于那群为满清卖命的汉奸。
深恶痛绝,但凡是个汉人,就不该为满清卖命。
在等待报名的时间里,石定清还通过系统兵对县城进行了更加严格的巡逻和管控。
他加强了对盗窃、抢劫等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让县城的治安逐渐好转起来。
这也让更多的百姓对石定清和定清军产生了信任和好感。
石定清在县衙内等了两个时辰,天都快黑了。
才终于有一个人到县衙门口来报名,在被系统兵搜身之后。
确认了来报名的人,没有携带武器与暗器,才被放入县衙。
来报名的人,名叫李修竹。
李修竹迈步进入大堂,他立刻感受到了一种严肃而庄重的气氛。
大堂内站着几十个守卫,他们的目光坚定而冷峻,显然是经过严格训练的。
在主座之上,石定清端坐于高背椅上,他的脸色略显疲惫,但眼神却依然锐利。
他的身上透露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让人不敢轻易接近。
李修竹拱手,开口说道
“学生李修竹,今年二十三岁,暂未考取功名,读过十年书,能识文断字。
我听说师长您在寻找有才华的读书人加入定清军。
我希望能为定清军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李修竹说,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石定清默默地观察着李修竹,他的目光仿佛能看透人心。
过了一会儿,他才开口说道:“你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吗?”
“我自小喜欢读书,对历史和政治有独到的见解。
我也擅长处理行政事务,我认为我有能力为师长做出贡献。”李修竹回答道,他的目光坦诚而坚定。
“不知师长大人,要考校些什么”
石定清指了指挂在县衙大堂内的一张大纸,上面有一百个字。
是石定清在这两个时辰内,随意写的一百个字,繁体字。
没有什么规律,但是对于真正的读书人来说,定然是全部认识的。
这便是石定清选拔文官的第一关,识字,如果一个人,字都不认识。
那么他怎么当行政官员,看不懂文书,还行什么政。
李修竹顺着石定清的手指方向,看到了那张大纸上密密麻麻写满的字。
他定睛一看,发现这些字,没有任何规律可言。
全都是常用的字,没有什么生僻字,对于读过十年书的李修竹来说,轻而易举。
“这是什么意思?师长要考校我的识字能力吗?”李修竹心中暗自琢磨着。
“不知师长大人,要考校些什么?”李修竹毕恭毕敬地问道。
他虽然有些疑惑,但仍然表现得十分谦虚和恭敬。
“我要考校你的识字能力。”石定清直截了当地说道
“就那张纸上,有100个字,你能读对95个,便算是通过了第一关。”
李修竹听懂石定清的意思之后,一个一个的把每个字的发音读了出来。
带着很重的四川话口音,不过对于石定清来说,这都不算个事。
因为原主石定清,就是四川人,石定清吸收了原主的记忆,自然听得懂四川话。
听李修竹读完一百个字后,石定清满意的点了点头。
表示李修竹通过了第一关,李修竹没有读错一个字。
考校完第一关,石定清对李修竹有了基本的认知。
李修竹肯定是读过书的,而且读得书还不少。
在这个年代,清朝的文盲率,可是高达90的。
另外那10能认字的人,有九成,都是地主,大户,商人以及书香门第出身。
只有一成是富农家庭的孩子,至于穷苦的贫农家庭,那是读不起书的,全是文盲。
“很好,你通过了我的第一关考校。”石定清说道,“现在,我想了解一下你的其他方面。”
石定清开始对李修竹进行深入的询问
“起义是杀头的买卖,你既然读过书,家庭条件必然不差,你为何愿意跟随定清军起义。”
李修竹听到这个问题后,他沉思了片刻,然后坚定地回答道
“我是本地人,家里原本是经商的,以前也赚了一些钱,足够支撑我读书。
所以我从五岁便开始启蒙读书,可是在我十五岁那年,我父亲外出经商,死于山贼之手。
从此家道中落,我考了八年功名,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如今我家,已经是穷困潦倒,活不下去了。
既然考不上科举,报国又无门,还活不下去了,不参加起义,我还能怎么办”
石定清听后不禁想到:这又是一个和黄巢洪秀全一般的人物啊,自古多少科举不中的读书人造反,都是这个原因。
而这些人,也正是石定清需要团结的对象,这些科举不中的读书人,一旦参加起义军,就会变成葬送旧王朝的中坚力量。